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节目发展的路径探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选秀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屏上由最初的风靡一时,到后来的遭遇困境,再到如今的解禁重启,在社会上和学术界都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当大众对传统的选秀节目日渐麻木时,2010年7月25日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播出却又引起了一阵高潮,让大众似乎看到了希望。那么,选秀节目有哪些不足之处?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怎么样的?本文在概括国内选秀节目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达人秀》的成功举办为例,以宏观、多维的角度分析选秀节目陷入困境的原因,试图指出选秀节目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82-02
  
  2010年9月10日落幕的“快男”最后一场比赛,根据央视索福瑞收视调查数据显示收视率为1.89,收视份额为5.74%,同时段排名第一[1]。但2010年真正的选秀节目除了“快男”与同在广电体制内的“花儿朵朵”之外,往年与之抗衡的选秀节目集体消失,一时之间,湖南卫视成了孤军奋战,“湘军”前所未有地独自支撑着经历了七年之痒的选秀节目。但7月25日上海东方卫视播出的《中国达人秀》犹如一阵旋风席卷全国,独领全国选秀节目的收视风骚。“根据最新数据,《中国达人秀》在上海地区收视率高达20.58%,已连续2周高出央视春晚在上海的收视率”[2],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和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一种现象。
  
  一、选秀节目的现状
  
  中国内地的选秀节目从2003年发展至2010年已经有七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选秀节目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调整期”三个阶段。2005年是国内“真人秀”快速发展的一年。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为最热。有调查显示,在全国范围内收看前五场总决赛的观众总量达到1.95亿人,其中总决赛6进5的直播收视份额更高达19.45%,同时段排名全国所有卫星频道第一名。[1]2006年中国内地的选秀节目呈三足鼎立之势,《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随后各个地方台相继效仿,出现了众多的选秀节目,由于电视选秀节目的大量泛滥,给观众造成了审美疲劳,也有了一定的逆反心理。在这一背景下,2007年广电总局紧急叫停部分内容低俗的选秀节目。时至今日,《快男》的收视率已跌破九成,市场一片惨淡。然而2010年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播出却一炮而红,10月10日全国总决赛,上海地区收视率为34.88%,全国的收视率为5.70%,再创新高[1]。
  现如今,选秀节目总体上呈现低迷状态。不能否认,选秀节目的初衷是好的,但为了选拔精英,屡爆黑幕,注重利益,人情味淡薄,主流价值观缺失等问题却对全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选秀节目正在渐渐形成一种不良的趋势——文化霸权,形成了一种文化“铁桶”,将大众的需求牢牢禁锢在娱乐文化的“圈地运动”中。
  
  二、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选秀节目刚兴起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快就成为荧屏的新宠儿,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渐露端倪。
  (一)屡爆黑幕,公信力下降
  电视选秀节目正越来越变成商业化运作的一场商业营销,在这种商业运作下,公平性是很难得到保证的。有关暗箱操作、合约纷争、恶意炒作等负面传言铺天盖地,不仅票选出现舞弊传闻,评委的公平性也饱受争议,选拔环节、选拔程序的合法合理性,选拔结果的公平性都出现了种种质疑声音[3]。多次担任此类节目的评委胡力说:“事实上,很多比赛结果早已内定了,评委们会收到写有名次的单子,已决定点评时说什么话。”种种黑幕的猜想和曝光大大影响了节目在观众心中的形象,严重伤害了此类节目的公信力。
  (二)全民参与程度不够
  传统的选秀节目基本都定位为平民青春偶像的选拔,虽然之前也有选秀节目表示,对选手的年龄不做限制,但最终入围全国10强的选手清一色都是青春男女,而且,“非平民”选手占据着越来越多的位置,比如选手里有人是专业歌手,有人拍过MV,有人演过电视剧,甚至有人举办过个人音乐会。另外,有些选秀节目对选手的要求比较高,比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对歌手的歌唱水准要求是相当专业化的。平民特色的弱化和平民定位的变味,必然会降低大众的参与热情,导致选秀节目的没落。
  (三)摒弃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
  如今,观众已不再满足于宏大叙事,不再倾心于偶然制作,他们需要简单而真实的人和事。而近年来许多电视选秀节目排斥电视文化所渗透的意义与价值,忽视中国传统文化里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而是极度推崇节目的纯娱乐性,用炒作、煽情、揭丑、黑幕等方式以求得高收视率,使得电视选秀节目朝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倾向发展。这种主流价值观的缺失,势必导致选秀节目的没落。
  (四)注重利益,人情味淡薄
  奖品的作用应该是激励选手以期待更好的表现,而我国传统的选秀节目却更多的将奖品设置为丰厚的利益,比如湖南卫视举办的《快女》《快男》晋级的前几名就可以签约天娱传媒公司,在这一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奖品”最终成了“秀”者竞相追逐的功利目标,从而失去了期待更好表现的这个最重要的目标。[4]
  
