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5年起,中国进入了后WTO时代,在阐述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后WTO过渡期中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了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关键词:后WTO时代;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逆差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060-01
1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取得的成就
2001年, 中国加入了WTO。中国的农业由于长期分散经营, 缺乏现代化, 科技含量偏低、市场意识淡薄等缺陷, 不被人们所看好。现在,当我们掀开过渡期的保护网后, 却发现中国农业非但没有被冲垮, 反而在严峻的市场竞争面前, 稳住国内市场, 积极主动出击, 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
1.1降低进口关税方面
加入WTO以后, 中国承诺农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到2008年要降到15.1%。而实际上中国农产品的关税总水平2005年已下降到9.9%, 提前达到10%以下水平的目标, 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水准最低的国家之一。
1.2敏感商品的关税配置制度管理方面
中国农业对外全面开放市场的各种壁垒也已经基本消除。自2004年起, 粮食等重点农产品的进口关税配额数量达到最高点, 2005年仍维持同样的高水准, 小麦配额达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食糖194.5万吨、棉花89.4万吨。2006年1月1日起取消豆油、棕榈油、菜子油进口的关税配额管理, 实行9%的单一关税管理。
1.3 国营贸易制度的改革方面
农产品国营贸易比例逐渐缩小, 2005年取消羊毛和毛条的进口指定经营制度。各种化肥进口关税配额数量达到最高点, 除尿素继续保持90%的国营贸易比例外, 其它化肥的国营贸易比例将逐步缩小。2005年起对外资开放农药、农膜的零售和批发业务, 2007年起开放化肥零售和批发业务。
1.4 停止农产品出口补贴、限制对农业的国内支持等方面
2006年12月7日, 经过6天的谈判, 在香港参与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的成员终于达成共识,通过了《香港宣言》。在最关键的农产品问题上, 一直摆出强硬姿态的欧盟, 最终与其他成员达成一致,同意在2013年底前, 世贸组织成员国都将取消所有农产品出口补贴。而中国自加入WTO之日起, 就同意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 并承诺将国内支持中的“黄箱补贴”上限是8.5%, 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2 后WTO过渡期中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
2.1 国际农产品贸易形势日趋复杂
贸易壁垒的消除,使得中国的农产品面临着外国产品的激烈竞争。中国完全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而农产品主要出口国都不同程度地给予出口补贴,这使得中国农产品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除此之外,一些国家运用反倾销、技术标准、进口配额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反出口补贴等多种手段,对进口农产品设置了多种贸易障碍,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遭受较大压力。
2.2 “绿色壁垒”问题突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多年以来,由于我国在环境标准制定实施及资金投入、环境技术水平等方面与欧美日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我国出口商品市场又多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所以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阻碍作用不断加强。统计显示,入世以来,我国出口农产品遭遇了11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救济调查15起,涉案金额约5亿美元,占同期总案件数和总涉案金额的比例分别为 5% 和6%。目前,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又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担忧的是,国外贸易壁垒日趋综合化,且范围还在扩大。
2.3 农产品进口压力日益增大, 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保持下去
入世之后,在中国外贸进出口顺差扩大的时候,中国农业逆差却日益突出。2004年,农产品贸易逆差在入世后三年首次出现,并达到年度逆差46.4亿元,改变了中国农产品外贸长达20 年顺差格局。据统计,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558.3亿美元,贸易逆差11.3亿美元。2006 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双增长,农产品贸易逆差由2005年的11.3亿美元缩小为9.6亿美元,下降41.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这 3 年期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减少幅度达 79.4%。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干预下,逆差发展趋势得到遏制,短时期内对中国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及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在减轻,而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
2.4 出口风险的扩大来带新的压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升,企业对外贸易自主权得到进一步放宽,中小企业的外贸活动也日益频繁。但是出口风险这个重要问题,仍然没有引起贸易企业界的足够重视,而忽视出口风险的直接后果,就是存在大量的逾期未收回的海外應收账款。据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估算,大约在1000 亿美元左右,而且每年还会新增约 150 亿美元。尤其是近些年来,国际诈骗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有些国际诈骗分子正是利用我农副产品出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意识不强的弱点,频繁地对它们下手,出口风险带来的损失令一些中小型企业倒闭的案例并不罕见。
3 沉着面对新形势和挑战,制定有效对策
