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根据高等院校图书馆馆藏数字化的发展特点,结合读者的实际需求以及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战略,论述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建设策略。并充分考虑到图书馆现有基础设施的条件,确定数字化建设的发展重点,争取早日建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数字化高校图书馆。
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馆建设;数字化馆藏;建设原则与策略
近几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储存技术、印刷出版技术都在飞速发展,原有的图书馆馆藏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馆藏资源的内容以及载体都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图书馆馆藏书籍,通过数字化的储存载体进行储存。可以极大的解决纸质图书的占用空间,并且提高储存效率。如果为数字化的图书馆藏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软件检索系统,还能够大幅度提高图书目录的检索效率,方面高校的学生以及教师搜索自身需要的学术资料。正因为上述种种优势,图书馆馆藏的数字资源占比越来越高。同时,也正成为现代图书馆中重要的馆藏部分。因此,开发符合高校实际学校的数字馆建设策略与原则显得十分重要。
一、数字化馆藏的特点
数字化馆藏的特点主要是在技术层面,传统的馆藏储存方式需要规划大量的图书储藏室,通过陈列的方式摆放图书,极大的消耗高校的各种资源。而数字化馆藏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外文数据库的授权,从而获取传统图书馆藏数倍的学术资源。甚至高校如果在数字化馆藏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可以获得全国各大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料。在与传统馆藏对比的过程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并且只需要高校对于自身的数字化馆藏加以开发与利用,就可以提高数字化馆藏的共享性以及检索效率。而这个过程仅仅需要学生或教师在电脑前即可完成,在空间上也提高了图书馆馆藏的使用效率。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建设的原则
1.印刷型馆藏与数字化馆藏协调发展原则
印刷型馆藏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书籍的馆藏形式在文献信息的传递方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对于读者而言带入性更强,且在正常保存的基础上,没有数字化储存数据丢失的顾虑。但是印刷型馆藏的储存占地面积较大,并且纸质书籍具有保存年限,在寿命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可以说印刷型和数字化馆藏各有利弊,虽然数字化馆藏具备大量的优势,但仍然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的纸质书籍。因此在现代图书馆馆藏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印刷型与数字化馆藏并重,但可以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需求,调整二者所占的比重。
2.“拥有”与“存取”共存互补原则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为载体进行高速传播,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做到了突破,这也是图书馆的信息储存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传统的馆藏方式更多的是花费大量资金去购买文献资源,即为“拥有”。而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图书馆馆藏中数字化资源的占比稳步提高,数字化资源的查阅方式都是二进制格式信息的快速读取,即为“存取”,在大量的数据交换之间完成对于学术资源的再分配。而两种方式也同样的是各有利弊,传统纸质书籍是完全的实体化,更有阅读的艺术感,且翻阅的过程不需要借助其他设备。而数字化资源则需要借助网络以及计算机对资料进行查阅,携带过程中不可以直接查阅。因此,图书馆要为读者同时提供上述两种查阅资料的方式,允许读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3.经费最优配置原则
图书馆建设会消耗大量的资金,而高校作为教育与学术并重的机构,对于图书馆的投资本身已经捉襟见肘,如果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能够科学分配资金则难以保证数字化馆藏建设的质量。在资金不充裕的前提下,要保证优先优化文献资源的配置,确保优质的学术资源。在数字化文献资源的购买上要不惜代价,庞大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才是满足各种读者的保证。必要时可以利用现有数字化资源与其他高校开展资源互换,其他方面的建设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一切从简,方能够达到经费最优配置的原则。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的建设对策
1.以读者为导向的建设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新型的图书馆馆藏形式不断出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数字化的馆藏形式。数字化的信息储存优势能够在时间与空间上都为读者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使得查阅学术资源的过程大大简化,教职工的精力可以更多的花费在科研任务上而非查阅资料方面。但高效的检索方式以及海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也需要正确的建设理念进行引导,图书馆数字化馆藏面向读者,只有切实满足读者的需求才能够使得数字化技术在图书馆馆藏的建设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同,而不要使得技术的进步反而成了阻碍读者获取资源的壁垒。所以在数字化馆藏的设计与建设之初,就要明确建设思路,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
