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麦丽丝导演的电影有其独特性。作为蒙古族的女性导演,她导演的电影将蒙古族文化特色与女性视角紧密地结合起来,而最能反映此结合的是其电影中蒙古族女性形象的塑造。其电影中蒙古族女性形象既具典型性,又有独特的性别视角,这是导演民族身份的反映,也是其性别身份的镜像。然而麦丽丝的作品作为商业电影,其蒙古女性形象由于远离于大众视野,又成为大众文化背景下陌生化的形象消费。
[关键词] 蒙古族 民族电影 女性形象 消费文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9.003
作为“马背”民族——蒙古族在电影界的杰出代表,麦丽丝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电影神话”。从《骑士风云》、《悲喜人生》、《悲情布鲁克》到《东归英雄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上草原》,麦丽丝以“马上动作片”这样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商业片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麦丽丝电影中的民族特质十分鲜明,蒙古民族的风俗民俗、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历史和宗教信仰等等,构成了麦丽丝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视觉信息呈现系统。然而在适合蒙古民族叙事的“硬派”风格背后,麦丽丝电影却通过其蒙古女性形象的塑造彰显其民族身份特征与女性身份特质。
一、麦丽丝电影中的典型蒙古族女性形象分析
(一)宏大气魄的蒙古女性形象
作为土生土长的蒙古人,麦丽丝不仅仅深入了解蒙古民族的人文习俗与民族风情,而且也受到了大中华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因此,她不但能够把握本民族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同时也熟悉外界对马背民族的好奇心理,源于这种特殊的“双重”文化身份,使她成功塑造了柯偔伦这一女性形象。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的母亲柯偔伦,是一位智慧、善良、坚毅的女性。同时这种独特的形象也打破了大部分人对女性的看法与态度。一般而言,汉族女性以勤劳真诚、温柔善良的品行展示于银幕之中,而影片中的母亲柯偔伦,不仅具有汉族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还能将蒙古族女性的气魄展现出来。在影片中,柯偔伦对成吉思汗成就帝业所必须具备的广阔胸襟和伟大人格的形成与塑造起了关键作用。
柯偔伦为了部落的安宁,她宁愿到扎达兰部充当人质。麦丽丝在展示这一情景时,采用了仰拍的拍摄手法,让心怀悲伤的柯偔伦伴随着悠扬高亢的蒙古长调徐徐前行,高贵中渗透出心中的智慧与善良、淡定与从容,使场面显得悲壮但不失气节,也表现着她为儿子称雄草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影片结尾,一群孩子簇拥着大地般的柯偔伦母亲,她用温和慈祥的笑脸形象诠释了“母亲”的内涵。草原上的母亲,已经超越了具体的个人叙事范畴,外化为一个民族的整体形象。母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草原女性,而是上升为蒙古族特殊的文化现象;母爱,已经不单单属于某一个具体的孩子,而是延伸为一种更博大、更无私、更具有普遍意义的草原爱心。
(二)坚忍不拔的蒙古女性形象
《天上草原》中宝日玛在看似没有实际的权利,但事实上却对家庭的团结与和睦起着核心作用。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她是坚忍不拔型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在她的身上体现出蒙古族女性在面对艰难困苦时具有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和隐忍博爱的悲悯心肠。
当腾格里要去参军时,接近疯狂的举动在这个隐忍而内敛的女人身上突然爆发,暗示一种对美好又伤感的感情的祭奠。当腾格里真的即将离开时,她为腾格里换上缝制好的靴子,热泪盈眶地亲吻他的额头。这种生离死别式的告别仪式像是一种情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景。
宝日玛怜惜与同情过早失去家庭温暖的虎子,她更是将对腾格里的挂念也一起毫无保留地倾注到虎子身上。影片也恰如其分地借助宝日玛对虎子的抚养补充了片中未曾表现的腾格里的成长过程,这一点也是麦丽丝导演对于影片的构思精巧独特之处。当虎子踏上离开草原的道路而呼喊宝日玛时,她却未能出来为虎子送行。直到马车走远,她才从草丛中跑出来,在广阔的草原上为虎子洒下祝福的奶酒,以含蓄的方式呈现出了一位母亲的伟大与慈爱。“宝日玛的爱不是某种具体的爱,而是一种更广阔、更无私、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爱心。”[1]
《天上草原》表现了蒙古民族深层次的民族心理,呈现出一种融入血液的草原神韵。麦丽丝用一个蒙古人民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把深奥复杂的蒙古民族文化,表现得亲切感人,展示出女性在蒙古民族中不可抹灭的社会与家庭地位,她们只是一味的付出却不索取回报。这样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使人们理解母爱最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历经艰辛为子女的付出与奉献,还有对其他孩子视如己出的关心与爱护。
