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呢?
  确立“大纲”的指导性,吃透听说读写要求。“大纲”不仅规定了小语教学听说读写的总的要求,而且还规定了各个年级阶段的分要求。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吃透总要求,还要吃透所任教年级教材的听说读写要求,在大纲的指导下,制定听说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反之,如果教师不确立“大纲”的指导性,在训练中势必造成要求时高时底,时有时无,机械重复多,实际效果少的现象。
  提高课堂的艺术性,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课堂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阵地。上课时不能习惯于程式化的分析,把上课变成“讲演”,使学生听说读写训练不能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也不能在学生听说读写实际中,指导他们如何听说读写。我们必须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地设计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发展能力训练“双基”的课堂结构。
  设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课堂结构。在学生整体感知、初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只能读有代表性的一章一节。然后以此为范例,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学其它章节。教师指导他们阅读、理解、领会、议论、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设计读说写并重的课堂结构。让学生先去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出读懂哪些,哪些不懂,教师作适当点拨、总结,再让学生说,最后在讲中插练,在练中达到纯熟的程度。
  设计已读带讲的课堂结构。小语教材中有些描写自然风光、景色的课文,如《瑞雪》、《林海》、《桂林山水》等。课文中精彩词语多,句中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具有强烈胡感染力。读可再现课文中语言文字描绘的艺术境界,学生通过看课文、听朗读,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弄清词、句、章和思想内容后,体会并加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一般步骤可分为:初读,了解大意;再读,理解层次;细读,列出提纲;研读,具体叙述;品读,训练技巧。
  设计分步走、分点学的结构。先预习后讲读,讲读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以读、想、议、结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步骤为:第一步,预习课着重以自学手段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掌握疑难字词;第二步,讲读课,老师运用提问、设计疑点、点拨、引导,让学生思考、议论、归纳、总结,掌握文章的表达形式;第三步在口述、笔练中使所学知识达到熟练化。此结构适用较长的课文。
  设计整体阅读法的课堂结构。阅读教学一般应从教材的整体出发,以“整体——部分——整体”为序进行教学。具体地说,就是沿着篇章——段落——句子——词语的路子进行整体地训练。这就便于从读学写, 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在课堂结构上可分“总体感知”、“具体分析”、“总体深化”三个环节。
  注重作业的科学性,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布置作业应讲究科学,不能有盲目、偏多、偏难等现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以课本为主,反对舍本逐末。课本中的书面习题和基础训练,实质上都是对学生听说读的训练,可一些教师只花几分钟把课文后的问题简要一说,基础训练再去讲演一番,而花大力气去找课外书的题目,一黑板一黑板地去抄,为应试作准备。实质上,我们把时间花在书后习题和基础上,效果会更好。
  以兴趣为激励,反对呆板,单一。例如:讲了《少年闰土》后,激励引示:你们想知道闰土中年时是什么样子吗?请课后查看鲁迅先生写的《故乡》,努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再如学了童话故事后,可提示:我们明天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童话最好听。
  以读促写,反对只读不写。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个读写卡,上面标明题目、阅读时间、作者、好词好句、主要内容、收获体会等,让学生每周填写一张,对学生读写能有极大帮助。
  方法是多样的,但我们要注重系统性、典型性、针对性、兴趣性等,切实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创造条件。
  采用多样性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课外活动室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成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如何开展活动呢?
  编排课本剧。小学课本中有不少思想性强、艺术性好的文章,教师可组织学生改编成课本剧。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
  搞比赛。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听写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
  做游戏。如拼音、识字游戏。组词游戏、成语接龙、抓错别字、说绕口令等等。
  启发学生向各类少儿报班级专栏投稿等。还有如猜谜语、写日记、剪贴、采访、游览等等。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教师必须具备一定得素质,才能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听说读写训练,而达到初步的听说能力,并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江苏省盱眙县淮河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就是增强学生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任课老师在多方面进行努力。笔者根据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并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信息素质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小学素质教育正处于全面改革的关键时期,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小学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
本文着重探讨了继电保护安全运行要求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新课标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地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生机,于是学生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教学朗读少,二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实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创造较大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飞学生的智慧,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实现他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情景教学法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1(sPD-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PHC患者(PHC组)、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30例慢性乙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