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侯贺良
“十一运”是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从全新的办赛理念到精彩绝伦的开幕式,从一流的场馆设施到一流的竞赛组织、从历史上首个全运村到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十一运”创造了无数惊叹,留下了辉煌的记忆;彰显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的品牌形象,凸显出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多重效应。
富有文化与科技内涵的开闭幕式
“十一运”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和谐盛世齐鲁情》富有特色,融汇古今,山东元素闪耀全场,齐风鲁韵尽收眼底,全民全运理念得到完美表达,受到各方面好评。闭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辉煌的记忆》,讴歌礼赞十一运盛况,祝愿憧憬祖国美好明天,以精彩的演出为“十一运”划上圆满句号。
开幕式利用一个贯穿整场晚会始终的巨大碗幕,将晚会表现齐鲁文化、全民全运和祝福祖国的主题演绎到了极致。这场开幕式可以媲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其中许多科技亮点甚至超越了奥运会,并且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98条高空威压、300条动力线,布成了一个巨大的“蜘蛛网”,将巨大的碗幕拉了起来,远远超过了奥运标准,两万平方米的PG灯运用和360度无缝衔接投影亦属全球首创。在灿烂的色彩和声乐震撼中,开幕式既展现了以鲁文化为代表的内陆文化、农业文明,也表现了以齐文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海洋文明,并通过“奥运扬帆”再现了山东风采。让世界了解齐鲁文化的内涵和深厚底蕴,彰显了山东这一“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由文化大省走向文化强省的形象。除此之外, “东荷西柳”的体育场馆既彰显出济南泉城的文化特色,又充分运用了现代节能技术,体现出绿色全运的文化理念。
凸显民生、以人为本的办会理念
在办会理念上,“十一运”旗帜鲜明地提出“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办会理念和主题口号,引起社会的共鸣。这个理念紧扣坚持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顺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体育事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使“十一运”的文化内涵得到极大丰富和有力拓展。
“十一运”实行了“举省办全运”的开放式办赛模式,即实行以省会济南为主赛区、其他16个城市为分赛区、全省共同承办的办赛模式,为筹办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支持。全运会举办期间,除了让人炫目的开幕式和一流的场馆建设让人记忆犹新外,各地赛场随处可见的“微笑服务”给外地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20多万志愿者的无私付出向世人展现了良好的山东形象,给山东人拿到了一枚意义非凡的“大金牌”。
借助全运会的筹办,山东在四年中投入46亿元实施“一点三线”861项,城市全民健身工程和3.2万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形成了山东沿海、沿黄和历史文化三条全民健身特色带,把“全运”送到了全民身边。
“全运经济”彰显出巨大磁场效应
十一运既是体育的盛会,更是发展的舞台。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在筹办十一运的整体思路上,坚持把筹办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全运经济带动战略,借会造势,借势发展,充分利用十一运会带来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快全省旅游、金融、商贸、通讯、文化和体育产业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了产业优化升级,拉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全省经济增长1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达到23959亿元,列全国第二位。其中,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据山东省旅游局提供的一项测算数据:从十一运会开幕到24日,山东省接待境内外游客约1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近10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和27%。更为重要的是“好客山东”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响亮的品牌。另外,在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本届全运会赞助合作协议总额仍超过7亿元,创下历届全运会之最,成为历史上最受市场欢迎的一届全运会。
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山东竞争力
本届全运会山东省累计投资2000亿元以上。作为主会场的济南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达1400多亿元,实施了926项建设及环境整治工程。其中,投入近2亿元整修河道、疏浚沟渠,将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大明湖等最负盛名的泉、湖贯通,打造出总长度达5.5公里的特色泉水风景带。这其中还包括为广大群众所欢迎的济南棚户区改造。旨在服务全运交通的二环东路高架桥等交通运输设施投资8.3亿元,打通了济南奥体中心的交通瓶颈。其余16个举办城市,也在不同程度上受益于全运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山东全省为承办十一运新建44个场馆、改建85个场馆,其中15个市建了新场馆,莱芜、菏泽建成了历史上第一座标准体育场馆。这些场馆不仅服务于全运会,而且成为当地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场所,城市文化品位得到显著提升。帆船之都、中国牡丹城、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等城市的名号会更加响亮。
在“十一运”的整个筹办过程中,还形成了创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工作机制,为举办大型活动、应对突发事件、组织大型活动安保工作等积累了宝贵经验。全运会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了动力,给城市建没和管理带来了巨大变化,全社会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大大提高和增强了山东人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展示诚信山东、好客山东、文明山东的良好形象。
