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战略拐点来临新周期即将开启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8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3月12日晚间,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含)。千亿元定增规模,创下迄今A股最大规模单笔预计定向增资纪录。虽然市场对此讨论火热,但在董宝珍看来,农业银行定增“相当于农行开了个分行,是常规业务,没什么可挖掘”。他更感兴趣的是,同期披露的农业银行2017年业绩快报,他表示,在当前银行业减值准备下降趋势成立的背景下,未来农行的减值准备将会明显的减少,这将给农行带来可观的净利润数据。在董宝珍看来,中国银行业已经迎来战略拐点,新的周期已经开启。

银行业已进入战略出清阶段


  3月12日晚间披露的农业银行业绩快报显示,其2017年度营业收入5370.41亿元,同比增长6.13%;利润总额2395.50亿元,同比增长5.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29.62亿元,同比增长4.90%。不良贷款1940.32亿元,比2016年末减少15.94%;不良率1.81%,比2016年末减少0.56个百分点。此外,农行拨备覆盖率208.37%,比2016年末大幅增加34.97个百分点。
  业绩预告和业绩简报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带有战略拐点意义的重大信息,农行的业绩信息更加鲜明验证了中国银行业的战略拐点已经出现。之所以说银行业的战略拐点已经出现,是因为农行的净息差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由下跌转为上升,银行的主营收入增速开始加速,而银行的净利润增速逐季提速,不良贷款率开始大幅下降,到2017年下半年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大幅下降了15%,银行业在多个方面出现了减利因素消失,增利因素集中出现。由此发出一个信号,银行业的的战略拐点已经出现了。
  数据显示,虽然2017年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的明显大幅下降。但与此同时,农行的减值准备并没有下降,始终维持在4000亿元的高位,这导致拨备覆盖率高达208.37%,大幅超过监管要求。在不良贷款已经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未来农行的减值准备必将减少。减值准备下降会使银行用于计提坏账的钱减少,从而银行的费用支出下降,利润增加。例如,假设农行把拨备覆盖率降到180%,通过计算得出将有350亿的减值准备会从费用和成本中消失,变成了税前利润,扣除相应税费后,至少有300亿变为净利润。这还是假设不良贷款不再进一步下降,若考虑不良贷款率还会下降,预测减值准备减少大约可使净利润相应增长20%。(见表1)


  政策面方面,3月6日晚间,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拨备率监管“红线”整体下调,为的也是让银行利润释放。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6日表示:“银监会近期调整拨备覆盖率是由于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所以银行提了很多贷款损失的拨备,目前全行业拨备水平达到180%多,远超国际水平。因此,降低拨备要求有利于加快处置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这条政策使我意识到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了战略出清阶段。中国银行业的监管层已经断定,中国银行业已经没有战略不确定,所需要做的是清理已经充分表现出来的問题,快速结束这些问题,以便走入新周期。该政策可以使银行在不降低当期利润的情况下,大规模计提不良资产减值损失。也就说这个政策促进银行业主动的把坏账暴出来,不要长期以潜藏的方式存在,也就是给市场消除不确定性。第二个影响是新的政策将使没有潜藏坏账的银行可以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放贷,增加了银行的放贷资金,扩张了银行的经营资源。这个政策无论对仍旧包含着潜在坏账的银行,还是对已经不包含潜在坏账的银行,都是有利于它们的经营。
  监管层在此刻发布这个政策,是从监管层角度,确认中国银行业最坏的情况已经表现出来了,问题不会再恶化了。银行业的主要矛盾是解决核销已经暴露出来的坏账,为此监管层通过政策支持银行业快速清理快速结束过去的问题,进入新周期。

