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其他文史类科目相比,地理学科的知识点更为分散,需要学生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就是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如何提升其地理思维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思维能力;提升能力
引言:
总体上来说,地理科目具有一些理工学科的特点,一方面是注重不同知识之间的迁移与联系,另一方面是知识点的考查方式非常灵活,因此地理科目素来有“文科中的理科”之称。高中生们想要学好地理,就必须要拥有非常强的地理思维能力,以此为基础在头脑中搭建起一套完整的地理知识框架,全面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一、地理思维能力的构成
从微观层面出发,构成地理思维能力的元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这里所说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其他学科中所提倡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同,都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或者客观现象的细致观察、比较以及分析,对其进行高度抽象化的概括以及总结。认清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方式来准确表达出自己对于该事物或现象的分析过程。第二种就是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地理知识的特点,高中生们想要对各种知识点,比如洋流的运动、运河的分布等进行记忆,需要拥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答题的时候快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对空间中地理元素的运动、变化进行准确的分析[1]。第三种是创新思维能力,在新課标的框架下,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考试,地理科目的知识点运用变得更加灵活,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高中生们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学会如何活用知识点,提高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的具体方式
(一)锻炼想象思维能力
在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来不断锻炼高中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想象思维能力是在想象力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其核心的特点在于在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摆脱掉传统思维能力提升的固有模式,通过大胆的想象以及小心地论证来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思维模式[2]。在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发挥出强大的时间想象力与空间想象力,让某一知识点通过强大的想象思维能力带入到更宽的时间以及空间维度当中,这样的思考模式有助于高中生们以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待具体的地理学知识,让知识的运用变得更为灵活。
这里以高二地理必修3中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课作为例子。本节课通过对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作为对比,来阐述地理环境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知道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地理环境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地理环境甚至对当地的文化历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地理决定论”。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们发挥自由想象,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放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段中来看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中,地理环境对于经济的发展影响力是相同的吗?学生们按照这个思路展开想象,就能对知识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并最终总结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随着社会、技术条件等因素的概念,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只有当学生们总结出这一知识点,才能证明其真正掌握了本课的全部内容。
(二)锻炼立体思维能力
立体思维能力也被称之为纵横思维能力,它也是提升高中生地理思维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在学习地理知识点时,教师要抛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总结答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把握两个要素,第一就是问题要具有纵向的连贯性,对于同一脉络中的知识点进行串联。第二点就是要注意问题的宽度,要涉及到一些其他支系中的知识点或者是其他学科中的交叉知识点。高中生们在讨论这种问题的时候,为了让答案尽可能全面,就必须要回顾以往的知识,同时从多个视角出发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提升自己的立体思维能力,今后在面对地理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习惯性地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让自己的研究与论证变得更加成熟,更具说服力。
这里以高一地理必修2中《城市空间结构》一课作为例子。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划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众多,学生们在进行讨论的时候,一方面要联系之前所学的知识,比如“人口变化”知识点、“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等,通过联系这些知识点来描述城市功能区域划分与其自然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考虑功能区域划分的历史因素,这就涉及到了历史学中“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这一知识点,从历史学的角度来思考城市功能区划分这一问题,会让结论变得更加具体。
三、结束语:
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不仅是高中生们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升自己综合素养的一个主要方法。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立体思维能力以及想象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蓓.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好家长,2017(72).
[2]范春蕾.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分析[J].高考,2019(17).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思维能力;提升能力
引言:
总体上来说,地理科目具有一些理工学科的特点,一方面是注重不同知识之间的迁移与联系,另一方面是知识点的考查方式非常灵活,因此地理科目素来有“文科中的理科”之称。高中生们想要学好地理,就必须要拥有非常强的地理思维能力,以此为基础在头脑中搭建起一套完整的地理知识框架,全面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一、地理思维能力的构成
从微观层面出发,构成地理思维能力的元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这里所说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其他学科中所提倡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同,都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或者客观现象的细致观察、比较以及分析,对其进行高度抽象化的概括以及总结。认清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方式来准确表达出自己对于该事物或现象的分析过程。第二种就是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地理知识的特点,高中生们想要对各种知识点,比如洋流的运动、运河的分布等进行记忆,需要拥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答题的时候快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点,同时对空间中地理元素的运动、变化进行准确的分析[1]。第三种是创新思维能力,在新課标的框架下,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考试,地理科目的知识点运用变得更加灵活,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高中生们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学会如何活用知识点,提高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的具体方式
(一)锻炼想象思维能力
在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来不断锻炼高中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想象思维能力是在想象力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其核心的特点在于在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摆脱掉传统思维能力提升的固有模式,通过大胆的想象以及小心地论证来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思维模式[2]。在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发挥出强大的时间想象力与空间想象力,让某一知识点通过强大的想象思维能力带入到更宽的时间以及空间维度当中,这样的思考模式有助于高中生们以更为宏观的视角来看待具体的地理学知识,让知识的运用变得更为灵活。
这里以高二地理必修3中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一课作为例子。本节课通过对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作为对比,来阐述地理环境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知道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地理环境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地理环境甚至对当地的文化历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地理决定论”。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们发挥自由想象,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放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段中来看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中,地理环境对于经济的发展影响力是相同的吗?学生们按照这个思路展开想象,就能对知识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并最终总结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随着社会、技术条件等因素的概念,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只有当学生们总结出这一知识点,才能证明其真正掌握了本课的全部内容。
(二)锻炼立体思维能力
立体思维能力也被称之为纵横思维能力,它也是提升高中生地理思维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在学习地理知识点时,教师要抛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总结答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把握两个要素,第一就是问题要具有纵向的连贯性,对于同一脉络中的知识点进行串联。第二点就是要注意问题的宽度,要涉及到一些其他支系中的知识点或者是其他学科中的交叉知识点。高中生们在讨论这种问题的时候,为了让答案尽可能全面,就必须要回顾以往的知识,同时从多个视角出发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提升自己的立体思维能力,今后在面对地理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习惯性地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让自己的研究与论证变得更加成熟,更具说服力。
这里以高一地理必修2中《城市空间结构》一课作为例子。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划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众多,学生们在进行讨论的时候,一方面要联系之前所学的知识,比如“人口变化”知识点、“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等,通过联系这些知识点来描述城市功能区域划分与其自然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考虑功能区域划分的历史因素,这就涉及到了历史学中“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这一知识点,从历史学的角度来思考城市功能区划分这一问题,会让结论变得更加具体。
三、结束语:
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不仅是高中生们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升自己综合素养的一个主要方法。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立体思维能力以及想象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蓓.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好家长,2017(72).
[2]范春蕾.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分析[J].高考,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