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创业,眼下最流行的一种款式,是拍脑袋,出点子。不怕你异想天开,就怕你不标新立异。有了一个奇特的“好故事”,才可能拉来天使投资,而且不管项目是否盈利,只要一轮又一轮的风险投资烧也燒不完,你自可以名利双收。
有多少人,瞄见“创业”两个字,心里想的就是这个?
这样想,当然没什么不可以的,而且也确实有成功的先例。只是,我们绝不能假装不知道,这种成功的比例相当低。
在深圳,我与几十位大小老板有过深入交流,他们活生生的创业经历,与那种新闻中的励志“好故事”全然不同,其中,最普通的样本,就是魏美娥。
魏美娥十六岁初中毕业,离开广东贫困山区梅州老家,远赴广州打工。当时,她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是村中三十几个好姐妹你一元我五角给凑出来的路费。
艰苦,自不必说,她拥有的唯一资本,就是认真。当小旅馆服务员,她负责清扫厕所,擦,洗,再擦,再洗,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她对厕所里的任何一丝异味都是零容忍。做会所迎宾员,她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看见什么活计,抬手就做,卫生清扫,装货卸货,检查门窗,从不需要老板叮嘱,更无需老板督促。
因此,她每一次跳槽,都要费尽周折,因为老板们舍不得放走她,而她,也每次都会哭得一塌糊涂。
她最后一次打工,是在深圳一家高级餐厅当领班。偶然听客人讲,邻近城中村的花圃园区有一块地,因为坐落在高岗上,浇水困难,没人肯承包,所以价格便宜到等于白送。
下班后,魏美娥偷偷跑到那片园区,脚踏实地在高岗上巡看了一周,然后果断签下了承包合同。的确,浇水要从岗下挑上来,这非常辛苦。可是,一直以来,她最不怕的,不就是吃苦吗?
辞职后,魏美娥一个人照顾六千盆花。每一天,每一株花都需要松土、施肥、浇水、扶枝,每道工序依次做一圈,就是两万四千个动作。一年下来,她几乎日夜无休。
但她的花,在南国的大太阳下如期开放了。像经过精心侍弄的孩子,她的花,枝叶茁壮,花朵饱满,良好的品质吸引来大批顾客,其中一名港商财大气粗,以每盆20元港币的价格全数包下,魏美娥稳稳赚了十万元。
十万元,对当时的魏美娥来说,不啻天文数字。但在她眼中,这十万元,已经不是钱,而是一次胆战心惊的自我发现:原来,我还可以做这么大的事!
尝到甜头的魏美娥记起了母亲的一句话:“养猪的不如卖猪的。”这朴素智慧,刚刚好够她用,于是她在园区附近又盘下了一家花店。
在花店里,她的热情是从容得体的。有客人进来,一杯热茶奉上之后,就任由他们自己逡巡观赏。客人发声询问,她才会悄然出现,但绝不跟在客人屁股后头介绍这个推销那个。一样的花,一样的铺位,她的销量是邻店的数倍。有时,邻店老板还会委托她代卖一些季节性强的花品。
小小的名声与大大的机会结伴来了,一些机关和企业开始慕名找上门,请她大批量供应花卉布置办公室和庭院,在此过程中,她很自然地发现了园林设计与施工的机会,于是组建团队,注册公司,一切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如今,魏美娥的园林设计公司,已跻身深圳同行业的前列,甚至,在她的主持下,还研究开发了淡水种植红树技术,并已成功申请专利。这对以红树林为傲的深圳来说,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是的,这种创业方式,既传统又缓慢。可是,时间终将证明,一切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只能催生喧嚣的泡沫,而无数个魏美娥,才是经济成长的真正脊梁。
马云,只有一个;我们的父亲,又不是王健林。那么,如果想创业,不妨像魏美娥一样,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切人,把人手的每一件工作做好,做精,然后从中发现机遇,实现飞跃。这,才是老板的正确诞生方式。
(邱宝珊荐自《青年文摘》2016年3月下)
有多少人,瞄见“创业”两个字,心里想的就是这个?
这样想,当然没什么不可以的,而且也确实有成功的先例。只是,我们绝不能假装不知道,这种成功的比例相当低。
在深圳,我与几十位大小老板有过深入交流,他们活生生的创业经历,与那种新闻中的励志“好故事”全然不同,其中,最普通的样本,就是魏美娥。
魏美娥十六岁初中毕业,离开广东贫困山区梅州老家,远赴广州打工。当时,她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是村中三十几个好姐妹你一元我五角给凑出来的路费。
艰苦,自不必说,她拥有的唯一资本,就是认真。当小旅馆服务员,她负责清扫厕所,擦,洗,再擦,再洗,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她对厕所里的任何一丝异味都是零容忍。做会所迎宾员,她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看见什么活计,抬手就做,卫生清扫,装货卸货,检查门窗,从不需要老板叮嘱,更无需老板督促。
因此,她每一次跳槽,都要费尽周折,因为老板们舍不得放走她,而她,也每次都会哭得一塌糊涂。
她最后一次打工,是在深圳一家高级餐厅当领班。偶然听客人讲,邻近城中村的花圃园区有一块地,因为坐落在高岗上,浇水困难,没人肯承包,所以价格便宜到等于白送。
下班后,魏美娥偷偷跑到那片园区,脚踏实地在高岗上巡看了一周,然后果断签下了承包合同。的确,浇水要从岗下挑上来,这非常辛苦。可是,一直以来,她最不怕的,不就是吃苦吗?
辞职后,魏美娥一个人照顾六千盆花。每一天,每一株花都需要松土、施肥、浇水、扶枝,每道工序依次做一圈,就是两万四千个动作。一年下来,她几乎日夜无休。
但她的花,在南国的大太阳下如期开放了。像经过精心侍弄的孩子,她的花,枝叶茁壮,花朵饱满,良好的品质吸引来大批顾客,其中一名港商财大气粗,以每盆20元港币的价格全数包下,魏美娥稳稳赚了十万元。
十万元,对当时的魏美娥来说,不啻天文数字。但在她眼中,这十万元,已经不是钱,而是一次胆战心惊的自我发现:原来,我还可以做这么大的事!
尝到甜头的魏美娥记起了母亲的一句话:“养猪的不如卖猪的。”这朴素智慧,刚刚好够她用,于是她在园区附近又盘下了一家花店。
在花店里,她的热情是从容得体的。有客人进来,一杯热茶奉上之后,就任由他们自己逡巡观赏。客人发声询问,她才会悄然出现,但绝不跟在客人屁股后头介绍这个推销那个。一样的花,一样的铺位,她的销量是邻店的数倍。有时,邻店老板还会委托她代卖一些季节性强的花品。
小小的名声与大大的机会结伴来了,一些机关和企业开始慕名找上门,请她大批量供应花卉布置办公室和庭院,在此过程中,她很自然地发现了园林设计与施工的机会,于是组建团队,注册公司,一切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如今,魏美娥的园林设计公司,已跻身深圳同行业的前列,甚至,在她的主持下,还研究开发了淡水种植红树技术,并已成功申请专利。这对以红树林为傲的深圳来说,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是的,这种创业方式,既传统又缓慢。可是,时间终将证明,一切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只能催生喧嚣的泡沫,而无数个魏美娥,才是经济成长的真正脊梁。
马云,只有一个;我们的父亲,又不是王健林。那么,如果想创业,不妨像魏美娥一样,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切人,把人手的每一件工作做好,做精,然后从中发现机遇,实现飞跃。这,才是老板的正确诞生方式。
(邱宝珊荐自《青年文摘》2016年3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