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践行呼伦贝尔学院考试改革的精神,为体现我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突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等方面,对提高声乐专业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声乐专业 教学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99-02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呼伦贝尔学院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质量,明确思路,创新机制,全院师生总动员,进行了规模浩大的考试改革。从呼伦贝尔学院考试改革方案出台的大背景下,作为学校的声乐教师,我深知肩上的重任,而如何提高声乐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问题也一直发人深思,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声乐课的教学应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舞台实践三大部分,它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课程。当今高校声乐课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教学,老师针对某一学生声音状态上存在的不足来对症下药。其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演唱水平及全面艺术修养的师范类音乐师资和音乐表演合格人才,以满足中小学音乐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并未得到较好解决,其模式也相对单一、简单,检验学生的声乐水平也多以“一锤定音”的考试形式作为考量的标准。在高等音乐教育观念革新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尽快地改变声乐教学的观念,构筑学生实践的舞台,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1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12年3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强调“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育发展中心,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因此,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已被提升到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高度,并逐渐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1.1 教师应具备以下教学能力
(1)必备知识结构及知识更新能力。
①本体性知识,所教学科知识。
②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实践知识,教育技能知识,教育研究知识。
③一般性知识。
④普通文化知识,包括哲学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
(2)课堂教学能力。
(3)教学反思能力。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还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其主动精神。
1.2 教师应具备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一项最基本活动,是教师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如果失去了对学术的敬畏,也就失去了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敬重。
(1)科研能力是教师素质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指标,是推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科研工作能够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知识体系的充实,以及对知识前沿的把握和学科知识的理解。
(3)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够深刻地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了解社会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创业能力的需求。
学院应组织教师系统学习科研理论知识与科研方法技术,使教师对科研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掌握科研的一般方法,打破科研的“神秘感”。实行群众性的科研,重视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加大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激发教师的科研激情,加强对教师科研的管理、服务和指导,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教师才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去带动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实践活动。
1.3 教师应具备以下课堂教学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
①教学目标的确定。
②教学内容的处理。
③教学组織的形式。
④教学方法的运用。
(2)语言表达能力。
(3)板书设计的能力。
(4)指导学生操作的能力。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2 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2.1 通过作品展演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展演中可包括小型演唱会,内容有独唱、二重唱、四重唱和合唱等,让学生们在一起相互切磋技艺,这种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同学们自由高歌,提高歌唱技巧,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还可以排练歌剧片段,因为歌剧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他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心理活动的体现,要展示出个人独有的特点和风采,必须有良好的声乐技能作为基础,真切的情感作支配。同时,歌剧对咬字吐字,作品的风格和韵味,人物形象的表演都有较高的要求,这样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将会十分有利。另外歌剧的展示是在舞台上完成的,这对学生的舞台实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会对控制学生的紧张情绪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2 通过对外演出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
对外演出是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直接有效方式。学院可以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部门、媒体、企业等合作,进行传统节日、单位庆典、开业宣传、主题联谊、职工比赛等演出。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与需求单位协作,有组织地的创造、编排各类雅俗共赏、符合各单位活动主题、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和审美习惯的节目,把队伍拉到社会中去,接受群众和社会的检阅。这类合作演出,既可丰富地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又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2.3 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进行科研服务