  三、选秀节目的出路
  
  《中国达人秀》作为目前国内最为火爆的选秀节目,代表了选秀节目未来的发展走势,对选秀节目的分析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现在,我们以《中国达人秀》的成功举办为例,来分析选秀节目的出路。
  (一)正确定位,合理创新
  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主编李德顺曾说:“一个成功的节目,收视率绝不是唯一的标准。考察一个节目是否成功,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节目的社会反响,包括舆论导向和受众评价;二是节目的经济效益,节目的收视率表现和广告份额;三是节目的创新,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否有所创新和突破。”[5]毋庸置疑,《中国达人秀》是成功的。它的版权购自《英国达人》制作公司Fremantle Media,尽管是舶来品,但是导演组并没有照搬照抄外来模式,而是在模仿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创新,使其更符合本土理念,人生价值,以及和谐社会的内涵。在表现形式上,《中国达人秀》没有仅仅拘泥于唱歌跳舞的传统节目,而是充分挖掘节目外延的张力,体现社会的价值观,在舞台设计上简朴大气,一切趋于朴实平淡,没有夸张的音乐,没有炫目的灯光,让小人物自然真实地在舞台上展示惊人的感染力和平凡人的动人故事。所以,选秀节目应该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符合我国本土化理念的基础上正确定位,合理创新。“拿来主义”是可以的,但绝不能照搬照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再怎么华丽,有噱头,也不如有创新意义的内容有保質期。
  (二)身在娱乐,心在教育
  《中国达人秀》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它不是纯粹的“秀”,而是通过合理的议程设置,利用文化的正面功能效应,在实现娱乐目标外,还担负着影响大众,教育大众的社会责任。[6]高逸峰由千万富翁到破产再到包子铺老板的跌宕人生,让我们看到从头再来的豪迈,他的一首《从头再来》道出了坚韧的生活态度。所以,选秀节目也应该在娱乐精神的同时,找到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通过积极参与的方式,传递主流文化价值,更加注重弘扬自信,自强,达到鼓舞观众的目的,实现精神道德上的引导意图。
  (三)传承传统,以情动人
  《中国达人秀》追求的那种“真实娱乐”和“民生娱乐”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回归主流,宣扬真情,把最清澈最质朴最真诚最有力量的东西还给老百姓,注重以情动人。《中国达人秀》将触角触探到深藏在公众心底的真、善、美的需求,着眼于更基本的“人性之爱”的满足,从而满足于公众并激起了公众的共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做了这样的分析:“用国外的瓶子装中国的酒,使中国人各种生活情态呈现在舞台上,不光是才艺表演,还有价值观的对接,这才是《达人秀》能够在众多选秀节目中突围的关键。”寿君超一首献给《外婆》的歌,展示出一个普通人对长辈深深的思念之情;8岁小女孩赵欣瑜的一首《山路十八弯》,让人感受到人性纯粹的一面;周岩峰那句“为了我老婆,我愿意装成猪,我愿意装成任何东西”让我们看到爱情的伟大。这浓浓的爱情、亲情深深地触动了观众和网友的心弦,使他们无不为之动容。北京大学教授陆地说:“《达人秀》提供了五种当今社会最稀缺的价值观元素——真、善、美、爱、希望,这就是它的成功之处。”
  (四)巧妙编排,精心制作
  《中国达人秀》能够取得高收视率,源于节目的巧妙编排和精心制作。在节目设计上,它一直秉承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宗旨,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将每一次录下的素材开会讨论,反复推敲,重新拼盘组合,人物才艺上讲究张弛有度,把握节奏。[7]在感情点的设置上更是环环相扣,每个点的切入让观众既看得明白,又看得过瘾。对百姓故事进行娱乐化的包装,环环相扣,提升了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节目的剪辑风格采取“不拖沓”的快节奏剪辑,该简则简,保证优质片源,这样才能保证精品节目的播出质量。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选秀节目应该向它学习,运用抽屉式理论,让观众永远有期待,不断制造兴趣点,使其欲罢不能,从而获得高收视率。
  电视选秀节目的出现和火热,一方面迎合了现在的中国社会现状,另一方面也是电视自身发展的结果。当然,它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全民参与程度不高,屡爆黑幕,公信力下降,注重利益,人情味淡薄,主流价值观缺失等等。而《中国达人秀》的播出,给我国的选秀节目似乎指出一条明路。
  
