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立足昆明医科大学康复学院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专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以专业基础课程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为例,构建集专业理论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使创新思维与专业基础课程融合,以专业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期为其他康复乃至医学技术类专业培养具备良好创业就业能力的专业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键 词] 假肢矫形;康复教育;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094-02
創新创业教育(双创教育)是指以创新和创业为导向,以启发性和开放性为教学特征旨在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转换现有的被动适应为主动求索的学习方法,从而进行创新设计、创业发展的教育模式[1]。创新创业教育对加快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有着重大的意义[2],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我国近年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国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就业后和创业过程中,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创业创新能力不足现象,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高校并没有将创新创业内容和目标系统地纳入专业教育之中,而专业教育是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训练专业实践技能,在特定领域达到特定水准的教育[3]。在高校现存模式下,专业课程教学中仅注重专业理论传授,而忽略双创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没有紧密结合,导致毕业生实际创新创业能力偏低[4]。创新创业教育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路径,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创新创业的意识、理论与技能,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社会实际需求的教育目标[5]。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文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要求,各高校应按照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双创教育资源,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完成对创新创业知识的教育。因此本文从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的角度探讨将双创教育融合进专业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此为培养具备符合市场需求的康复人才提供依据。
一、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一)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现代工程学为残疾人矫正或补偿缺失的身体部位和功能的医工结合型专业,其中涉及生物医学工程、机电学、康复医学、高分子材料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6]。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机电技术与材料学、假肢学、矫形器学,以及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本能力,能在临床、残联、科研机构、康复工程领域从事研究、设计与技术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7],该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假肢矫形器概论、上下肢假肢学、上下肢矫形器学、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脊柱矫形器学等[8]。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康复辅具事业的大力扶持,以及社会人群对假肢矫形器行业服务需求的增加,开办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的院校逐渐增多,本专业学生的创业群体也在不断快速扩大,由于本专业是以医工结合为主要特色的专业,具有非常独特的专业技术优势,可发展较多具体的专业方向,比如假肢设计与制作、矫形器设计与制作、康复辅具设计与制作、智能康复机器人研发等方向,实用性强,创业渠道较多,并且对于有医院合作基础的前提下,创业初期即可盈利,创业风险低,起步容易,是康复类专业中最适合创业的专业之一。因此利用假肢矫形工程专业自身具备极好的创业条件和优势,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国内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导致行业发展滞后,国内现有的假肢矫形服务机构远远不足以为有相关辅具需求的群体提供服务,并且在这些机构中多数工作人员仅接受过中专或大专学历教育,其中获得过假肢矫形师资质认证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9]。因此各高校培养的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毕业生批量输入市场后,主要任务便是帮助各地区医疗机构建立开展假肢与矫形器的临床服务,因此很大程度上,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即创业,一方面需要在缺乏行业前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开展部门或者假肢矫形中心,另一方面需要既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操作服务,也需要承担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责,如专业设备耗材预算及购置、收费项目拟定等。因此基于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是可实际帮助提升该专业学生创业能力,解决国内目前存在的各地方医院假肢矫形服务大部分空白的实际问题,具有极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例
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课程目标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行业职业资格及企业创办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及申请流程等知识,课程设置即以提升学生在该行业的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非常适合开展专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学习目标
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课程开设于大三年级第二学期,要求先修课程为假肢与矫形器学的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须在已经掌握各类型假肢与矫形器的理论与实践制作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该课程核心为培养学生对假肢矫形器行业及残疾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并能结合其他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强调学生能将专业管理的知识用于实践,与国家及地区相关政策和法规结合,学以致用,真正解决行业面临的专业人才短缺的实际问题。同时课程内容包含与行业相关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进展,对假肢矫形器领域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及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发展状态进行介绍,为学生获得更好的专业能力打下基础。 (二)师资队伍
师资构成涵盖教授、副教授、讲师与助教等多职称人员,且教师背景多样化,含有假肢矫形专业的临床工作经验、企业工作经验、自主创办公司以及专业教学经验的人员,对于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管理中的创新创业知识以及专业教育有很深的理解和掌握,便于对学生展开精准而有效的指导,为课程中创业项目的顺利开展创建优秀的导师队伍。
(三)课程实施与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
