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物理教学强调客观理性,强调科学性、严密性.笔者以为,只要引导得法,主观和感性与科学性、严密性并无矛盾,相反还能获得全面、立体的认识.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增加“体验环节”就是现有教学手段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体验;实验;感悟;有趣
物理是实验科学.笔者以为,要学好物理,还得注重“体验”.
一、 体验与实验的区别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排除外界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
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身体来感知事实,感悟真理.体验到的东西使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
实验偏重客观和理性,物理学科的科学性、严密性决定,物理教育的实施过程离不开实验.然而,实验得到的数据要经过处理和加工才能反映相应的物理规律,显得不够直观,对部分学生甚至有些困难[1
].体验偏重主观和感性,略显枯燥的物理规律如能化作实实在在的身体感觉,必定会显得有血有肉,印象深刻.
二、“体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1.“体验”让物理更有趣
案例1偏光镜体验
知识点简介:非金属介质表面入射光是自然光时,反射光和折射光一般是部分偏振光.
在教授这一节时,我想到自己作为一个钓鱼爱好者经常使用的“利器”——偏光眼镜:开始学钓鱼时,经常被水面的反光干扰,看不清浮标,错失中鱼机会,后经资深钓友推荐,配备了偏光眼镜,视野清晰度大幅提高,渔获增加的同时,也使我对“偏振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于是,我把偏光眼镜带来学校,本节讲完后,利用课余时间,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未名河”,让他们依次戴上偏光镜,挨个体验,并指导他们进行比较:(1)戴与不戴比较;(2)戴上后,通过改变镜片与河面夹角进行比较.学生争相体验,不时有学生发出惊呼,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直接把我的眼镜借过去,说是过几天归还.第二天上课,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戴上偏光眼镜后,水面反射光强度大大减弱?我请了一位平时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他说:因为反射光是偏振光,光振动方向与镜片透振方向垂直.尽管回答不够严密,但是我认为教学效果已经达到.
光的偏振一节本是枯燥且抽象的,偏光镜的体验赋予该部分内容独特的魅力,学生热情参与,兴趣浓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体验”让物理规律更丰满
案例2超失重体验
知识点简介: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自身重力叫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自身重力叫失重.
发生在我女儿(6岁)身上的一件事给我一些启发:每次驾车经过路面隆起的路段,女儿总是老远就喊 “过山车……”,过去之后,我问她什么感觉,她说:“感觉心都要跳出来了.”6岁小孩对失重感觉描述竟如此准确!于是,我告诉她,这种感觉叫失重.之后,每次经过这里,她老远就会喊:“要失重了……”其实我没有具体跟她讲失重概念,可是在亲身体验失重的感觉之后,在她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有些模糊却终身难忘的印象.我估计等她上了高中,学到这部分内容,理解起来应该会很快吧.
要是有机会让全体学生都体验一下超失重的感觉,那就好了.很快机会来了: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赴常州嬉戏谷社会实践,过山车、跳楼机正是体验超失重的首选器材.出发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过山车、跳楼机至少参加一项,体验超失重.(考虑到胆量和安全,这次作业以自愿为原则)回来之后,我进行了统计,全班所有学生都参加了至少一项,我让大家一起交流感受,气氛异常热烈,两位学生的发言令我印象深刻:一位体验了过山车,她说:一会儿心往下沉,一会儿心往外飞,频繁的超重失重非常恐怖……;一位体验了跳楼机,他说:他不是头一次玩了,一点也不怕,还特地做了实验:双手平放在膝盖上,跳楼机突然下降时,由于失重,感觉手突然飞起来,停下来之前,由于超重,好像有一股力量把手压在膝盖上,抬也抬不起来……
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热烈的一次讨论交流,学生如数家珍一般地讲述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既流露出克服内心恐惧的英雄豪迈,又展现出他们对超失重概念的更深层理解.体验让物理知识更加立体化,更具丰满感.
3.“体验”让物理更有用
案例3P=Fv体验
知识点简介:该表达式讲述了机械(如,汽车)的输出功率P、牵引力F以及速度v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每当讲到这个部分,我都会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一次,我开着父亲的 “重庆-80”,途经一段较陡的坡道,为顺利上坡,我提前加速,想要冲上去,三次努力均未成功,我以为车子马力太小,放弃了进一步尝试.巧的是,没多久,教师就跟我们讲到P=Fv这一段.我回忆着自己的经历,想着教师的讲解,有所感悟.为检验教师所讲的方法是否奏效,我骑着同一辆摩托车来到同一地点,挂一档,轻加油——车子竟然很轻松地上去了.此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令我真切体会到P、F、v三者的相互牵制关系.
