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体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努力向科研型教师发展。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了如何培养科研型教师。一、认清形势,提高教育科研认识;二、优化环境,培育教育科研土壤;三、强化学习,夯实教育科研基础;四、着力实践,创造教育科研成果。
【关键词】科研型教师;认清形势;优化环境;强化学习;着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95-01
教育科研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新的教育规律及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用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据调查,目前多数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校更为落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高,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软肋”,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体的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努力向科研型教师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认清形势,提高教育科研认识
1.增强教育科研的紧迫感。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缘于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的较量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教师尽快由“教书匠”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转变,才能更好地担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
2.走出教育科研的误区。当前,在教师中有的认为视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担当教育科研的任务;有的满足已有的教学经验,只憑经验进行教学,是以单纯传授现成知识为中心的经验型教师;有的教师既希望参加教育科研,又认为教育科研很深奥,高不可攀,存在着神秘感和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心态,只要平时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在面临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探讨出好的办法,总结出好的经验,并以文字的形式较科学、合理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3.挖掘教师教育科研潜力。随着多年的发展,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据调查,随着县乡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笔者所在地及周边学校的教师多数达到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均掌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基础知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只要通过一定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有很大潜力的。
二、优化环境,培育教育科研土壤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工作重点,同时,应树立科研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着力优化环境,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
1.加强教育科研领导。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成立强有力的教育科研领导班子,落实专人负责,制定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具体解决教育科研中存在的人、财、物等问题,创造教育科研条件,让教师工作在一个创造性的教育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思想的熏陶。
2.创新教育科研机制。为了使教师教育科研上台阶、上水平、出效益,应通过推行一系列激励措施,为广大教师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一是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体系。二是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同时,要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和人才流动的用人机制,鼓励更多的骨干教师走出去深造、发展。
3.增强团结协作精神。一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二是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强化同事之间的合作,营造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的科研氛围,形成“学、比、赶、超”的良好风气,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三、强化学习,夯实教育科研基础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载和升华的创新能力,要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必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
1.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多读专业书、理论书、报刊杂志,甚至跨学科的有启迪、有哲理的读物,丰富内心世界,提高行为教养、文化素养、道德修养。
2.大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要以全员培训为基础、骨干教师为重点。以职业道德、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要内容,在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培训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尤其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创新的骨干队伍,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
3.及时增强现代教育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教育和学习时代,客观上要求教师的教学目的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知识创新”上来。同时,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促进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管理观、家教观等的重新定位,也才能真正实现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的跨世纪超越。
四、着力实践,创造教育科研成果
1.明确教育科研基础知识。要明白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实施教育科研方案、整理分析研究资料等基本知识,以及了解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型、特点和写法。
2.善于捕捉教育科研“亮点”。机遇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科研型教师突出地表现在具有较强的教研意识,对于同样的教育现象,别人可能会无动于衷,而科研型教师却会从中发现问题,做出精彩文章。中小学教师只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就会不断取得教育科研的丰硕成果的。
3.提高“教”“研”相长的能力。教研是立足教学基础上的科学研究活动,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教育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教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科研型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科研型教师的主要标志之一。中小学教师要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要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大胆地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教研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来进行,比如对同一教材运用不同的新教学方式,组合种种教具和方法展开教学,从而培养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提高教研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即达到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做科研型教师就要边教学边教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教研解决问题,形成教学和教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科研型教师;认清形势;优化环境;强化学习;着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95-01
教育科研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新的教育规律及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用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据调查,目前多数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校更为落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高,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软肋”,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体的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努力向科研型教师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认清形势,提高教育科研认识
1.增强教育科研的紧迫感。当前,世界各国的竞争缘于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的较量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教师尽快由“教书匠”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转变,才能更好地担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
2.走出教育科研的误区。当前,在教师中有的认为视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担当教育科研的任务;有的满足已有的教学经验,只憑经验进行教学,是以单纯传授现成知识为中心的经验型教师;有的教师既希望参加教育科研,又认为教育科研很深奥,高不可攀,存在着神秘感和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心态,只要平时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在面临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探讨出好的办法,总结出好的经验,并以文字的形式较科学、合理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3.挖掘教师教育科研潜力。随着多年的发展,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据调查,随着县乡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笔者所在地及周边学校的教师多数达到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均掌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基础知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只要通过一定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有很大潜力的。
二、优化环境,培育教育科研土壤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工作重点,同时,应树立科研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着力优化环境,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
1.加强教育科研领导。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成立强有力的教育科研领导班子,落实专人负责,制定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具体解决教育科研中存在的人、财、物等问题,创造教育科研条件,让教师工作在一个创造性的教育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思想的熏陶。
2.创新教育科研机制。为了使教师教育科研上台阶、上水平、出效益,应通过推行一系列激励措施,为广大教师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环境。一是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体系。二是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同时,要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和人才流动的用人机制,鼓励更多的骨干教师走出去深造、发展。
3.增强团结协作精神。一是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二是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强化同事之间的合作,营造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的科研氛围,形成“学、比、赶、超”的良好风气,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三、强化学习,夯实教育科研基础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载和升华的创新能力,要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必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
1.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多读专业书、理论书、报刊杂志,甚至跨学科的有启迪、有哲理的读物,丰富内心世界,提高行为教养、文化素养、道德修养。
2.大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要以全员培训为基础、骨干教师为重点。以职业道德、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要内容,在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培训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尤其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创新的骨干队伍,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一批“双师型”骨干教师。
3.及时增强现代教育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教育和学习时代,客观上要求教师的教学目的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知识创新”上来。同时,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促进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管理观、家教观等的重新定位,也才能真正实现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的跨世纪超越。
四、着力实践,创造教育科研成果
1.明确教育科研基础知识。要明白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实施教育科研方案、整理分析研究资料等基本知识,以及了解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型、特点和写法。
2.善于捕捉教育科研“亮点”。机遇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科研型教师突出地表现在具有较强的教研意识,对于同样的教育现象,别人可能会无动于衷,而科研型教师却会从中发现问题,做出精彩文章。中小学教师只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就会不断取得教育科研的丰硕成果的。
3.提高“教”“研”相长的能力。教研是立足教学基础上的科学研究活动,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教育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教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科研型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科研型教师的主要标志之一。中小学教师要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要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大胆地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教研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来进行,比如对同一教材运用不同的新教学方式,组合种种教具和方法展开教学,从而培养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提高教研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即达到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做科研型教师就要边教学边教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教研解决问题,形成教学和教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