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96-02
所谓的学习指导,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教材和教具为媒介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学习内容的安排和呈现,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查、评定以及反馈等。从狭义上讲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运用科学而合理的学习方法,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获取最佳学习效果的活动。车辆维修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不仅仅强调学生要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强大的理论基础,从而在处理具体的维修难题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理论认知和实践结合中不断提高维修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学习指导就起着助燃剂的作用,加速燃烧学生对车辆维修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深化认知。
一、以了解认知学生为前提多方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能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够解释学生为什么而学习,学生的努力程度,学生愿意学什么的原因。只要学习动机适当,学生总能在学习过程中释放自己的能量,学到有用的车辆维修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动机与学习结果的关系往往并不一致,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学习动机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它是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这些,必须以了解认知学生为前提。应从学生学习前、学习过程中所显示的特征来认知了解学生。一是在课程开始前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车辆维修是一门技能性非常强的课程,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实践性,很多学生都将其作为一技傍身的技能,但学生的学习经历、社会阅历的不同可能对该课程的认知也产生较大的偏差,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这些基本情况要有一个掌握,以便其在课程开始阶段通过课程介绍来解答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从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不能忽视课程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工作。车辆维修的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物理原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学生在实践操作以及理论学习中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产生退缩懈怠情绪,教师应及时发现这些问题,从学生当前所得到的学习成果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的具体分析中,以及课程学习后的前景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强化理论学习指导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使用
车辆维修课程,最终通常是以学生实践动手解决车辆故障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看似考核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实在这个考核过程中,学生是以智力和经验来驱动进行操作的,而智力则是建立在学生对车辆维修课程理论的深度认知之上的。比如对车辆发动机温度过高的故常维修中,如果没有对车辆冷却液循环理论的认知,往往初学者很容易导致盲目拆除发动机的节温器,从而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磨损加快、油耗增多的现象。因此,必须强化学生对车辆维修理论的认知。助力学生掌握车辆原理和获取间接维修经验。一是指导学生建立车辆维修知识系统的理论框架。通过使用逻辑思维软件或构图的方式使学生都拥有自己学习课程的理论体系,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内容的整理和整体认知。二是指导学生深刻把握教材教学内容。学习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源头,也是学生车辆维修实践的依据,教师必须突破教学中照本宣科的弊端,争取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思维再整理,使之便于学生吸收消化,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车辆发动机功率不足的问题,可能导致的原因有多种,而这些原因可能散布在不同的章节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逐个内容讲授的习惯,将各种原因整理为一个整体打包进行教学,以防止学生学习中产生误解。
三、突出对问题解决指导技能的广泛使用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教师向学生传授车辆维修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目标并不是要学生一直照猫画虎的进行车辆维修,毕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车辆会不断涌现,有的学生出了校门之后可能就会面临以前并未学习过的车辆型号的故障,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因此,车辆维修教学的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面对不同车型的故障,使用自身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一是教师要努力使传授的知识条件化和自动化。毫无疑问,丰富的知识经验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为解决问题必须辨别问题,分析已知条件,才能有效的促进问题的解决。所谓的条件化,就是学生不但要学会知识,而且要知道这个知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或者说,运用这个知识的条件是什么。为避免学生僵化的学习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向学生头脑中储存知识时,必须将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出发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当条件产生时,就激发相关的知识,以助力学生解决问题。所谓自动化,就是学生基本知识的运用已经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能脱口而出,不须多加思考。在这一点上,教师应让学生及时进行联系,防止因知识的不熟而影响问题解决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二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大量的研究证明自,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策略,并善于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监控自己的策略,从而及时换用更有效的思维策略,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多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问题解决策略,比如对车辆出现的故障,从多种现象和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就有助于学生准确定位故障发生的原因。应多教给学生从系统论、逻辑推导、经验推论等多种方法在故障处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指导学生针对新的问题进行应用训练,通过这些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再结合车辆維修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张 磊,硕士研究生,讲师,95795部队。
李玉涛,大学本科,95857部队88分队。
