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敬恩之名源于两位有恩于敬恩的老人——朱恩馀、朱敬文,是他们父子无私的捐赠成就了敬恩的美名。建校十年,敬恩人一直秉承感恩之心,践行感恩之举,创新感恩教育,潜心追寻感恩教育的真谛。近年来,学校围绕课程改革,致力于“感恩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传承敬恩精神,培育感恩少年为办学目标,开启了以感恩教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設新征程。
【关键词】校本化;系列化;活动化;配套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47-01
教育的宗旨和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人民对教育的美好需要。在人的全面发展诸多因素中,德育是首要的、根本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优良的道德品格是一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底色,而“感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品格的核心要素,会感恩就会正确认识自我,清晰自己的人生定位,为幸福人生奠基。感恩是至高的人生智慧,因为感恩不仅让自己快乐,还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1846名学生中有1088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来自26个不同的省,149个不同的城市,父母辛苦赚钱供他们读书,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这让“感恩”显得尤为重要。而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感恩教育就意味着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感恩课程。经过两年的探索,在感恩教育课程开发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
感恩教育最基本、最经常的形式,不是一堂思想品德课,而是各学科常态下的课堂。学校将感恩教育特色文化课程融入国家课程,对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校本化进行实践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感恩的素材、在平时身体力行的感恩示范以及在课后留下的感恩影响,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养成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文以载道,在语文课程中,筛选出蕴含感恩元素的课文,进行感恩教育学科渗透教学。如教学《沉香救母》时,我们可以挖掘其感恩母亲的元素,开展感恩母亲的系列读书,诗歌诵读等活动,领悟父母之恩;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感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充分利用好道德与法治和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与感恩相关的内容,结合学校特色课程,创造性地开展品德教学;在科学课中引导学生感恩自然,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引导学生感恩社会。
二、校本课程系列化
学校开发感恩校本课程,通过实施目标、实施方案、实施评价等方面的有效量定,根据学生不同年段特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识恩、知恩、感恩、念恩、报恩、施恩教育系统化,从感恩自己、感恩家庭、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四个维度,结合节日系列庆祝活动分年段编写校本教材。目前形成了“感恩教育学科融合课程”“感恩教育绘本故事课程”“感恩教育基地体验课程”“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四大系列课程体系。
三、课程内容活动化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我们知道落实感恩教育最好的途径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感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生活、真正融于活动、真正贯穿学生人生的基础阶段。我们有机结合地域资源,将零散的感恩教育归整修缮为系统的,符合学情、校情的,具有明确年段目标的活动化课程内容。如开展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活动,让学生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让学生懂得感谢教师的育才之恩;通过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生懂得感谢同学、感谢他人的帮扶之恩;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感谢社会(国家)的培养之恩;开展各类环保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懂得感谢自然给予的生存之恩。
四、课程资源配套化
经过多轮研讨,多方论证,我们绘制了感恩教育活动主题视图,将感恩教育活动进行科学的梳理,决定从“感恩教育学科活动”“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感恩教育校本教材”三个方向进行感恩教育课程资源配套建设。
1.感恩教育学科活动课程资源包。
贯彻“课题”与“课堂”对接,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思路,在国家课程中充分挖掘感恩教育元素,认真撰写教学设计,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力求在每个年级、每个学科上下学期都能形成一节学科融合感恩精品课。学校将根据教学效果择优拍摄感恩精品录像课,面向全区开放感恩展示课活动资源包。
2.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课程资源谱。
坚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落实感恩教育,计划围绕节日庆祝活动构建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如结合植树节开展感恩自然教育活动,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感恩父母教育活动,结合儿童节开展感恩自自己、感恩同伴教育活动等,计划在一年内建成以感恩自己、感恩家庭、感恩学校、感恩社会为主题的活动设计资源,形成每学期、每个年级至少一次配套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项目。
3.感恩教育校本教材课程资源库。
学校将立足学情、校情、域情,组织骨干教师开发感恩特色校本教材,并根据校本教材收集与感恩教学相关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素材,撰写与之配套的教学设计,制作切实可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断丰富感恩教育校本教材课程资源库。
学校依据实际确立“感恩教育”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从感恩教育校本课程与资源建设着手,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报恩、施恩,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的感恩行动,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最终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综合素质评价:感恩教育活动的课程化及社会性反哺素养的可视化研究》的阶段成果(编号:苏教科规验字第16122217号)
