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当代设计现状,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形式层面、内容层面和设计理念层面。传统文化是当代艺术设计的巨大资源和宝贵财富,是人们文化认同的依据,是国家民族精神的寄托。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本文就当代设计中的“中国元素”展开论述,希冀探索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统文化;当代设计;中国元素
  设计作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统一的存在,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设计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文化的影响,文化为设计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另一方面,艺术设计是造物的艺术和文化,是文化的产物,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品质。伴随着工业技术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设计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设计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成为了国家文化与民族形象的代表。面对来势汹汹的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与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文化冲击,如何保持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提高中国设计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一、形式层面的“中国元素”
  作为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的第一层次,是指以传统文化表征的纹样、图案或图形为基础,在设计中进行直接借鉴或经过适当变形后应用,即当代设计中运用的可识的、显性的中国传统形式。如设计师黄海为电影《黄金时代》设计的系列海报,海报风格与意境截然不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形式。泼墨版海报中,画面主体被无序的墨水痕迹占据,而由汤唯饰演的萧红就站在墨痕之中,尽显萧红文人墨客和乱世漂萍的气质。而笔锋版海报以汉字作为设计构思的依据,通过汉字变形,营造文字如锋的意境,主角在笔锋间或孑然而立,或静坐,或漫步,表现出风雨如晦的年代中的残酷诗意。
  全球化进程中,如何保护传统,避免民族的精髓在国际竞争中遭到破坏,是设计界无法规避的问题。针对国内市场,采取传统的方式即传统的艺术形式、布局构造,对中国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全方位的构思运用,不仅易引起中国消费者的认同感,且对传统文化也起到了传承和创新的作用。
  二、内容层面的“中国元素”
  当代设计中内容层面的“中国元素”应用是比形式层面的“中国元素”更深层次的文化展示。不同于直观、有形的形式,内容层面的“中国元素”是指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文化形象,如花木兰、熊猫等。内容层面应用的“中国元素”多是具有一定形象的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以迪士尼动画《花木兰》为例,这部动画电影改编自中国民间乐府诗《木兰辞》,讲述了替父从军抗击匈奴的隋朝女将花木兰的战争爱情故事。且不论这部动画是否成功表现了花木兰这一中国传统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就这部动画电影而言,它以“花木兰”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為构思依据,展现了浪漫的战争爱情故事,而“花木兰”这一文化符号也借此传遍了世界各地。
  三、当代设计的“中国精神”
  中国文化在当代设计中最深层的应用在于设计中体现的“中国精神”,即设计中所蕴含的无形的、隐寓的、结构性的、精神性的东西。当代设计中的“中国精神”不仅包括中国五千年传统积淀形成的“君子文化”,也包括在中国快速崛起过程中迸发出来的强烈的精神气质。“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中华儿女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家国情怀、积极的文化担当,凝聚成入世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文质彬彬的君子品格,成为中华民族性格和理想人格的一部分。品物流形工作室的创建者张雷言道:“传统是糖,而现代设计是水。我们做的设计是,把糖溶在水里,让你能品到甜味,却看不到糖。把我们珍视的,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与手工艺解构后,在当代设计语境中重建并加以延展的,这同时也给了这些珍贵的遗产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机会。”就如品物流形工作室的灯具设计“落”展示的。灯具基于余杭传统的纸伞制造工艺,同样沿用千年的捞纸方式,用现代材质竹纸与榉木取代竹帘,进而将纸从二维世界解放出来,自然落成的肌理,仿佛雪花洒落在光晕之上,质朴而富有诗意。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当代设计中的“中国精神”除表现 “君子文化”外,关键在于表现在中国发展过程中迸发出来的强烈的精神气质。不同于中国元素在设计形式、内容层面的运用方式,当代设计中的“中国精神”是纯粹精神性的东西,只能通过设计师高超的设计技巧与巧妙的设计构思,通过设计产品展现出来,如 “中国高铁”。作为从技术要求、功能条件出发的工业设计,“高铁”的外观整体性强,造型流畅,其设计主要围绕功能要求、技术条件等几个方面来进行,体现了成熟的技术之美,是当代中国技术美学的典范,不仅实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而且体现了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等“中国精神”。
  在新的发展时代中,如何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创造优良设计,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是发展变化的,伴随着时代的前进,文化增添了带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文化。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可将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根据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设计中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绽放活力与生机,并进一步提高中国设计水平,让中国设计在国际社会上大放异彩。
