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以为我什么也不记得,我仍旧跟大家一样有梦想,偶尔我也会想,换一个人生会是什么样。眨眼我就四十、五十、六十岁了。我或许是个白痴,但是,我多半岁月都在努力做对的事。梦想终究只是梦想,不说别的,我认为,我永远都可以回顾过去,然后跟自己说,起码我的人生过得并不乏味。 ——《阿甘正传》
第一部分:
淡漠的肉身
90年代,中国女人有没有真正的性高潮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千禧年以后,我们的失落并不止于床第之间——对很多人来说,整个的日常生活都失去了高潮,他们成了小说家笔下的“发条人”,没有奇遇,也遗忘了悲喜,找不到兴奋的G点。如果我们调查中国人日常生活激情体验的次数,很有可能它和婚后10年的夫妻床第之欢的次数一样少。
在某知名企业就职的王先生说,最近一次哭已经是5年前了,而最近一次笑是看快乐大本营。王先生可以说是当代白领精神生活的一个标本:痛感已然消逝,而笑也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那种为了自己做了什么大胆出格的事兴奋得睡不着觉的时候几乎再也没有。这些人有了一个新的称呼“橡皮人”,其主要特征就是,没有显著情绪。不管是在客户的追命CALL中死撑到5点,还是在速溶咖啡与微薄刷屏中鬼混8小时,一样觉得索然无味。他们厌倦今天,但明天绝对不会不同,也没想过要不同,甚至害怕会有什么不同。因为惧怕变得更差,于是放弃追求更高。谈朋友结婚也一样,年龄到了,条件到了就结合,他们不太在乎感觉,因为感觉既不能抵御飞升的油价也不能换来哪怕5平米的入户花园。
就这样,在和快感的双向选择中,要么被迫放弃,要么主动舍弃,终于练就了面目模糊,反应淡漠的肉身。想象多年以后,走完人生这条灰色的传送带,无数不同的身份都可以批发相同的墓志铭作结,全篇只有两个字——没劲。
就这么“死”在当下
“爱情没有爱,未来没有来。”——橡皮人通常兼有沙发土豆(注解:指的是那些拿着摇控器,蜷在沙发上,什么事都不干,只会在沙发上看电视,跟着电视节目转的人)、资深宅人或者夜店公主等多种身份。他可们的共同点是沉溺现在,不在乎未来,对远和虚都没有兴趣和耐心。速食,速成,速配……要快,也实在,要排除所有不确定性,要排除等待和风险,当下性是一切。而梦想不在此列。也许村上春树在1986年发表的小说《象的失踪》是对这一事实的最好隐喻。镇上的一头象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短暂的骚动后,“报纸几乎不再有大象的报道。人们对于自己镇上曾拥有一头大象这点似乎都已忘得一干二净。仿若广场上一度茂盛的杂草,业已枯萎,四周开始漾出冬的气息。”大象大而无当,与简洁性,功能性,快速性统统无缘,在这个追求当下性的时代无论怎么看都不合时宜。我们的梦想是大象,难于饲养,成本和风险都太高,只能看着它从眼皮下“神隐”。
表面上看,生活没有更糟,人们并没有放弃反应和作乐,飞奔大卖场,团购K歌券,兴致勃勃地注册新的社交网站,粉丝越来越多,知交越来越少,娱乐无止尽,寂寞恒久远。派对纵然有趣,但睡一觉起来就都忘掉。代替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全情投入的是神马都是浮云的虚无,与网络狂欢的给力相对照的是真实人生的疲软。沉浸在浅表的,短暂的,无害的消遣中,不要愿景,不去想象未来。沉重的肉身的内里是生命无法承受之轻。一面感叹“无情是最寂寞“,一面高唱“无情是最快乐”(陈浩峰《K歌回忆录》),没心没肺,不痛不痒成了无梦时代的时代曲。
大象失踪后的世界热闹也荒芜。在铺天盖地的光污染和噪声波中,偶有一刻还是有人不经意吐露了真相“我是一个空壳”,没有情绪,没有内容,找不到价值和意义,于是我们才用当下来填充。然而“空腹感说不定是因为想象力不足引起的。”(《袭击面包店》)。当下本身不能带我们逃脱当下,我们需要不竭的想象力,需要梦的牵引。不然活在当下就成了逃避未来的说辞,不然“乐活”就只是一句刺激消费的广告语。
一种真正的充实之感,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动,我们已经久违了。有人挖苦说中国达人秀实际上是一场中国智障秀,残疾秀。但观众喜欢两眼发湿地盯着他们看,仿佛只有他们才真正在活着。因为他们有痛感,他们每一刻都在用超人的激素逃脱这个不堪的“当下”。而更多的人却是温水煮青蛙,在每一个不算太痛的当下中渐渐死去。我们把混日子叫做KILL TIME,事实上TIME也KILL我们。在这样和平的年月中,不见硝烟的生活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恰如有一本小说的名字——《杀心》。
从“今天”中解冻
梦的遁形不是天然的。我们看到越成熟的国家,阶层的固化越严重,身份的鸿沟越难以逾越。沉溺于收集扭蛋的宅男当初不一定没有修身治国的盛愿,但最初的梦想好像宫崎骏笔下的天空之城,通往它的阶梯隐匿了,有些人转而在其他领域找寻安慰,在无聊和无奈的顶峰,诞生了很多领域的“专门家”,我们的时代有可以模仿几十种乐器的发声达人,但没有了苦行僧和冒险家。再也没有非它莫属的目的地,再也没有那种非如此不可的使命感。一句“人各有志”也许可以安慰我们的失落。不过社会学家可不这么看。他们担心阶层之间不再流动,社会失去活力,人们不以改变自己的处境作为目标,而以不断改变价值观来获得安慰,偏安一隅,甘于无聊,安全第一,无害第一。尚有一点点小情怀,但缺乏真正的激情和成就感。找回激情,重新造梦,对社会学家而言可能无能为力,却成了很多艺术家探索的课题。
电影《速成沼泽》中的沈丁花是一家杂志社的主编,杂志倒闭后她的人生一片泥泞,突然出现的生父是个邋里邋遢的古董商人。他留下一大卡车的泥沙给倒霉的女儿然后消失。沈丁花感到无比绝望,面对现实的泥泞,面对这海量的沙。她突然想到自己童年时自己后院的沼泽地,恍然大悟,她从家中牵引了几百上千米的水管,向这堆泥沙注水。老爸的祝福显灵了:沙土形成了崭新的沼泽,童年时候的被丢弃的玩具出现了,那些发愿和抱怨一一重现,过去现在未来瞬间贯通,泥泞中窜出一条龙,有幸看到翔龙的人相继摆脱了人生的低谷。三木聪这个扯蛋派导演编排了一个日常中的奇迹,暗含了温暖的隐喻:现实总是灰色恼人的沙,然而它并不一定恒久不变。我们需要软化它的东西。水是一个隐喻。在占星学家那里,全人类只有12种模式,而所有这一切又可以分为风、水、土、火四个向度,其中水元素象征感受。水是我们的情绪,是生命的基础,是惊惧悲喜,爱与痛,乐与怒,是我们内部的热望、慈悲、包容,是一切柔软的东西。如果我们的生命之水枯竭了,我们将变得迟钝,冷漠,成为浩瀚宇宙中不在乎一切,也不被谁人在乎的碎片。在这个交换法则作为立身之本的世界中,我们廉价地当掉我们的感觉,而现在,也许我们需要重拾信念和热情,溶解现实的泥沙。
你的“橡皮人”段数有几级?
1,公司年会上要求各部门必须参加表演,你会:
A,绝对不感兴趣,远远躲开;
B,除非主管强迫,否则不会主动参加;
C,参不参加无所谓了;
D,团体活动当然要参加;
E,一定争当头兵。
2,周末有人约你去游乐园,你会:
A,都这把年纪了,谁还去那种幼稚的地方?