  参考文献:
  [1]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官网[OL].CSM,http://www.csm. com.cn/news/index.html.
  [2] 俞亮鑫.中国达人秀收视超春晚春晚向下选“达人”[N].新民晚报,2010-09-10..
  [3] 彭璐.电视选秀节目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4] 黄冬,薛雯.平凡人的“秀”—《中国达人秀》的“议程设置”解读[J].文艺争鸣,2011(3).
  [5] 李德顺.《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反思电视节目“三俗”之源—兼谈电视媒体如何把握受众的需求[J].新闻记者,2011(11).
  [6] 李晓星.论“中国达人秀”的精神内核[J].今传媒,2011(1).
  [7] 史永福.《中国达人秀》的成功秘诀[J].新闻传播,2010(11).
其他文献
摘要:徽文化遗产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工作中,可用“商务谈判三部曲”的视角来看待一些问题。包括时刻记住申明徽州传统文化的价值,将其价值最大化,使之转化和产业化,同时建立对策克服一系列障碍等。  关键词:徽文化;保护知识产权;商务谈判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24-02    徽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是中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0年国内15家报纸有关转基因技术的176篇报道进行分析,考察媒体对转基因技术传播的现状,从而探讨如何有效的发挥大众传媒风险沟通的功能。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风险传播;公共领域;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30-02    21世纪被称为生物科技的世纪,而生物科技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转基因技术。2010年
期刊
摘要:十二五会议的讨论重点在于民生二字,事实上,早在十二五会议之前,民生就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关注重点,然而,通过一系列例如“郭德纲弟子打人事件”的新闻报道,我们发现,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供咨策。  关键词:职业道德;民生新闻;价值判断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47-02   
期刊
摘要:食品安全时代,一种与“媒介舆论场”相对应的“民间舆论场”正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在诸多食品安全事件中,网络信息源的混乱与网络舆论场的无序,直接导致了食品安全舆论方向的偏离。作为舆论监督者的大众媒介,理应在食品安全事件中担负起引导网络舆论的领衔角色。  关键词:食品安全;网络舆论;大众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26-02  
期刊
郭镇之,中国著名的新闻学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会长,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理论研究。1982至1985年、1994至2004年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1988至199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曾赴加拿大、美国、韩国、德国、新加坡做访问学者。其代表作有:《中国电视史》、《北美传播研究》、《传播论稿》、《中外广播电视史》(教材)等。译著有:《传播理
期刊
摘要:本文以国美电器的“大股东与董事会”控制权之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家财经媒体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媒体是怎样设置新闻框架、影响公众对争议性事件认知的,最后分析该如何构建理性的报道与传播框架。  关键词:争议性财经事件;国美事件;游戏框架  中图分类号:G2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32-02    一、引 言  争议性事件,是指由社会生活中一个具体
期刊
摘要:当前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快节奏、大容量,与电视剧批评的贫弱与滞后之间形成的巨大落差。通过对电视剧批评现状及问题的梳理,将中国重感性实践的体悟批评和西方重认知的经验批评进行整合,树立一种新的批评观念——体验式批评,提倡一种具有主体价值和审美品格的电视剧批评类型,促动电视剧趋向科学、健康、良性的批评。  关键词:体验式批评观;批评主体;感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一切文本皆互文,以互文性视阈来考察广告创意中的“旧元素新组合”,发现“旧元素新组合”广告创意呈现出鲜明的互文性创意的特点。结合广告文本自身的特性,论文分析了引用、拼贴、用典、戏拟与戏仿等互文手法。  关键词:旧元素新组合;互文性创意;互文性手法  中图分类号:G2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10-03    “旧元素新组合”是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
期刊
摘要:电视纪录片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要描写的主题经由怎样的方式传递出来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西安电视台专题部独立创作的一部纪录片《五老姐妹和十八个孤残儿童》的分析,对于如何运用客观记录和主观呈现的创作技巧表达主题,传递情感做了形象细致的阐述。  关键词:自然清新;白描;尊重;平等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80-02    一、引 言 
期刊
摘要:电视栏目活动化是近年来各电视媒体在节目制作上的一个创新,通过组织活动增强日常节目的可视性和观注度。而对于地市级台而言,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现栏目活动化面临的困难很多。本文依托渭南电视台方言短剧栏目《华山世相》举办的“我是大明星 华山世相演员海选活动”为素材,通过对活动策划及组织过程中得失的详细论述总结,为地方台栏目活动化进程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也成为地方台在电视栏目活动化进程中的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