2.数字化馆藏的建设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就是明确的建设方向,图书馆馆藏是重要的学术资源,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清晰的发展目标,就难以应对在图书馆馆藏建成之后的种种问题。并且数字化馆藏资源本身具有不可逆性,如果在建设阶段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就可能会导致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在检索、识别、评估等方面出现严重的逻辑混乱。学术资源本身克求严谨的设计思路,资源的混乱本身可能会动摇部分以文献综述为基础的科研项目的根基。因此,必须要做好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目标,根据不同学科资源的侧重点来规划数字化馆藏的建设先后顺序,并制定各个项目的计划方案,例如:教育类的数字化资源要根据教育阶段进行划分。而经济管理类的则要按照学术年限以及复合因子的影响权重来区分。只有清晰的建设思路,才能够保证在数字化馆藏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
3.以信息化平台搭建与专业人员结合的方式推进建设过程
数字化馆藏的建设需求决定了其在实际日常运营过程中对设备与技术有着较强的依赖。数字化资源的分类储存、数据检索、权重排列都需要专业的信息技术工作人员来操作,并且一旦数字化馆藏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单纯的专业人员的技术管理也难以满足其日常庞大的信息处理要求,只有针对高校数字化馆藏的实际需要搭建信息化平台才能够保证工作效率。将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进行集中采集和利用,并结合网络硬件设备、软件管理系统的工作方式,来确定馆藏平台各职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在信息储存、信息交换等方面为读者提供最大的便利。也只有通过平台化的操作方式才能够使得庞大的资源数据库得以正常运转,而且积累的信息化平台管理经验也为进一步的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条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的建设应该秉承着以用户为本的原则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学术资源排布的严谨性以及注重相关信息化资源配置的建设,确保数字化馆藏的建设能够切实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以及更优质的学术文献资源。
参考文献:
[1]索传军.论数字馆藏的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3035
[2]杜海云.我国数字馆藏建设与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图书馆,2008(3):66—68.
项目来源: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计划项目——数字校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发展对策研究。
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馆建设;数字化馆藏;建设原则与策略
近几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储存技术、印刷出版技术都在飞速发展,原有的图书馆馆藏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馆藏资源的内容以及载体都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图书馆馆藏书籍,通过数字化的储存载体进行储存。可以极大的解决纸质图书的占用空间,并且提高储存效率。如果为数字化的图书馆藏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软件检索系统,还能够大幅度提高图书目录的检索效率,方面高校的学生以及教师搜索自身需要的学术资料。正因为上述种种优势,图书馆馆藏的数字资源占比越来越高。同时,也正成为现代图书馆中重要的馆藏部分。因此,开发符合高校实际学校的数字馆建设策略与原则显得十分重要。
一、数字化馆藏的特点
数字化馆藏的特点主要是在技术层面,传统的馆藏储存方式需要规划大量的图书储藏室,通过陈列的方式摆放图书,极大的消耗高校的各种资源。而数字化馆藏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外文数据库的授权,从而获取传统图书馆藏数倍的学术资源。甚至高校如果在数字化馆藏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可以获得全国各大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资料。在与传统馆藏对比的过程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并且只需要高校对于自身的数字化馆藏加以开发与利用,就可以提高数字化馆藏的共享性以及检索效率。而这个过程仅仅需要学生或教师在电脑前即可完成,在空间上也提高了图书馆馆藏的使用效率。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建设的原则
1.印刷型馆藏与数字化馆藏协调发展原则
印刷型馆藏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书籍的馆藏形式在文献信息的传递方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对于读者而言带入性更强,且在正常保存的基础上,没有数字化储存数据丢失的顾虑。但是印刷型馆藏的储存占地面积较大,并且纸质书籍具有保存年限,在寿命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可以说印刷型和数字化馆藏各有利弊,虽然数字化馆藏具备大量的优势,但仍然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的纸质书籍。因此在现代图书馆馆藏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印刷型与数字化馆藏并重,但可以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需求,调整二者所占的比重。