B,去了也是帮人看行李;
C,虽然不是很积极,但一旦去了还是会玩一些项目;
D,除了过于刺激的设施,其他都会尝试;
E,来者不拒地都去玩儿上一把。
3,看到小学时候的同学录,你会:
A,同学录?搬家的时候早不知道放哪里了;
B,回忆都很模糊了,没什么情绪波动;
C,看到曾经单恋的人,会小小激动一下;
D,经常翻看,有些人还在联系;
E,忍不住泪流满面,感叹那时候的青春年少。
4,公司同事聚会,你会:
A,满腹牢骚和心事,闷头喝酒不说话;
B,和同事们嘻哈打闹,你来我往地喝酒;
C,通常都说得很开心,几乎唱主角;
D,话不多,偶插几句嘴;
F,不轻易发言,淑女扮相,以扫荡美食为主。
5,早就有和朋友计划去看的电影,你会:
A,从不去电影院,自然没这个计划;
B,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说不定就会冒出理由推掉;
C,不太想去,去了也是很无聊;
D,要看时间安排,清闲的话就会去;
E,风吹雨打都要去,而且经常看午夜首映
6,如果某天的工作需要你熬夜做一份报表,你会:
A,熬夜?这真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B,不是我不想熬夜啊,是还没到十二点,就已经睡死过去了;
C,努力吧,但绝对不能超过凌晨两点半;
D,一定会做完的;
E,熬夜?我不做报表也经常熬夜。
7,你与闺蜜的主要话题是:
A,最近又网购到什么东西;
B,有关闺蜜间的绯闻八卦;
C,聊男人和感情的事;
D,聊工作,聊生活;
E,话题不限,什么都聊。
8,你还会过生日么?
A,年年都有,还过什么呀,麻烦,只用大寿庆祝一下就是了;
B,说不准,逢节假日就过;
C,有人给我过生日自然最好,没有就算了;
D,这个当然要庆祝啊,年年过;
E,不仅自己过,时不时都有友人邀请参加生日派对。
9,你的周末是怎么度过的?
A,当然首要的是用来补瞌睡,好好休息;
B,做家务、做清洁之类的日常事;
C,看一天韩剧,或者逛街一整天;
D,约朋友出去玩;
E,不确定,总之很忙很充实就是了。
10,你是否会尝试给另一半烹饪新的菜肴?
A,通常都下馆子搞定,厨房基本没有置备用具;
B,手艺很一般,好像对方也没什么要求;
C,最喜欢电高压锅,什么东西都可以直接丢进去;
D,最近迷上了煲汤,至少一周一次,改天尝试炖菜也不错;
E,向来喜欢研究,经常在博客和围脖晒图。
A,0分;B,3分;C,5分;D,7分;E,10分
测试结果:
(10分及以下)黑带级:橡皮人?不!你是木头人!庄子先生告诉我们,古代的木头人高手晚上都不做梦,行尸走肉般生活,感官麻木,很难有喜怒哀乐,总是呼吸深沉、眉头紧锁,甚至看到恐怖的蜘蛛毒蛇都犹如街边瓦砾不为所动。达到这个段位,你的生活已经彻底麻木了,每一天都在应付,真正响应了职场界所倡导的职业道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它神马都是浮云。
(10分至44分)红带级:工作中的琐碎及生活中的无味,日子虽然吵吵闹闹,但总是要过下去的。可能你更加的庸俗,甚至生活让你变得不得不俗不可耐,但至少,你的心中依旧存着那份纯真,想要让工作与生活变得更好。
(45-59分)蓝带级:工作与生活,两者似乎让你有些手忙脚乱,要么是工作应付,快乐的去生活;要么是工作狂人,私人时间全用来加班。其实即使生活中有些小懒散,那也属于正常,谁没有个疲惫的时候呢?放松点,让自己的弹性更大一些。
(60-79分)绿带级:你的生活总是快乐的,即便已经常态的事物也能从中找到小乐趣,你对生活也充满了热诚,总能用不一样的眼光与角度去看待及分析问题,对那些新鲜的玩意儿更抱有强烈的体验欲望。
(80分及以上)白带级:你对待问题可以用“天真无邪”来形容,你那伟大的创造力能让棘手的事情变得更复杂,而你却总能找到事情好的一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享受意外和新鲜事物所带来的刺激感,跳跃性地生活。那么,请无所顾虑,迎着朝阳快乐奔跑吧!
第二部分: 梦想PK现实,你输了吗?
群访
(请设计做成《声音》那种版式,活跃点)
Q1:小时候的梦想?
Q2:年轻时候做过的自认为“冲动”、“疯狂”的事?
Q3:最近发生的最触动你神经的事情?
Sara 28岁 媒体
A1:小时候我希望自己长大了是翁美玲,也要演黄蓉,或者像她那样的演员。
A2:高中毕业旅行是先斩后奏的,火车票都买了,才告诉的家长,特别刺激。
A3:最近,还真没有什么好事,年终奖特别低算不算?
琪琪 25岁 研究生
A1:小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能干,长大以后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老师。
A2:年轻的时候啊,我现在也很年轻啊(笑)。第一次夜不归宿,和同学一起在外面玩杀人游戏,这个算不算?
A3:今年第一次不回家过年,我要出国去玩,去热浪岛!
小雅 36岁 国企
A1:小时候的梦想?太久了点,不过我还能记得,我非常喜欢某一年百货商场的红裙子,我一直想要它,但是太贵了。
A2:20多岁也算年轻吧?上个世纪末,互联网还没有特别流行的时候,我那时候还在“榕树下”写文章,然后专门去重庆见网友,我觉得这个事特别刺激。
A3:儿子回家告诉我他喜欢他们班上的漂亮女生,我觉得这象征着我老了。
Ellen 32岁 大学教师
A1:小时候我想做科学家,现在我也确实跟这个沾边。
A2:我瞒着家里人,把高考志愿从师范填成了现在的大学和专业,我至今都觉得这是我自己做得最好的一个决定。
A3:前不久我一个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们要去哪里哪里旅行,你要不要加入一起去?我觉得特感动,学生还把我当大孩子。
贝贝 31岁 证券业
A1:小时候我就想做导演,我觉得导演可以见到好多美女帅哥。
A2:大学的时候一个人悄悄跑去了海南,逃课、不让家里人知道,还撒谎,说我周末社团有活动,不能回家了。自己在海南嗨皮了好几天,晒得跟黑人一样回成都了。
A3:上周和老公去唱了个通宵ktv,就我俩,结果就是觉得特累,身体不如年轻时候了,我大概有2年没熬夜了。
阿君 29岁 外企
A1:我从小梦想就很简单的那种,想开个店,面包店,蛋糕店,可以随便吃。
A2:和男朋友私奔,其实也不算私奔,就是有一年暑假,我们俩都不想回家,就一起手拉手去做驴友了,虽然很累,但是很浪漫,山顶上的星星漂亮极了。
A3:年末尾牙,我抽了个最大奖,iPad!
无力的现实:
版本一:
周五参加了一个面试,周六是阴天不想逛街,周日法定假期遂窝在房间辗转刷新各SNS网站,不放过故交新欢的任何一点蛛丝马迹。手里有一份策划一个report在deadline,脑袋却干燥得像米兰一月开足了暖气的房间。想起一周前拍拍胸脯跟国内同事说放心没问题,此时此刻那番豪迈荡然无存。因为搬回米兰之后我也很快开始陷入一个新的倦怠循环——拖延,迟缓,焦虑,熬夜,继续拖延……
这是生活的问题还是态度的问题?是灵魂的问题还是肉体的问题?是个人的问题还是群体的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日程表,它看起来不算忙碌也不算空虚:有工作,有约会,有各种真高雅与伪文艺。不差钱,不缺爱,有时间,这已经接近人生的理想状态了吧,为什么还是提不起精神来呢?再看看四周,大家似乎都在逐渐变成生活的小三:肉体被工作包养,灵魂被舆论包养,真恨不得有个人来狠狠数落自己一顿,恨铁不成钢。
那个说25岁要走遍中国的姑娘,毕业后没有离开城市半步。那个立志用笔追求公平正义的姑娘,每天为了车马费赶场。那个因为恋爱不远千里,又因为失恋痛哭流涕的姑娘,正和一个差不多先生四平八稳地谈婚论嫁。“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那些花儿》歌唱的是不是曾经让我们渴望和振奋的梦想?而曾经的梦想,真的是朝花夕拾那么简单吗?
版本二:
不是多事的初中同学扫描上传了毕业纪念册,我差不多快忘了十年前信誓旦旦地在别人的小本子上写“上清华,当物理系花。”那个青春痘婴儿肥梳两条辫子的小姑娘,为了不知从哪里领悟的美女相对论,努力学习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十年后的今天我没有上清华,更没有当上系花。当即忍不住翻出泛黄的《量子力学》和《时间简史》,重新逐字逐句地阅读。在不解的时候,写邮件给真正念物理系的同学,顺便调侃他当年的梦想是吃遍成都所有的火锅店。没想到这哥们儿较真了,说:“这个主意不错,我们从川大旁边开始吃,你看如何?”
