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亲情之贵
“孝亲”是中国的道德本位,并构成人际关系的准绳。反映家庭、家族血缘亲情的佳作,古诗文中举不胜举。如李密的《陈情表》中“我”对祖母养育之恩的感念,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对祖母、母亲的温情回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中对侄儿的痛悼等等都向我们展露了亲情之可贵。让学生读《祭十二郎文》,体悟韩愈“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的真实而又惨痛的感觉,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至情至性的人情美,领会韩愈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社会的和谐缘自家庭的和睦,亲情的呵护是家庭和睦的基础。从反映亲情之浓的古诗文中,当代人依然可以得到情感的和伦理的滋养。
2 友情之厚
友情一般表现为视朋友如兄弟,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抒发、讴歌友情的古诗文经典作品举不胜举,如高适《别董大》,李白《赠汪伦》、《送友人》、《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及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成为千古绝唱,向我们展示出友情的醇厚。人际的和谐需要友情的通融,友情的培植有赖真诚的沟通。从表现友情之厚的古诗文中,学生可以得到情操的和思想的启迪。
3 爱情之真
古诗文中有不少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描写爱恋时的激动欢欣,如《静女》中写“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短短四句写出男子等待时焦灼不安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男子对所爱女子的深情和迷恋程度;有的描写被拆散的痛苦,如《迢迢牵牛星》写“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将恋人近在咫尺而又可望而不可及的悲伤永恒地传达出来;有的描写分别后的思念,如《涉江采芙蓉》里“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另外如《氓》对负心汉子伤害真爱的谴责,《静女》对纯真恋情的讴歌,《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对爱的忠诚对爱的自由追求,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心灵,欣赏这些爱的生命乐章,接受丰富饱满的情感熏陶,获得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同情心。
4 乡情之切
古代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是人们居于主导地位的谋生方式,因此经典文学作品充满了乡土之情,使人特别恋家,安土重迁,故土难离。历尽千年,这些怀乡之作仍强有力地撼动我们的心灵。对故乡的怀念,“不忍登高望远,望故乡渺渺,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永《八声甘州》念及这样诗句,未读完已是泪先流。不仅如此,如《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抒写了征人的怀乡之情。叶落归根,人何以堪,古诗文作品所表达的乡土之情直至今日依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这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5 爱国之深
比乡情更深一层的是故国之思,家国责任是古诗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命题。如《离骚》中满含的故国之忧,《苏武牧羊》中所表达的对故土的眷恋。对故国的热爱与忠诚,对报效祖国的渴望,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对民生疾苦的忧患,对社会时弊的抨击,对政治得失的讽谏,这些都是古诗文中家国责任的具体表现。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最能体会到封建时代正道直行的士大夫们忧国忧民的胸怀。这种大我的精神正是当代铸造民族凝聚力所急需的。如南北朝时期的《术兰诗》,歌唱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不仅赞颂了木兰善良孝顺,而且赞美了她热爱国家的高尚品质。“忠”、“孝”在她这里得以两全了。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仅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具有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古代有抱负、有远见的知识分子的强烈政治责任感,他们的爱国之心、他们的治民之策,剔除其封建专政的糟粕,仍有很多精华值得当代人汲取。
面对古诗词这个美丽动人的情感世界,教师应用诗意的情怀和语言,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与诗人产生共鸣,心灵受到震撼,真正体会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他们的品德、情感、理想和信念也会得到升华。
“孝亲”是中国的道德本位,并构成人际关系的准绳。反映家庭、家族血缘亲情的佳作,古诗文中举不胜举。如李密的《陈情表》中“我”对祖母养育之恩的感念,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对祖母、母亲的温情回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中对侄儿的痛悼等等都向我们展露了亲情之可贵。让学生读《祭十二郎文》,体悟韩愈“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的真实而又惨痛的感觉,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至情至性的人情美,领会韩愈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社会的和谐缘自家庭的和睦,亲情的呵护是家庭和睦的基础。从反映亲情之浓的古诗文中,当代人依然可以得到情感的和伦理的滋养。
2 友情之厚
友情一般表现为视朋友如兄弟,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抒发、讴歌友情的古诗文经典作品举不胜举,如高适《别董大》,李白《赠汪伦》、《送友人》、《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及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成为千古绝唱,向我们展示出友情的醇厚。人际的和谐需要友情的通融,友情的培植有赖真诚的沟通。从表现友情之厚的古诗文中,学生可以得到情操的和思想的启迪。
3 爱情之真
古诗文中有不少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描写爱恋时的激动欢欣,如《静女》中写“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短短四句写出男子等待时焦灼不安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男子对所爱女子的深情和迷恋程度;有的描写被拆散的痛苦,如《迢迢牵牛星》写“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将恋人近在咫尺而又可望而不可及的悲伤永恒地传达出来;有的描写分别后的思念,如《涉江采芙蓉》里“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另外如《氓》对负心汉子伤害真爱的谴责,《静女》对纯真恋情的讴歌,《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对爱的忠诚对爱的自由追求,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心灵,欣赏这些爱的生命乐章,接受丰富饱满的情感熏陶,获得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同情心。
4 乡情之切
古代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是人们居于主导地位的谋生方式,因此经典文学作品充满了乡土之情,使人特别恋家,安土重迁,故土难离。历尽千年,这些怀乡之作仍强有力地撼动我们的心灵。对故乡的怀念,“不忍登高望远,望故乡渺渺,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永《八声甘州》念及这样诗句,未读完已是泪先流。不仅如此,如《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抒写了征人的怀乡之情。叶落归根,人何以堪,古诗文作品所表达的乡土之情直至今日依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这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5 爱国之深
比乡情更深一层的是故国之思,家国责任是古诗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命题。如《离骚》中满含的故国之忧,《苏武牧羊》中所表达的对故土的眷恋。对故国的热爱与忠诚,对报效祖国的渴望,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对民生疾苦的忧患,对社会时弊的抨击,对政治得失的讽谏,这些都是古诗文中家国责任的具体表现。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最能体会到封建时代正道直行的士大夫们忧国忧民的胸怀。这种大我的精神正是当代铸造民族凝聚力所急需的。如南北朝时期的《术兰诗》,歌唱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不仅赞颂了木兰善良孝顺,而且赞美了她热爱国家的高尚品质。“忠”、“孝”在她这里得以两全了。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仅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具有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古代有抱负、有远见的知识分子的强烈政治责任感,他们的爱国之心、他们的治民之策,剔除其封建专政的糟粕,仍有很多精华值得当代人汲取。
面对古诗词这个美丽动人的情感世界,教师应用诗意的情怀和语言,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与诗人产生共鸣,心灵受到震撼,真正体会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他们的品德、情感、理想和信念也会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