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别与女性形象消费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98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麦丽丝导演的电影有其独特性。作为蒙古族的女性导演,她导演的电影将蒙古族文化特色与女性视角紧密地结合起来,而最能反映此结合的是其电影中蒙古族女性形象的塑造。其电影中蒙古族女性形象既具典型性,又有独特的性别视角,这是导演民族身份的反映,也是其性别身份的镜像。然而麦丽丝的作品作为商业电影,其蒙古女性形象由于远离于大众视野,又成为大众文化背景下陌生化的形象消费。
  [关键词] 蒙古族 民族电影 女性形象 消费文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9.003
  
  作为“马背”民族——蒙古族在电影界的杰出代表,麦丽丝于20世纪90年代初,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电影神话”。从《骑士风云》、《悲喜人生》、《悲情布鲁克》到《东归英雄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上草原》,麦丽丝以“马上动作片”这样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商业片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麦丽丝电影中的民族特质十分鲜明,蒙古民族的风俗民俗、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历史和宗教信仰等等,构成了麦丽丝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视觉信息呈现系统。然而在适合蒙古民族叙事的“硬派”风格背后,麦丽丝电影却通过其蒙古女性形象的塑造彰显其民族身份特征与女性身份特质。
  一、麦丽丝电影中的典型蒙古族女性形象分析
  (一)宏大气魄的蒙古女性形象
  作为土生土长的蒙古人,麦丽丝不仅仅深入了解蒙古民族的人文习俗与民族风情,而且也受到了大中华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因此,她不但能够把握本民族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同时也熟悉外界对马背民族的好奇心理,源于这种特殊的“双重”文化身份,使她成功塑造了柯偔伦这一女性形象。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的母亲柯偔伦,是一位智慧、善良、坚毅的女性。同时这种独特的形象也打破了大部分人对女性的看法与态度。一般而言,汉族女性以勤劳真诚、温柔善良的品行展示于银幕之中,而影片中的母亲柯偔伦,不仅具有汉族女性的性格特征,而且还能将蒙古族女性的气魄展现出来。在影片中,柯偔伦对成吉思汗成就帝业所必须具备的广阔胸襟和伟大人格的形成与塑造起了关键作用。
  柯偔伦为了部落的安宁,她宁愿到扎达兰部充当人质。麦丽丝在展示这一情景时,采用了仰拍的拍摄手法,让心怀悲伤的柯偔伦伴随着悠扬高亢的蒙古长调徐徐前行,高贵中渗透出心中的智慧与善良、淡定与从容,使场面显得悲壮但不失气节,也表现着她为儿子称雄草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影片结尾,一群孩子簇拥着大地般的柯偔伦母亲,她用温和慈祥的笑脸形象诠释了“母亲”的内涵。草原上的母亲,已经超越了具体的个人叙事范畴,外化为一个民族的整体形象。母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草原女性,而是上升为蒙古族特殊的文化现象;母爱,已经不单单属于某一个具体的孩子,而是延伸为一种更博大、更无私、更具有普遍意义的草原爱心。
  (二)坚忍不拔的蒙古女性形象
  《天上草原》中宝日玛在看似没有实际的权利,但事实上却对家庭的团结与和睦起着核心作用。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她是坚忍不拔型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在她的身上体现出蒙古族女性在面对艰难困苦时具有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和隐忍博爱的悲悯心肠。
  当腾格里要去参军时,接近疯狂的举动在这个隐忍而内敛的女人身上突然爆发,暗示一种对美好又伤感的感情的祭奠。当腾格里真的即将离开时,她为腾格里换上缝制好的靴子,热泪盈眶地亲吻他的额头。这种生离死别式的告别仪式像是一种情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景。
  宝日玛怜惜与同情过早失去家庭温暖的虎子,她更是将对腾格里的挂念也一起毫无保留地倾注到虎子身上。影片也恰如其分地借助宝日玛对虎子的抚养补充了片中未曾表现的腾格里的成长过程,这一点也是麦丽丝导演对于影片的构思精巧独特之处。当虎子踏上离开草原的道路而呼喊宝日玛时,她却未能出来为虎子送行。直到马车走远,她才从草丛中跑出来,在广阔的草原上为虎子洒下祝福的奶酒,以含蓄的方式呈现出了一位母亲的伟大与慈爱。“宝日玛的爱不是某种具体的爱,而是一种更广阔、更无私、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爱心。”[1]
  《天上草原》表现了蒙古民族深层次的民族心理,呈现出一种融入血液的草原神韵。麦丽丝用一个蒙古人民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把深奥复杂的蒙古民族文化,表现得亲切感人,展示出女性在蒙古民族中不可抹灭的社会与家庭地位,她们只是一味的付出却不索取回报。这样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使人们理解母爱最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历经艰辛为子女的付出与奉献,还有对其他孩子视如己出的关心与爱护。
  (三)巾帼英雄型蒙古女性形象
  在麦丽丝执导的《东归英雄传》中,她巧妙地借助于富有传奇色彩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新颖的故事结构,来深刻思考人性的本质问题。麦丽丝将粗犷与细腻、豪放与婉约、热烈与冷静完美结合,赋予蒙古女性巾帼英雄形象。
  首先是桑吉玛,她以博大的胸怀秘密抚养了土尔扈特王子,也使他的血液里注入了劳动者的坚强与刚毅。这种蒙古女性豁达的内心世界,并不是多数汉族女性能够做到的。这也和从小生活在草原上,拥有与生俱来的广阔胸怀是密不可分的。其次是央金,她重病后为了不拖累东归的进程而自尽。这种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再现了蒙古女性的勇敢与坚强,也揭示了她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了令世人歌颂传唱的神话传奇。
  赛妮娅美丽开朗,善良奔放,她为了使心爱的男人完成使命和实现理想,带着最后一份勇气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阿萨赖,也奉献出对爱情的不悔承诺。娜塔丽娅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巾帼英雄女性形象。她超越和突破了自己原来的身份和职责,帮助了土尔扈特人,在矛盾的漩涡中,寻求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娜塔丽娅恬静柔美,温婉高贵,虽然有着与沃巴锡不同身份和地位的尴尬,但是她被沃巴锡身上敢于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拥有承担责任的秉性所打动,最终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帮助沃巴锡的阵营中并且牺牲了自己。
  二、民族、女性形象与文化消费
  实际上麦丽丝导演的电影多为商业片,麦丽丝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也曾说道:“90年我们在电影学院学习时,正逢商业大潮,那时我们在电影学院学到的是如何制作电影,学到怎样制作观众才觉得好看,因此在影像上很注意影像的冲击力,当时比较注意音、像与观众的心理节奏的吻合,导演的心理节奏、一场戏的心理节奏,到什么程度观众才能接受,才能感动。如果这些你把握不准,你可能要失败。”[2]
  既然麦丽丝创作的影片是为满足大众消费的,那么其作品中塑造的蒙古女性形象自然应该被指认为“大众文化形象消费”。那么这些女性形象又是如何被消费的呢?