这段故事的结局是我现在隔三差五和物理哥在火锅店讨论布朗运动和万有引力,看起来他的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当然我也没忘了把自己的毕业纪念册翻出来:A说要当老师,B觉得做蛋糕师傅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情……我不知道哪里来的灵光一闪:“何不开个party,大家都装扮成小时候梦想的样子,放下现实身份唤醒倦怠的心,聚在一起把酒言欢?”
也许我们辗转了很多个城市,搬了许多次家,也许你找不到十八岁的日记,又或许你还记得发小的一句玩笑话。如果还能找到当年的梦想——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是一件振奋的事情呀,而回顾、总结、分享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火花。梦想还年轻,哪怕我们已经开始感叹自己老了。
版本三:
当中午时分的倦怠状态无限延长开来,我知道是时候刺激一下自己了。下半天的精神可以用一杯espresso来保障,那下半个月的热情要用什么来延续呢?两年前求学欧洲,在两门紧张的考试之间,疾走阿尔卑斯山。停下一切时间表,换一种方式全力以赴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酣畅淋漓。说起当时在少女峰顶打电话给友人,对方惊讶之后,电话里传来爽朗的笑声。原来隔着时差,彼时的热情也可以完完整整地传达。这当然不是年轻的肆意妄为。每当紧张,焦虑,麻木的时候,常常会想,休息吧,慢下来,放松呀。但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深度倦怠的人,单纯的睡眠和思考都不能解决问题了。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拖着你,让你反抗性地降低效率。这个时候干脆放下所有出去吧,背着你的大包包去陌生的地方暴走,去攀岩,去潜水,去做一件你曾经望而生畏,如今依然觉得疯狂的事情。
第三部分:他们的“最”体验
越野
小标:精神探索
越野,并非单纯的极限运动,取其原意,穿越野外,就可知是循着人们内心对旷野的原始依恋和征服欲望而生的。实际上,它的由来应该更为古老,在城市和村庄还远没有建立的时代,人们就开始对旷野的征服。大漠,戈壁,草地,沼泽……人们在这些充满危险和未知秘密的领域从未停下脚步。通过“在路上”的精神放逐实现寻找内心的过程,双腿的行走或者现代化的各种机械不过是内心拥抱旷野的外延。
越野人小记
段克46岁丽江某客栈店主
“纯种北京爷们儿”,这是段克常常挂在嘴边的自我介绍。他在丽江落脚,开一家小小的客栈让别人照管着。到了每年丽江最美的季度,他就过去住着。你要是推开客栈门,一只大狗会跑你脚下撒欢,小院子里还停着一辆路虎,你就知道段克已经到了。大狗叫大白,他管路虎叫“媳妇儿”,是“二婚”的,之前那辆老式吉普跟了他二十来年,没法开了只能换。段克穿简单的黑T配牛仔裤,魁梧身材板寸头,手腕上套着西藏老喇嘛念经祈福的天珠。碰见有眼缘的客人,段克就跳上他那辆路虎,带着别人漫山遍野地跑。你要是胆子够大,他能一路开车带你穿过雪山去到藏区深处,一路上在相熟的当地人家落脚,整整三四天再回来。 “开到没有路的地方,能看到最纯净的美景”。
他年轻的时候在缅甸老挝做过买卖,还曾运着大价钱的货物从边境劫匪手上逃脱。难料的是这样的一个人,竟是北大的哲学系研究生。于是有时听到从这个粗狂的北方汉子嘴里蹦出的一两句“黑格尔”,你不能表现得太惊讶。
段克算是最早接触越野那群人中的一员。最初是因为做边境买卖,需要开车跑来跑去,就用积蓄买了一台吉普——做他的买卖得分季度。生意淡季时,他就开着吉普和他那一帮子朋友组成车队,几乎跑遍了中国,特别是大西部。那时国内还没有越野的概念,他们纯粹出于爱好。“美死了,沿途的风景是你想象不到的漂亮,很多土疙瘩路,颠簸死,一路尘土飞扬,突然,到一地儿,美到出奇,美到你说不出话来。”新疆黄沙连天的大漠,青海蓄着海子的草场,四川红叶遍洒的雪山……在完全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到惊心动魄的地步。
很多当年和他一起开车上路的朋友,现在已经是越野赛界数一数二的前辈了,而段克是纯粹在“玩”。他无数次开车走遍云南的角落,深爱这片土地,索性在丽江买下一方小屋,以此作为出发的原点,一高兴就开车出去,十天半个月地在这广袤的土地上驰骋。
“最”体验之最危险:
“遇狼。有一年一个人上路跑青海,从一个村子出发,半路上车出了点故障,修好的时候天擦黑了,没办法赶到下一个县城借宿。大草原上只有一条土路,天黑下去时,路上开始有狼出没,远远地跟着车灯走。越到夜深,狼聚集得越多,我听到狼嚎,开车的手心里都出汗了。后半夜,车竟然又出了故障,发动不了,三五只狼开始向车的方向聚拢。情急之下,我只能把车灯不停地开关,闪烁的灯光让狼迟疑,行动慢了下来,有狼开始绕着车跑圈,我不敢下车查看车况,手忙脚乱地发动车子。终于一脚油门,车开动起来,一路不停地开到天亮,撑到快到县城的时候,油也差不多耗尽了。那时候才发现,因为紧张两只手已经僵在方向盘上,歇了好久才掰开。”
小标:“最”体验之最刺激:
“探险戈壁。和朋友组成车队,探险戈壁滩。在荒凉的戈壁,每一步的路况都难以估量。你要熟悉你的车子,把控每一次起伏颠簸。更重要的,是要全心信任你的队友。一旦车子陷入黄沙,队友会毫不犹豫地下车帮忙,团队的力量让我们能走得更远。这样的经历让人中毒上瘾。”
橡皮人变身法则:
去到野外——这是我们提倡越野的态度。僵硬的身体,绷紧的神经,在旷野中重新回到柔韧的状态。无论是低碳生活理念的双脚行走、越野单车,还是重型机械支撑的哈雷摩托,老式吉普。只要遵从内心野性,游走旷野。穿越是为了验证刻在基因里的征服密码:野原,野水,野趣……那里有着跑步机上、游戏房里寻获不到的刺激和自在。
跑酷
精神探索:
跑酷,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不受阻碍地奔跑。早在John Galliano将迪奥秀场装扮成街头文化工场之前,跑酷就已是街头潮流的先行者。Parkour一词诞生于八十年代的法国,来自法文的parcourir,字面的含义是“到处跑”,有穿越障碍的含义。从跑酷被创造的那一刻,东方的哲学理念就已经渗透其中:对跑酷人移动技巧的提炼,是优美和控制力的相互结合,删减掉繁杂的表演,追求纯粹的技巧评估——平衡,最终超越障碍。跑酷同样融合了东方的阴阳观:流畅的动作,在城市中“像水一样流动”,是阴;充满爆发力的技巧,是阳,阴阳相生,达到心灵平衡。
跑酷人小记
Ken 28岁 某跑酷俱乐部创始人