不良贷款率下降只是时间问题


  通过对银监会网站所提供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后,我们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关注类贷款的占比开始下降,不良贷款率开始企稳。具体来看,当关注类贷款率上升的时候,不良贷款比随后将会发生相应的上升,反之关注类贷款率下降的时候,不良贷款率历经一段时间的横向横盘也将会下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变化规律和关联,关键在于关注类贷款往往是作为不良贷款的生成来源。在某一类贷款变成不良贷款之前,他首先必须先成为关注类贷款,当然有的时候是直接跨越的,不进入关注的贷款,一下子变成了不良贷款,但绝大部分是有一个先进关注,之后再进不良的渐进式变化过程。通过观察关注类贷款的变化特征,可以提前预判不良贷款的变化和走向。目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银行业的关注类贷款已经开始逐季明显下降。(见表2)
  正像在2015年前后关注类贷款明显的逐季大幅上升,随后不良贷款率开始上升一样,在关注类贷款明显逐季大幅下降的同时,不良贷款开始高位滞涨。由此我们可以的得出一个结论,关注类贷款比率的下降已经从根本上封杀了不良贷款率增加的逻辑,未来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再看数据中贷款损失准备的变化特征,贷款损失准备大幅增加。数据中清晰地反映出过去几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总额是增加的,但是进入2016年、2017年之后,不良贷款总额的增速在下降,也就是说新涌现的不良贷款越来越少了,增量在下降,增速在下降。然后我们再看银行业,为了应对不良贷款总额增加所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却是逐年增加的。在不良贷款规模增幅最大的2015年,中国银行业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只有0.35万亿。可是随着2016、2017年不良贷款增幅的逐年减少,我们看到中国银行业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却是逐年增加的。这就导致了银行业拨备覆盖率的提升,换句话说,银行抗风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根据数据,我做一个主观的分析:这个数据的本质是中国银行业在坏账刚刚大幅提升的时候,可能出于对未来经营形势的变化向何处去没多少把握,因此银行业不敢大量计提损失准备。因为如果在不良贷款刚刚大幅提升的时候,银行就大幅计提坏账准备、不良贷款损失准备,那么就会导致未来不良贷款进一步提升的时候,银行没有应对的资源。普遍的银行经营规律是,在一轮经济调整坏账上升的周期来临,银行开始大胆计提损失准备的时候,往往意味着银行已经全面掌握了自己的经营环境,或者是银行已经知道最坏的局面是什么。在此背景下,银行才开始大量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因为银行希望快速地把这些坏账核销掉,以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记得浦发银行2017年前3季度的不良贷款减值损失计提的非常多,对此,浦发银行高管认为这个目的就是要快速出清,以便和过去了断。
  索罗斯曾在一本书中介绍了国际市场上银行在遭遇经济调整坏账的提升过程中,银行某些经营数据的规律性变化特征。大概发展模式为,在经济调整坏账提升的初始阶段,银行是试图掩盖坏账的,他不想计提坏账,不想让矛盾爆发;但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不爆发不行的时候,银行不得不向外披露一些;当银行发现了最坏结果是什么的时候,这个时候银行业就丑媳妇不怕见婆婆,快速地把坏账全部给你展现出来。实际上当坏账全部展现出来的时候,计提的损失准备金大幅增加的时候,其实银行业已经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在这种模式下,资本市场也有一种相应规律上的变化。在一开始银行不想把问题揭露出来的时候,市场会给银行很低的估值,因为市场认为银行是有问题的,虽然银行没有暴露出数据上的衰退,但市场已经主动地压缩估值。而当银行业主动地暴露数据导致坏账大幅提升,业绩衰退的时候,资本市场反而认为银行已经相对安全了。这个时候银行的经营数据固然没有好转,但资本市场给银行的估值已经提升了。实际上中国银行业现在的基本面数据,恰恰是已经反映出银行业的困境已经最严重,而且是按照索罗斯给提供的模式发展,估值已经开始可以回升了。这就是目前不良贷款规模增速下降,但银行用于计提的不良贷款损失准备大幅上升的背后的本质原因。而随着货币投放量整体的回归常态,银行业靠粗放型大水漫灌的增长方式也不太可能了。因此未来银行业的增长更多地是靠竞争优势挤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来实现,这某种程度上都是回归常态回归合理的一种表现。

