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小宽
帘子垂下来
外面黑了
里面还亮堂堂
夜里是多么静
有火车在远处走
我听不到了
你也是
我只看见墙上挂着画
也看不见你
看见你的帘子垂下来
没有印出你的影子
看见了风
它力量不大
只能把帘子掀开
一个小角
这帘子,到底是掀开了好,还是不掀开好呢?这是一个问题。
关于这首诗的“点”,我一点都不想多说。我反而想在这样一首貌似最没有写法的诗歌后面说说诗歌的写法。
小宽的诗我喜欢了多年。喜欢的是他的语言几乎从不用力,就像一个作画的人,从不用工笔,下重彩,只是浅浅的勾描,又绝不给人匆促草率之感。他的语言是口语化的,但是没有一般口语诗的直给(直接,随心所欲)、凌厉的感觉,他的语言很柔和,很温暖,也很灵巧,同时也很含蓄,有一股传统意义上的“诗意”在里面。我想这样的语言大致是和诗人的个性有关系的。
现代新诗总带给人一种语言上的“焦虑”,这种“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诗人的过度“自觉”造成的,生怕平庸,生怕无效,生怕不深刻,更怕没有所谓“历史意义”。这其实是一个更大的陷阱。在号称无功利的写作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加可怕的功利性。诗人不能放松,诗歌就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先天带有创造者的各种病因。
在国内,有几个青年诗人是我见过的最不肯“用力”去写,反而写得漂亮的,小宽算是其中一个。语言,有时就是种天赋,真不是学习和选择的结果。顺从且相信自己的天赋,诗就会越写越好看,文字的自信坦率和放在哪里都不焦虑的安全感才会自然生长。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直接针对这首诗,而是几年来读小宽诗的一个总体感觉。几年前读的诗,内容当然是全忘了,但是却有一种气息一直在脑子里留存,挥之不去。就像去某地吃东西,食材当然完全不记得也不认识,不过关于那种味道的记忆却会留存很多年。小宽是个美食家,想必在不断的行走吃喝中,触类旁通。作诗如做菜,特别在意的是菜品滋味在味觉记忆中的留存度,然而又不给人以加了佐料的感觉。
因为有共同认识的人,有时会聊到彼此,所以会有一种和小宽很熟的错觉,其实仔细想想根本就没有见过面,也没有联系方式,更别说谈论什么诗歌。这应该就像是网络带给人的一种假象,网络的伟大也正在这里,它让人连接到人,而不必相识。
帘子垂下来
外面黑了
里面还亮堂堂
夜里是多么静
有火车在远处走
我听不到了
你也是
我只看见墙上挂着画
也看不见你
看见你的帘子垂下来
没有印出你的影子
看见了风
它力量不大
只能把帘子掀开
一个小角
这帘子,到底是掀开了好,还是不掀开好呢?这是一个问题。
关于这首诗的“点”,我一点都不想多说。我反而想在这样一首貌似最没有写法的诗歌后面说说诗歌的写法。
小宽的诗我喜欢了多年。喜欢的是他的语言几乎从不用力,就像一个作画的人,从不用工笔,下重彩,只是浅浅的勾描,又绝不给人匆促草率之感。他的语言是口语化的,但是没有一般口语诗的直给(直接,随心所欲)、凌厉的感觉,他的语言很柔和,很温暖,也很灵巧,同时也很含蓄,有一股传统意义上的“诗意”在里面。我想这样的语言大致是和诗人的个性有关系的。
现代新诗总带给人一种语言上的“焦虑”,这种“焦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诗人的过度“自觉”造成的,生怕平庸,生怕无效,生怕不深刻,更怕没有所谓“历史意义”。这其实是一个更大的陷阱。在号称无功利的写作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加可怕的功利性。诗人不能放松,诗歌就像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先天带有创造者的各种病因。
在国内,有几个青年诗人是我见过的最不肯“用力”去写,反而写得漂亮的,小宽算是其中一个。语言,有时就是种天赋,真不是学习和选择的结果。顺从且相信自己的天赋,诗就会越写越好看,文字的自信坦率和放在哪里都不焦虑的安全感才会自然生长。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直接针对这首诗,而是几年来读小宽诗的一个总体感觉。几年前读的诗,内容当然是全忘了,但是却有一种气息一直在脑子里留存,挥之不去。就像去某地吃东西,食材当然完全不记得也不认识,不过关于那种味道的记忆却会留存很多年。小宽是个美食家,想必在不断的行走吃喝中,触类旁通。作诗如做菜,特别在意的是菜品滋味在味觉记忆中的留存度,然而又不给人以加了佐料的感觉。
因为有共同认识的人,有时会聊到彼此,所以会有一种和小宽很熟的错觉,其实仔细想想根本就没有见过面,也没有联系方式,更别说谈论什么诗歌。这应该就像是网络带给人的一种假象,网络的伟大也正在这里,它让人连接到人,而不必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