选择一条道路,然后坚定地奔跑下去。只有身体是可依赖的唯一工具。攀爬,跃起,翻滚,在某些需要审慎的位置定住,然后继续大跨步地奔跑。涂鸦的矮墙、错落的高楼、成排的树木、宽窄不一的壕沟、冰冷的雕塑甚至是移动中的汽车,城市中的一切障碍都是成就速度的基石。“城市生活有时候是麻木冰冷的,奔跑能让我感觉我还在活着,跨越障碍的时候,有让人上瘾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每一次的跨越都是来自我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Ken开始跑酷生涯,也因为这份热爱成立了跑酷团队。队友们都叫他大K——“K有王者的霸气”。大K的确是跑酷圈子的“大拿”。
大K有体能训练的底子,幼时就在自家武馆里学习散打,一身好功夫的他却很低调,爱穿宽松的纯棉大T,隐藏身体紧实的线条,远远看去,就是一个瘦削高挑的大男孩。大一那年在校园操场上做日常武术训练,突来的灵感让他开始利用操场的器具做越障练习,当他用漂亮的侧翻和跳跃,一路翻越鞍马,越过沙坑,最后单手侧跃下杠杆的时候,才发现周围已经聚集了一群观众。“太优美了,一气呵成的动作充满了力量。”人们不由地喝彩。“这是中国式跑酷。”一个女孩告诉他。那是大K第一次听到“跑酷”这个词。他搜寻国外的网站,了解这个新兴的极限运动。那时中国才刚刚开始有了跑酷的概念,也没有人教他技巧。但凭借多年的功底和悟性,大K开始了跑酷的自我训练。
“在城市里自由奔跑,这样的梦想太吸引我了。为此所付出的,不算什么。”韧带的拉伸,弹跳力的加强,都要通过千百次的重复训练来达到。练习初期阶段,最重要的是克服内心的恐惧。跑酷的创始人利用身体自身的能量,可以在两座相差五层楼的高楼间实现跳跃,除却完美的技术,还需要直面死亡的勇气。在确认自身力量足够成熟的时候,大K站到三米高的高墙上,一站就站了半小时。“那时想了些什么,我全没有印象了。最后深吸口气,跳了下去。”这一次跳跃被朋友用DV记录下来,发送到网络上,吸引了无数人关注。
现在,有10万人在中国参加跑酷训练,这个队伍还在逐渐变得强大。大K的跑酷团队是最初的星星之火。
“最”体验之最勤勉:
“2009年底,我在一次集体训练中练习鱼跃翻滚动作,右手触地时有些失衡。去医院检查,发现有轻微骨裂。痛了两天,绑着绷带,突然接到某电视台的电话,邀请参加跨年晚会的表演。没有犹豫就去了,拆了绷带在训练场上排练了两个星期,最后和团队一起圆满完成表演。表演结束,伤势恶化,休养了两个多月才渐渐好转。”
“最”体验之最畅快:
“在倾盆大雨的城市里跑酷。非常大的雨,砸在皮肤上甚至有痛感。在这样的天气里,奔跑在老城区。那里有低矮的房子和老旧的城墙,间距不大,因此雨天也不会有太大危险。那是酣畅淋漓的体验,每一次落下都会溅起巨大的水花,每一次跳跃都有雨水砸下而来的阻力。视线模糊或是体力透支的时候就停下来,任雨水浇透全身,喘口气然后抹一把脸,继续。”
橡皮人变身法则
“了解跑酷的内在哲学,比学会技巧重要得多。”这是活在跑酷运动中的人最深的体会。从最初的对抗负面的力量,到最后在障碍间如水般流动,运动的精神和境界都在无形间提升。
提着公文包,从各种方形建筑里走出来,再进入一个个盒子一样的交通工具,最后毫无意外地回到各自的盒子里蜗居——你的身体是否也笼罩在无形的盒子里,透不过气来?打碎身体的盒子,抛弃地铁,抛弃公车,尝试自由奔跑,尝试体验跑酷运动的思想精髓——或者仅仅是简单的奔跑。接受生命给予你的一切未知,体会活着的真实感受。城市就是你的训练场。
第四部分:给你一碗鸡血汤
你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也不在乎;你不去想明天早上是吃油条还是饼干,也不关心。前男友究竟是结婚了还是在继续等你,你一点也不想知道;大学同学有几对生孩子了,你没听说过,也不想听说。
我们都是从大好青春里成长出来的孩子,激动得睡不着觉的春游前夜、第一次通宵唱K、长途火车硬座箱里打牌吃泡面聊天……都忘了吗?你可以冠冕堂皇地告诉我,没有忘,但是过了那个年龄,这样的小刺激再也不能让你难忘并彻夜难寐——类似的事,总有正中你下怀的。在寂寞空虚冷的时候,你曾戏谑自己是“找女”:找时间、找借口、找衣服、找眼镜……其实生活中的“最”点,你也是可以找到的。
小标:挑战“最”极限
常听人说,我“最”害怕什么什么,什么动物“最”讨厌,我“最”多开车到哪里哪里……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最?之所以说最,是因为你看轻了自己,不测试,怎么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有一位外籍男性朋友,西班牙人。去年暑假和朋友骑着自行车由南向北穿越整个欧洲大陆,在挪威北部芬马克郡的阿尔塔第一次亲眼见到了极光。“我以为自己不可能做到。我们没有多少钱,并且出发前三个月才开始比较规律的体能训练。中间我吃坏过肚子,同行的朋友报废了两辆二手自行车。但和在峭壁下支起帐篷躺着看延续整个夏天的白昼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
回北京之后和闺蜜聊起这一段,她起初是很不屑:这都是小朋友干的事情嘛。但世事难料,周一的早晨,她的MSN签名突然变成了“外表看来是一朵柔弱的花,内心也能有一匹马。”原来周末她和先生自驾去坝上草原,意外地骑到一匹烈马。它带着她疾驰过树林和水塘,颠得她骨头要散架。
跳脱固有的生活,约上三五好友,或是跟一群陌生人,哪怕就是网上凑成的一个临时团队,哪怕只是一个周末,一行人开着那或许并不非常适合越野的车去走山路,来一段自驾游。或许会遇上抛锚、地盘擦挂、前轮打滑等事故,还可能找不到地方上厕所,午饭是你完全不认识的东西——感受你的“最”极限,那些体验带给你的会是无尽的回味与感触。如此当你再次回到原来的生活,一切都还在那里,一切又仿佛热烈许多。
会攀岩不?不会?正好。去户外用品店买一套工具,跟着身强力壮、经验丰富的男攀岩手去到林间山野。你可以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可以一寸寸丈量,多么有成就感!不靠任何人,你的手、你的脚,一步一个坑,一手一个角,就这么一点一点地往上攀登,直到你不敢相信的高度。汗水和肉体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重新爱上自己。
试着“最”爱一次
改变时间改变地点改变语言,都带来新鲜的体验。然而,要彻头彻尾甩开橡皮人,回顾梦想,刺激肉身以外,我们还需要持之以恒地锻造自己的灵魂。达到目的与完成目标固然让人激动,然而最能带给我们愉悦与满足的,仍然是来自内心的驱动。
爱一个人,念他的好,在私人的领域全心全意为他付出,哪怕这只是一瞬间的燃烧。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被命运巨大的手扼住喉咙,那么在那之前,为什么不勇敢地爱,放肆地活?你我一定会经历起伏,像健康的心电图,有高峰,也有低谷。这是一种丰盛。
爱一个人,并不是少年时的特权。如果用现实的武器:名誉,地位,金钱去对抗虚无是注定要失败的,那么只有这样一个完全利他的理由能够让它折服。而悲天悯人的爱,确实是逐渐成熟之后才有的体验。它一定要在体会过生死、荣辱之后才慢慢建立起来,并以一种不同于爱情的,更平缓的节奏推开,并最终成为信仰的基石和养分。这些好像看起来和鸡血狗血都扯不上任何关系,但那些被我们用这两个词形容的人生,哪一段不是由这些坚定来支撑?
