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 键词 】《阅 兵中 的数 学故 事》;中华 之美 ;数学 之美 ;哲学 之美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立德树人,是育人。而美,可以唤醒生命崇高的情感,指向至善;可以激发生命超越庸俗,拥抱信仰;可以绽放生命的本真,激发创造。培养懂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人,是学校教育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一、走在学生前面,榜样引领感受中华之美
热爱祖国是人类千百年来最美好的情感。如何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立言立行,将爱国的种子播撒在教育的沃野上、学生的心灵中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
2019年国庆节,特级教师华应龙应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观礼,在无比自豪的同时,他追问自己:我该做些什么?我能做些什么?我要做些什么?他擁有一双敏锐的数学眼,怀着满腔赤诚的爱国情,开发了《阅兵中的数学故事》这节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充分体现了一个教育人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课上,华老师以“阅兵之美,美在哪里?”这一问题为主线,带领学生重温阅兵仪式上的精彩片段,从中挖掘出“破解6 米之谜”“为了神圣的那一刻”“如果我来解说‘东风-41’”这三个数学故事,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数学语言的描述,使学生领略到阅兵之美不仅美在壮观的场面,还美在力度、精度和速度,更有学生饱含深情地说:“阅兵之美,美在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学生对阅兵之美的分享至真、至诚,师生脸上写满了自豪感,课堂上流淌着绵长的爱国情。
“为谁培养人?”是我们当代师者必须要深入思考的时代命题。“为国育英才”是华老师这节课给出的最有力的回答!我们也要像华老师那样,首先自己要走在学生前面,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要挖掘学科教学中的育人价值,让爱国主义成为渗透到学生血液里的一种情怀。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走到学生当中,以真理唤醒数学之美
数学是一门美的学科。英国诗人济慈说:“美就是真,真就是美。”在课堂上传播真理,可以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美在秩序。在课前的研究中,学生提出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将军和第一排士兵之间的距离为什么是6 米?”继而发现:一个正步的距离是75厘米,6米正好是75厘米的8 倍。学生再次观看视频就带上了数学的眼光,一边打拍子一边数出士兵正好8 步踩上敬礼线,他们不禁啧啧赞叹“:整齐划一的步伐背后的秘密,原来是有数学的支撑啊!”正如华老师与学生所分享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之美,美在精度。无疑“,为了神圣的那一刻”是三个故事中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一个。教学时,华老师启发学生提出“真”问题:“一个方队通过检阅区的时间有多少秒?”继而引导学生“真”解决问题:“要计算一个方队通过检阅区的时间,需要知道什么数据?”在问题驱动下,学生联系实际自主提出:需要知道检阅区的长度、方队的长度、方队的速度。课堂上的华老师显得尤为吝啬,直接给学生的只有“检阅区的长度为96米”这一个数据,另外两个量则只提供了相关的原始数据。在任务驱动下,学生把新问题转化成教材上的植树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最终得出一个方队通过检阅区的时间是84.2秒。学生“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同登山,虽然经历了崎岖和坎坷,但登上峰顶的那一刻,学生的内心该是多么激动!华老师随即呈现如下数据:为了这神圣的84.2秒,参阅官兵苦练了5 个多月,每天苦练十多个小时,平均每人踢坏1.5双皮靴。84.2秒背后是参阅官兵的艰苦付出,全场师生顿时肃然起敬。还有比真实的数据更有说服力、更有力量、更美的吗?
数学之美,美在应用。华老师课堂上精选的三个数学故事都很好地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学生在全课总结时说:“我觉得生活中是不能缺少数学的,生活里处处有数学“”数学,让阅兵如此整齐、精确、完美”......华老师继而问学生“:请问,在阅兵典礼上,你看到数了吗?数在哪里?”学生分享着:“数在每一个官兵的 脚下 ”“‘ 东风 -4 1’ 导弹 浑身 都是 数”“数 就在 我们眼中,也在我们心中”......华老师也分享着“:当我们心中有了数,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此刻,师生都被数学的美征服了,这是多么美妙的课堂境界啊!
