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05-01
摘要:在近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高速公路建设会在中国蓬勃发展,但由于过去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暴露了资源短缺、森林破坏、耕地减少、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几十年的公路史,已出现了较多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这些都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结果。
关键词:高速公路 土建施工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
在近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高速公路建设会在中国蓬勃发展,但由于过去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暴露了资源短缺、森林破坏、耕地减少、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几十年的公路史,已出现了较多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这些都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结果。
一、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负面影响
1、挖方这种人为活动破坏了原来的自然平衡,一方面引起岩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增加了地质脆弱带边坡的不稳定性,其反馈的结果是滑坡、塌方的威胁。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改变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原来的植被已经不复存在,严重的可能导致生物链的中断。所以,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环保优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资料显示工程造价中环保投入占到了10%左右。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增加环保工程,虽然可能加大建设成本,但带来的长远利益,是很难用经济指标衡量的。随着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推进,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
2、路堤填方改变了周围岩土的状态,同样可导致滑坡。高速公路土石方量大,工程废弃的土石往往就近堆弃在山沟、斜坡上,人为造成了泥石流、滑坡地地质病害。
3、隧道开挖,尤其是地质条件复杂的长大隧道可能造成的地表塌陷、地表水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当地工农业生产。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类不断改造和破坏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同样对路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干扰和破坏
4、由于植被和表土损失,自然植被恢复困难。据调查,即使在气候温和的亚热带地区,在公路路域环境下,经自然恢复演替到草、灌丛植物群落至少需要20年。如对这些边坡不作及时处理,在裸露边坡为降水汇流的形成提供特定边界条件和动力来源的同时,也使边坡土壤中含水量降低,土质松散,易风化。随后坡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山体坍塌、滑坡、河流阻塞、水污染等人为灾害与之相伴而生;
5、岩溶地区的公路隧道工程可以改变岩溶地下水的动力条件,可能破坏工程建筑周围的地质环境,从而引起地面下沉、开裂,地表泉水枯竭,地面塌陷等一系列环境灾害。
可以看出,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界采取索取与征服的态度。但实践和科学理论证明,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应该是协调发展的关系,不是一味索取。因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为了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更重要的是对中华民族子孙后代高度负责,需要我们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宏大的气魄来处理好各种矛盾。
二、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提出多打隧道、多架桥,少开挖的基本思路;在具体实践中提出公路建设要首先考虑其周边环境的承受能力;在对环境破坏较大的地段,宁肯多做工程,也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些指导思想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代表了现阶段高速建设的指导思想的发展方向,应该在我国标准规范的修订实施宏观管理等方面予以充分体现,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公路建设的不平衡,这种新的指导思想只是在少数地区被接受,大部分省份和地区仍然沿袭传统的建设指导思想,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深挖多、边坡高,平微区路基高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目标来研究,系统提出现阶段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并进行大力推广,以实现公路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工后,我方将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的要求,与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通力协作,控制施工污染,减少污水、废渣、废液、空气粉尘和噪音污染,严格控制水土流失。紧密结合本工程特点,根据“因地制宜,因地设防、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兼顾”的原则制定各项水土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条例,扎扎实实抓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
(二)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对合同规定施工界线以外的植物、树木尽力维持原状,砍伐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同意,同意严禁乱伐和超范围砍伐。
2、临时用地范围使用完毕后进行了复耕或绿化,恢复地表原状。
3、对路基工程的取、弃土场,按设计实施工程防护,弃土完成后表面进行平整、绿化,防止水土流失,防护工程必须先行施工,做到先挡后弃;设计无防护的也将边坡平整稳定,并尽量平整造田,不向河流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土。
4、在工地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每天进行清扫,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花植树,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5、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施工人员猎杀野生动物。
6、及早施工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路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做到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在防护工程施工时应尽量保持水原系通畅,施工残留材料及时清除以免对农作物、植被成长造成影响。
7、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合理措施。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人均资源的占有量不高,生态环境的问题已日益突出,经济发展必须与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很好的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协调好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保护自然环境、协调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面向21世纪环境科学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今后公路、水路交通在为社会发展提供便利和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对土地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才能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这就要求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也应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争取经济效益。
