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的色彩心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色彩的痕迹。也许我们并没有重视它们的存在和影响,但色彩却真实的、无时无刻的不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传递着我们的情感和智慧。
大量研究显示,人在出生半个月后,就已具备初步的色彩识别能力,并能够对不同的色彩产生相应的反应。在成长的初期阶段,人类对事物的认知也更多地依赖于事物的颜色,而非形状特点。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对150名2至5岁幼儿所作的画做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色彩各有其固定的心理意义。综合各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色彩与其所反映的幼儿心理和性格特征主要关系如下:
表1.1:幼儿喜爱的色彩种类与个性特征对应关系
二、对幼儿绘画教育模式的启示
对于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而言,其根本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追求儿童美术技能、美术知识的掌握与习得,更多的意义在于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幼儿全面、健康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或许儿童色彩心理学为幼儿绘画教育模式的突破点亮了方向。当我们再看到长着大脑袋小身体的人、有着四条腿的公鸡……我们不应该让刚刚学画画的孩子就去追求颜色和造型,像成人学画画那样来要求幼儿,而没有意识到孩子本身就有创造符号、运用色彩表达自己情感的要求与能力[4]。既然幼儿绘画的目的不在画内而在画外,那么指导幼儿绘画教育活动的重心也应在画外。除了遵守让孩子“多看、多想、多说、多画、再说”[5]的十字指导方法外,我们也可以结合儿童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实践教学中运用色彩更好地了解宝宝内心的情感世界,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以实现幼儿绘画教育的根本目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名医生阿尔韦托·马格诺等也都曾研究过色彩疗法,他们认为,了解各种颜色的生理、心理作用,正确使用颜色,可以消除身心疲劳,抑制烦躁,控制情绪,调整和改善人的肌体和心理功能。
因此,在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在认真倾听孩子的绘画故事之外,也应注意孩子对色彩的偏好,推测孩子的内心情感和个性特征,并运用色彩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巧妙地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例如: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勇气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可引导他多使用红色绘画,多接触和观察红色事物,因为红色可以使人的性格带有一定的“冲动性、攻击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勇气。
三、教学案例
为了探索色彩对了解与改善幼儿个性的作用,我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3岁半的小女孩在一次自由绘画时用天蓝色的水笔在画纸上草草地画了几个线条和圆圈,于是我好奇地问她画的是什么,她说画的是小鱼宝宝,并焦急的说“小鱼宝宝在等妈妈,都等不及了”,当问及她小鱼宝宝为什么是蓝色的时候,她说因为她喜欢蓝色。事后,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原来这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蓝色,不仅仅绘画喜欢用蓝色的画笔,就连她的衣服、玩具、生活用品等也都喜欢蓝色的。根据儿童色彩心理学的判断,喜欢蓝色的儿童一般较为内向不善言辞,具有老大或自私的倾向。与这名女孩在幼儿园的表现确实有很大的相似性,她不擅于与小朋友交往,经常一个人或仅与一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不愿与他人分享美食、玩具等。为了尝试色彩对幼儿性格的改善作用,我与其家长沟通,开始逐步引导她多去接触和观察粉红色的物品,比如粉红色的裙子、粉红色的棒棒糖、粉红色的气球、粉红色的毛绒公仔等等,两三个月过去了,我发现她开始变得开朗了,经常愿意帮助小朋友。在后来的一次绘画课上,她画出了一条粉红色的河流,当我问她河流为什么是粉红色的,她充满喜悦的回答说因为她喜欢粉红色。这也许就是粉红色那象征着爱心的色彩语言在发挥着神奇的力量吧。
四、结束语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去追问色彩语言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准确预测幼儿的心理特征,仅凭色彩是幼儿乃至全人类用来表达与抒发自己心情的途径,就足以唤醒我们对幼儿绘画色彩的运用给予足够的重视。洞悉色彩与儿童的心理奥秘,教师与家长就可以在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中通过幼儿绘画作品色彩的运用,了解幼儿内心世界,并在潜移默化中运用色彩语言引导幼儿塑造完善、健康的性格品质。这才是幼儿绘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作者单位:吉林市昌邑区实验幼儿园)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色彩的痕迹。也许我们并没有重视它们的存在和影响,但色彩却真实的、无时无刻的不在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传递着我们的情感和智慧。