三、走进学生心里,智慧对话呈现哲学之美
哲学之美,是华老师课堂上神奇的磁场与力量。
“对”美,“错”亦美。“错者美之始也,无错无美。为美而生,孰能无错?错而能美,美之美者也。”(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语)以下是本课计算官兵队伍长度的教学片段:
华老师图文呈现问题:将军脚尖到第一排士兵脚尖长6 米,一共有14排士兵,前一排士兵的脚跟到后一排士兵的脚尖长0.9米,脚长0.3米。这个方队一共有多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家乐:14伊(0.3垣0.9) 6=14伊1.2 6=22.8(米)。
瑞阳:我感觉家乐算错了。
师:家乐,现在有人在质疑你,你自己是什么想法,你刚才的方法怎么样?
家乐(看着发出不赞同声音的同学,语气很冲、理直气壮地说):挺好的!
师:哈哈!很好,学习就该像家乐这样,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轻易放弃!谢谢家乐带给我们这样一个很好的启示。大家对家乐的式子有什么质疑?
志远:第14排后面就没人了,第14排只有 0.3。
家乐(语气有点冲):你的意思不就是那个0.9应该乘13吗?
志远:就是0.9伊13 6。
家乐(语气比较冲):你这是什么意思?
师(温和地):家乐,你觉得应该怎么改?
家乐(得意地):0.9伊13 0.3伊14 6。
师(恍然大悟状):噢,也就是0.9要减1个,对吧?哈哈!为什么要减掉1 个? 家乐:因为第14排后面没有0.9了。
师:你们说的第14排后面没人了,也就是少了员个什么?
生(齐):间隔。
师:这相当于我们学过的什么问题呀?
生(齐):植树问题。
华老师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植树问题例题,唤醒学生已有的方法经验。
师:还记得它吗?5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
生(异口同声):4个间隔。
师:现在有14排士兵,就有多少个0.9米?
生(争先恐后):13个 0.9米。
师:刚才已经写了14×(0.3 0.9),怎么改?
生:再加上1 个0.3。
师:家乐同学开始先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后来明白了就及时修正了,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热烈鼓掌,家乐很是自豪。
师:感谢家乐带给我们这么多启示!提个建议,下次说话声音好听点就更好了,别那么硬,哈哈!
大家都心领神会地笑了,家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家乐错了,为什么他还能妙语连珠?秘诀就在华老师“对也笑、错也乐”的笑声里,学生处在快乐、安全的心理状态中,思绪与灵性自然能自由放飞。家乐之“错”,反被华老师点石成金,在课堂上熠熠生辉、大放异彩。面对家乐语气之“强硬”,华老师真诚地说:“下次说话声音好听点就更好了,别那么硬,哈哈!”如春風化雨般沁入心田,令人心底柔软、充满温暖。
“快”美,“慢”亦美。华老师问学生:“速度是快美,还是慢美呢?”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速度快更美。华老师不失时机地介绍阅兵踢正步原来是 1分钟116步,现在是112步,而升旗方队1 分钟只有66步,接着播放升旗方队踢正步的视频,让学生领略独特的定格之美、慢之美,学生不禁发出“快和慢都美”的赞叹。华老师适时与学生分享了他的感悟:“该快的时候越快越美,该慢的时候则越慢越美。”把哲学的智慧深入浅出地演绎出来,学生在透悟中会心地笑了......
