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从抒情的透析生活之美入手,揭示了超越生活现实的艺术美,并着重阐述了戏剧艺术的美感之所在。
关键词 戏剧 艺术 美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确,桂林山水,峨眉风光,黄山云海,庐山飞瀑,祖国的壮丽山河,谁不喜爱?春风杨柳,夏日荷花,金秋丹桂,冬雪红梅,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景谁不赞赏?
井冈山的火炬,遵义城头的霞光,延安窑洞的灯烛,天安门广场的红旗等等,革命斗争史上的光辉篇章谁不景仰?奔流的铁水,怒放的钢花,金黄的麦穗,雪白的棉桃,劳动和汗水浇灌的硕果谁不珍惜?
屈辱与日月同光的忠贞,司马迁发奋的壮志,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业,古代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谁不感慨?刘胡兰面对铡刀的英姿,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举,王进喜奋战油田的精神,雷锋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奇迹,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舍小家为大家的郭明义,当代英模的美好心灵谁不赞许?
从大自然到社会生活领域,从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到人们主观内心世界,到处都可以发现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场景,美好的情操,美好的心灵。
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它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美。但是人们并不满足现实中的美,还要孜孜以求,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艺术世界。
那生机勃勃与旧礼教抗争,争取自由的评剧《刘巧儿》;如歌如泣的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令人捧腹大笑的《赵连岱借闺女》;那震撼人心的《赵尚志在1933》等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构成了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
生活美和艺术美两者都是美,但人们并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分散的、不充分的、不完整的,只有经过艺术家的选择和提炼,才能使之完整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的更高追求。其二,生活中的美往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更长久的保存,也不能为更多的地区的人们欣赏,例如:国色天香的牡丹之美,洁白如雪的昙花之美,但仅仅一现而已,他们的美受到了时间的限制。其三,艺术家在反应生活的过程中,自然会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必然会对生活做出审美判断。通过形象的描述,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鲜明的揭示出来,从而使观众受到美得感染与熏陶,使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综上所说,艺术美更高于生活。所以,艺术离开美就不成其为艺术。
艺术的美又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两者和谐又完美的统一。艺术家们进步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也常常是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描写古代一对男女青年,生前不能实现婚姻自主,双双殉情而死,化作一对彩蝶,在百花丛中飞舞,朝夕相伴,形影不离,显然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结果在舞台上却奇迹般的实现了。这正是剧作家的进步理想与美好愿望的生动表现。在一个形式美,在戏剧中就十分重视形式美。我国的戏剧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他的语言(唱、念)是歌唱化的,动作是舞蹈化的。真是“无动不舞,有声必歌”,既要美视,又要美听。戏剧中一腔一板,一招一式都是规范化的,具有一定的程式,节奏鲜明、强烈,演员在舞台上,具有雕塑般的造型美。戏剧中的谚语“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正式形式美角度来要求演员的形体动作的。如翎子功、扇子功、手绢功、水袖功等等,其内容早已家喻户晓,但人们仍然百看不厌,原因就是欣赏其形式美。
发现美不容易,表现美、创造美同样困难。如果演员不具备丰富的艺术修养,熟练地专业技能,高超的才能和本领,是难以创造出美的形象的。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天女散花》;评剧艺术家新凤霞的《花为媒》。如果没有高深的造诣能够创造出那么优美的旋律、那么优美的形象吗?正是因为他们广泛的从生活中从姊妹艺术中汲取精华,用自己的心血加以酿造,才创作出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的艺术作品。
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有的艺术大师无一不是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得人,所以说,真正的演员是艺术美的创造者。
关键词 戏剧 艺术 美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确,桂林山水,峨眉风光,黄山云海,庐山飞瀑,祖国的壮丽山河,谁不喜爱?春风杨柳,夏日荷花,金秋丹桂,冬雪红梅,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景谁不赞赏?
井冈山的火炬,遵义城头的霞光,延安窑洞的灯烛,天安门广场的红旗等等,革命斗争史上的光辉篇章谁不景仰?奔流的铁水,怒放的钢花,金黄的麦穗,雪白的棉桃,劳动和汗水浇灌的硕果谁不珍惜?
屈辱与日月同光的忠贞,司马迁发奋的壮志,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业,古代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谁不感慨?刘胡兰面对铡刀的英姿,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举,王进喜奋战油田的精神,雷锋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奇迹,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舍小家为大家的郭明义,当代英模的美好心灵谁不赞许?
从大自然到社会生活领域,从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到人们主观内心世界,到处都可以发现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场景,美好的情操,美好的心灵。
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它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美。但是人们并不满足现实中的美,还要孜孜以求,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艺术世界。
那生机勃勃与旧礼教抗争,争取自由的评剧《刘巧儿》;如歌如泣的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令人捧腹大笑的《赵连岱借闺女》;那震撼人心的《赵尚志在1933》等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构成了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
生活美和艺术美两者都是美,但人们并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分散的、不充分的、不完整的,只有经过艺术家的选择和提炼,才能使之完整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的更高追求。其二,生活中的美往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更长久的保存,也不能为更多的地区的人们欣赏,例如:国色天香的牡丹之美,洁白如雪的昙花之美,但仅仅一现而已,他们的美受到了时间的限制。其三,艺术家在反应生活的过程中,自然会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必然会对生活做出审美判断。通过形象的描述,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鲜明的揭示出来,从而使观众受到美得感染与熏陶,使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综上所说,艺术美更高于生活。所以,艺术离开美就不成其为艺术。
艺术的美又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两者和谐又完美的统一。艺术家们进步的理想和美好的愿望也常常是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描写古代一对男女青年,生前不能实现婚姻自主,双双殉情而死,化作一对彩蝶,在百花丛中飞舞,朝夕相伴,形影不离,显然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结果在舞台上却奇迹般的实现了。这正是剧作家的进步理想与美好愿望的生动表现。在一个形式美,在戏剧中就十分重视形式美。我国的戏剧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他的语言(唱、念)是歌唱化的,动作是舞蹈化的。真是“无动不舞,有声必歌”,既要美视,又要美听。戏剧中一腔一板,一招一式都是规范化的,具有一定的程式,节奏鲜明、强烈,演员在舞台上,具有雕塑般的造型美。戏剧中的谚语“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正式形式美角度来要求演员的形体动作的。如翎子功、扇子功、手绢功、水袖功等等,其内容早已家喻户晓,但人们仍然百看不厌,原因就是欣赏其形式美。
发现美不容易,表现美、创造美同样困难。如果演员不具备丰富的艺术修养,熟练地专业技能,高超的才能和本领,是难以创造出美的形象的。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天女散花》;评剧艺术家新凤霞的《花为媒》。如果没有高深的造诣能够创造出那么优美的旋律、那么优美的形象吗?正是因为他们广泛的从生活中从姊妹艺术中汲取精华,用自己的心血加以酿造,才创作出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的艺术作品。
罗丹有一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有的艺术大师无一不是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得人,所以说,真正的演员是艺术美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