大型国有银行已摆脱危机,股份制银行更值得关注


  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数据显示,2017年以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无论是总资产还是总负债,都是以15%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可是进入2017年,无论是大型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降了一半,股份银行降的更多到了3%。这是为什么?因为2017年去杠杆减导致中国的总货币供应量大幅减少。(见图表3)


  那为什么选择在2017年去杠杆,而非2015年、2016年?因为前几年中国实体经济非常困难,处于困难中的实体经济,在相对宽松的资金环境下有利于度过困难,所以那时不能去杠杆,这正是中国金融制度和金融体制的特点。2017年选择要降杠杆,是因为实体经济已经摆脱了困难,过度的信贷投放没有必要了,要回到常态。在实体经济回归正常的时候,信贷投放量减少,银行资产规模增量就降下来了。这实际上是经济正常化的表象,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下降其实也是实体经济好转的证据和表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大型银行的坏账率已经大幅下降了,坏账规模也开始下降。工农中建交等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在资产规模增量和风险坏账率特征上不太一样。目前数据来看,大型银行已经完全摆脱了危机,数据已经完全好转了,反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当前还没有完全下降,一些指标只是表现为见底还没有好转。(见图表4)


  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因为银行业的特点就是上升期积累风险,但不暴露风险,下降期暴露风险。大型国有银行的扩张性差,所以在上升期的时候,他不特别寻求扩张,因此积累的风险较少。而股份制商业银行扩张性强,因此在上升周期,它通过大规模扩张积累的风险相对多一些。不过,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更大的扩张性,并不意味着股份制银行的经营水平明显地弱于国有大行。因此,我们在看好大型银行的时候,更需关注那些数据尚没有完全发生积极变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为从二级市场来看,大型银行的估值已经非常高了,都回到了1倍市净率,接近7、8倍市盈率了,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净率都在0.75倍,6倍市盈率的水平,因此,此时其实恰恰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值得重视一些。
  总结来看,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安全性已经开始好转了,数据显示,影响银行最强烈的收入数据的净息差和利润数据的不良贷款规模两个指标数据都在好转。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差的十年周期内最差的数据已经表现,而且数据已经开始好转了,这就是银行业的投资机会。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上的估值修复也没有强烈变化,只是小幅有所表现。因此,在我看来,当前银行进入了战略转折阶段,银行战略拐点已经来临,银行股战略估值修复已经开始,且会加速!银行业当前的这种投资机会是非常具有战略性的,也是非常罕见和难得的!但当前市场面对机会还在无动于衷,还在强调银行有风险,难道银行那些客观的数据,还不能说明一切潜在的风险已经过去了,新的周期已经开始了吗?相信时间最后会给出答案,我们等待着时间的最后裁判!
其他文献
经过两个月的过渡,3月12日,《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简称“质押新规”)正式实施。质押新规要求,单一券商接受单只股票质押数量不得超其A股总股本30%,集合资管计划、定向资管计划接受单只A股质押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5%;个股的整体质押比例不得超过50%;股票质押率上限不得超过60%。  记者了解到,此前在结构化行情下,高质押率公司一旦遭遇较大跌幅即面临爆仓风险,股东方与质押机构的经济
期刊