【关键词】校本化;系列化;活动化;配套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47-01
教育的宗旨和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人民对教育的美好需要。在人的全面发展诸多因素中,德育是首要的、根本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优良的道德品格是一代新人全面发展的底色,而“感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品格的核心要素,会感恩就会正确认识自我,清晰自己的人生定位,为幸福人生奠基。感恩是至高的人生智慧,因为感恩不仅让自己快乐,还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1846名学生中有1088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来自26个不同的省,149个不同的城市,父母辛苦赚钱供他们读书,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这让“感恩”显得尤为重要。而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感恩教育就意味着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感恩课程。经过两年的探索,在感恩教育课程开发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
感恩教育最基本、最经常的形式,不是一堂思想品德课,而是各学科常态下的课堂。学校将感恩教育特色文化课程融入国家课程,对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校本化进行实践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感恩的素材、在平时身体力行的感恩示范以及在课后留下的感恩影响,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养成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文以载道,在语文课程中,筛选出蕴含感恩元素的课文,进行感恩教育学科渗透教学。如教学《沉香救母》时,我们可以挖掘其感恩母亲的元素,开展感恩母亲的系列读书,诗歌诵读等活动,领悟父母之恩;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感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充分利用好道德与法治和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与感恩相关的内容,结合学校特色课程,创造性地开展品德教学;在科学课中引导学生感恩自然,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引导学生感恩社会。
二、校本课程系列化
学校开发感恩校本课程,通过实施目标、实施方案、实施评价等方面的有效量定,根据学生不同年段特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识恩、知恩、感恩、念恩、报恩、施恩教育系统化,从感恩自己、感恩家庭、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四个维度,结合节日系列庆祝活动分年段编写校本教材。目前形成了“感恩教育学科融合课程”“感恩教育绘本故事课程”“感恩教育基地体验课程”“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四大系列课程体系。
三、课程内容活动化
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我们知道落实感恩教育最好的途径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感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生活、真正融于活动、真正贯穿学生人生的基础阶段。我们有机结合地域资源,将零散的感恩教育归整修缮为系统的,符合学情、校情的,具有明确年段目标的活动化课程内容。如开展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活动,让学生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让学生懂得感谢教师的育才之恩;通过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生懂得感谢同学、感谢他人的帮扶之恩;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感谢社会(国家)的培养之恩;开展各类环保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懂得感谢自然给予的生存之恩。
四、课程资源配套化
经过多轮研讨,多方论证,我们绘制了感恩教育活动主题视图,将感恩教育活动进行科学的梳理,决定从“感恩教育学科活动”“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感恩教育校本教材”三个方向进行感恩教育课程资源配套建设。
1.感恩教育学科活动课程资源包。
贯彻“课题”与“课堂”对接,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思路,在国家课程中充分挖掘感恩教育元素,认真撰写教学设计,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力求在每个年级、每个学科上下学期都能形成一节学科融合感恩精品课。学校将根据教学效果择优拍摄感恩精品录像课,面向全区开放感恩展示课活动资源包。
2.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课程资源谱。
坚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落实感恩教育,计划围绕节日庆祝活动构建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课程。如结合植树节开展感恩自然教育活动,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感恩父母教育活动,结合儿童节开展感恩自自己、感恩同伴教育活动等,计划在一年内建成以感恩自己、感恩家庭、感恩学校、感恩社会为主题的活动设计资源,形成每学期、每个年级至少一次配套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项目。
3.感恩教育校本教材课程资源库。
学校将立足学情、校情、域情,组织骨干教师开发感恩特色校本教材,并根据校本教材收集与感恩教学相关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素材,撰写与之配套的教学设计,制作切实可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断丰富感恩教育校本教材课程资源库。
学校依据实际确立“感恩教育”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从感恩教育校本课程与资源建设着手,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报恩、施恩,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的感恩行动,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最终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综合素质评价:感恩教育活动的课程化及社会性反哺素养的可视化研究》的阶段成果(编号:苏教科规验字第16122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