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初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分数、升学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营养品。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初中生们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惘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简析
目前,我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等。”又如,有人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项目,初二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项,初一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虑”一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等9个项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平均在11.11%。”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初中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初中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
以我校为例:在近五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我发现:
焦虑状态处于较高水平。即初初中生情绪中,最受影响的是焦虑状态。产生焦虑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初初中生学习任务过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初三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和家长的高期望,必然产生高强度的焦虑感。其他还有人际关系、独生子女的特殊生活环境等也是给他们带来焦虑的重要原因。
抑郁、孤独、敌对、恐惧状况分析。初初中生抑郁状态低于焦虑状态,高于孤独、敌对、恐惧状态,孤独状态最低。这一现象表明,现在学生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孤独无助的情况较少,这方面情绪受到的影响最小。另外,在恐惧状态中,初三男生的恐惧状态是最低的。这说明初三男生由于年龄的优势,体格上的突变,性成熟化,自我安全感加强,所以恐惧感最低。
初中二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特殊年龄阶段。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焦虑、抑郁、敌对、恐惧这四个等级,初二年级都处于最高水平。从数字分析的结果来看,各项指标中初二年级都与初一年级有明显差异,而与初三年级差别并不明显。这说明,初二年级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及在特殊情绪方面有明显的表现,他们不仅处于学习分化阶段,且焦虑、抑郁、敌对、恐惧感高。初二年级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关键的年龄阶段,应受到特别关注。
初中生心理特点性别差异明显。在焦虑、抑郁、敌对、孤独、恐怖情绪中,女生明显低于男生。这一调查符合男女性格特点。女生善于诉说,善于表露,所以在情绪上容易得到渲泄,在五个项中,除恐惧外,都低于男生。男生由于不善于表露,情绪往往得不到渲泄,这就使男生更感到焦虑、抑郁、敌对、孤独。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男女性别在心理上的差异。
在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之后,在工作中,我们就能够对症下药,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消失,但另一部分则要通过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掌握心理调整方法才能较快而有效地克服,单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是难以奏效的。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
笔者认为,当前,维护和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教育结合起来。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的挖掘,对初中生实施自觉地、有意识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任务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和任务形象的分析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班主任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关心学生健康心理,尝试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工作中注意在班级内营造一个优良的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心理氛围。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据调查:“有41.0%的初中生认为健康教育的最佳形式是广播;37.2%的初中生认为是黑板报。21.8%的初中生建议开设健康教育课。”因此,学校要采用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初中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重视孩子的生理需求而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与孩子很难沟通,部分家庭的不当教育方法还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家长学校,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教会家长如何做孩子的朋友,学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并采取响应的合适的教育方式。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是办得比较成功的。
4.对行为偏差生的教育仍然是重中之重。行为偏差学生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自尊心、好胜心得不到满足,独立意向强烈而认识能力低下,自信心与自卑感、上进心与自制性差之间的矛盾。做好初中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转化,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表现,采取科学而切合实际的对策。教师要努力做到理解、尊重他们,努力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关心鼓励,循循善诱,要赋予爱心,消除他们的戒心,和他们交心。
5.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咨询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中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简析
目前,我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等。”又如,有人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项目,初二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项,初一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虑”一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等9个项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平均在11.11%。”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初中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初中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
以我校为例:在近五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我发现:
焦虑状态处于较高水平。即初初中生情绪中,最受影响的是焦虑状态。产生焦虑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初初中生学习任务过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初三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和家长的高期望,必然产生高强度的焦虑感。其他还有人际关系、独生子女的特殊生活环境等也是给他们带来焦虑的重要原因。
抑郁、孤独、敌对、恐惧状况分析。初初中生抑郁状态低于焦虑状态,高于孤独、敌对、恐惧状态,孤独状态最低。这一现象表明,现在学生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孤独无助的情况较少,这方面情绪受到的影响最小。另外,在恐惧状态中,初三男生的恐惧状态是最低的。这说明初三男生由于年龄的优势,体格上的突变,性成熟化,自我安全感加强,所以恐惧感最低。
初中二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特殊年龄阶段。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焦虑、抑郁、敌对、恐惧这四个等级,初二年级都处于最高水平。从数字分析的结果来看,各项指标中初二年级都与初一年级有明显差异,而与初三年级差别并不明显。这说明,初二年级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及在特殊情绪方面有明显的表现,他们不仅处于学习分化阶段,且焦虑、抑郁、敌对、恐惧感高。初二年级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关键的年龄阶段,应受到特别关注。
初中生心理特点性别差异明显。在焦虑、抑郁、敌对、孤独、恐怖情绪中,女生明显低于男生。这一调查符合男女性格特点。女生善于诉说,善于表露,所以在情绪上容易得到渲泄,在五个项中,除恐惧外,都低于男生。男生由于不善于表露,情绪往往得不到渲泄,这就使男生更感到焦虑、抑郁、敌对、孤独。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男女性别在心理上的差异。
在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之后,在工作中,我们就能够对症下药,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消失,但另一部分则要通过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掌握心理调整方法才能较快而有效地克服,单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是难以奏效的。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
笔者认为,当前,维护和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教育结合起来。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的挖掘,对初中生实施自觉地、有意识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任务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和任务形象的分析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班主任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关心学生健康心理,尝试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工作中注意在班级内营造一个优良的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心理氛围。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据调查:“有41.0%的初中生认为健康教育的最佳形式是广播;37.2%的初中生认为是黑板报。21.8%的初中生建议开设健康教育课。”因此,学校要采用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初中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重视孩子的生理需求而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与孩子很难沟通,部分家庭的不当教育方法还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家长学校,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教会家长如何做孩子的朋友,学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并采取响应的合适的教育方式。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是办得比较成功的。
4.对行为偏差生的教育仍然是重中之重。行为偏差学生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自尊心、好胜心得不到满足,独立意向强烈而认识能力低下,自信心与自卑感、上进心与自制性差之间的矛盾。做好初中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转化,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表现,采取科学而切合实际的对策。教师要努力做到理解、尊重他们,努力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关心鼓励,循循善诱,要赋予爱心,消除他们的戒心,和他们交心。
5.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咨询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中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