通过论文、研究报告等考查学生的科研能力,音乐学院与当地文化局、群众文化艺术馆合作,建立音乐研究所。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整理、挖掘呼伦贝尔地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如,民族音乐、特色乐器、民歌等音乐形式,对其进行守护、保存、传承、发展。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整理和编辑出版,不仅可以保存大量珍贵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而且也为后人提供演唱、演奏、表演的范本,让民族民间音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传承发展而日益繁荣。在此研究课题基础上,学生们还可参加学术论文等项目的参与,把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与开发地方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与资源,挖掘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对研究开发地方科学文化遗产和特有资源,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具有现实意义。 2.4 借鉴“书院”式管理模式,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书院”式管理模式致力于促进学生在认知、体魄、道德、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多维度成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丰富的生活体验。通过扩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缔造亲切融和、活跃多彩和挑战自我的生活、学习环境,锻炼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表达和团队领导能力,让学生成长为独立思考、选择以及对他人关爱、对社会关怀的人。在书院里,教学科研人员和专家作为学生的生活导师,关心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能力,引导学生为自己进行学术规划,通过言传身教增进学生对人类知识创造的认识,启发学生思考为学为人的准则。
我院虽没有条件创建学生与教师共同生活的公寓,但我们可以创建师生学习交流互动的空间。长期以来声乐课一对一的授课模式长期固定在一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上,制约了学生博采众长。因此,设立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可以弥补一对一授课的不足。如,由不同年级学生与导师形成关系密切、互动交流的师生社区,并建立辅导咨询、兴趣小组、名家谈艺等非正式的教育课程,学生可以将自己现阶段在学习声乐当中所产生的问题留在辅导咨询一栏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多位教师的意见,对自己现阶段的学习进行科学的调整,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名家谈艺中可以及时全面的向学生宣传有关名家在声乐学习、演唱和教学过程中多年的切身体会和宝贵经验。
2.5 教师科研课题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来,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的主体能动性。通过与教师的配合,不但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在这种师生配合搞科研的活动中,充分利用有效设备,有效资源,既有利于科研创新团队的更好合作,又壮大了學院的科研团队,为培养高校科研创新人才积蓄力量。
学院应更多的发挥在学术上、实践上等教育培训上的优势,有效服务全院师生的科研实践探索,培养面向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新型本科人才。
考试改革是呼伦贝尔学院多年来对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探索的成果,是我院工作重点由外延建设向内涵建设转变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准确把握考试改革的基本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考试改革的各项要求,树立科学的质量关,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考试改革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思想理念上有所突破,也需要有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一系列教学配套改革,因此,必须不断探求考试的新模式,使之更加适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保尔·朗格朗,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陈树清,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 托·亨·赫胥黎,著.科学与教育[M].单中惠,平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于漪.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声乐专业 教学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99-02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呼伦贝尔学院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质量,明确思路,创新机制,全院师生总动员,进行了规模浩大的考试改革。从呼伦贝尔学院考试改革方案出台的大背景下,作为学校的声乐教师,我深知肩上的重任,而如何提高声乐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问题也一直发人深思,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声乐课的教学应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舞台实践三大部分,它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课程。当今高校声乐课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教学,老师针对某一学生声音状态上存在的不足来对症下药。其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演唱水平及全面艺术修养的师范类音乐师资和音乐表演合格人才,以满足中小学音乐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并未得到较好解决,其模式也相对单一、简单,检验学生的声乐水平也多以“一锤定音”的考试形式作为考量的标准。在高等音乐教育观念革新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尽快地改变声乐教学的观念,构筑学生实践的舞台,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1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12年3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强调“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育发展中心,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因此,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已被提升到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高度,并逐渐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1.1 教师应具备以下教学能力
(1)必备知识结构及知识更新能力。
①本体性知识,所教学科知识。
②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实践知识,教育技能知识,教育研究知识。
③一般性知识。
④普通文化知识,包括哲学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
(2)课堂教学能力。
(3)教学反思能力。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还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其主动精神。
1.2 教师应具备科学研究能力
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一项最基本活动,是教师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如果失去了对学术的敬畏,也就失去了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敬重。
(1)科研能力是教师素质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指标,是推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科研工作能够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知识体系的充实,以及对知识前沿的把握和学科知识的理解。
(3)通过科学研究,教师能够深刻地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了解社会人才市场对人才培养创业能力的需求。