“爱国”美,“爱世界”亦美。当学生为“‘东风-41’导弹从北京打到纽约只需要20分钟”的“中国速度”而倍感自豪时,华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咱们中国人崇尚和平‘,东风原源员’导弹是用来保家卫国的,最好永远不要飞起来。孩子们,我仿佛看到‘东风原源员’的弹头上写着我们祖先的名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那一刻,学生明白了:不仅要热爱祖国,也要有世界格局;那一刻,哲学思想沁入了学生的心田。
看着课堂上的华老师,笔者不禁联想到金庸先生小说里的武林高人,把各家功夫融会贯通,使用得出神入化、威力无比。华老师说:“我是小学数学教师,但我不是教数学的,我是用数学来教学生的。”华老师把他对中华之美、数学之美、哲学之美的领悟都化到了他的课堂教学中 ,描绘 了“各 美其 美,美人 之美 ,美美 与共 ,天下大同”的美好育人愿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新区学校)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立德树人,是育人。而美,可以唤醒生命崇高的情感,指向至善;可以激发生命超越庸俗,拥抱信仰;可以绽放生命的本真,激发创造。培养懂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人,是学校教育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一、走在学生前面,榜样引领感受中华之美
热爱祖国是人类千百年来最美好的情感。如何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立言立行,将爱国的种子播撒在教育的沃野上、学生的心灵中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
2019年国庆节,特级教师华应龙应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观礼,在无比自豪的同时,他追问自己:我该做些什么?我能做些什么?我要做些什么?他擁有一双敏锐的数学眼,怀着满腔赤诚的爱国情,开发了《阅兵中的数学故事》这节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充分体现了一个教育人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课上,华老师以“阅兵之美,美在哪里?”这一问题为主线,带领学生重温阅兵仪式上的精彩片段,从中挖掘出“破解6 米之谜”“为了神圣的那一刻”“如果我来解说‘东风-41’”这三个数学故事,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数学语言的描述,使学生领略到阅兵之美不仅美在壮观的场面,还美在力度、精度和速度,更有学生饱含深情地说:“阅兵之美,美在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学生对阅兵之美的分享至真、至诚,师生脸上写满了自豪感,课堂上流淌着绵长的爱国情。
“为谁培养人?”是我们当代师者必须要深入思考的时代命题。“为国育英才”是华老师这节课给出的最有力的回答!我们也要像华老师那样,首先自己要走在学生前面,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要挖掘学科教学中的育人价值,让爱国主义成为渗透到学生血液里的一种情怀。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走到学生当中,以真理唤醒数学之美
数学是一门美的学科。英国诗人济慈说:“美就是真,真就是美。”在课堂上传播真理,可以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美在秩序。在课前的研究中,学生提出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将军和第一排士兵之间的距离为什么是6 米?”继而发现:一个正步的距离是75厘米,6米正好是75厘米的8 倍。学生再次观看视频就带上了数学的眼光,一边打拍子一边数出士兵正好8 步踩上敬礼线,他们不禁啧啧赞叹“:整齐划一的步伐背后的秘密,原来是有数学的支撑啊!”正如华老师与学生所分享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之美,美在精度。无疑“,为了神圣的那一刻”是三个故事中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一个。教学时,华老师启发学生提出“真”问题:“一个方队通过检阅区的时间有多少秒?”继而引导学生“真”解决问题:“要计算一个方队通过检阅区的时间,需要知道什么数据?”在问题驱动下,学生联系实际自主提出:需要知道检阅区的长度、方队的长度、方队的速度。课堂上的华老师显得尤为吝啬,直接给学生的只有“检阅区的长度为96米”这一个数据,另外两个量则只提供了相关的原始数据。在任务驱动下,学生把新问题转化成教材上的植树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最终得出一个方队通过检阅区的时间是84.2秒。学生“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同登山,虽然经历了崎岖和坎坷,但登上峰顶的那一刻,学生的内心该是多么激动!华老师随即呈现如下数据:为了这神圣的84.2秒,参阅官兵苦练了5 个多月,每天苦练十多个小时,平均每人踢坏1.5双皮靴。84.2秒背后是参阅官兵的艰苦付出,全场师生顿时肃然起敬。还有比真实的数据更有说服力、更有力量、更美的吗?
数学之美,美在应用。华老师课堂上精选的三个数学故事都很好地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学生在全课总结时说:“我觉得生活中是不能缺少数学的,生活里处处有数学“”数学,让阅兵如此整齐、精确、完美”......华老师继而问学生“:请问,在阅兵典礼上,你看到数了吗?数在哪里?”学生分享着:“数在每一个官兵的 脚下 ”“‘ 东风 -4 1’ 导弹 浑身 都是 数”“数 就在 我们眼中,也在我们心中”......华老师也分享着“:当我们心中有了数,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此刻,师生都被数学的美征服了,这是多么美妙的课堂境界啊!