2.“拥有”与“存取”共存互补原则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为载体进行高速传播,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做到了突破,这也是图书馆的信息储存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传统的馆藏方式更多的是花费大量资金去购买文献资源,即为“拥有”。而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图书馆馆藏中数字化资源的占比稳步提高,数字化资源的查阅方式都是二进制格式信息的快速读取,即为“存取”,在大量的数据交换之间完成对于学术资源的再分配。而两种方式也同样的是各有利弊,传统纸质书籍是完全的实体化,更有阅读的艺术感,且翻阅的过程不需要借助其他设备。而数字化资源则需要借助网络以及计算机对资料进行查阅,携带过程中不可以直接查阅。因此,图书馆要为读者同时提供上述两种查阅资料的方式,允许读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3.经费最优配置原则
图书馆建设会消耗大量的资金,而高校作为教育与学术并重的机构,对于图书馆的投资本身已经捉襟见肘,如果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能够科学分配资金则难以保证数字化馆藏建设的质量。在资金不充裕的前提下,要保证优先优化文献资源的配置,确保优质的学术资源。在数字化文献资源的购买上要不惜代价,庞大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才是满足各种读者的保证。必要时可以利用现有数字化资源与其他高校开展资源互换,其他方面的建设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一切从简,方能够达到经费最优配置的原则。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的建设对策
1.以读者为导向的建设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新型的图书馆馆藏形式不断出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数字化的馆藏形式。数字化的信息储存优势能够在时间与空间上都为读者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使得查阅学术资源的过程大大简化,教职工的精力可以更多的花费在科研任务上而非查阅资料方面。但高效的检索方式以及海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也需要正确的建设理念进行引导,图书馆数字化馆藏面向读者,只有切实满足读者的需求才能够使得数字化技术在图书馆馆藏的建设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同,而不要使得技术的进步反而成了阻碍读者获取资源的壁垒。所以在数字化馆藏的设计与建设之初,就要明确建设思路,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
2.数字化馆藏的建设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就是明确的建设方向,图书馆馆藏是重要的学术资源,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清晰的发展目标,就难以应对在图书馆馆藏建成之后的种种问题。并且数字化馆藏资源本身具有不可逆性,如果在建设阶段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就可能会导致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在检索、识别、评估等方面出现严重的逻辑混乱。学术资源本身克求严谨的设计思路,资源的混乱本身可能会动摇部分以文献综述为基础的科研项目的根基。因此,必须要做好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目标,根据不同学科资源的侧重点来规划数字化馆藏的建设先后顺序,并制定各个项目的计划方案,例如:教育类的数字化资源要根据教育阶段进行划分。而经济管理类的则要按照学术年限以及复合因子的影响权重来区分。只有清晰的建设思路,才能够保证在数字化馆藏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
3.以信息化平台搭建与专业人员结合的方式推进建设过程
数字化馆藏的建设需求决定了其在实际日常运营过程中对设备与技术有着较强的依赖。数字化资源的分类储存、数据检索、权重排列都需要专业的信息技术工作人员来操作,并且一旦数字化馆藏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单纯的专业人员的技术管理也难以满足其日常庞大的信息处理要求,只有针对高校数字化馆藏的实际需要搭建信息化平台才能够保证工作效率。将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进行集中采集和利用,并结合网络硬件设备、软件管理系统的工作方式,来确定馆藏平台各职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在信息储存、信息交换等方面为读者提供最大的便利。也只有通过平台化的操作方式才能够使得庞大的资源数据库得以正常运转,而且积累的信息化平台管理经验也为进一步的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条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的建设应该秉承着以用户为本的原则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学术资源排布的严谨性以及注重相关信息化资源配置的建设,确保数字化馆藏的建设能够切实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以及更优质的学术文献资源。
参考文献:
[1]索传军.论数字馆藏的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3035
[2]杜海云.我国数字馆藏建设与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图书馆,2008(3):66—68.
项目来源: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计划项目——数字校园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