市场的开放是双向的,中国开放市场的同时,其他市场也将给中国提供更多的机会。中国的农产品将更有可能走向国际市场。因此,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必须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3.1 加快对外贸易体制创新,全面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面对西方国家不断提高技术壁垒和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战略性任务,就是加快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创新,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外贸体制。近几年来,尽管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创新和建设方面有所进展,但还远不能适应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变化。目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已经明显受到体制缺位的制约,构建一个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并且富有成效的农产品对外贸易运行机制,需要在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中逐步形成和完善。
3.2 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改善逆差状况
进入WTO以后,我国农业连年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农产品进出口价格保持平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使两个问题逐步显性化:一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某些农产品的质量差距;二是农产品出口数量的迅速扩大,将导致贸易磨擦增多。持续的逆差现象也表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实践表明,应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包括加强国外市场调研和销售渠道开拓、调整农产品出口品种及其比重、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和加工品,这既有利于破除国外技术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金额,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又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改善外部经济环境。
3.3 打破“绿色壁垒”
要打破“绿色壁垒”,就要加快农村产业组织创新,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抗绿色壁垒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标准,促进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使我国产品标准和相关环境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改进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在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施绿色营销策略,走品牌战略之路。
3.4 积极防范出口信用风险
企业要建立信用管理体系,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员工考核和培训,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管理方式,入国际保理业务等。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出口企业信息交换平台,采用信息共享的方式将恶意诈骗的外国公司资料予以公布,防止更多的出口企业受骗上当。
参考文献
[1]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2]王珍.WTO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J].瞭望周刊,2005,(3).
[3]陈祥升, 郑孝庭.加入WTO与中国农业政策调整[J].商业研究,2006,(18).
关键词:后WTO时代;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逆差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060-01
1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取得的成就
2001年, 中国加入了WTO。中国的农业由于长期分散经营, 缺乏现代化, 科技含量偏低、市场意识淡薄等缺陷, 不被人们所看好。现在,当我们掀开过渡期的保护网后, 却发现中国农业非但没有被冲垮, 反而在严峻的市场竞争面前, 稳住国内市场, 积极主动出击, 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
1.1降低进口关税方面
加入WTO以后, 中国承诺农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到2008年要降到15.1%。而实际上中国农产品的关税总水平2005年已下降到9.9%, 提前达到10%以下水平的目标, 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水准最低的国家之一。
1.2敏感商品的关税配置制度管理方面
中国农业对外全面开放市场的各种壁垒也已经基本消除。自2004年起, 粮食等重点农产品的进口关税配额数量达到最高点, 2005年仍维持同样的高水准, 小麦配额达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食糖194.5万吨、棉花89.4万吨。2006年1月1日起取消豆油、棕榈油、菜子油进口的关税配额管理, 实行9%的单一关税管理。
1.3 国营贸易制度的改革方面
农产品国营贸易比例逐渐缩小, 2005年取消羊毛和毛条的进口指定经营制度。各种化肥进口关税配额数量达到最高点, 除尿素继续保持90%的国营贸易比例外, 其它化肥的国营贸易比例将逐步缩小。2005年起对外资开放农药、农膜的零售和批发业务, 2007年起开放化肥零售和批发业务。
1.4 停止农产品出口补贴、限制对农业的国内支持等方面
2006年12月7日, 经过6天的谈判, 在香港参与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的成员终于达成共识,通过了《香港宣言》。在最关键的农产品问题上, 一直摆出强硬姿态的欧盟, 最终与其他成员达成一致,同意在2013年底前, 世贸组织成员国都将取消所有农产品出口补贴。而中国自加入WTO之日起, 就同意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 并承诺将国内支持中的“黄箱补贴”上限是8.5%, 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2 后WTO过渡期中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
2.1 国际农产品贸易形势日趋复杂
贸易壁垒的消除,使得中国的农产品面临着外国产品的激烈竞争。中国完全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而农产品主要出口国都不同程度地给予出口补贴,这使得中国农产品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除此之外,一些国家运用反倾销、技术标准、进口配额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反出口补贴等多种手段,对进口农产品设置了多种贸易障碍,导致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遭受较大压力。