细嗅“最”生活
生活是什么?生活没有那么简单,柴米油盐是生活,上班吃饭也是生活,可是买一盏漂亮的灯、换一盆新鲜的植物、清晨为自己煮一杯咖啡也是生活。可是生活也没有那么复杂,高兴、不高兴、焦虑、烦躁、忧伤,都是生活,而且是躲不开逃不掉的生活。
大部分人都想过悠闲自在、想干嘛干嘛、想买啥买啥、什么都不做就发呆的日子,或者是各种能让你开心的事,比如说专程去咖啡厅看书、和闺蜜共享一壶下午茶。在“小资”这个词语还是个褒义词的时候,我们用它来形容一切清新、美好的生活方式,一切能给让我们原地满血的补给站。与梅里美和拿铁的约会,或者只是单纯与闺蜜聊天谈心,除了需要你在非周末的时候冒一冒翘班的险,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
永远不要埋头匆忙赶路,适时地停下来看风景才是真正懂得生活与需要生活的人会做的事。如果觉得专程去咖啡厅看书都太过于仪式化或者“装X化”,其实早起、打扫卫生、捯饬植物也是一个能让人找到明显生活感的事。
一旦生活感被激起,这就是一个如同滔滔江水奔流不息的长期态势。我们要做的也许是暂时放开那些看似安全的东西,放开那些“因为不想不开心索性不再追求开心”的念头,放开任何一个既定的思路或者主意,而不是躲在它的后面。
当我们真的这么去做,以一种真诚的、敞开的、冒险的态度来生活的时候,也许会遭遇前所未有的痛感,因为这意味着把我们最柔软脆弱的内核展开来生活,但在这个世界上能消解板结僵固的也只有那些纯粹柔软之物。
第一部分:
淡漠的肉身
90年代,中国女人有没有真正的性高潮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千禧年以后,我们的失落并不止于床第之间——对很多人来说,整个的日常生活都失去了高潮,他们成了小说家笔下的“发条人”,没有奇遇,也遗忘了悲喜,找不到兴奋的G点。如果我们调查中国人日常生活激情体验的次数,很有可能它和婚后10年的夫妻床第之欢的次数一样少。
在某知名企业就职的王先生说,最近一次哭已经是5年前了,而最近一次笑是看快乐大本营。王先生可以说是当代白领精神生活的一个标本:痛感已然消逝,而笑也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那种为了自己做了什么大胆出格的事兴奋得睡不着觉的时候几乎再也没有。这些人有了一个新的称呼“橡皮人”,其主要特征就是,没有显著情绪。不管是在客户的追命CALL中死撑到5点,还是在速溶咖啡与微薄刷屏中鬼混8小时,一样觉得索然无味。他们厌倦今天,但明天绝对不会不同,也没想过要不同,甚至害怕会有什么不同。因为惧怕变得更差,于是放弃追求更高。谈朋友结婚也一样,年龄到了,条件到了就结合,他们不太在乎感觉,因为感觉既不能抵御飞升的油价也不能换来哪怕5平米的入户花园。
就这样,在和快感的双向选择中,要么被迫放弃,要么主动舍弃,终于练就了面目模糊,反应淡漠的肉身。想象多年以后,走完人生这条灰色的传送带,无数不同的身份都可以批发相同的墓志铭作结,全篇只有两个字——没劲。
就这么“死”在当下
“爱情没有爱,未来没有来。”——橡皮人通常兼有沙发土豆(注解:指的是那些拿着摇控器,蜷在沙发上,什么事都不干,只会在沙发上看电视,跟着电视节目转的人)、资深宅人或者夜店公主等多种身份。他可们的共同点是沉溺现在,不在乎未来,对远和虚都没有兴趣和耐心。速食,速成,速配……要快,也实在,要排除所有不确定性,要排除等待和风险,当下性是一切。而梦想不在此列。也许村上春树在1986年发表的小说《象的失踪》是对这一事实的最好隐喻。镇上的一头象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短暂的骚动后,“报纸几乎不再有大象的报道。人们对于自己镇上曾拥有一头大象这点似乎都已忘得一干二净。仿若广场上一度茂盛的杂草,业已枯萎,四周开始漾出冬的气息。”大象大而无当,与简洁性,功能性,快速性统统无缘,在这个追求当下性的时代无论怎么看都不合时宜。我们的梦想是大象,难于饲养,成本和风险都太高,只能看着它从眼皮下“神隐”。
表面上看,生活没有更糟,人们并没有放弃反应和作乐,飞奔大卖场,团购K歌券,兴致勃勃地注册新的社交网站,粉丝越来越多,知交越来越少,娱乐无止尽,寂寞恒久远。派对纵然有趣,但睡一觉起来就都忘掉。代替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全情投入的是神马都是浮云的虚无,与网络狂欢的给力相对照的是真实人生的疲软。沉浸在浅表的,短暂的,无害的消遣中,不要愿景,不去想象未来。沉重的肉身的内里是生命无法承受之轻。一面感叹“无情是最寂寞“,一面高唱“无情是最快乐”(陈浩峰《K歌回忆录》),没心没肺,不痛不痒成了无梦时代的时代曲。
大象失踪后的世界热闹也荒芜。在铺天盖地的光污染和噪声波中,偶有一刻还是有人不经意吐露了真相“我是一个空壳”,没有情绪,没有内容,找不到价值和意义,于是我们才用当下来填充。然而“空腹感说不定是因为想象力不足引起的。”(《袭击面包店》)。当下本身不能带我们逃脱当下,我们需要不竭的想象力,需要梦的牵引。不然活在当下就成了逃避未来的说辞,不然“乐活”就只是一句刺激消费的广告语。
一种真正的充实之感,一种发自内心的激动,我们已经久违了。有人挖苦说中国达人秀实际上是一场中国智障秀,残疾秀。但观众喜欢两眼发湿地盯着他们看,仿佛只有他们才真正在活着。因为他们有痛感,他们每一刻都在用超人的激素逃脱这个不堪的“当下”。而更多的人却是温水煮青蛙,在每一个不算太痛的当下中渐渐死去。我们把混日子叫做KILL TIME,事实上TIME也KILL我们。在这样和平的年月中,不见硝烟的生活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恰如有一本小说的名字——《杀心》。
从“今天”中解冻
梦的遁形不是天然的。我们看到越成熟的国家,阶层的固化越严重,身份的鸿沟越难以逾越。沉溺于收集扭蛋的宅男当初不一定没有修身治国的盛愿,但最初的梦想好像宫崎骏笔下的天空之城,通往它的阶梯隐匿了,有些人转而在其他领域找寻安慰,在无聊和无奈的顶峰,诞生了很多领域的“专门家”,我们的时代有可以模仿几十种乐器的发声达人,但没有了苦行僧和冒险家。再也没有非它莫属的目的地,再也没有那种非如此不可的使命感。一句“人各有志”也许可以安慰我们的失落。不过社会学家可不这么看。他们担心阶层之间不再流动,社会失去活力,人们不以改变自己的处境作为目标,而以不断改变价值观来获得安慰,偏安一隅,甘于无聊,安全第一,无害第一。尚有一点点小情怀,但缺乏真正的激情和成就感。找回激情,重新造梦,对社会学家而言可能无能为力,却成了很多艺术家探索的课题。
电影《速成沼泽》中的沈丁花是一家杂志社的主编,杂志倒闭后她的人生一片泥泞,突然出现的生父是个邋里邋遢的古董商人。他留下一大卡车的泥沙给倒霉的女儿然后消失。沈丁花感到无比绝望,面对现实的泥泞,面对这海量的沙。她突然想到自己童年时自己后院的沼泽地,恍然大悟,她从家中牵引了几百上千米的水管,向这堆泥沙注水。老爸的祝福显灵了:沙土形成了崭新的沼泽,童年时候的被丢弃的玩具出现了,那些发愿和抱怨一一重现,过去现在未来瞬间贯通,泥泞中窜出一条龙,有幸看到翔龙的人相继摆脱了人生的低谷。三木聪这个扯蛋派导演编排了一个日常中的奇迹,暗含了温暖的隐喻:现实总是灰色恼人的沙,然而它并不一定恒久不变。我们需要软化它的东西。水是一个隐喻。在占星学家那里,全人类只有12种模式,而所有这一切又可以分为风、水、土、火四个向度,其中水元素象征感受。水是我们的情绪,是生命的基础,是惊惧悲喜,爱与痛,乐与怒,是我们内部的热望、慈悲、包容,是一切柔软的东西。如果我们的生命之水枯竭了,我们将变得迟钝,冷漠,成为浩瀚宇宙中不在乎一切,也不被谁人在乎的碎片。在这个交换法则作为立身之本的世界中,我们廉价地当掉我们的感觉,而现在,也许我们需要重拾信念和热情,溶解现实的泥沙。
你的“橡皮人”段数有几级?
1,公司年会上要求各部门必须参加表演,你会:
A,绝对不感兴趣,远远躲开;
B,除非主管强迫,否则不会主动参加;
C,参不参加无所谓了;
D,团体活动当然要参加;
E,一定争当头兵。
2,周末有人约你去游乐园,你会:
A,都这把年纪了,谁还去那种幼稚的地方?