根据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课程标准,将课程理论内容分为六个主题,分别是残疾人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标准化、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假肢与矫形器制作师执业资格认定、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企业创办与运营,共由六位课程导师完成各自擅长专题的理论教学,为了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双创教育,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课程内容上达到深层次融合,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渗入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因此本课程从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设置的结合点出发,强化专业课的实战性,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以项目化教学形式开展,学生自由组队,组成四支不同项目主题的队伍,形成各自的假肢矫形器相关服务主题或者工作室或部门团队,完成各自的创业计划书,其中应包括提供的服务类型、人员分工、组织架构、管理规章、合法文件、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等,并由小组各自选择实践基地或医院进行创业项目的演练开展,要求有实践基地导师的书面批示为最终考核的依据,实践项目的开展由六位导师指导,每支队伍可选择1~2位指导老师,以模拟真实情景的方式完成各项目的创新理论学习目标和创业实践目标,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创新意识,并且体验创业过程,熟悉创业的正常流程和规则,懂得在相关营业执照取得的情况下经营实施,并且学会自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包含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主要依据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结果,具体评价手段有课后作业、阶段性考核、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等,理论考试为六个主题的知识重点组题后闭卷考试,而实践成绩的组成包括小组创业队伍的创业计划汇报答辩成绩和实践基地导师对学生创业项目的评价分数。
(五)教学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了解该课程教学的各方面情况,从而对课程质量以及教学成效和不足等方面作出判断。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探索专业教学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因此除常见的教师自评、互评和学生评价外,还会通过访谈、问卷及归纳等方法进行融合实践效果的跟踪、评价与总结,随访调查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從而进行总结提升和推广实施,以建立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评价机制。
三、小结
在专业课程中探索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既是高等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也是提高学生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机会。本文以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课程作为试点课程,在本课程中学生进行了创业项目的模拟或实战,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初步感受了创业过程的艰辛和成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积累了一定的创业经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达到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双创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清,柳军,唐卫.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6(12):65-68.
[2]柯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中国样本[N].中国教育报,2017-09-16.
[3]任静,张桐赫,董静.康复教育中关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7):101-102.
[4]李琴,陈晓倩.高职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7):18-19.
[5]仇红,张晓航,董静.校企合作模式下康复治疗专业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整合的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9(13):121-122.
[6]李洪霞,张凤仁,刘劲松.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6):598-600.
[7]刘巍,罗长良,陈绍春.社会需求与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康复,2019,34(11):614-616.
[8]韩小鹏,张旭,刘志成.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1361-1364.
[9]肖晓鸿.康复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职教通讯,2017(32):25-27.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假肢矫形;康复教育;创新创业;专业教育;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094-02
創新创业教育(双创教育)是指以创新和创业为导向,以启发性和开放性为教学特征旨在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转换现有的被动适应为主动求索的学习方法,从而进行创新设计、创业发展的教育模式[1]。创新创业教育对加快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有着重大的意义[2],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我国近年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国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就业后和创业过程中,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创业创新能力不足现象,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高校并没有将创新创业内容和目标系统地纳入专业教育之中,而专业教育是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训练专业实践技能,在特定领域达到特定水准的教育[3]。在高校现存模式下,专业课程教学中仅注重专业理论传授,而忽略双创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没有紧密结合,导致毕业生实际创新创业能力偏低[4]。创新创业教育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路径,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创新创业的意识、理论与技能,才能真正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社会实际需求的教育目标[5]。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文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要求,各高校应按照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双创教育资源,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完成对创新创业知识的教育。因此本文从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的角度探讨将双创教育融合进专业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此为培养具备符合市场需求的康复人才提供依据。
一、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一)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现代工程学为残疾人矫正或补偿缺失的身体部位和功能的医工结合型专业,其中涉及生物医学工程、机电学、康复医学、高分子材料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6]。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机电技术与材料学、假肢学、矫形器学,以及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本能力,能在临床、残联、科研机构、康复工程领域从事研究、设计与技术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7],该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假肢矫形器概论、上下肢假肢学、上下肢矫形器学、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脊柱矫形器学等[8]。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康复辅具事业的大力扶持,以及社会人群对假肢矫形器行业服务需求的增加,开办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的院校逐渐增多,本专业学生的创业群体也在不断快速扩大,由于本专业是以医工结合为主要特色的专业,具有非常独特的专业技术优势,可发展较多具体的专业方向,比如假肢设计与制作、矫形器设计与制作、康复辅具设计与制作、智能康复机器人研发等方向,实用性强,创业渠道较多,并且对于有医院合作基础的前提下,创业初期即可盈利,创业风险低,起步容易,是康复类专业中最适合创业的专业之一。