(本文作者为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十一运”是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从全新的办赛理念到精彩绝伦的开幕式,从一流的场馆设施到一流的竞赛组织、从历史上首个全运村到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十一运”创造了无数惊叹,留下了辉煌的记忆;彰显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的品牌形象,凸显出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多重效应。
富有文化与科技内涵的开闭幕式
“十一运”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和谐盛世齐鲁情》富有特色,融汇古今,山东元素闪耀全场,齐风鲁韵尽收眼底,全民全运理念得到完美表达,受到各方面好评。闭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辉煌的记忆》,讴歌礼赞十一运盛况,祝愿憧憬祖国美好明天,以精彩的演出为“十一运”划上圆满句号。
开幕式利用一个贯穿整场晚会始终的巨大碗幕,将晚会表现齐鲁文化、全民全运和祝福祖国的主题演绎到了极致。这场开幕式可以媲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其中许多科技亮点甚至超越了奥运会,并且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98条高空威压、300条动力线,布成了一个巨大的“蜘蛛网”,将巨大的碗幕拉了起来,远远超过了奥运标准,两万平方米的PG灯运用和360度无缝衔接投影亦属全球首创。在灿烂的色彩和声乐震撼中,开幕式既展现了以鲁文化为代表的内陆文化、农业文明,也表现了以齐文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海洋文明,并通过“奥运扬帆”再现了山东风采。让世界了解齐鲁文化的内涵和深厚底蕴,彰显了山东这一“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由文化大省走向文化强省的形象。除此之外, “东荷西柳”的体育场馆既彰显出济南泉城的文化特色,又充分运用了现代节能技术,体现出绿色全运的文化理念。
凸显民生、以人为本的办会理念
在办会理念上,“十一运”旗帜鲜明地提出“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办会理念和主题口号,引起社会的共鸣。这个理念紧扣坚持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顺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体育事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使“十一运”的文化内涵得到极大丰富和有力拓展。
“十一运”实行了“举省办全运”的开放式办赛模式,即实行以省会济南为主赛区、其他16个城市为分赛区、全省共同承办的办赛模式,为筹办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支持。全运会举办期间,除了让人炫目的开幕式和一流的场馆建设让人记忆犹新外,各地赛场随处可见的“微笑服务”给外地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20多万志愿者的无私付出向世人展现了良好的山东形象,给山东人拿到了一枚意义非凡的“大金牌”。
借助全运会的筹办,山东在四年中投入46亿元实施“一点三线”861项,城市全民健身工程和3.2万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形成了山东沿海、沿黄和历史文化三条全民健身特色带,把“全运”送到了全民身边。
“全运经济”彰显出巨大磁场效应
十一运既是体育的盛会,更是发展的舞台。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在筹办十一运的整体思路上,坚持把筹办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全运经济带动战略,借会造势,借势发展,充分利用十一运会带来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快全省旅游、金融、商贸、通讯、文化和体育产业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了产业优化升级,拉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山东全省经济增长1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达到23959亿元,列全国第二位。其中,旅游业是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据山东省旅游局提供的一项测算数据:从十一运会开幕到24日,山东省接待境内外游客约1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近100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和27%。更为重要的是“好客山东”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响亮的品牌。另外,在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本届全运会赞助合作协议总额仍超过7亿元,创下历届全运会之最,成为历史上最受市场欢迎的一届全运会。
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山东竞争力
本届全运会山东省累计投资2000亿元以上。作为主会场的济南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达1400多亿元,实施了926项建设及环境整治工程。其中,投入近2亿元整修河道、疏浚沟渠,将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大明湖等最负盛名的泉、湖贯通,打造出总长度达5.5公里的特色泉水风景带。这其中还包括为广大群众所欢迎的济南棚户区改造。旨在服务全运交通的二环东路高架桥等交通运输设施投资8.3亿元,打通了济南奥体中心的交通瓶颈。其余16个举办城市,也在不同程度上受益于全运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山东全省为承办十一运新建44个场馆、改建85个场馆,其中15个市建了新场馆,莱芜、菏泽建成了历史上第一座标准体育场馆。这些场馆不仅服务于全运会,而且成为当地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场所,城市文化品位得到显著提升。帆船之都、中国牡丹城、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等城市的名号会更加响亮。
在“十一运”的整个筹办过程中,还形成了创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工作机制,为举办大型活动、应对突发事件、组织大型活动安保工作等积累了宝贵经验。全运会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了动力,给城市建没和管理带来了巨大变化,全社会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大大提高和增强了山东人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展示诚信山东、好客山东、文明山东的良好形象。
(本文作者为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