大量研究显示,人在出生半个月后,就已具备初步的色彩识别能力,并能够对不同的色彩产生相应的反应。在成长的初期阶段,人类对事物的认知也更多地依赖于事物的颜色,而非形状特点。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对150名2至5岁幼儿所作的画做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色彩各有其固定的心理意义。综合各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色彩与其所反映的幼儿心理和性格特征主要关系如下:
表1.1:幼儿喜爱的色彩种类与个性特征对应关系
二、对幼儿绘画教育模式的启示
对于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而言,其根本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追求儿童美术技能、美术知识的掌握与习得,更多的意义在于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幼儿全面、健康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或许儿童色彩心理学为幼儿绘画教育模式的突破点亮了方向。当我们再看到长着大脑袋小身体的人、有着四条腿的公鸡……我们不应该让刚刚学画画的孩子就去追求颜色和造型,像成人学画画那样来要求幼儿,而没有意识到孩子本身就有创造符号、运用色彩表达自己情感的要求与能力[4]。既然幼儿绘画的目的不在画内而在画外,那么指导幼儿绘画教育活动的重心也应在画外。除了遵守让孩子“多看、多想、多说、多画、再说”[5]的十字指导方法外,我们也可以结合儿童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实践教学中运用色彩更好地了解宝宝内心的情感世界,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以实现幼儿绘画教育的根本目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名医生阿尔韦托·马格诺等也都曾研究过色彩疗法,他们认为,了解各种颜色的生理、心理作用,正确使用颜色,可以消除身心疲劳,抑制烦躁,控制情绪,调整和改善人的肌体和心理功能。
因此,在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在认真倾听孩子的绘画故事之外,也应注意孩子对色彩的偏好,推测孩子的内心情感和个性特征,并运用色彩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巧妙地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例如: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勇气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可引导他多使用红色绘画,多接触和观察红色事物,因为红色可以使人的性格带有一定的“冲动性、攻击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勇气。
三、教学案例
为了探索色彩对了解与改善幼儿个性的作用,我亲身经历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3岁半的小女孩在一次自由绘画时用天蓝色的水笔在画纸上草草地画了几个线条和圆圈,于是我好奇地问她画的是什么,她说画的是小鱼宝宝,并焦急的说“小鱼宝宝在等妈妈,都等不及了”,当问及她小鱼宝宝为什么是蓝色的时候,她说因为她喜欢蓝色。事后,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原来这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蓝色,不仅仅绘画喜欢用蓝色的画笔,就连她的衣服、玩具、生活用品等也都喜欢蓝色的。根据儿童色彩心理学的判断,喜欢蓝色的儿童一般较为内向不善言辞,具有老大或自私的倾向。与这名女孩在幼儿园的表现确实有很大的相似性,她不擅于与小朋友交往,经常一个人或仅与一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不愿与他人分享美食、玩具等。为了尝试色彩对幼儿性格的改善作用,我与其家长沟通,开始逐步引导她多去接触和观察粉红色的物品,比如粉红色的裙子、粉红色的棒棒糖、粉红色的气球、粉红色的毛绒公仔等等,两三个月过去了,我发现她开始变得开朗了,经常愿意帮助小朋友。在后来的一次绘画课上,她画出了一条粉红色的河流,当我问她河流为什么是粉红色的,她充满喜悦的回答说因为她喜欢粉红色。这也许就是粉红色那象征着爱心的色彩语言在发挥着神奇的力量吧。
四、结束语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去追问色彩语言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准确预测幼儿的心理特征,仅凭色彩是幼儿乃至全人类用来表达与抒发自己心情的途径,就足以唤醒我们对幼儿绘画色彩的运用给予足够的重视。洞悉色彩与儿童的心理奥秘,教师与家长就可以在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中通过幼儿绘画作品色彩的运用,了解幼儿内心世界,并在潜移默化中运用色彩语言引导幼儿塑造完善、健康的性格品质。这才是幼儿绘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作者单位:吉林市昌邑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