三、走进学生心里,智慧对话呈现哲学之美
哲学之美,是华老师课堂上神奇的磁场与力量。
“对”美,“错”亦美。“错者美之始也,无错无美。为美而生,孰能无错?错而能美,美之美者也。”(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语)以下是本课计算官兵队伍长度的教学片段:
华老师图文呈现问题:将军脚尖到第一排士兵脚尖长6 米,一共有14排士兵,前一排士兵的脚跟到后一排士兵的脚尖长0.9米,脚长0.3米。这个方队一共有多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家乐:14伊(0.3垣0.9) 6=14伊1.2 6=22.8(米)。
瑞阳:我感觉家乐算错了。
师:家乐,现在有人在质疑你,你自己是什么想法,你刚才的方法怎么样?
家乐(看着发出不赞同声音的同学,语气很冲、理直气壮地说):挺好的!
师:哈哈!很好,学习就该像家乐这样,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轻易放弃!谢谢家乐带给我们这样一个很好的启示。大家对家乐的式子有什么质疑?
志远:第14排后面就没人了,第14排只有 0.3。
家乐(语气有点冲):你的意思不就是那个0.9应该乘13吗?
志远:就是0.9伊13 6。
家乐(语气比较冲):你这是什么意思?
师(温和地):家乐,你觉得应该怎么改?
家乐(得意地):0.9伊13 0.3伊14 6。
师(恍然大悟状):噢,也就是0.9要减1个,对吧?哈哈!为什么要减掉1 个? 家乐:因为第14排后面没有0.9了。
师:你们说的第14排后面没人了,也就是少了员个什么?
生(齐):间隔。
师:这相当于我们学过的什么问题呀?
生(齐):植树问题。
华老师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植树问题例题,唤醒学生已有的方法经验。
师:还记得它吗?5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
生(异口同声):4个间隔。
师:现在有14排士兵,就有多少个0.9米?
生(争先恐后):13个 0.9米。
师:刚才已经写了14×(0.3 0.9),怎么改?
生:再加上1 个0.3。
师:家乐同学开始先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后来明白了就及时修正了,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热烈鼓掌,家乐很是自豪。
师:感谢家乐带给我们这么多启示!提个建议,下次说话声音好听点就更好了,别那么硬,哈哈!
大家都心领神会地笑了,家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家乐错了,为什么他还能妙语连珠?秘诀就在华老师“对也笑、错也乐”的笑声里,学生处在快乐、安全的心理状态中,思绪与灵性自然能自由放飞。家乐之“错”,反被华老师点石成金,在课堂上熠熠生辉、大放异彩。面对家乐语气之“强硬”,华老师真诚地说:“下次说话声音好听点就更好了,别那么硬,哈哈!”如春風化雨般沁入心田,令人心底柔软、充满温暖。
“快”美,“慢”亦美。华老师问学生:“速度是快美,还是慢美呢?”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速度快更美。华老师不失时机地介绍阅兵踢正步原来是 1分钟116步,现在是112步,而升旗方队1 分钟只有66步,接着播放升旗方队踢正步的视频,让学生领略独特的定格之美、慢之美,学生不禁发出“快和慢都美”的赞叹。华老师适时与学生分享了他的感悟:“该快的时候越快越美,该慢的时候则越慢越美。”把哲学的智慧深入浅出地演绎出来,学生在透悟中会心地笑了......
“爱国”美,“爱世界”亦美。当学生为“‘东风-41’导弹从北京打到纽约只需要20分钟”的“中国速度”而倍感自豪时,华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咱们中国人崇尚和平‘,东风原源员’导弹是用来保家卫国的,最好永远不要飞起来。孩子们,我仿佛看到‘东风原源员’的弹头上写着我们祖先的名言‘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那一刻,学生明白了:不仅要热爱祖国,也要有世界格局;那一刻,哲学思想沁入了学生的心田。
看着课堂上的华老师,笔者不禁联想到金庸先生小说里的武林高人,把各家功夫融会贯通,使用得出神入化、威力无比。华老师说:“我是小学数学教师,但我不是教数学的,我是用数学来教学生的。”华老师把他对中华之美、数学之美、哲学之美的领悟都化到了他的课堂教学中 ,描绘 了“各 美其 美,美人 之美 ,美美 与共 ,天下大同”的美好育人愿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新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