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我做了很多尝试,从中总结出合理分组、教师指导和科学的评价制度是决定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
一、合理分组的方法
分组时,我们不能只采取就近原则,同桌或前后两桌为一组,也不能放开学生让学生自由、自主寻找伙伴分组,应该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老师也要调控,并且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条件后进行分组。
(1)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
每一个学生对每一门课程有不同的兴趣,并不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对每一门课程都有很高的兴趣,因此,在分组时,老师要针对自己的课程摸清学生,适当调控组内的兴趣,可有意识地对每一个小组安排兴趣浓厚的、兴趣偏低的,以便于在合作学习中带动。
(2)根据学生的性别进行分组
进入初中年龄阶段,学生性别差异逐渐明显,男女生的交往日趋减少,言谈举止也有拘束,在分组时,不能让学生自己选定,全是男生一组或全是女生一组,老师要调控,适当安排男女合作小组,以便于加深学生的沟通,交往。
(3)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分组。
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比较大,在分组时,老师要调控组内的基础差异,尽量在每一个组都要有基础较好的,较差的,使每一个组能达到整体实力的平衡,在合作学习中,能起到帮扶的作用,组与组也能展开竞争。
(4)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分组。
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很大的,有外向、内向之分;有爱表现、不爱表现之分。在分组时,老师应将不同性格的学生适当分组,照顾每个组分到不同性格的学生,以便于共同发展。
(5)根据学生的出生背景进行分组。
在不同的环境中,造就不同的人,进入初中阶段,来自各地的学生,他们的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在学习、交往中,可能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比如,有的学生家境一直很好,从小娇生惯养,很难入学生群,出言吐语爱占便宜,而有的学生从小家境贫寒,自卑的心理不能脱离,一般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导致平时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现象常有。分组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将这些学生分到每一个组内,以便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以上几种分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教师在分组时一般要多种因素同时考虑,尽量做到照顾全体。另外,分组的人数也有讲究,太多,小组讨论时组长无法照顾全体,太少,又显得力量薄弱,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实践证明4-6人最合适。
二、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时,教师要精心组织和引导,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其中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它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这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如: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小组合作讨论的意识;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
三、科学的评价方法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掌声,鼓励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这毋庸置疑。每次合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师都要对各组学习情况做一个总结性评价。首先肯定各组的长处,然后针对个别不足,稍加引导,善意的提醒、点拨,绝不能一棒子打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的热情。
(1)组内成员的互评。
合理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保障。其中组内成员的互评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一环,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设计组内互评表,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等作出评价。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对同伴的评价时有据可评,有话可说,同时又可培养了他们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善于对待他人进步的精神。同伴的坦诚评价犹如润滑剂一般,能使学生在与同伴的磨合中,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教师的适时、合理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我觉得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从三方面着手:
a.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个人进行评价的首要意识是: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
b.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即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合作状况包括组内合作状况和组际合作状况。对于合作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要及时表扬。我对他们的评价是:“你们小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动作迅速,而且合作愉快,值得大家学习!”从而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其他小组在先进小组的鞭策下,也积极调整自己的合作方式,迅速得出探讨的结论。
c.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产物。它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达到预期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其他同学互助的良性制约机制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学生能否不断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目标,即效果良好。
(3)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被评者按照一定评价目的与要求,对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是独立寻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等)、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使他们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
值得指出的是,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都要以促进个体发展为重要原则,要以促进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要从合作活动中发掘一切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成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尽量避免负面影响的滋长,发挥合作学习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一中)
一、合理分组的方法
分组时,我们不能只采取就近原则,同桌或前后两桌为一组,也不能放开学生让学生自由、自主寻找伙伴分组,应该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老师也要调控,并且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条件后进行分组。
(1)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
每一个学生对每一门课程有不同的兴趣,并不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对每一门课程都有很高的兴趣,因此,在分组时,老师要针对自己的课程摸清学生,适当调控组内的兴趣,可有意识地对每一个小组安排兴趣浓厚的、兴趣偏低的,以便于在合作学习中带动。
(2)根据学生的性别进行分组
进入初中年龄阶段,学生性别差异逐渐明显,男女生的交往日趋减少,言谈举止也有拘束,在分组时,不能让学生自己选定,全是男生一组或全是女生一组,老师要调控,适当安排男女合作小组,以便于加深学生的沟通,交往。
(3)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分组。
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比较大,在分组时,老师要调控组内的基础差异,尽量在每一个组都要有基础较好的,较差的,使每一个组能达到整体实力的平衡,在合作学习中,能起到帮扶的作用,组与组也能展开竞争。
(4)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分组。
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很大的,有外向、内向之分;有爱表现、不爱表现之分。在分组时,老师应将不同性格的学生适当分组,照顾每个组分到不同性格的学生,以便于共同发展。
(5)根据学生的出生背景进行分组。
在不同的环境中,造就不同的人,进入初中阶段,来自各地的学生,他们的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在学习、交往中,可能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比如,有的学生家境一直很好,从小娇生惯养,很难入学生群,出言吐语爱占便宜,而有的学生从小家境贫寒,自卑的心理不能脱离,一般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导致平时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现象常有。分组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将这些学生分到每一个组内,以便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以上几种分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教师在分组时一般要多种因素同时考虑,尽量做到照顾全体。另外,分组的人数也有讲究,太多,小组讨论时组长无法照顾全体,太少,又显得力量薄弱,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实践证明4-6人最合适。
二、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时,教师要精心组织和引导,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其中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它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这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如: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小组合作讨论的意识;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
三、科学的评价方法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掌声,鼓励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这毋庸置疑。每次合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师都要对各组学习情况做一个总结性评价。首先肯定各组的长处,然后针对个别不足,稍加引导,善意的提醒、点拨,绝不能一棒子打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的热情。
(1)组内成员的互评。
合理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保障。其中组内成员的互评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的重要一环,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设计组内互评表,让每个同学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态度、质量、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等作出评价。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对同伴的评价时有据可评,有话可说,同时又可培养了他们对人、对事物客观公正、善于对待他人进步的精神。同伴的坦诚评价犹如润滑剂一般,能使学生在与同伴的磨合中,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教师的适时、合理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是学生进步的“强化剂”。我觉得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从三方面着手:
a.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个人进行评价的首要意识是: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
b.对合作状况进行评价。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即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合作状况包括组内合作状况和组际合作状况。对于合作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要及时表扬。我对他们的评价是:“你们小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动作迅速,而且合作愉快,值得大家学习!”从而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其他小组在先进小组的鞭策下,也积极调整自己的合作方式,迅速得出探讨的结论。
c.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产物。它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达到预期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其他同学互助的良性制约机制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学生能否不断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目标,即效果良好。
(3)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被评者按照一定评价目的与要求,对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是独立寻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等)、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使他们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
值得指出的是,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都要以促进个体发展为重要原则,要以促进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在评价中,要以人为中心,要从合作活动中发掘一切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成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尽量避免负面影响的滋长,发挥合作学习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