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结合中国特色,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民主政治、完善领导干部监管机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干部自律廉洁,从源头把握好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本文就经济审计制度的发展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监督管理 建议
一、引言
自审计署1986年制定颁布《关于开展厂长离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管理制度,在促进对权利的制约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赶上实际工作的进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问题还没有深入探索和研究。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进程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探索
从审计署成立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正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主要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配合国企改革发展,杜绝企业弄虚作假[1]。这种审计形式目标单一,操作简单,主要用来审查企业经营成果是否真实或者经营承包目标如何完成,审计风险小,但作用有限。审计公证只能突出,对企业会计信息经审计后予以公证,为企业主管部门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并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改革。随着国家的发展,为今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渡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责任审计没有统一执行标准,各地采取的方式不同。随着国企体制改革逐渐完成,国企数量也在减少,因此国企经营成果公证审计和责任审计基本告一段落[2]。个别地方审计机关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探索,但中央相关部门并没有统一安排。同时,这一时期的审计工作在向新的领域不断扩展,不断深入,审计工作非常繁重,审计部门少有精力来处理经济责任审计,也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大,使得审计部门对此都相当谨慎。所以,这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没有太大进展。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快速发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经济责任审计就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办和国办下发的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暂行规定》,这就表明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一项审计制度全面展开[3]。由此,各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门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标准。所有审计机构都应承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在各个方面全面执行,对各级别领导都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也在不断的完善,通过实践探索出一套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并起到了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审计工作,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依据,可以直接具体的了解到领导干部在职期间的业绩情况,明确经济责任,避免因决策失误或者管理不当带来的损失。督促领导干部切实认真地履行工作职责,把各项发展措施落到实处[4]。同时也可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来把好用人关,全面客观的了解责任人的能力,还能时刻激励责任人严格要求。
(二)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分析
经济责任审计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抓好了党风廉政建设。但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审计方法还是采用的传统方法即公告审计、查阅、座谈、设举报箱等等,对于单位的资产负债、专项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都缺少具体的对比分析,且内容单一,审计深度也不够。2.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对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所采用的都是先离后审的方式,在领导离任之后才开始审计,这显然不能起到审计的作用。3.审计力量薄弱,不能满足任务要求,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大都任务繁重,这方面的人员数量跟不上工作需求。4.责任判定标准不一,由于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制度还没有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审计人员水平也千差万别,导致审计评定结果得不到保证。
四、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建议
审计分析指出一味追求业绩指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力不足、控制不力,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领导干部不够重视,制度不够完善。下面就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履行“先审后离”制度,强化轮审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要以领导任职期间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为辅。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事后监督,特别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更有可能“先离后审”[4],这就使审计失去了时效性,审计时间上的滞后也导致了审计结论的滞后,这也就失去了审计结果的价值。因此,建立任期内轮审制度,对于特别领导干部施行任期内轮审模式,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十分必要。
(二)改善经济责任审计环境
加强各单位部门的协调合作,从而形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整合。由纪检委、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国资委等部门合作,联手审计,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同时,领导要重视,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程度,扩大宣传,要让各单位了解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参与其中积极配合以此顺利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晚上经济责任审计评判体系,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积极探索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强化对政令落实不力、部门社会责任重大缺失,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追究和问责,建立起教育、制度、惩处一体化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管理体系。同时还要提升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定期开展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审计范围和评判标准,明确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违规处罚办法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由最初的通报、公示方式,逐步扩大公开力度进而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公告制度,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4]。
四、结束语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想切实有效的进行,审计机关就必须跳出传统的固定思维,大胆创新,开阔视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确立是保证和促进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最佳制度安排,是实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最有效的实现路径选择。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实施更加凸显了审计原本就应该具备的价值增值、强化组织治理和完善民主政治等功能[4]。
参考文献
[1]宋吉兰.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J].财经界,2012,11(4).
[2]刘洪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果[J].现代经济信息,2012,6(7):122-123.
[3]周艳.加强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措施及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7(11):145-146.