B,去了也是帮人看行李;
C,虽然不是很积极,但一旦去了还是会玩一些项目;
D,除了过于刺激的设施,其他都会尝试;
E,来者不拒地都去玩儿上一把。
3,看到小学时候的同学录,你会:
A,同学录?搬家的时候早不知道放哪里了;
B,回忆都很模糊了,没什么情绪波动;
C,看到曾经单恋的人,会小小激动一下;
D,经常翻看,有些人还在联系;
E,忍不住泪流满面,感叹那时候的青春年少。
4,公司同事聚会,你会:
A,满腹牢骚和心事,闷头喝酒不说话;
B,和同事们嘻哈打闹,你来我往地喝酒;
C,通常都说得很开心,几乎唱主角;
D,话不多,偶插几句嘴;
F,不轻易发言,淑女扮相,以扫荡美食为主。
5,早就有和朋友计划去看的电影,你会:
A,从不去电影院,自然没这个计划;
B,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说不定就会冒出理由推掉;
C,不太想去,去了也是很无聊;
D,要看时间安排,清闲的话就会去;
E,风吹雨打都要去,而且经常看午夜首映
6,如果某天的工作需要你熬夜做一份报表,你会:
A,熬夜?这真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B,不是我不想熬夜啊,是还没到十二点,就已经睡死过去了;
C,努力吧,但绝对不能超过凌晨两点半;
D,一定会做完的;
E,熬夜?我不做报表也经常熬夜。
7,你与闺蜜的主要话题是:
A,最近又网购到什么东西;
B,有关闺蜜间的绯闻八卦;
C,聊男人和感情的事;
D,聊工作,聊生活;
E,话题不限,什么都聊。
8,你还会过生日么?
A,年年都有,还过什么呀,麻烦,只用大寿庆祝一下就是了;
B,说不准,逢节假日就过;
C,有人给我过生日自然最好,没有就算了;
D,这个当然要庆祝啊,年年过;
E,不仅自己过,时不时都有友人邀请参加生日派对。
9,你的周末是怎么度过的?
A,当然首要的是用来补瞌睡,好好休息;
B,做家务、做清洁之类的日常事;
C,看一天韩剧,或者逛街一整天;
D,约朋友出去玩;
E,不确定,总之很忙很充实就是了。
10,你是否会尝试给另一半烹饪新的菜肴?
A,通常都下馆子搞定,厨房基本没有置备用具;
B,手艺很一般,好像对方也没什么要求;
C,最喜欢电高压锅,什么东西都可以直接丢进去;
D,最近迷上了煲汤,至少一周一次,改天尝试炖菜也不错;
E,向来喜欢研究,经常在博客和围脖晒图。
A,0分;B,3分;C,5分;D,7分;E,10分
测试结果:
(10分及以下)黑带级:橡皮人?不!你是木头人!庄子先生告诉我们,古代的木头人高手晚上都不做梦,行尸走肉般生活,感官麻木,很难有喜怒哀乐,总是呼吸深沉、眉头紧锁,甚至看到恐怖的蜘蛛毒蛇都犹如街边瓦砾不为所动。达到这个段位,你的生活已经彻底麻木了,每一天都在应付,真正响应了职场界所倡导的职业道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它神马都是浮云。
(10分至44分)红带级:工作中的琐碎及生活中的无味,日子虽然吵吵闹闹,但总是要过下去的。可能你更加的庸俗,甚至生活让你变得不得不俗不可耐,但至少,你的心中依旧存着那份纯真,想要让工作与生活变得更好。
(45-59分)蓝带级:工作与生活,两者似乎让你有些手忙脚乱,要么是工作应付,快乐的去生活;要么是工作狂人,私人时间全用来加班。其实即使生活中有些小懒散,那也属于正常,谁没有个疲惫的时候呢?放松点,让自己的弹性更大一些。
(60-79分)绿带级:你的生活总是快乐的,即便已经常态的事物也能从中找到小乐趣,你对生活也充满了热诚,总能用不一样的眼光与角度去看待及分析问题,对那些新鲜的玩意儿更抱有强烈的体验欲望。
(80分及以上)白带级:你对待问题可以用“天真无邪”来形容,你那伟大的创造力能让棘手的事情变得更复杂,而你却总能找到事情好的一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享受意外和新鲜事物所带来的刺激感,跳跃性地生活。那么,请无所顾虑,迎着朝阳快乐奔跑吧!
第二部分: 梦想PK现实,你输了吗?
群访
(请设计做成《声音》那种版式,活跃点)
Q1:小时候的梦想?
Q2:年轻时候做过的自认为“冲动”、“疯狂”的事?
Q3:最近发生的最触动你神经的事情?
Sara 28岁 媒体
A1:小时候我希望自己长大了是翁美玲,也要演黄蓉,或者像她那样的演员。
A2:高中毕业旅行是先斩后奏的,火车票都买了,才告诉的家长,特别刺激。
A3:最近,还真没有什么好事,年终奖特别低算不算?
琪琪 25岁 研究生
A1:小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能干,长大以后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老师。
A2:年轻的时候啊,我现在也很年轻啊(笑)。第一次夜不归宿,和同学一起在外面玩杀人游戏,这个算不算?
A3:今年第一次不回家过年,我要出国去玩,去热浪岛!
小雅 36岁 国企
A1:小时候的梦想?太久了点,不过我还能记得,我非常喜欢某一年百货商场的红裙子,我一直想要它,但是太贵了。
A2:20多岁也算年轻吧?上个世纪末,互联网还没有特别流行的时候,我那时候还在“榕树下”写文章,然后专门去重庆见网友,我觉得这个事特别刺激。
A3:儿子回家告诉我他喜欢他们班上的漂亮女生,我觉得这象征着我老了。
Ellen 32岁 大学教师
A1:小时候我想做科学家,现在我也确实跟这个沾边。
A2:我瞒着家里人,把高考志愿从师范填成了现在的大学和专业,我至今都觉得这是我自己做得最好的一个决定。
A3:前不久我一个学生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们要去哪里哪里旅行,你要不要加入一起去?我觉得特感动,学生还把我当大孩子。
贝贝 31岁 证券业
A1:小时候我就想做导演,我觉得导演可以见到好多美女帅哥。
A2:大学的时候一个人悄悄跑去了海南,逃课、不让家里人知道,还撒谎,说我周末社团有活动,不能回家了。自己在海南嗨皮了好几天,晒得跟黑人一样回成都了。
A3:上周和老公去唱了个通宵ktv,就我俩,结果就是觉得特累,身体不如年轻时候了,我大概有2年没熬夜了。
阿君 29岁 外企
A1:我从小梦想就很简单的那种,想开个店,面包店,蛋糕店,可以随便吃。
A2:和男朋友私奔,其实也不算私奔,就是有一年暑假,我们俩都不想回家,就一起手拉手去做驴友了,虽然很累,但是很浪漫,山顶上的星星漂亮极了。
A3:年末尾牙,我抽了个最大奖,iPad!
无力的现实:
版本一:
周五参加了一个面试,周六是阴天不想逛街,周日法定假期遂窝在房间辗转刷新各SNS网站,不放过故交新欢的任何一点蛛丝马迹。手里有一份策划一个report在deadline,脑袋却干燥得像米兰一月开足了暖气的房间。想起一周前拍拍胸脯跟国内同事说放心没问题,此时此刻那番豪迈荡然无存。因为搬回米兰之后我也很快开始陷入一个新的倦怠循环——拖延,迟缓,焦虑,熬夜,继续拖延……
这是生活的问题还是态度的问题?是灵魂的问题还是肉体的问题?是个人的问题还是群体的问题?重新审视自己的日程表,它看起来不算忙碌也不算空虚:有工作,有约会,有各种真高雅与伪文艺。不差钱,不缺爱,有时间,这已经接近人生的理想状态了吧,为什么还是提不起精神来呢?再看看四周,大家似乎都在逐渐变成生活的小三:肉体被工作包养,灵魂被舆论包养,真恨不得有个人来狠狠数落自己一顿,恨铁不成钢。
那个说25岁要走遍中国的姑娘,毕业后没有离开城市半步。那个立志用笔追求公平正义的姑娘,每天为了车马费赶场。那个因为恋爱不远千里,又因为失恋痛哭流涕的姑娘,正和一个差不多先生四平八稳地谈婚论嫁。“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那些花儿》歌唱的是不是曾经让我们渴望和振奋的梦想?而曾经的梦想,真的是朝花夕拾那么简单吗?
版本二:
不是多事的初中同学扫描上传了毕业纪念册,我差不多快忘了十年前信誓旦旦地在别人的小本子上写“上清华,当物理系花。”那个青春痘婴儿肥梳两条辫子的小姑娘,为了不知从哪里领悟的美女相对论,努力学习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十年后的今天我没有上清华,更没有当上系花。当即忍不住翻出泛黄的《量子力学》和《时间简史》,重新逐字逐句地阅读。在不解的时候,写邮件给真正念物理系的同学,顺便调侃他当年的梦想是吃遍成都所有的火锅店。没想到这哥们儿较真了,说:“这个主意不错,我们从川大旁边开始吃,你看如何?”