跟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跟他们分享我的这段经历,我还给他们布置了“体验任务”:请家长开车经过某个坡道时,尝试用一、二、三档起步上坡,看看汽车表现如何.这次的体验任务完成的并不好:家里有汽车且为手动挡的本就不多,加之家长对安全的顾虑,真正陪同小孩进行这次体验的很少.怎么办?后来,我在骑变速自行车时发现,换挡骑行的感觉跟采用不同档位开车上坡感觉差不多,于是,我把变速自行车带到学校,给学生布置任务:体验高速档和低速挡骑行的感受,并尝试利用P=Fv解释其中原因.“低速档轻松,高速档吃力”这是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的!部分学生给出的解释也很到位:功率P一定,低速档v小牵引力F大,轻松;高速档v大牵引力小,吃力.这是他们亲身体验之后的感悟,比起教师在讲台上讲十遍效果都要好.
“物理是有用的”,我们一直把这句话放在口头上,我想经过这次体验,学生应该真真切切体会到,物理原理跟现实生活的关联有多大.
三、 如何实施“体验教学”
1.要注重生活的积累
“体验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教材,需要教师自行设计把握.而灵感往往不会从天而降,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把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设计出合理的体验方案.
2.要充分考虑体验方案的可行性
“想”和“做”,有时差距很大,你想得天花乱坠,结果做起来根本不可行.上述让家长开车,利用一、二、三档上坡的方案,听起来是有理的,而实际却行不通.所以,不能一味空想,要联系实际,自己先进行大量尝试,在诸多方案中,选择可行度大,效果好的方案.
3.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体验活动往往趣味性比较浓,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指导,很可能沦落成为一场游戏,甚至一场闹剧.所以,事先要设计周密的体验方案,并且在体验的某些关键点上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用体验来回答问题,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然,体验不能替代实验.它是课堂教学、实验之外的一种补充,效果十分显著.它让物理知识更加鲜活,更加容易理解,更加记忆犹新.
参考文献:
[1]周海华.让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
关键词:体验;实验;感悟;有趣
物理是实验科学.笔者以为,要学好物理,还得注重“体验”.
一、 体验与实验的区别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排除外界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
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身体来感知事实,感悟真理.体验到的东西使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
实验偏重客观和理性,物理学科的科学性、严密性决定,物理教育的实施过程离不开实验.然而,实验得到的数据要经过处理和加工才能反映相应的物理规律,显得不够直观,对部分学生甚至有些困难[1
].体验偏重主观和感性,略显枯燥的物理规律如能化作实实在在的身体感觉,必定会显得有血有肉,印象深刻.
二、“体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1.“体验”让物理更有趣
案例1偏光镜体验
知识点简介:非金属介质表面入射光是自然光时,反射光和折射光一般是部分偏振光.
在教授这一节时,我想到自己作为一个钓鱼爱好者经常使用的“利器”——偏光眼镜:开始学钓鱼时,经常被水面的反光干扰,看不清浮标,错失中鱼机会,后经资深钓友推荐,配备了偏光眼镜,视野清晰度大幅提高,渔获增加的同时,也使我对“偏振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于是,我把偏光眼镜带来学校,本节讲完后,利用课余时间,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未名河”,让他们依次戴上偏光镜,挨个体验,并指导他们进行比较:(1)戴与不戴比较;(2)戴上后,通过改变镜片与河面夹角进行比较.学生争相体验,不时有学生发出惊呼,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直接把我的眼镜借过去,说是过几天归还.第二天上课,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戴上偏光眼镜后,水面反射光强度大大减弱?我请了一位平时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他说:因为反射光是偏振光,光振动方向与镜片透振方向垂直.尽管回答不够严密,但是我认为教学效果已经达到.
光的偏振一节本是枯燥且抽象的,偏光镜的体验赋予该部分内容独特的魅力,学生热情参与,兴趣浓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体验”让物理规律更丰满
案例2超失重体验
知识点简介: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自身重力叫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自身重力叫失重.