  弗兰克
其他文献
何谓母题?母题是构成故事情节的基本单元,最早出现在民间故事分类学的研究中,后来范围逐渐推广,应用到了民俗学、文学、影视学等研究领域。顾名思义,主题是抽象主观的,母题是具体客观的,母题有了倾向性,有了褒贬的意义,它才会上升为主题。  在众多的文化艺术作品中,母题出现的频率日益增多,以“寻找”作为母题的形式更是不再陌生,像寻找爱情、寻找温暖、寻找真相、寻找生命价值、寻找遗失的时光等等,在各类作品中几乎
在大众传媒发达的时代,疾病与健康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医院也因其治病防治、保障健康的社会职能成为政府、普通群众、传媒的关注点。以医院为叙事空间、以医护人员为主要角色的医疗剧也因其现实生命力,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急诊科医生》《外科风云》《产科医生》《长大》《感动生命》《医者仁心》等一批电视剧聚焦于医护人员的职业生活与个人情感,将社会焦点问题如医患关系、医疗制度与医护群体的生活现状以视觉画面
赵振川1944年生于西安,祖籍河北省束鹿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黄胄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第四届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客座教授。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获陕西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第二届陕西文艺
教学实录:  师:请大家反复诵读印发资料中的几首诗歌,总结出它们在题材上和写法上的共同特点。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从题材上看它们都是登高诗,从写法上看都是寓情于景。  师:好的。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在古典诗词中,登高赋诗抒怀是文人的一个传统,每有登临必有诗作。  将登高与文学联系起来,始于孔子。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韩诗外传》卷七)。在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登高而咏已是知识分子所向往
法国新浪潮运动是20世纪世界电影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电影运动。这场运动为法国乃至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电影文化遗产,影响波及许多国家,被公认为是传统电影与现代电影的分水岭。它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而在这风起云涌的电影运动中,涌现出了无数文艺大师,弗朗索瓦·特吕弗即是其中之一。作为新浪潮运动的实力干将,特吕弗用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注重设计新奇、有趣、恰当的导入环节,好的导入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文章作者针对一节具体的历史观摩课,结合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依据个人经验,阐述了自我反思的内容。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 引导    一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
[摘要] 俞飞鸿执导的《爱有来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悲剧爱情片,在审美上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彻底的绝望感;深刻的哲学思考;强烈的命运观。该片是一部有别于普通商业片的静心之作,展现了俞飞鸿执导影片的艺术功力,为爱情片的成功提供了一个良好范本。  [关键词] 《爱有来生》 悲剧 爱情片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24    一  一对
孙洵 原名怀麟、怀林,1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扬州。出版《民国篆刻艺术》《民国书法史》《清代乾嘉学派与书法》《黄庭坚书论注》等。现为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网学术顾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夏,在江宁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遵奉谕旨,酝酿创设新式学堂。首先是邀约知名学者与关心教育事业的社会名人讨论怎么办学。参与此类具体事项的有张謇(
中国电影在韩国的传播与接受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曾获得过韩国观众的认可好评。“同属于东亚的中、韩两国,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特征,再加上中国积极与十几个国家签署合拍协议,推进电影产业国际合作交流,中国电影得以在韩国电影市场进一步传播。”[1]中韩学者就此历程进行过针对性地梳理和探讨:韩国学者朴春植在《华语电影在韩国1977-2008》一文中,按时间顺序阐述了1977-2008年中国电影在韩国
法国艺术家帕特里斯·谢侯(Patrice Chereau,1944-11-2~2013-10-7)是鲜有的在戏剧、歌剧、电影三个艺术领域均成绩斐然的导演。他对艺术的坚定与执着,对灵魂生命的不倦追求,使其作品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谢侯一生之中完成了70多部戏剧歌剧作品、十几部电影、电视作品,这种旺盛创作的源头,有对生命真相最敏感的体悟,也有对人性背面最柔软的感伤。尽管谢侯已经离去,但他蕴含激情和心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