摘要:在近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高速公路建设会在中国蓬勃发展,但由于过去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暴露了资源短缺、森林破坏、耕地减少、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几十年的公路史,已出现了较多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这些都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结果。
关键词:高速公路 土建施工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
在近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高速公路建设会在中国蓬勃发展,但由于过去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暴露了资源短缺、森林破坏、耕地减少、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几十年的公路史,已出现了较多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这些都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结果。
一、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负面影响
1、挖方这种人为活动破坏了原来的自然平衡,一方面引起岩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增加了地质脆弱带边坡的不稳定性,其反馈的结果是滑坡、塌方的威胁。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改变了原来的地形地貌,原来的植被已经不复存在,严重的可能导致生物链的中断。所以,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环保优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资料显示工程造价中环保投入占到了10%左右。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增加环保工程,虽然可能加大建设成本,但带来的长远利益,是很难用经济指标衡量的。随着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推进,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
2、路堤填方改变了周围岩土的状态,同样可导致滑坡。高速公路土石方量大,工程废弃的土石往往就近堆弃在山沟、斜坡上,人为造成了泥石流、滑坡地地质病害。
3、隧道开挖,尤其是地质条件复杂的长大隧道可能造成的地表塌陷、地表水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当地工农业生产。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类不断改造和破坏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同样对路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干扰和破坏
4、由于植被和表土损失,自然植被恢复困难。据调查,即使在气候温和的亚热带地区,在公路路域环境下,经自然恢复演替到草、灌丛植物群落至少需要20年。如对这些边坡不作及时处理,在裸露边坡为降水汇流的形成提供特定边界条件和动力来源的同时,也使边坡土壤中含水量降低,土质松散,易风化。随后坡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山体坍塌、滑坡、河流阻塞、水污染等人为灾害与之相伴而生;
5、岩溶地区的公路隧道工程可以改变岩溶地下水的动力条件,可能破坏工程建筑周围的地质环境,从而引起地面下沉、开裂,地表泉水枯竭,地面塌陷等一系列环境灾害。
可以看出,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界采取索取与征服的态度。但实践和科学理论证明,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应该是协调发展的关系,不是一味索取。因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为了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更重要的是对中华民族子孙后代高度负责,需要我们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宏大的气魄来处理好各种矛盾。
二、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提出多打隧道、多架桥,少开挖的基本思路;在具体实践中提出公路建设要首先考虑其周边环境的承受能力;在对环境破坏较大的地段,宁肯多做工程,也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些指导思想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代表了现阶段高速建设的指导思想的发展方向,应该在我国标准规范的修订实施宏观管理等方面予以充分体现,但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公路建设的不平衡,这种新的指导思想只是在少数地区被接受,大部分省份和地区仍然沿袭传统的建设指导思想,山区高速公路高填深挖多、边坡高,平微区路基高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目标来研究,系统提出现阶段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并进行大力推广,以实现公路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工后,我方将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的要求,与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通力协作,控制施工污染,减少污水、废渣、废液、空气粉尘和噪音污染,严格控制水土流失。紧密结合本工程特点,根据“因地制宜,因地设防、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治兼顾”的原则制定各项水土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条例,扎扎实实抓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
(二)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对合同规定施工界线以外的植物、树木尽力维持原状,砍伐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同意,同意严禁乱伐和超范围砍伐。
2、临时用地范围使用完毕后进行了复耕或绿化,恢复地表原状。
3、对路基工程的取、弃土场,按设计实施工程防护,弃土完成后表面进行平整、绿化,防止水土流失,防护工程必须先行施工,做到先挡后弃;设计无防护的也将边坡平整稳定,并尽量平整造田,不向河流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土。
4、在工地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每天进行清扫,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花植树,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5、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施工人员猎杀野生动物。
6、及早施工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路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做到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在防护工程施工时应尽量保持水原系通畅,施工残留材料及时清除以免对农作物、植被成长造成影响。
7、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合理措施。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人均资源的占有量不高,生态环境的问题已日益突出,经济发展必须与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很好的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协调好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保护自然环境、协调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面向21世纪环境科学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今后公路、水路交通在为社会发展提供便利和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对土地等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才能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这就要求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也应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争取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