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浏阳客家山歌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质。本课题试图从歌词的语言性,歌唱的艺术性进行重点分析,为客家山歌的爱好者提供欣赏和阅读的视角,能够把客家山歌继续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客家;山歌;特征
浏阳客家山歌是浏阳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当地客家人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意识以及生活方式。保护和发展好客家山歌,对于继承和发扬当地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浏阳客家山歌的人文背景
浏阳客家山歌是浏阳客家人在劳动、休息、节日庆典主要风俗活动以及其他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其不但保持客家山歌单纯、朴质、含蓄的风格,并且结合浏阳本地口音和人文环境特点,通过口头创作、口头传唱的具有传统特色的歌唱艺术。她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地别具特色的文化瑰宝。
浏阳市是湖南的一个县级市,隶属于长沙市,地处湖南东部偏北,位于湘、赣两省交界之地北段,东邻江西省铜鼓、万载、宜春,南接江西省萍乡及湖南省醴陵、株洲,西倚省会长沙市区,北界湖南省平江县。浏阳是湖南省客家人人数较多的县、市之一,在30多个乡镇中,有20多个乡镇居住有客家人,全市范围内还有一些分布零散的客家人,浏阳市区也有一些客家人居住。客家风情比较浓郁是东部的张坊镇、官渡镇、大围山镇和小河乡。
二、浏阳客家山歌情歌的特征
(一)浏阳客家山歌的情歌的调式音阶
客家山歌的精华是情歌。因而客家山歌大多是“郎搭妹、妹搭郎”[1]。据统计,客家情歌就有五六千首,过去客家妇女长期参加户外农事活动,两性关系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保守,谈情说爱机会较多,“情歌”土壤更为丰厚。如《唱个情妹对情郎》。
客家情歌精彩之处在于它可以表达细腻又浓烈的思想感情。山歌常使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体”山歌,是一种“铺陈其事”、形象生动的山歌。如《阿哥得病妹着惊》。
这两首山歌通过一种铺排、叙事的写法使男女谈恋爱时的相互关爱形象生动,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又如《柑子跌落水井中》。
中国民歌历来在有调性领域中展开思维和构画旋律,有了主音,旋律运动才有倾向性,才有凝聚力。浏阳客家山歌,从其围绕的主音运动的调式音阶形态来说,可分为“徵’’主形态和“羽”主形态两种。上面这首《唱个情妹对情郎》,以徵音sol开头并围绕sol展开发展,上行四度do再回到主音sol以强调调式色彩。全曲四个乐句,旋律尾音全落到了主音“徵”上。在浏阳客家山歌中,除传统的五声“徵”调式外,还有一些四声“徵”调式,如《阿妹唱歌好声音》。最具地方色彩的是三声“徵"调《接表妹》歌,全曲由sol/re/mi三音构成,音程跨度在四度以内,旋律起伏很小,是民歌最初形式“依字行腔"的典型代表“腔"的形成和說话语调有密切联系[2]。全曲节奏简单,都由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构成。
(二)浏阳客家山歌的情歌的节奏、节拍
节奏和节拍是音乐中不可缺的重要表现要素,他对音乐情绪的表达、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塑造,都具有重要意义。浏阳客家山歌由于行腔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形成了丰富的节奏和多变的节拍形式。
1、丰富的节奏
山歌一般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歌者可无拘束地抒发内心情感,所以节奏形态丰富多样。浏阳客家山歌的节奏主要采用音符音值的基本划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如《阿妹唱歌好声音》、《唱的老妹走拢来》、《接表妹》等歌曲的节奏都是以基本划分为主,节奏相对规范、均匀。另外,也把音的时值自由均分,分成与基本节奏划分不一致的特殊形式,如《俺格歌子万万千》歌曲中“三连音”的运用。浏阳客家山歌节奏的丰富还体现节奏型的丰富应用,在《俺格歌子万万千》中,短短四句,就用了七种节奏型,除“三连音”的应用外,还用了一拍和两拍的附点节奏。