2.2 “绿色壁垒”问题突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多年以来,由于我国在环境标准制定实施及资金投入、环境技术水平等方面与欧美日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我国出口商品市场又多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所以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阻碍作用不断加强。统计显示,入世以来,我国出口农产品遭遇了11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救济调查15起,涉案金额约5亿美元,占同期总案件数和总涉案金额的比例分别为 5% 和6%。目前,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又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令人担忧的是,国外贸易壁垒日趋综合化,且范围还在扩大。
2.3 农产品进口压力日益增大, 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保持下去
入世之后,在中国外贸进出口顺差扩大的时候,中国农业逆差却日益突出。2004年,农产品贸易逆差在入世后三年首次出现,并达到年度逆差46.4亿元,改变了中国农产品外贸长达20 年顺差格局。据统计,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558.3亿美元,贸易逆差11.3亿美元。2006 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双增长,农产品贸易逆差由2005年的11.3亿美元缩小为9.6亿美元,下降41.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这 3 年期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减少幅度达 79.4%。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干预下,逆差发展趋势得到遏制,短时期内对中国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及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在减轻,而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
2.4 出口风险的扩大来带新的压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升,企业对外贸易自主权得到进一步放宽,中小企业的外贸活动也日益频繁。但是出口风险这个重要问题,仍然没有引起贸易企业界的足够重视,而忽视出口风险的直接后果,就是存在大量的逾期未收回的海外應收账款。据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估算,大约在1000 亿美元左右,而且每年还会新增约 150 亿美元。尤其是近些年来,国际诈骗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有些国际诈骗分子正是利用我农副产品出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意识不强的弱点,频繁地对它们下手,出口风险带来的损失令一些中小型企业倒闭的案例并不罕见。
3 沉着面对新形势和挑战,制定有效对策
市场的开放是双向的,中国开放市场的同时,其他市场也将给中国提供更多的机会。中国的农产品将更有可能走向国际市场。因此,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必须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3.1 加快对外贸易体制创新,全面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面对西方国家不断提高技术壁垒和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战略性任务,就是加快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创新,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外贸体制。近几年来,尽管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创新和建设方面有所进展,但还远不能适应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变化。目前,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已经明显受到体制缺位的制约,构建一个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并且富有成效的农产品对外贸易运行机制,需要在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中逐步形成和完善。
3.2 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改善逆差状况
进入WTO以后,我国农业连年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农产品进出口价格保持平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使两个问题逐步显性化:一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某些农产品的质量差距;二是农产品出口数量的迅速扩大,将导致贸易磨擦增多。持续的逆差现象也表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实践表明,应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包括加强国外市场调研和销售渠道开拓、调整农产品出口品种及其比重、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和加工品,这既有利于破除国外技术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金额,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又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改善外部经济环境。
3.3 打破“绿色壁垒”
要打破“绿色壁垒”,就要加快农村产业组织创新,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抗绿色壁垒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标准,促进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使我国产品标准和相关环境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改进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在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施绿色营销策略,走品牌战略之路。
3.4 积极防范出口信用风险
企业要建立信用管理体系,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员工考核和培训,借鉴国际通行的信用管理方式,入国际保理业务等。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出口企业信息交换平台,采用信息共享的方式将恶意诈骗的外国公司资料予以公布,防止更多的出口企业受骗上当。
参考文献
[1]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0.
[2]王珍.WTO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J].瞭望周刊,2005,(3).
[3]陈祥升, 郑孝庭.加入WTO与中国农业政策调整[J].商业研究,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