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在冠状动脉钙化及慢性阻塞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ao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应用新型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excimer laser coronary atherectomy, ELCA )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及慢性完全阻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病变的初步经验。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横断面、单臂、观察性试验,连续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采用ELC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复杂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06例(111处病变)。男性85例,女性21例,年龄(62.5±10.8 )岁,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9例,占74.5%。病变类型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73处,65.8%)或CTO病变(38处,34.2%),所有病变均为经过常规处理后球囊不能通过(52处,46.8%)或不能扩张(59处,53.2%)病变。

干预措施

共111处病变(106例患者)拟在常规PCI基础上行ELCA辅助治疗,随后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或药物球囊扩张。89处(80.2%)病变应用直径0.9 mm激光导管,22处(19.8%)病变应用直径1.4 mm激光导管进行斑块消蚀。能量为(52.0±7.5)mJ/mm2,范围为(45~60)mJ/mm2,频率为(49.0±21.3)Hz,范围为(25~80)Hz,消融次数为(3.0±1.6)次。

观测指标及测量方法

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即刻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和1个月时临床成功率。手术即刻成功定义为术中由血管造影证实使用ELCA后球囊可通过并扩张病变血管,PCI术后靶病变残余狭窄<50%,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 3级且无术中并发症。术中常见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无复流、夹层、急性闭塞和穿孔等。临床成功为手术即刻成功且术后1个月无主要不良事件发生。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结果

106例患者共111处病变拟行ELCA治疗,104处病变(99例患者)成功通过激光导管后行球囊扩张,其中92处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12处病变行药物球囊扩张。7例患者(7处病变)因激光导管未能通过病变而手术操作失败。术中并发症3例(2.8%)。ELCA手术即刻成功96例(90.6%)。除2例失访外(随访率98.1%),其余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1个月时临床成功94例(88.7%)。

结论

ELCA是球囊失败的冠状动脉钙化或CTO病变介入治疗的一种选择,其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转甲状腺素蛋白心脏淀粉样变(ATTR-CA)是一种系统性淀粉样变累及心脏的罕见疾病。因其临床特点复杂且无特异性,缺乏早期诊断指标且有赖于病理活检,确诊时患者多处于疾病晚期、预后不佳。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心肌核素显像等为代表的新兴的无创诊断技术兴起,使得简便的准确诊断及评估该病预后成为可能,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误诊、漏诊难题,改善患者预后。
目的检测3个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XLRS)家系的致病基因,探讨其基因型和表型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宁夏眼科医院就诊的3个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家系,收集患者和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受检者外周血,完善眼科检查并进行临床分期,通过Panel测序筛选致病基因,利用软件工具对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致病性分析和蛋白质结构预测,并根据ACGM指南分析突变的致病性。结果3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吡啉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细胞内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蛋白复合体,其形成可导致炎性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自我剪切,后者激活体内促炎因子,引起宿主体内一系列炎症反应。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方式多样,参与并调控了干眼、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炎症相关眼部疾病。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及其相关分子基因突变或相关蛋白活性异常在眼科相关疾病
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房水内生长因子含量升高,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过度增生、迁移、纤维化导致后囊膜混浊而引起视力下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周期、增生、参与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通路,该通路在PCO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要的作用。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