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舟山实华码头一定时段内,卸油数量,经商检检测,到罐原油检测数量数量总比船检数量小千分之三左右,影响了码头效益。经分析,原因是罐内油泥太多,且形成了漏斗形状,这导致检测不准。
关键词:船检数量;到罐数量;油泥;漏斗
舟山实华码头原油公司现有一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泊位长度510米,码头前沿水深-23.8米,设计年接卸能力为1500万吨,设计最大通过能力为2000万吨/年。后方册子岛油库现有罐容共205万方(10万方油罐20台, 5万方油罐1台),主要承担着来自中东的VLCC级油轮的原油接卸和原油码头中转装船任务,原油的运出主要采用海底输油管线方式,码头具备水路出运的功能。2005年12月投入生产,册子岛油库码头投产后,为提高长三角地区原油接卸、海运中转和油品配输的能力,充分发挥甬沪宁原油管网的周转作用,满足国家对石油产品日趋增长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对中国石化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中国石化发展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重大的政治意义。同时,该项目也将对拉动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舟山实华码头生产营运尤为重要,一直受到中国实华、舟山港务局和其他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013年,由于册子油库和炼厂的交割方式发生变化,由岸罐交接,变为到港船检数量交接,每条船检数量和到岸罐数量差异的问题暴露出来,并越来越突出,几乎影响到码头营运。岸上大罐收到的原油数量总是比到港数量少千分之二,甚至千分之三,一艘油轮满载31万立方米,千分之一就是310立方米,千分之三,就是900多方。根据每船交割文件规定,管道损耗,应小于千分之一,否则,按价赔偿。据此,码头和油库要每船要赔偿大量金钱,入不敷出,卸船越多,亏损越大。
究竟问题问题在哪里呢?少的原油到哪里了?如何解决?
码头人员认为,首先要确保船检数字准确,为此,油库运销人员和商检人员、船方一起检验所到油轮载货数量,从根本上保证船检数字准确。第二,要保证船方卸净,派专业人员驻船监控船方,参与卸油,掌握卸油流程,保证船方卸净。第三,卸油完毕后,认真与商检人员一起检舱,查看是否卸净,并检查有关管线和仪表,确认管线是否为空。
对岸方可能存在的问题,逐一排查解决。对所有大罐按标准标定。卸油期间,对所有油罐液面加强监控,每小时逐一记录,观察变化,防止串罐。
采取以上措施后,到罐数量和船检数字,仍然不理想,问题依然存在。
通过加强对炼厂的联系、走访,得知炼厂前三年收到的总数量和和船检数字相差不大。判断得出问题在大罐的商检数字上。进一步分析,大罐的检测口在边缘,此处的空距代表全罐的空距。而大罐的出油口在罐中心。大罐因没有搅拌设备,由于多年运营,大罐底部都有油泥,而油泥在罐底部不会均匀分布。据推测,应像一个漏斗,四周高,中间低。大罐前尺检测得到的罐内原油总比实际数字多,所以导致油轮卸油后,所卸原油到罐后,计量数字变小。在卸油过程中的某些现象也证明油泥的存在影响了计量。每次卸油,期初都是1.5公斤,流量在3000立方米左右,约20分钟后,压力陡然降低0.5公斤,但是流量确增加50左右,似乎又打开了一个大罐阀门。更有特例,船方卸油15分钟后,岸方流量计也显示每小时2000立方米,但雷达大罐液位计没有变化,又过了10分钟,大罐液位计开始变化了,但是不是没有增加,是减少,从2.9米,变为2.5米,然后液位计显示数字逐渐增加。此油轮卸完后,经检舱到罐数量比船检数量少1700立方米。这也证实了大罐油泥是漏斗形。前尺通过检测口已经不能正确计算罐内油量了。为解决这个问题,油库安排清罐。对未清的,大罐油位保持在油泥以上。
在采取以上措施以后,舟山实华码头到罐量和船检量差额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这保证了码头的经济效益,保证了码头的正常运营。
关键词:船检数量;到罐数量;油泥;漏斗
舟山实华码头原油公司现有一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泊位长度510米,码头前沿水深-23.8米,设计年接卸能力为1500万吨,设计最大通过能力为2000万吨/年。后方册子岛油库现有罐容共205万方(10万方油罐20台, 5万方油罐1台),主要承担着来自中东的VLCC级油轮的原油接卸和原油码头中转装船任务,原油的运出主要采用海底输油管线方式,码头具备水路出运的功能。2005年12月投入生产,册子岛油库码头投产后,为提高长三角地区原油接卸、海运中转和油品配输的能力,充分发挥甬沪宁原油管网的周转作用,满足国家对石油产品日趋增长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对中国石化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中国石化发展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重大的政治意义。同时,该项目也将对拉动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舟山实华码头生产营运尤为重要,一直受到中国实华、舟山港务局和其他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013年,由于册子油库和炼厂的交割方式发生变化,由岸罐交接,变为到港船检数量交接,每条船检数量和到岸罐数量差异的问题暴露出来,并越来越突出,几乎影响到码头营运。岸上大罐收到的原油数量总是比到港数量少千分之二,甚至千分之三,一艘油轮满载31万立方米,千分之一就是310立方米,千分之三,就是900多方。根据每船交割文件规定,管道损耗,应小于千分之一,否则,按价赔偿。据此,码头和油库要每船要赔偿大量金钱,入不敷出,卸船越多,亏损越大。
究竟问题问题在哪里呢?少的原油到哪里了?如何解决?
码头人员认为,首先要确保船检数字准确,为此,油库运销人员和商检人员、船方一起检验所到油轮载货数量,从根本上保证船检数字准确。第二,要保证船方卸净,派专业人员驻船监控船方,参与卸油,掌握卸油流程,保证船方卸净。第三,卸油完毕后,认真与商检人员一起检舱,查看是否卸净,并检查有关管线和仪表,确认管线是否为空。
对岸方可能存在的问题,逐一排查解决。对所有大罐按标准标定。卸油期间,对所有油罐液面加强监控,每小时逐一记录,观察变化,防止串罐。
采取以上措施后,到罐数量和船检数字,仍然不理想,问题依然存在。
通过加强对炼厂的联系、走访,得知炼厂前三年收到的总数量和和船检数字相差不大。判断得出问题在大罐的商检数字上。进一步分析,大罐的检测口在边缘,此处的空距代表全罐的空距。而大罐的出油口在罐中心。大罐因没有搅拌设备,由于多年运营,大罐底部都有油泥,而油泥在罐底部不会均匀分布。据推测,应像一个漏斗,四周高,中间低。大罐前尺检测得到的罐内原油总比实际数字多,所以导致油轮卸油后,所卸原油到罐后,计量数字变小。在卸油过程中的某些现象也证明油泥的存在影响了计量。每次卸油,期初都是1.5公斤,流量在3000立方米左右,约20分钟后,压力陡然降低0.5公斤,但是流量确增加50左右,似乎又打开了一个大罐阀门。更有特例,船方卸油15分钟后,岸方流量计也显示每小时2000立方米,但雷达大罐液位计没有变化,又过了10分钟,大罐液位计开始变化了,但是不是没有增加,是减少,从2.9米,变为2.5米,然后液位计显示数字逐渐增加。此油轮卸完后,经检舱到罐数量比船检数量少1700立方米。这也证实了大罐油泥是漏斗形。前尺通过检测口已经不能正确计算罐内油量了。为解决这个问题,油库安排清罐。对未清的,大罐油位保持在油泥以上。
在采取以上措施以后,舟山实华码头到罐量和船检量差额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这保证了码头的经济效益,保证了码头的正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