李宝平,硕士研究生,助教,95795部队。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296-02
所谓的学习指导,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教材和教具为媒介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学习内容的安排和呈现,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查、评定以及反馈等。从狭义上讲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运用科学而合理的学习方法,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获取最佳学习效果的活动。车辆维修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不仅仅强调学生要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强大的理论基础,从而在处理具体的维修难题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理论认知和实践结合中不断提高维修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学习指导就起着助燃剂的作用,加速燃烧学生对车辆维修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深化认知。
一、以了解认知学生为前提多方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能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够解释学生为什么而学习,学生的努力程度,学生愿意学什么的原因。只要学习动机适当,学生总能在学习过程中释放自己的能量,学到有用的车辆维修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动机与学习结果的关系往往并不一致,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学习动机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它是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这些,必须以了解认知学生为前提。应从学生学习前、学习过程中所显示的特征来认知了解学生。一是在课程开始前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车辆维修是一门技能性非常强的课程,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实践性,很多学生都将其作为一技傍身的技能,但学生的学习经历、社会阅历的不同可能对该课程的认知也产生较大的偏差,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这些基本情况要有一个掌握,以便其在课程开始阶段通过课程介绍来解答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从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不能忽视课程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工作。车辆维修的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物理原理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学生在实践操作以及理论学习中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产生退缩懈怠情绪,教师应及时发现这些问题,从学生当前所得到的学习成果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的具体分析中,以及课程学习后的前景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强化理论学习指导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使用
车辆维修课程,最终通常是以学生实践动手解决车辆故障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看似考核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实在这个考核过程中,学生是以智力和经验来驱动进行操作的,而智力则是建立在学生对车辆维修课程理论的深度认知之上的。比如对车辆发动机温度过高的故常维修中,如果没有对车辆冷却液循环理论的认知,往往初学者很容易导致盲目拆除发动机的节温器,从而造成发动机功率下降,磨损加快、油耗增多的现象。因此,必须强化学生对车辆维修理论的认知。助力学生掌握车辆原理和获取间接维修经验。一是指导学生建立车辆维修知识系统的理论框架。通过使用逻辑思维软件或构图的方式使学生都拥有自己学习课程的理论体系,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内容的整理和整体认知。二是指导学生深刻把握教材教学内容。学习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源头,也是学生车辆维修实践的依据,教师必须突破教学中照本宣科的弊端,争取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思维再整理,使之便于学生吸收消化,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车辆发动机功率不足的问题,可能导致的原因有多种,而这些原因可能散布在不同的章节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逐个内容讲授的习惯,将各种原因整理为一个整体打包进行教学,以防止学生学习中产生误解。
三、突出对问题解决指导技能的广泛使用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教师向学生传授车辆维修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目标并不是要学生一直照猫画虎的进行车辆维修,毕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车辆会不断涌现,有的学生出了校门之后可能就会面临以前并未学习过的车辆型号的故障,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因此,车辆维修教学的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面对不同车型的故障,使用自身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一是教师要努力使传授的知识条件化和自动化。毫无疑问,丰富的知识经验是顺利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因为解决问题必须辨别问题,分析已知条件,才能有效的促进问题的解决。所谓的条件化,就是学生不但要学会知识,而且要知道这个知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或者说,运用这个知识的条件是什么。为避免学生僵化的学习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向学生头脑中储存知识时,必须将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出发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当条件产生时,就激发相关的知识,以助力学生解决问题。所谓自动化,就是学生基本知识的运用已经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能脱口而出,不须多加思考。在这一点上,教师应让学生及时进行联系,防止因知识的不熟而影响问题解决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二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大量的研究证明自,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策略,并善于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监控自己的策略,从而及时换用更有效的思维策略,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多教给学生一些好的问题解决策略,比如对车辆出现的故障,从多种现象和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就有助于学生准确定位故障发生的原因。应多教给学生从系统论、逻辑推导、经验推论等多种方法在故障处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并指导学生针对新的问题进行应用训练,通过这些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再结合车辆維修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张 磊,硕士研究生,讲师,95795部队。
李玉涛,大学本科,95857部队88分队。
李宝平,硕士研究生,助教,95795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