[4]蔡春,杨晓磊,刘更新.关于构建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的探讨[J].会计研究,2012(2)89-92.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监督管理 建议
一、引言
自审计署1986年制定颁布《关于开展厂长离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管理制度,在促进对权利的制约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没有赶上实际工作的进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问题还没有深入探索和研究。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进程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探索
从审计署成立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正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主要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配合国企改革发展,杜绝企业弄虚作假[1]。这种审计形式目标单一,操作简单,主要用来审查企业经营成果是否真实或者经营承包目标如何完成,审计风险小,但作用有限。审计公证只能突出,对企业会计信息经审计后予以公证,为企业主管部门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并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改革。随着国家的发展,为今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渡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责任审计没有统一执行标准,各地采取的方式不同。随着国企体制改革逐渐完成,国企数量也在减少,因此国企经营成果公证审计和责任审计基本告一段落[2]。个别地方审计机关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探索,但中央相关部门并没有统一安排。同时,这一时期的审计工作在向新的领域不断扩展,不断深入,审计工作非常繁重,审计部门少有精力来处理经济责任审计,也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大,使得审计部门对此都相当谨慎。所以,这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没有太大进展。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快速发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经济责任审计就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办和国办下发的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暂行规定》,这就表明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一项审计制度全面展开[3]。由此,各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门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标准。所有审计机构都应承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在各个方面全面执行,对各级别领导都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也在不断的完善,通过实践探索出一套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并起到了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其他审计工作,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依据,可以直接具体的了解到领导干部在职期间的业绩情况,明确经济责任,避免因决策失误或者管理不当带来的损失。督促领导干部切实认真地履行工作职责,把各项发展措施落到实处[4]。同时也可以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来把好用人关,全面客观的了解责任人的能力,还能时刻激励责任人严格要求。
(二)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分析
经济责任审计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抓好了党风廉政建设。但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审计方法还是采用的传统方法即公告审计、查阅、座谈、设举报箱等等,对于单位的资产负债、专项资金的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都缺少具体的对比分析,且内容单一,审计深度也不够。2.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对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所采用的都是先离后审的方式,在领导离任之后才开始审计,这显然不能起到审计的作用。3.审计力量薄弱,不能满足任务要求,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大都任务繁重,这方面的人员数量跟不上工作需求。4.责任判定标准不一,由于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制度还没有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审计人员水平也千差万别,导致审计评定结果得不到保证。
四、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建议
审计分析指出一味追求业绩指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力不足、控制不力,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领导干部不够重视,制度不够完善。下面就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履行“先审后离”制度,强化轮审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要以领导任职期间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为辅。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事后监督,特别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更有可能“先离后审”[4],这就使审计失去了时效性,审计时间上的滞后也导致了审计结论的滞后,这也就失去了审计结果的价值。因此,建立任期内轮审制度,对于特别领导干部施行任期内轮审模式,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十分必要。
(二)改善经济责任审计环境
加强各单位部门的协调合作,从而形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整合。由纪检委、组织人事、财政、审计、国资委等部门合作,联手审计,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同时,领导要重视,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程度,扩大宣传,要让各单位了解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参与其中积极配合以此顺利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晚上经济责任审计评判体系,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积极探索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强化对政令落实不力、部门社会责任重大缺失,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追究和问责,建立起教育、制度、惩处一体化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管理体系。同时还要提升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定期开展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审计范围和评判标准,明确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违规处罚办法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由最初的通报、公示方式,逐步扩大公开力度进而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公告制度,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4]。
四、结束语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想切实有效的进行,审计机关就必须跳出传统的固定思维,大胆创新,开阔视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确立是保证和促进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最佳制度安排,是实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最有效的实现路径选择。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实施更加凸显了审计原本就应该具备的价值增值、强化组织治理和完善民主政治等功能[4]。
参考文献
[1]宋吉兰.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J].财经界,2012,11(4).
[2]刘洪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果[J].现代经济信息,2012,6(7):122-123.
[3]周艳.加强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措施及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7(11):145-146.
[4]蔡春,杨晓磊,刘更新.关于构建治理导向审计模式的探讨[J].会计研究,2012(2)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