(三)巾帼英雄型蒙古女性形象
在麦丽丝执导的《东归英雄传》中,她巧妙地借助于富有传奇色彩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新颖的故事结构,来深刻思考人性的本质问题。麦丽丝将粗犷与细腻、豪放与婉约、热烈与冷静完美结合,赋予蒙古女性巾帼英雄形象。
首先是桑吉玛,她以博大的胸怀秘密抚养了土尔扈特王子,也使他的血液里注入了劳动者的坚强与刚毅。这种蒙古女性豁达的内心世界,并不是多数汉族女性能够做到的。这也和从小生活在草原上,拥有与生俱来的广阔胸怀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是央金,她重病后为了不拖累东归的进程而自尽。这种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再现了蒙古女性的勇敢与坚强,也揭示了她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了令世人歌颂传唱的神话传奇。
赛妮娅美丽开朗,善良奔放,她为了使心爱的男人完成使命和实现理想,带着最后一份勇气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阿萨赖,也奉献出对爱情的不悔承诺。娜塔丽娅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巾帼英雄女性形象。她超越和突破了自己原来的身份和职责,帮助了土尔扈特人,在矛盾的漩涡中,寻求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娜塔丽娅恬静柔美,温婉高贵,虽然有着与沃巴锡不同身份和地位的尴尬,但是她被沃巴锡身上敢于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拥有承担责任的秉性所打动,最终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帮助沃巴锡的阵营中并且牺牲了自己。
二、民族、女性形象与文化消费
实际上麦丽丝导演的电影多为商业片,麦丽丝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也曾说道:“90年我们在电影学院学习时,正逢商业大潮,那时我们在电影学院学到的是如何制作电影,学到怎样制作观众才觉得好看,因此在影像上很注意影像的冲击力,当时比较注意音、像与观众的心理节奏的吻合,导演的心理节奏、一场戏的心理节奏,到什么程度观众才能接受,才能感动。如果这些你把握不准,你可能要失败。”[2]
既然麦丽丝创作的影片是为满足大众消费的,那么其作品中塑造的蒙古女性形象自然应该被指认为“大众文化形象消费”。那么这些女性形象又是如何被消费的呢?
弗兰克
[关键词] 蒙古族 民族电影 女性形象 消费文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9.003
作为“马背”民族——蒙古族在电影界的杰出代表,麦丽丝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电影神话”。从《骑士风云》、《悲喜人生》、《悲情布鲁克》到《东归英雄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上草原》,麦丽丝以“马上动作片”这样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商业片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麦丽丝电影中的民族特质十分鲜明,蒙古民族的风俗民俗、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历史和宗教信仰等等,构成了麦丽丝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视觉信息呈现系统。然而在适合蒙古民族叙事的“硬派”风格背后,麦丽丝电影却通过其蒙古女性形象的塑造彰显其民族身份特征与女性身份特质。
一、麦丽丝电影中的典型蒙古族女性形象分析
(一)宏大气魄的蒙古女性形象
作为土生土长的蒙古人,麦丽丝不仅仅深入了解蒙古民族的人文习俗与民族风情,而且也受到了大中华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因此,她不但能够把握本民族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同时也熟悉外界对马背民族的好奇心理,源于这种特殊的“双重”文化身份,使她成功塑造了柯偔伦这一女性形象。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的母亲柯偔伦,是一位智慧、善良、坚毅的女性。同时这种独特的形象也打破了大部分人对女性的看法与态度。一般而言,汉族女性以勤劳真诚、温柔善良的品行展示于银幕之中,而影片中的母亲柯偔伦,不仅具有汉族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还能将蒙古族女性的气魄展现出来。在影片中,柯偔伦对成吉思汗成就帝业所必须具备的广阔胸襟和伟大人格的形成与塑造起了关键作用。
