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教学走向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z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现在从学校、教师、学生到家长,都把眼睛盯在中考科目上,对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我们在即将走进新课程时,观念必须先行,而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即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趣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如现在的一、二年级教材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年级注重培养健康的人格,正确对待遇到的各种挫折,排除各种情绪困扰,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甚至对将来走向社会都能起到作用(如人际交往、自信,培养良好的性格等),所以会受益终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应只把眼睛盯在中考科目上,应对政治学科的作用重新定位。
  
  二、转变学习方式
  
  今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特别指出:要积极改进中小学的思品课和政治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这说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已为国家所关注,所以,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承担起我们政治课教师所要担当的历史责任。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显著特征,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被动、机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程还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所以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用举例、讨论、辩论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另外可采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生动直观的画面不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重视教学研究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学习过程已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新课改强调活动实践、调查、经历,所以教师平时教学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语言描述,用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尊重和鼓励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感受,强调体验性。例如,初一教材中,你有哪些情趣体验或者你遇到挫折后的感受如何等等。(举例略)
  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及观看影视录像等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四、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今后我们将通过集中辅导讲座、开教研会、新课标培训、考核等方式,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另外,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通过通识培训,使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五、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情感应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的基础上的情感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应从传统的权威中走出来,建立开放、民主、宽松 的课堂氛围,走近学生 ,另外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把每个学生都当作一种资源,并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注重联系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目前使用的教材,纯知识性、概念性的理论在淡化,大多与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所以有不少教师反映越来越不会教了,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听、多看,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从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事例入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克服纯知识性讲解的倾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同时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要热情、真诚、幽默,通过自己的敬业精神和自己的学识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使教师在教学中理念不断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金锁记》选取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上海为背景,表现主人公曹七巧在一个封建家庭里畸形的性格发展,展现人性在黄金枷锁下,在不正常的环境里受到压抑,扭曲和摧残。主人公的性格在文章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由一个曾有青春温情的曹大姑娘变成了阴鸷毒辣凶狠的姜老太婆。张爱玲笔下的人物,照她自己的说法,“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曹七巧是属于这个范畴的。但是,我们必须穿透作品所显示出来的表面,去探究其深层次的
期刊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快、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期。如何做好中学生的思想工作,历来是教育部门面临的一大重点和难点问题。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思想工作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还要常抓不懈,讲究方法,灵活多样,还要结合学生思想动态做到及时、耐心,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的思想能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健全人格的培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书更应育人。  别林斯基曾说过:“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不会成为一个人——这就是一个问题。”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在教好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应该用自己的真挚情感去感染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人格健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教
期刊
有统计表明,在各地各普通学校中,初中阶段数学教学考试的平均成绩同比其它学科的成绩总是偏低。在一个个普通的教学班中,都存在着较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困难,感到吃力,随着学习的不断积累和深入,便逐渐沦为学困生,严重制约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既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更与当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想违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众多的学困生呢?教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转化学困生?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处于沉闷低迷、高耗低效的状态。究其原因,除了学生把语文当做是最大的副课的思想之外,语文教学本身也存在严重忽视学生生活实际、远离学生能力提升的问题。目前,正在轰轰烈烈地推行的“生本教育理念”彻底颠覆了“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提倡从“生命需要”的层次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这一理念犹
期刊
提要一个人的成长是会受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教育形式的影响的,学校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因为家庭教育是习惯形成的学校,父母是习惯形成的老师,而良好的习惯往往会形成良好的性格并进而形成其能力。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表明了家庭教育在教育过程里的重要性。    关键词家庭教育、影响、习惯形成、能力培养、重要性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作用与教学过程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媒体可以巧设情景、激发兴趣兴、拉近知识与学生感性认识的距离,减缓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做到有效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当今时代的青少年大多活拨好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满足不了学生心理需求,他
期刊
体育教学主要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合作,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应不同的角色变化,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就显得更为可行和直接。    一、体育教学活动的多变性,为合作学习创良机    体育教学的活动性,使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变得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科技的进步,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为顺应时代潮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其课程标准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表明我们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随后国家重要领导人又多次强调“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事实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远不是什么“三位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