这段故事的结局是我现在隔三差五和物理哥在火锅店讨论布朗运动和万有引力,看起来他的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当然我也没忘了把自己的毕业纪念册翻出来:A说要当老师,B觉得做蛋糕师傅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情……我不知道哪里来的灵光一闪:“何不开个party,大家都装扮成小时候梦想的样子,放下现实身份唤醒倦怠的心,聚在一起把酒言欢?”
也许我们辗转了很多个城市,搬了许多次家,也许你找不到十八岁的日记,又或许你还记得发小的一句玩笑话。如果还能找到当年的梦想——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是一件振奋的事情呀,而回顾、总结、分享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火花。梦想还年轻,哪怕我们已经开始感叹自己老了。
版本三:
当中午时分的倦怠状态无限延长开来,我知道是时候刺激一下自己了。下半天的精神可以用一杯espresso来保障,那下半个月的热情要用什么来延续呢?两年前求学欧洲,在两门紧张的考试之间,疾走阿尔卑斯山。停下一切时间表,换一种方式全力以赴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酣畅淋漓。说起当时在少女峰顶打电话给友人,对方惊讶之后,电话里传来爽朗的笑声。原来隔着时差,彼时的热情也可以完完整整地传达。这当然不是年轻的肆意妄为。每当紧张,焦虑,麻木的时候,常常会想,休息吧,慢下来,放松呀。但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深度倦怠的人,单纯的睡眠和思考都不能解决问题了。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拖着你,让你反抗性地降低效率。这个时候干脆放下所有出去吧,背着你的大包包去陌生的地方暴走,去攀岩,去潜水,去做一件你曾经望而生畏,如今依然觉得疯狂的事情。
第三部分:他们的“最”体验
越野
小标:精神探索
越野,并非单纯的极限运动,取其原意,穿越野外,就可知是循着人们内心对旷野的原始依恋和征服欲望而生的。实际上,它的由来应该更为古老,在城市和村庄还远没有建立的时代,人们就开始对旷野的征服。大漠,戈壁,草地,沼泽……人们在这些充满危险和未知秘密的领域从未停下脚步。通过“在路上”的精神放逐实现寻找内心的过程,双腿的行走或者现代化的各种机械不过是内心拥抱旷野的外延。
越野人小记
段克46岁丽江某客栈店主
“纯种北京爷们儿”,这是段克常常挂在嘴边的自我介绍。他在丽江落脚,开一家小小的客栈让别人照管着。到了每年丽江最美的季度,他就过去住着。你要是推开客栈门,一只大狗会跑你脚下撒欢,小院子里还停着一辆路虎,你就知道段克已经到了。大狗叫大白,他管路虎叫“媳妇儿”,是“二婚”的,之前那辆老式吉普跟了他二十来年,没法开了只能换。段克穿简单的黑T配牛仔裤,魁梧身材板寸头,手腕上套着西藏老喇嘛念经祈福的天珠。碰见有眼缘的客人,段克就跳上他那辆路虎,带着别人漫山遍野地跑。你要是胆子够大,他能一路开车带你穿过雪山去到藏区深处,一路上在相熟的当地人家落脚,整整三四天再回来。 “开到没有路的地方,能看到最纯净的美景”。
他年轻的时候在缅甸老挝做过买卖,还曾运着大价钱的货物从边境劫匪手上逃脱。难料的是这样的一个人,竟是北大的哲学系研究生。于是有时听到从这个粗狂的北方汉子嘴里蹦出的一两句“黑格尔”,你不能表现得太惊讶。
段克算是最早接触越野那群人中的一员。最初是因为做边境买卖,需要开车跑来跑去,就用积蓄买了一台吉普——做他的买卖得分季度。生意淡季时,他就开着吉普和他那一帮子朋友组成车队,几乎跑遍了中国,特别是大西部。那时国内还没有越野的概念,他们纯粹出于爱好。“美死了,沿途的风景是你想象不到的漂亮,很多土疙瘩路,颠簸死,一路尘土飞扬,突然,到一地儿,美到出奇,美到你说不出话来。”新疆黄沙连天的大漠,青海蓄着海子的草场,四川红叶遍洒的雪山……在完全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到惊心动魄的地步。
很多当年和他一起开车上路的朋友,现在已经是越野赛界数一数二的前辈了,而段克是纯粹在“玩”。他无数次开车走遍云南的角落,深爱这片土地,索性在丽江买下一方小屋,以此作为出发的原点,一高兴就开车出去,十天半个月地在这广袤的土地上驰骋。
“最”体验之最危险:
“遇狼。有一年一个人上路跑青海,从一个村子出发,半路上车出了点故障,修好的时候天擦黑了,没办法赶到下一个县城借宿。大草原上只有一条土路,天黑下去时,路上开始有狼出没,远远地跟着车灯走。越到夜深,狼聚集得越多,我听到狼嚎,开车的手心里都出汗了。后半夜,车竟然又出了故障,发动不了,三五只狼开始向车的方向聚拢。情急之下,我只能把车灯不停地开关,闪烁的灯光让狼迟疑,行动慢了下来,有狼开始绕着车跑圈,我不敢下车查看车况,手忙脚乱地发动车子。终于一脚油门,车开动起来,一路不停地开到天亮,撑到快到县城的时候,油也差不多耗尽了。那时候才发现,因为紧张两只手已经僵在方向盘上,歇了好久才掰开。”
小标:“最”体验之最刺激:
“探险戈壁。和朋友组成车队,探险戈壁滩。在荒凉的戈壁,每一步的路况都难以估量。你要熟悉你的车子,把控每一次起伏颠簸。更重要的,是要全心信任你的队友。一旦车子陷入黄沙,队友会毫不犹豫地下车帮忙,团队的力量让我们能走得更远。这样的经历让人中毒上瘾。”
橡皮人变身法则:
去到野外——这是我们提倡越野的态度。僵硬的身体,绷紧的神经,在旷野中重新回到柔韧的状态。无论是低碳生活理念的双脚行走、越野单车,还是重型机械支撑的哈雷摩托,老式吉普。只要遵从内心野性,游走旷野。穿越是为了验证刻在基因里的征服密码:野原,野水,野趣……那里有着跑步机上、游戏房里寻获不到的刺激和自在。
跑酷
精神探索:
跑酷,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不受阻碍地奔跑。早在John Galliano将迪奥秀场装扮成街头文化工场之前,跑酷就已是街头潮流的先行者。Parkour一词诞生于八十年代的法国,来自法文的parcourir,字面的含义是“到处跑”,有穿越障碍的含义。从跑酷被创造的那一刻,东方的哲学理念就已经渗透其中:对跑酷人移动技巧的提炼,是优美和控制力的相互结合,删减掉繁杂的表演,追求纯粹的技巧评估——平衡,最终超越障碍。跑酷同样融合了东方的阴阳观:流畅的动作,在城市中“像水一样流动”,是阴;充满爆发力的技巧,是阳,阴阳相生,达到心灵平衡。
跑酷人小记
Ken 28岁 某跑酷俱乐部创始人
选择一条道路,然后坚定地奔跑下去。只有身体是可依赖的唯一工具。攀爬,跃起,翻滚,在某些需要审慎的位置定住,然后继续大跨步地奔跑。涂鸦的矮墙、错落的高楼、成排的树木、宽窄不一的壕沟、冰冷的雕塑甚至是移动中的汽车,城市中的一切障碍都是成就速度的基石。“城市生活有时候是麻木冰冷的,奔跑能让我感觉我还在活着,跨越障碍的时候,有让人上瘾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每一次的跨越都是来自我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Ken开始跑酷生涯,也因为这份热爱成立了跑酷团队。队友们都叫他大K——“K有王者的霸气”。大K的确是跑酷圈子的“大拿”。
大K有体能训练的底子,幼时就在自家武馆里学习散打,一身好功夫的他却很低调,爱穿宽松的纯棉大T,隐藏身体紧实的线条,远远看去,就是一个瘦削高挑的大男孩。大一那年在校园操场上做日常武术训练,突来的灵感让他开始利用操场的器具做越障练习,当他用漂亮的侧翻和跳跃,一路翻越鞍马,越过沙坑,最后单手侧跃下杠杆的时候,才发现周围已经聚集了一群观众。“太优美了,一气呵成的动作充满了力量。”人们不由地喝彩。“这是中国式跑酷。”一个女孩告诉他。那是大K第一次听到“跑酷”这个词。他搜寻国外的网站,了解这个新兴的极限运动。那时中国才刚刚开始有了跑酷的概念,也没有人教他技巧。但凭借多年的功底和悟性,大K开始了跑酷的自我训练。