学院应组织教师系统学习科研理论知识与科研方法技术,使教师对科研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掌握科研的一般方法,打破科研的“神秘感”。实行群众性的科研,重视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培训,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加大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激发教师的科研激情,加强对教师科研的管理、服务和指导,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教师才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去带动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实践活动。
1.3 教师应具备以下课堂教学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
①教学目标的确定。
②教学内容的处理。
③教学组織的形式。
④教学方法的运用。
(2)语言表达能力。
(3)板书设计的能力。
(4)指导学生操作的能力。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2 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2.1 通过作品展演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展演中可包括小型演唱会,内容有独唱、二重唱、四重唱和合唱等,让学生们在一起相互切磋技艺,这种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同学们自由高歌,提高歌唱技巧,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还可以排练歌剧片段,因为歌剧中的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他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心理活动的体现,要展示出个人独有的特点和风采,必须有良好的声乐技能作为基础,真切的情感作支配。同时,歌剧对咬字吐字,作品的风格和韵味,人物形象的表演都有较高的要求,这样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将会十分有利。另外歌剧的展示是在舞台上完成的,这对学生的舞台实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会对控制学生的紧张情绪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2 通过对外演出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
对外演出是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直接有效方式。学院可以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部门、媒体、企业等合作,进行传统节日、单位庆典、开业宣传、主题联谊、职工比赛等演出。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与需求单位协作,有组织地的创造、编排各类雅俗共赏、符合各单位活动主题、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和审美习惯的节目,把队伍拉到社会中去,接受群众和社会的检阅。这类合作演出,既可丰富地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又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2.3 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进行科研服务
通过论文、研究报告等考查学生的科研能力,音乐学院与当地文化局、群众文化艺术馆合作,建立音乐研究所。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整理、挖掘呼伦贝尔地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如,民族音乐、特色乐器、民歌等音乐形式,对其进行守护、保存、传承、发展。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整理和编辑出版,不仅可以保存大量珍贵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而且也为后人提供演唱、演奏、表演的范本,让民族民间音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传承发展而日益繁荣。在此研究课题基础上,学生们还可参加学术论文等项目的参与,把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与开发地方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与资源,挖掘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对研究开发地方科学文化遗产和特有资源,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具有现实意义。 2.4 借鉴“书院”式管理模式,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书院”式管理模式致力于促进学生在认知、体魄、道德、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多维度成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丰富的生活体验。通过扩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缔造亲切融和、活跃多彩和挑战自我的生活、学习环境,锻炼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表达和团队领导能力,让学生成长为独立思考、选择以及对他人关爱、对社会关怀的人。在书院里,教学科研人员和专家作为学生的生活导师,关心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能力,引导学生为自己进行学术规划,通过言传身教增进学生对人类知识创造的认识,启发学生思考为学为人的准则。
我院虽没有条件创建学生与教师共同生活的公寓,但我们可以创建师生学习交流互动的空间。长期以来声乐课一对一的授课模式长期固定在一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上,制约了学生博采众长。因此,设立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可以弥补一对一授课的不足。如,由不同年级学生与导师形成关系密切、互动交流的师生社区,并建立辅导咨询、兴趣小组、名家谈艺等非正式的教育课程,学生可以将自己现阶段在学习声乐当中所产生的问题留在辅导咨询一栏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多位教师的意见,对自己现阶段的学习进行科学的调整,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名家谈艺中可以及时全面的向学生宣传有关名家在声乐学习、演唱和教学过程中多年的切身体会和宝贵经验。
2.5 教师科研课题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来,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的主体能动性。通过与教师的配合,不但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在这种师生配合搞科研的活动中,充分利用有效设备,有效资源,既有利于科研创新团队的更好合作,又壮大了學院的科研团队,为培养高校科研创新人才积蓄力量。
学院应更多的发挥在学术上、实践上等教育培训上的优势,有效服务全院师生的科研实践探索,培养面向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新型本科人才。
考试改革是呼伦贝尔学院多年来对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探索的成果,是我院工作重点由外延建设向内涵建设转变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准确把握考试改革的基本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考试改革的各项要求,树立科学的质量关,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考试改革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思想理念上有所突破,也需要有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一系列教学配套改革,因此,必须不断探求考试的新模式,使之更加适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保尔·朗格朗,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陈树清,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 托·亨·赫胥黎,著.科学与教育[M].单中惠,平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于漪.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