发生在我女儿(6岁)身上的一件事给我一些启发:每次驾车经过路面隆起的路段,女儿总是老远就喊 “过山车……”,过去之后,我问她什么感觉,她说:“感觉心都要跳出来了.”6岁小孩对失重感觉描述竟如此准确!于是,我告诉她,这种感觉叫失重.之后,每次经过这里,她老远就会喊:“要失重了……”其实我没有具体跟她讲失重概念,可是在亲身体验失重的感觉之后,在她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有些模糊却终身难忘的印象.我估计等她上了高中,学到这部分内容,理解起来应该会很快吧.
要是有机会让全体学生都体验一下超失重的感觉,那就好了.很快机会来了: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赴常州嬉戏谷社会实践,过山车、跳楼机正是体验超失重的首选器材.出发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过山车、跳楼机至少参加一项,体验超失重.(考虑到胆量和安全,这次作业以自愿为原则)回来之后,我进行了统计,全班所有学生都参加了至少一项,我让大家一起交流感受,气氛异常热烈,两位学生的发言令我印象深刻:一位体验了过山车,她说:一会儿心往下沉,一会儿心往外飞,频繁的超重失重非常恐怖……;一位体验了跳楼机,他说:他不是头一次玩了,一点也不怕,还特地做了实验:双手平放在膝盖上,跳楼机突然下降时,由于失重,感觉手突然飞起来,停下来之前,由于超重,好像有一股力量把手压在膝盖上,抬也抬不起来……
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热烈的一次讨论交流,学生如数家珍一般地讲述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既流露出克服内心恐惧的英雄豪迈,又展现出他们对超失重概念的更深层理解.体验让物理知识更加立体化,更具丰满感.
3.“体验”让物理更有用
案例3P=Fv体验
知识点简介:该表达式讲述了机械(如,汽车)的输出功率P、牵引力F以及速度v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每当讲到这个部分,我都会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一次,我开着父亲的 “重庆-80”,途经一段较陡的坡道,为顺利上坡,我提前加速,想要冲上去,三次努力均未成功,我以为车子马力太小,放弃了进一步尝试.巧的是,没多久,教师就跟我们讲到P=Fv这一段.我回忆着自己的经历,想着教师的讲解,有所感悟.为检验教师所讲的方法是否奏效,我骑着同一辆摩托车来到同一地点,挂一档,轻加油——车子竟然很轻松地上去了.此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令我真切体会到P、F、v三者的相互牵制关系.
跟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跟他们分享我的这段经历,我还给他们布置了“体验任务”:请家长开车经过某个坡道时,尝试用一、二、三档起步上坡,看看汽车表现如何.这次的体验任务完成的并不好:家里有汽车且为手动挡的本就不多,加之家长对安全的顾虑,真正陪同小孩进行这次体验的很少.怎么办?后来,我在骑变速自行车时发现,换挡骑行的感觉跟采用不同档位开车上坡感觉差不多,于是,我把变速自行车带到学校,给学生布置任务:体验高速档和低速挡骑行的感受,并尝试利用P=Fv解释其中原因.“低速档轻松,高速档吃力”这是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的!部分学生给出的解释也很到位:功率P一定,低速档v小牵引力F大,轻松;高速档v大牵引力小,吃力.这是他们亲身体验之后的感悟,比起教师在讲台上讲十遍效果都要好.
“物理是有用的”,我们一直把这句话放在口头上,我想经过这次体验,学生应该真真切切体会到,物理原理跟现实生活的关联有多大.
三、 如何实施“体验教学”
1.要注重生活的积累
“体验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教材,需要教师自行设计把握.而灵感往往不会从天而降,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把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设计出合理的体验方案.
2.要充分考虑体验方案的可行性
“想”和“做”,有时差距很大,你想得天花乱坠,结果做起来根本不可行.上述让家长开车,利用一、二、三档上坡的方案,听起来是有理的,而实际却行不通.所以,不能一味空想,要联系实际,自己先进行大量尝试,在诸多方案中,选择可行度大,效果好的方案.
3.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体验活动往往趣味性比较浓,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指导,很可能沦落成为一场游戏,甚至一场闹剧.所以,事先要设计周密的体验方案,并且在体验的某些关键点上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用体验来回答问题,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当然,体验不能替代实验.它是课堂教学、实验之外的一种补充,效果十分显著.它让物理知识更加鲜活,更加容易理解,更加记忆犹新.
参考文献:
[1]周海华.让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