“在城市里自由奔跑,这样的梦想太吸引我了。为此所付出的,不算什么。”韧带的拉伸,弹跳力的加强,都要通过千百次的重复训练来达到。练习初期阶段,最重要的是克服内心的恐惧。跑酷的创始人利用身体自身的能量,可以在两座相差五层楼的高楼间实现跳跃,除却完美的技术,还需要直面死亡的勇气。在确认自身力量足够成熟的时候,大K站到三米高的高墙上,一站就站了半小时。“那时想了些什么,我全没有印象了。最后深吸口气,跳了下去。”这一次跳跃被朋友用DV记录下来,发送到网络上,吸引了无数人关注。
现在,有10万人在中国参加跑酷训练,这个队伍还在逐渐变得强大。大K的跑酷团队是最初的星星之火。
“最”体验之最勤勉:
“2009年底,我在一次集体训练中练习鱼跃翻滚动作,右手触地时有些失衡。去医院检查,发现有轻微骨裂。痛了两天,绑着绷带,突然接到某电视台的电话,邀请参加跨年晚会的表演。没有犹豫就去了,拆了绷带在训练场上排练了两个星期,最后和团队一起圆满完成表演。表演结束,伤势恶化,休养了两个多月才渐渐好转。”
“最”体验之最畅快:
“在倾盆大雨的城市里跑酷。非常大的雨,砸在皮肤上甚至有痛感。在这样的天气里,奔跑在老城区。那里有低矮的房子和老旧的城墙,间距不大,因此雨天也不会有太大危险。那是酣畅淋漓的体验,每一次落下都会溅起巨大的水花,每一次跳跃都有雨水砸下而来的阻力。视线模糊或是体力透支的时候就停下来,任雨水浇透全身,喘口气然后抹一把脸,继续。”
橡皮人变身法则
“了解跑酷的内在哲学,比学会技巧重要得多。”这是活在跑酷运动中的人最深的体会。从最初的对抗负面的力量,到最后在障碍间如水般流动,运动的精神和境界都在无形间提升。
提着公文包,从各种方形建筑里走出来,再进入一个个盒子一样的交通工具,最后毫无意外地回到各自的盒子里蜗居——你的身体是否也笼罩在无形的盒子里,透不过气来?打碎身体的盒子,抛弃地铁,抛弃公车,尝试自由奔跑,尝试体验跑酷运动的思想精髓——或者仅仅是简单的奔跑。接受生命给予你的一切未知,体会活着的真实感受。城市就是你的训练场。
第四部分:给你一碗鸡血汤
你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也不在乎;你不去想明天早上是吃油条还是饼干,也不关心。前男友究竟是结婚了还是在继续等你,你一点也不想知道;大学同学有几对生孩子了,你没听说过,也不想听说。
我们都是从大好青春里成长出来的孩子,激动得睡不着觉的春游前夜、第一次通宵唱K、长途火车硬座箱里打牌吃泡面聊天……都忘了吗?你可以冠冕堂皇地告诉我,没有忘,但是过了那个年龄,这样的小刺激再也不能让你难忘并彻夜难寐——类似的事,总有正中你下怀的。在寂寞空虚冷的时候,你曾戏谑自己是“找女”:找时间、找借口、找衣服、找眼镜……其实生活中的“最”点,你也是可以找到的。
小标:挑战“最”极限
常听人说,我“最”害怕什么什么,什么动物“最”讨厌,我“最”多开车到哪里哪里……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最?之所以说最,是因为你看轻了自己,不测试,怎么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有一位外籍男性朋友,西班牙人。去年暑假和朋友骑着自行车由南向北穿越整个欧洲大陆,在挪威北部芬马克郡的阿尔塔第一次亲眼见到了极光。“我以为自己不可能做到。我们没有多少钱,并且出发前三个月才开始比较规律的体能训练。中间我吃坏过肚子,同行的朋友报废了两辆二手自行车。但和在峭壁下支起帐篷躺着看延续整个夏天的白昼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
回北京之后和闺蜜聊起这一段,她起初是很不屑:这都是小朋友干的事情嘛。但世事难料,周一的早晨,她的MSN签名突然变成了“外表看来是一朵柔弱的花,内心也能有一匹马。”原来周末她和先生自驾去坝上草原,意外地骑到一匹烈马。它带着她疾驰过树林和水塘,颠得她骨头要散架。
跳脱固有的生活,约上三五好友,或是跟一群陌生人,哪怕就是网上凑成的一个临时团队,哪怕只是一个周末,一行人开着那或许并不非常适合越野的车去走山路,来一段自驾游。或许会遇上抛锚、地盘擦挂、前轮打滑等事故,还可能找不到地方上厕所,午饭是你完全不认识的东西——感受你的“最”极限,那些体验带给你的会是无尽的回味与感触。如此当你再次回到原来的生活,一切都还在那里,一切又仿佛热烈许多。
会攀岩不?不会?正好。去户外用品店买一套工具,跟着身强力壮、经验丰富的男攀岩手去到林间山野。你可以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可以一寸寸丈量,多么有成就感!不靠任何人,你的手、你的脚,一步一个坑,一手一个角,就这么一点一点地往上攀登,直到你不敢相信的高度。汗水和肉体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重新爱上自己。
试着“最”爱一次
改变时间改变地点改变语言,都带来新鲜的体验。然而,要彻头彻尾甩开橡皮人,回顾梦想,刺激肉身以外,我们还需要持之以恒地锻造自己的灵魂。达到目的与完成目标固然让人激动,然而最能带给我们愉悦与满足的,仍然是来自内心的驱动。
爱一个人,念他的好,在私人的领域全心全意为他付出,哪怕这只是一瞬间的燃烧。总有一天,我们都会被命运巨大的手扼住喉咙,那么在那之前,为什么不勇敢地爱,放肆地活?你我一定会经历起伏,像健康的心电图,有高峰,也有低谷。这是一种丰盛。
爱一个人,并不是少年时的特权。如果用现实的武器:名誉,地位,金钱去对抗虚无是注定要失败的,那么只有这样一个完全利他的理由能够让它折服。而悲天悯人的爱,确实是逐渐成熟之后才有的体验。它一定要在体会过生死、荣辱之后才慢慢建立起来,并以一种不同于爱情的,更平缓的节奏推开,并最终成为信仰的基石和养分。这些好像看起来和鸡血狗血都扯不上任何关系,但那些被我们用这两个词形容的人生,哪一段不是由这些坚定来支撑?
细嗅“最”生活
生活是什么?生活没有那么简单,柴米油盐是生活,上班吃饭也是生活,可是买一盏漂亮的灯、换一盆新鲜的植物、清晨为自己煮一杯咖啡也是生活。可是生活也没有那么复杂,高兴、不高兴、焦虑、烦躁、忧伤,都是生活,而且是躲不开逃不掉的生活。
大部分人都想过悠闲自在、想干嘛干嘛、想买啥买啥、什么都不做就发呆的日子,或者是各种能让你开心的事,比如说专程去咖啡厅看书、和闺蜜共享一壶下午茶。在“小资”这个词语还是个褒义词的时候,我们用它来形容一切清新、美好的生活方式,一切能给让我们原地满血的补给站。与梅里美和拿铁的约会,或者只是单纯与闺蜜聊天谈心,除了需要你在非周末的时候冒一冒翘班的险,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
永远不要埋头匆忙赶路,适时地停下来看风景才是真正懂得生活与需要生活的人会做的事。如果觉得专程去咖啡厅看书都太过于仪式化或者“装X化”,其实早起、打扫卫生、捯饬植物也是一个能让人找到明显生活感的事。
一旦生活感被激起,这就是一个如同滔滔江水奔流不息的长期态势。我们要做的也许是暂时放开那些看似安全的东西,放开那些“因为不想不开心索性不再追求开心”的念头,放开任何一个既定的思路或者主意,而不是躲在它的后面。
当我们真的这么去做,以一种真诚的、敞开的、冒险的态度来生活的时候,也许会遭遇前所未有的痛感,因为这意味着把我们最柔软脆弱的内核展开来生活,但在这个世界上能消解板结僵固的也只有那些纯粹柔软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