2、多变的节拍
根据拍子形成的结构因素和所包含的强弱的特点不同,音乐中的拍子可分为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自由拍子等多种类型。浏阳客家山歌节拍,以单拍子四二拍为主,如《阿妹唱歌好声音》《扯扯歌》。
浏阳客家山歌节拍的多变,一方面表现为交换拍子的应用。如“三音”歌曲《接表妹》、“锣鼓”歌《老妹好比桂花香》锣鼓乐是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在民间又称清锣鼓或纯锣鼓。这种乐种,运用广泛,形式多样。清锣鼓在民间音乐中应用多,它的变现形式和应用场合最广,诸如婚、丧、喜、庆、迎神赛会和节日活动等都会应用。锣鼓乐音响强烈、节奏鲜明,在点染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在浏阳,民间锣鼓音乐盛行,乐的主要演奏乐器有鼓、大锣、小锣、大钞、小钞、和梆子。锣鼓曲牌种类广且复杂,多达百余种,不过大同小异,虽然名称有些不同,但实际用法还是相同。常用的锣鼓曲牌有大五槌头、大二流、四更静、小溜子、一炮、八板子等等。浏阳“锣鼓”歌,它主要是对打击锣鼓声音的模仿,曲中模仿声音的衬词,都对应着不同锣鼓乐器的声音,分别是:咚一鼓心音(或鼓、锣、钹同击音);当一鼓边音(或鼓边、锣、钹同击音);匡一锣音(或锣鼓同击音);且(茶)一乳锣、锣、钹、鼓边同击声);匡(况)一闷鼓、闷钹、闷锣音;多(打)一鼓侧音。浏阳“锣鼓歌"在模仿锣鼓声音的同时,也模仿了锣鼓节奏,充分表达了客家人们向往更丰富的娱乐生活的理想追求。
注释:
[1]黄遵宪.客家人与客家山歌[J].客家研究辑刊,1998,(1,2).
[2]胡希张等.客家风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
参考文献:
[1]钟敬文.中国疍民文学一脔[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2~13.
[2]钟敬文.歌谣的一种表现法——语双关[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15~17.
[3]王耀华.客家艺能文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8~30.
作者简介:姜涛(1981- ),男,汉族,安徽六安人,文学硕士,安徽省皖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关键词:客家;山歌;特征
浏阳客家山歌是浏阳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当地客家人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意识以及生活方式。保护和发展好客家山歌,对于继承和发扬当地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浏阳客家山歌的人文背景
浏阳客家山歌是浏阳客家人在劳动、休息、节日庆典主要风俗活动以及其他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其不但保持客家山歌单纯、朴质、含蓄的风格,并且结合浏阳本地口音和人文环境特点,通过口头创作、口头传唱的具有传统特色的歌唱艺术。她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地别具特色的文化瑰宝。
浏阳市是湖南的一个县级市,隶属于长沙市,地处湖南东部偏北,位于湘、赣两省交界之地北段,东邻江西省铜鼓、万载、宜春,南接江西省萍乡及湖南省醴陵、株洲,西倚省会长沙市区,北界湖南省平江县。浏阳是湖南省客家人人数较多的县、市之一,在30多个乡镇中,有20多个乡镇居住有客家人,全市范围内还有一些分布零散的客家人,浏阳市区也有一些客家人居住。客家风情比较浓郁是东部的张坊镇、官渡镇、大围山镇和小河乡。
二、浏阳客家山歌情歌的特征
(一)浏阳客家山歌的情歌的调式音阶
客家山歌的精华是情歌。因而客家山歌大多是“郎搭妹、妹搭郎”[1]。据统计,客家情歌就有五六千首,过去客家妇女长期参加户外农事活动,两性关系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保守,谈情说爱机会较多,“情歌”土壤更为丰厚。如《唱个情妹对情郎》。
客家情歌精彩之处在于它可以表达细腻又浓烈的思想感情。山歌常使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赋体”山歌,是一种“铺陈其事”、形象生动的山歌。如《阿哥得病妹着惊》。