因此利用假肢矫形工程专业自身具备极好的创业条件和优势,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国内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导致行业发展滞后,国内现有的假肢矫形服务机构远远不足以为有相关辅具需求的群体提供服务,并且在这些机构中多数工作人员仅接受过中专或大专学历教育,其中获得过假肢矫形师资质认证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9]。因此各高校培养的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毕业生批量输入市场后,主要任务便是帮助各地区医疗机构建立开展假肢与矫形器的临床服务,因此很大程度上,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即创业,一方面需要在缺乏行业前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开展部门或者假肢矫形中心,另一方面需要既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操作服务,也需要承担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责,如专业设备耗材预算及购置、收费项目拟定等。因此基于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是可实际帮助提升该专业学生创业能力,解决国内目前存在的各地方医院假肢矫形服务大部分空白的实际问题,具有极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例
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课程目标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行业职业资格及企业创办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及申请流程等知识,课程设置即以提升学生在该行业的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非常适合开展专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学习目标
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课程开设于大三年级第二学期,要求先修课程为假肢与矫形器学的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须在已经掌握各类型假肢与矫形器的理论与实践制作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该课程核心为培养学生对假肢矫形器行业及残疾相关法律法规的熟悉并能结合其他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强调学生能将专业管理的知识用于实践,与国家及地区相关政策和法规结合,学以致用,真正解决行业面临的专业人才短缺的实际问题。同时课程内容包含与行业相关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进展,对假肢矫形器领域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及与其他交叉学科的发展状态进行介绍,为学生获得更好的专业能力打下基础。 (二)师资队伍
师资构成涵盖教授、副教授、讲师与助教等多职称人员,且教师背景多样化,含有假肢矫形专业的临床工作经验、企业工作经验、自主创办公司以及专业教学经验的人员,对于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管理中的创新创业知识以及专业教育有很深的理解和掌握,便于对学生展开精准而有效的指导,为课程中创业项目的顺利开展创建优秀的导师队伍。
(三)课程实施与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
根据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课程标准,将课程理论内容分为六个主题,分别是残疾人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标准化、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假肢与矫形器制作师执业资格认定、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企业创办与运营,共由六位课程导师完成各自擅长专题的理论教学,为了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双创教育,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课程内容上达到深层次融合,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渗入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因此本课程从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设置的结合点出发,强化专业课的实战性,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以项目化教学形式开展,学生自由组队,组成四支不同项目主题的队伍,形成各自的假肢矫形器相关服务主题或者工作室或部门团队,完成各自的创业计划书,其中应包括提供的服务类型、人员分工、组织架构、管理规章、合法文件、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等,并由小组各自选择实践基地或医院进行创业项目的演练开展,要求有实践基地导师的书面批示为最终考核的依据,实践项目的开展由六位导师指导,每支队伍可选择1~2位指导老师,以模拟真实情景的方式完成各项目的创新理论学习目标和创业实践目标,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激发创新意识,并且体验创业过程,熟悉创业的正常流程和规则,懂得在相关营业执照取得的情况下经营实施,并且学会自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包含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成绩主要依据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结果,具体评价手段有课后作业、阶段性考核、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等,理论考试为六个主题的知识重点组题后闭卷考试,而实践成绩的组成包括小组创业队伍的创业计划汇报答辩成绩和实践基地导师对学生创业项目的评价分数。
(五)教学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了解该课程教学的各方面情况,从而对课程质量以及教学成效和不足等方面作出判断。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探索专业教学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因此除常见的教师自评、互评和学生评价外,还会通过访谈、问卷及归纳等方法进行融合实践效果的跟踪、评价与总结,随访调查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從而进行总结提升和推广实施,以建立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评价机制。
三、小结
在专业课程中探索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既是高等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也是提高学生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机会。本文以假肢矫形器专业管理课程作为试点课程,在本课程中学生进行了创业项目的模拟或实战,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初步感受了创业过程的艰辛和成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积累了一定的创业经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达到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双创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清,柳军,唐卫.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6(12):65-68.
[2]柯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中国样本[N].中国教育报,2017-09-16.
[3]任静,张桐赫,董静.康复教育中关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7):101-102.
[4]李琴,陈晓倩.高职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7):18-19.
[5]仇红,张晓航,董静.校企合作模式下康复治疗专业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整合的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9(13):121-122.
[6]李洪霞,张凤仁,刘劲松.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6):598-600.
[7]刘巍,罗长良,陈绍春.社会需求与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康复,2019,34(11):614-616.
[8]韩小鹏,张旭,刘志成.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1):1361-1364.
[9]肖晓鸿.康复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职教通讯,2017(32):25-27.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