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文化,今天在科学发展中社会里,更需要构建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需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同时又要具有广泛性和社会的认同性。文章首先给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含义和特征,然后分析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如何构建和谐文化。
关键词:和谐;文化;特征
在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意中,第一次提出和谐文化这个概念,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和谐社会,首先表现为和谐文化为前提和特征的,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髓。因此,和谐社会文化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一、和谐社会文化的特征
和谐社会文化指以先进的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和谐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合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思想、理想追求。在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文化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引领中华民族向着更加崭新的未来的美好的前景发展的必然。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在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的党把先进的文化建设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适时而英明的。应该说,一系列重大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举措,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构建和谐文化的措施,是社会发展之历史的必然。当然,和谐社会文化必须以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基石的。
和谐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谐社会文化必须与当今的市场经济相适应。市场经济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推进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我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以多种经济体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体系,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文化是以公平、公正、团结合作为特征,是以和谐思想为文化的主旋律的。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存在着竞争和讲究效率的经济,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社会发展的现实,把握时代的脉搏,科学全面地认识和预测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文化上的差异性,确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另外,和谐文化不是封闭的文化,不是固步自封的文化,是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它是以坚持中和为主,同时吸收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优秀之处,是中西合璧,相互融合的一种崭新的文化体系。
第二、和谐社会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文化。科学发展观是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并结合实事求是的思想提出构建和谐文化的方案和实施办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观念体系,而和谐社会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和谐文化建设,自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充分运用文化的形式、手段,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从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理念。
第三、和谐社会文化是把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融合,具有多元性的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和谐社会文化是把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相互结合,是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作用,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文化。
二、和谐社会文化的构建
和谐社会文化的构建,既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同时也要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同时又要兼顾广大社会个体的认可性。因此,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第一、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文化构建的核心原则。这里的“人”,自然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这里的“本”,即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以利益,放在中心的位置,一切工作都应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人为本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坚持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目的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原则,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应该坚持人是中心的基本判断,基本命题,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基本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因此,以人为本,就是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精神文化必须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人性关怀、表现人的尊严,弘扬人文精神。其实,和谐社会文化的实质和目的就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们和谐社会文化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第二、贯彻真理第一的原则
真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反映。和谐和谐文化是一种充满浓郁的科学精神的文化,科学性是和谐社会文化的灵魂,这也正是精神文化的科学性,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贯彻真理第一的原则,就是要以和谐社会文化建设为目的,以其科学性为指导,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先进文化建设的规律来行事的。就是要把我们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结合起来,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共同创造美好和谐社会的文化。
第三、贯彻和谐第一的原则
中和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的重要理念,和谐也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的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利益冲突和矛盾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局面下,坚持社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方针,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汲取中国“和”文化的智慧,通过多种渠道深入进行宣传,营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人际和谐的氛围,使整个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贵的共识,确立以和为贵的道德评判体系,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所必须的。
总之,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社会发展之必然,是中国文化发展之必然,我们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尽快实现这一长期而又艰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
关键词:和谐;文化;特征
在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意中,第一次提出和谐文化这个概念,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和谐社会,首先表现为和谐文化为前提和特征的,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髓。因此,和谐社会文化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一、和谐社会文化的特征
和谐社会文化指以先进的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和谐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合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思想、理想追求。在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文化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引领中华民族向着更加崭新的未来的美好的前景发展的必然。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在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的党把先进的文化建设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适时而英明的。应该说,一系列重大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举措,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构建和谐文化的措施,是社会发展之历史的必然。当然,和谐社会文化必须以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基石的。
和谐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谐社会文化必须与当今的市场经济相适应。市场经济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推进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我国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以多种经济体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体系,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文化是以公平、公正、团结合作为特征,是以和谐思想为文化的主旋律的。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存在着竞争和讲究效率的经济,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社会发展的现实,把握时代的脉搏,科学全面地认识和预测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文化上的差异性,确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另外,和谐文化不是封闭的文化,不是固步自封的文化,是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它是以坚持中和为主,同时吸收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优秀之处,是中西合璧,相互融合的一种崭新的文化体系。
第二、和谐社会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文化。科学发展观是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并结合实事求是的思想提出构建和谐文化的方案和实施办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观念体系,而和谐社会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和谐文化建设,自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充分运用文化的形式、手段,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从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理念。
第三、和谐社会文化是把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融合,具有多元性的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和谐社会文化是把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相互结合,是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作用,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文化。
二、和谐社会文化的构建
和谐社会文化的构建,既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同时也要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同时又要兼顾广大社会个体的认可性。因此,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第一、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文化构建的核心原则。这里的“人”,自然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这里的“本”,即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以利益,放在中心的位置,一切工作都应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人为本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坚持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目的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原则,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应该坚持人是中心的基本判断,基本命题,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基本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因此,以人为本,就是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精神文化必须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人性关怀、表现人的尊严,弘扬人文精神。其实,和谐社会文化的实质和目的就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们和谐社会文化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第二、贯彻真理第一的原则
真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反映。和谐和谐文化是一种充满浓郁的科学精神的文化,科学性是和谐社会文化的灵魂,这也正是精神文化的科学性,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贯彻真理第一的原则,就是要以和谐社会文化建设为目的,以其科学性为指导,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先进文化建设的规律来行事的。就是要把我们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结合起来,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共同创造美好和谐社会的文化。
第三、贯彻和谐第一的原则
中和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的重要理念,和谐也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的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利益冲突和矛盾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局面下,坚持社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方针,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汲取中国“和”文化的智慧,通过多种渠道深入进行宣传,营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人际和谐的氛围,使整个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贵的共识,确立以和为贵的道德评判体系,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所必须的。
总之,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社会发展之必然,是中国文化发展之必然,我们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尽快实现这一长期而又艰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