柯偔伦为了部落的安宁,她宁愿到扎达兰部充当人质。麦丽丝在展示这一情景时,采用了仰拍的拍摄手法,让心怀悲伤的柯偔伦伴随着悠扬高亢的蒙古长调徐徐前行,高贵中渗透出心中的智慧与善良、淡定与从容,使场面显得悲壮但不失气节,也表现着她为儿子称雄草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影片结尾,一群孩子簇拥着大地般的柯偔伦母亲,她用温和慈祥的笑脸形象诠释了“母亲”的内涵。草原上的母亲,已经超越了具体的个人叙事范畴,外化为一个民族的整体形象。母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草原女性,而是上升为蒙古族特殊的文化现象;母爱,已经不单单属于某一个具体的孩子,而是延伸为一种更博大、更无私、更具有普遍意义的草原爱心。
(二)坚忍不拔的蒙古女性形象
《天上草原》中宝日玛在看似没有实际的权利,但事实上却对家庭的团结与和睦起着核心作用。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她是坚忍不拔型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在她的身上体现出蒙古族女性在面对艰难困苦时具有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和隐忍博爱的悲悯心肠。
当腾格里要去参军时,接近疯狂的举动在这个隐忍而内敛的女人身上突然爆发,暗示一种对美好又伤感的感情的祭奠。当腾格里真的即将离开时,她为腾格里换上缝制好的靴子,热泪盈眶地亲吻他的额头。这种生离死别式的告别仪式像是一种情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景。
宝日玛怜惜与同情过早失去家庭温暖的虎子,她更是将对腾格里的挂念也一起毫无保留地倾注到虎子身上。影片也恰如其分地借助宝日玛对虎子的抚养补充了片中未曾表现的腾格里的成长过程,这一点也是麦丽丝导演对于影片的构思精巧独特之处。当虎子踏上离开草原的道路而呼喊宝日玛时,她却未能出来为虎子送行。直到马车走远,她才从草丛中跑出来,在广阔的草原上为虎子洒下祝福的奶酒,以含蓄的方式呈现出了一位母亲的伟大与慈爱。“宝日玛的爱不是某种具体的爱,而是一种更广阔、更无私、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爱心。”[1]
《天上草原》表现了蒙古民族深层次的民族心理,呈现出一种融入血液的草原神韵。麦丽丝用一个蒙古人民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把深奥复杂的蒙古民族文化,表现得亲切感人,展示出女性在蒙古民族中不可抹灭的社会与家庭地位,她们只是一味的付出却不索取回报。这样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使人们理解母爱最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历经艰辛为子女的付出与奉献,还有对其他孩子视如己出的关心与爱护。
(三)巾帼英雄型蒙古女性形象
在麦丽丝执导的《东归英雄传》中,她巧妙地借助于富有传奇色彩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新颖的故事结构,来深刻思考人性的本质问题。麦丽丝将粗犷与细腻、豪放与婉约、热烈与冷静完美结合,赋予蒙古女性巾帼英雄形象。
首先是桑吉玛,她以博大的胸怀秘密抚养了土尔扈特王子,也使他的血液里注入了劳动者的坚强与刚毅。这种蒙古女性豁达的内心世界,并不是多数汉族女性能够做到的。这也和从小生活在草原上,拥有与生俱来的广阔胸怀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是央金,她重病后为了不拖累东归的进程而自尽。这种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再现了蒙古女性的勇敢与坚强,也揭示了她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了令世人歌颂传唱的神话传奇。
赛妮娅美丽开朗,善良奔放,她为了使心爱的男人完成使命和实现理想,带着最后一份勇气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阿萨赖,也奉献出对爱情的不悔承诺。娜塔丽娅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巾帼英雄女性形象。她超越和突破了自己原来的身份和职责,帮助了土尔扈特人,在矛盾的漩涡中,寻求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娜塔丽娅恬静柔美,温婉高贵,虽然有着与沃巴锡不同身份和地位的尴尬,但是她被沃巴锡身上敢于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拥有承担责任的秉性所打动,最终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帮助沃巴锡的阵营中并且牺牲了自己。
二、民族、女性形象与文化消费
实际上麦丽丝导演的电影多为商业片,麦丽丝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也曾说道:“90年我们在电影学院学习时,正逢商业大潮,那时我们在电影学院学到的是如何制作电影,学到怎样制作观众才觉得好看,因此在影像上很注意影像的冲击力,当时比较注意音、像与观众的心理节奏的吻合,导演的心理节奏、一场戏的心理节奏,到什么程度观众才能接受,才能感动。如果这些你把握不准,你可能要失败。”[2]
既然麦丽丝创作的影片是为满足大众消费的,那么其作品中塑造的蒙古女性形象自然应该被指认为“大众文化形象消费”。那么这些女性形象又是如何被消费的呢?
弗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