这两首山歌通过一种铺排、叙事的写法使男女谈恋爱时的相互关爱形象生动,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又如《柑子跌落水井中》。
中国民歌历来在有调性领域中展开思维和构画旋律,有了主音,旋律运动才有倾向性,才有凝聚力。浏阳客家山歌,从其围绕的主音运动的调式音阶形态来说,可分为“徵’’主形态和“羽”主形态两种。上面这首《唱个情妹对情郎》,以徵音sol开头并围绕sol展开发展,上行四度do再回到主音sol以强调调式色彩。全曲四个乐句,旋律尾音全落到了主音“徵”上。在浏阳客家山歌中,除传统的五声“徵”调式外,还有一些四声“徵”调式,如《阿妹唱歌好声音》。最具地方色彩的是三声“徵"调《接表妹》歌,全曲由sol/re/mi三音构成,音程跨度在四度以内,旋律起伏很小,是民歌最初形式“依字行腔"的典型代表“腔"的形成和說话语调有密切联系[2]。全曲节奏简单,都由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构成。
(二)浏阳客家山歌的情歌的节奏、节拍
节奏和节拍是音乐中不可缺的重要表现要素,他对音乐情绪的表达、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塑造,都具有重要意义。浏阳客家山歌由于行腔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形成了丰富的节奏和多变的节拍形式。
1、丰富的节奏
山歌一般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歌者可无拘束地抒发内心情感,所以节奏形态丰富多样。浏阳客家山歌的节奏主要采用音符音值的基本划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如《阿妹唱歌好声音》、《唱的老妹走拢来》、《接表妹》等歌曲的节奏都是以基本划分为主,节奏相对规范、均匀。另外,也把音的时值自由均分,分成与基本节奏划分不一致的特殊形式,如《俺格歌子万万千》歌曲中“三连音”的运用。浏阳客家山歌节奏的丰富还体现节奏型的丰富应用,在《俺格歌子万万千》中,短短四句,就用了七种节奏型,除“三连音”的应用外,还用了一拍和两拍的附点节奏。
2、多变的节拍
根据拍子形成的结构因素和所包含的强弱的特点不同,音乐中的拍子可分为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自由拍子等多种类型。浏阳客家山歌节拍,以单拍子四二拍为主,如《阿妹唱歌好声音》《扯扯歌》。
浏阳客家山歌节拍的多变,一方面表现为交换拍子的应用。如“三音”歌曲《接表妹》、“锣鼓”歌《老妹好比桂花香》锣鼓乐是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在民间又称清锣鼓或纯锣鼓。这种乐种,运用广泛,形式多样。清锣鼓在民间音乐中应用多,它的变现形式和应用场合最广,诸如婚、丧、喜、庆、迎神赛会和节日活动等都会应用。锣鼓乐音响强烈、节奏鲜明,在点染色彩,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在浏阳,民间锣鼓音乐盛行,乐的主要演奏乐器有鼓、大锣、小锣、大钞、小钞、和梆子。锣鼓曲牌种类广且复杂,多达百余种,不过大同小异,虽然名称有些不同,但实际用法还是相同。常用的锣鼓曲牌有大五槌头、大二流、四更静、小溜子、一炮、八板子等等。浏阳“锣鼓”歌,它主要是对打击锣鼓声音的模仿,曲中模仿声音的衬词,都对应着不同锣鼓乐器的声音,分别是:咚一鼓心音(或鼓、锣、钹同击音);当一鼓边音(或鼓边、锣、钹同击音);匡一锣音(或锣鼓同击音);且(茶)一乳锣、锣、钹、鼓边同击声);匡(况)一闷鼓、闷钹、闷锣音;多(打)一鼓侧音。浏阳“锣鼓歌"在模仿锣鼓声音的同时,也模仿了锣鼓节奏,充分表达了客家人们向往更丰富的娱乐生活的理想追求。
注释:
[1]黄遵宪.客家人与客家山歌[J].客家研究辑刊,1998,(1,2).
[2]胡希张等.客家风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
参考文献:
[1]钟敬文.中国疍民文学一脔[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2~13.
[2]钟敬文.歌谣的一种表现法——语双关[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15~17.
[3]王耀华.客家艺能文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8~30.
作者简介:姜涛(1981- ),男,汉族,安徽六安人,文学硕士,安徽省皖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