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并发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作用研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观察胺碘酮在心衰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250例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并发心律失常。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130例、1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在静息心率、Q-T间期、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能良好改善患者心率、血压,稳定Q-T间期,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实际中。
  【关键词】 心衰 心律失常 胺碘酮 舒张压 心率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无法充分排除静脉回心血量,引起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导致动脉系统血液关注不足,最终导致的一种心脏循环障碍性症候群,主要表现腔静脉瘀血、肺淤血。心衰并不作为一个单独的疾病存在,而是心脏病变进展的终末期阶段。心律失常时心脏冲动节律起源部位、频率、心脏波动频率等异常,主要可表现为心悸、眩晕、乏力、气短等,轻症患者无典型表现,严重时可能休克致死。心衰并发心律失常时致死率极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特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对250例心衰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胺碘酮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250例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并发心律失常。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130例、120例。观察组中男80例、女50例,年龄25-75岁,平均(53.7±8.1)岁;病程3d-10年,平均(4.5±1.1)年。对照组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25-78岁,平均(54.6±7.5)岁;病程5d-11年,平均(4.7±1.2)年。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治疗,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就诊后均积极采取休息、解除疼痛和吸氧等常规治疗,以及时间窗内再灌注心肌等一系列基础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国药准字H19993254)进行治疗,首次剂量约为0.2g/d,3次/d,该剂量持续治疗1W;后改为2次/d,维持治疗1W;后改为1次/d,维持治疗2W后停药。
  1.3 疗效观察指标
  监测并记录患者治疗结束时心电图、血压等,比较两组患者在静息心率、心室率、Q-T间期、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压、收缩压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笔者完成,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将已收集数据初步录入2010版EXCEL校正。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形式将数据录入,计数资料则用“%”形式录入)。结果使用t/χ?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静息心率、心室率、Q-T间期水平分析比较
  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静息心率、Q-T间期、心室率水平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压水平的分析比较
  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左心射血分数以及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上较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 结论
  心衰是因各种功能性病变、心脏结构异常等引起了心室充盈、射血能力损伤而最终导致的症状,临床中发生率较高,且患者预后较差。心律失常严重时极易致死,心衰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常见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这与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密切,同时室性心律失常中也包括了持续性室速、非持续性室速以及频发性期前收缩等。目前,临床上治疗心衰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改变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现状,迅速将心律失常改善并恢复到正常状态。
  胺碘酮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不仅仅具有其他相关心律失常抵抗药物相当的电效应,还可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胺碘酮进入到人体组织中后运转缓慢,具有较高亲和力,其生物利用度具有一定人体差异性,平均生物利用度约为50%,单剂量经口服给药3-7h后即可达到血药高峰浓度。本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在静息心率、心室率水平上显著降低,而Q-T间期、左心射血分数以及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有增高,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实了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良好效果,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具有轻度Ⅰ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性质,也与轻度非竞争性α、β两种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效果相当。作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若患者长期服用胺碘酮可能引起肝酶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副作用。因此,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需结合考虑患者个体情况决定用药。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130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后血压水平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显著好转,心率良好改善,左心射血分数明显增高。
  参考文献
  [1]王金煌.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14-15.
其他文献
阻性换热器是EAST高温超导(HTS)电流引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三头螺旋翅片和叠片两种结构形式,为了比较这两种阻性换热器的优劣,对它们的热工水力性能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模拟
【摘 要】 目的:研究探讨营养治疗方法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免疫屏障功能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营养治疗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倡导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所有患者的D-乳酸和DAO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显降低,
【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的6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6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巩固。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支气
采用NI公司生产的CompactRIO 9022控制器、NI9114机箱以及NI9870RS232串口模块实现SSC-Linac离子源及束运线真空度的读取。真空计通过RS232协议返回的信息由CompactRIO解析,将
【摘 要】 目的 探索健康教育的不同形式和方法,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了解疾病与治疗的相关知识。方法 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创造正确健康认知行为的场域和环境,通过集中讲课、咨询、分享和互动等,帮助中风患者及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结果 患者对这一新形式的小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接受;大部分病人能很好地掌握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结论 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对中风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可行有效的。  【关键词】 中风 健
【摘 要】 目的 探讨观察抗生素在乡镇卫生院普外手术中应用情况。方法 以56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情况、切口愈合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用药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乡镇卫生院切口感染与抗生素应用的相关性。结果 在乡镇卫生院的普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抗生素种类包括了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及其青霉素类;并且以上56例患者根据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