滚滚投资东逝水,趋势淘尽英雄,是非功名转头空。动篇构思之前笔者想到了两个行业的数据对比,一个是中国的电视剧发行数量,从公开资料看,2017年全国拍摄制作的电视剧备案总量是46517集,其中获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集2万集都不到,很多电视剧拍出来都没有观众看就束之高阁了。另一个是中国的券商研究报告发布数量,截止到2017年11月23日,券商发布研究报告的数量是77035份,若要将这些报告全部看完,意味着
期刊
独角兽兽性初发 次新股龙魂当道  主持人:本周最耀眼的明星依然是独角兽,短线涨不少了,小泛来聊聊,你还继续看好么?  泛舟:请把“么”字去掉。这板块刚启动的时候,我认为是比新能源汽车安凯那一波强,但是比雄安那一波弱点。不过现在,我觉得至少和雄安的气势持平,持久性或许会更强。因为雄安板块后续能有很大想象空间的品种比较少,肯定会有票反反复复涨,但爆发力有限。独角兽很容易点火。这个概念辐射的分支板块很多
期刊
继众多“独角兽”概念股你方唱罢之后,近期,动力锂电“巨无霸”宁德时代因加速IPO也宣告登场,这一消息使得锂电池上游原材料钴、锂,中游电池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等板块纷纷被引爆。与此同时,在新能源车产销两旺且混动汽车市场占比目标提升、补贴政策落地、双积分制度即将实施、原材料钴涨价不止等诸多因素合力作用下,经历4个月持续调整的锂电池板块终于自2月中旬开始展现出强劲的上涨势头。锂电池上游原料价格“涨“声
期刊
摘要:3月12日,農业银行公布了近千亿元定增计划,或刷新A股历史最大定增记录。根据农业银行公告,本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募集资金规模以经相关监管机构最终核准的发行方案为准。截至2017年9月30日,农行集团口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40%、11.23%和10.58%。根据公告
期刊
当前公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上基金的“花样”也越来越多;基金公司在营销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市场上层不出穷的基金营销也使很多投资者在思想意识上出现了一些误区,误以为投资基金可以轻松赚钱。误区之一:新基金比老基金好  去年下半年兴起的“爆款”新基金热在今年并未消散,3月5日就有不少基金公司扎推新发基金,节后以来新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已募集超过200亿元。跟去年的情况类似,大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经理
期刊
2017年风行一时的白马股,近期陷入持续调整中。从2月底老板电器年报不如预期“一”字板跌停之后,去年领涨的白马股普遍出现回调,即使发布靓丽年报的中国平安、贵州茅台、工商银行等一线蓝筹股,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就连尚未发布年报的格力电器、伊利股份也出现绵绵阴跌。“漂亮50”走势不再漂亮,上证50指数本周击穿2月9日的调整低点,反观连续两年弱势的创业板指数,不仅高出2月9日的低点一大截,本周快速回补上周五
期刊
3月6日,主营产品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射频器件的武汉凡谷发布了关于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披露中国证监会湖北监管局对武汉凡谷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审理一事,就武汉凡谷在2016年半年报及2016年三季度报告所存在的虚假信息披露行为进行了处理。对这一起看似普通的财务造假行为,笔者在梳理相关公开信息时发现,上市公司此次财务造假的目的并不单纯,
期刊
编者按: 随着一年一度全国两会本周落幕,会议所传递出的一桩桩利好也刺激着二级市场相关板块的神经,叠加上市公司年报披露高潮迭起,笼罩在二级市场的迷雾逐渐散去,2018年A股的投资主线逐渐变得清晰:投资组合中龙头股仓位的高低将成为左右成败的关键。这里所说的“龙头”实际上来自于二级市场中的各个子板块,不仅有消费白马股龙头,而且还有制造业龙头,此外还包括周期股龙头。本期封面文章,我们为您梳理龙头股的投资价
期刊
发掘潜在“独角兽”标的正当时  编者按:虽然本周,A股再起颠簸,农行千亿元的融资规模也搅动着投资者的神经。但这丝毫不影响“独角兽”与资本共舞,数据显示,“独角兽”概念股指数自3月6日成立以来,9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已高达14.9%,可谓“一枝独秀”。本刊特约作者吴国平本周表示,在多重利好因素刺激下,“独角兽”未来值得期待,而在投资机会上,相较于已成熟的“独角兽”公司,更看好那些潜在的未来有望发展为细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