  作者简介:
  王静文(1991—),女,汉族,籍贯:河南淮阳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设计艺术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其他艺术形式竞相发展的同时,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诗歌却给人一种举步维艰的感觉。不可否认的是当代的诗歌写作在一步步转向文学写作的边缘位置,然而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媒介的发展却几次引起了人们对于诗歌的再关注与讨论。2006年,赵丽华的诗歌在某社区论坛上迅速走红,“梨花体”引起了人们对于诗歌的一次大讨论。2015年,余秀华的诗歌因获得《诗刊》微信公众号的推荐和一些自媒体的转发
期刊
摘 要:现代园林设计,在我国越来越被推崇,在许多设计师设计园林时,除了是为了绿化环境,还非常注重园林的美感,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加入很多美学元素,譬如西方现代绘画元素和中国传统元素。吸收中西方传统绘画元素,深入研究绘画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而且不断深入加入了绘画的元素,为园林设计增添了熠熠光辉。  关键词:绘画;现代园林;中国传统绘画元素;西方传统绘画元素  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元素 
期刊
摘 要:博爾赫斯在其著名短篇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精心建立起虚实结合,扑朔迷离的迷宫意象,并赋予迷宫以时间的深层内涵。在无限分岔,宿命循环的时间内,唯有死亡是诸多时间维度中的永恒存在。思考小说深层内蕴,解读博尔赫斯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所使用的迷宫意象,于我们的人生有更多的启发反思。  关键词:博尔赫斯;迷宫;时间;死亡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创作于1941年的著名短篇小说,小
期刊
摘 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百家争鸣,正是社会制度大转型、学术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在一个社会制度发生大变革的时候,语言也随之发生了大变革。先秦诸子在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为顺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围绕名实关系的问题,各抒己见。荀子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前人的名实思想进行了总结批判,创造性的提出“制名之枢要”,真正从理论上对“名”的限制和概括做出了比较科学的论述。  关键词:《荀子》;名实观;语言学思想
期刊
摘 要:《她们眼望上苍》是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被誉为黑人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和20世纪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从珍妮经历的三次婚姻来阐述其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过程。其寻爱的道路尽管坎坷不平,但是最终珍妮展示了一名黑人女性对于传统习俗的反抗和争取自己做人的权利。  引言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重要小说家、民俗家和人类学家。然而,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新黑人运动当中,其作品未
期刊
摘 要:藏族文学在当前汉语文学中的研究可被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这一时期的汉语文学批评主要是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其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的汉语文学批评主要体现在对文学主体和文学自身的美感等方面;最后是21世纪,这一时期对当代汉语文学的批评主要体现在对汉语文学的原型进行批评,对生态理论和文化自身进行批评,其能够通过将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当代的文
期刊
摘 要:电子键盘音乐是音乐中的一种形式,相似艺术中具有很强的表演性,符合现代音乐的实践过程中,对音乐的艺术实践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电子键盘音乐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符合现代电子键盘音乐的应用过程,必须满足其实践的应用过程。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电子键盘音乐在艺术实践中的探索与发展,希望为研究电子键盘音乐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子键盘;艺术实践;探索与发展  MIDI键盘只是一
期刊
摘 要:图腾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某种象征性的精神符号,变成一系列有着文化内涵的符号,不断向特殊文化识别标志、具有对生活美好追求的吉祥纹样等社会标识演变。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将传统的图腾文化合理地融入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能够带来创新的理念和灵感。  关键词:图腾;视觉传达;传统文化  一、图腾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亲
期刊
自王崧舟老师亲情作文教学开设以来,一直呈现出两派观点对峙的状况,两种火花的碰撞使小学的作文教学践行愈加深入的改革。但王崧舟老师也有自己一派独立的理论观点支撑,他认为《亲情测试》首先是以深度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沉睡的言语生命欲求,其内在的思想渊源来自于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那种极境的条件下逼出觉悟,这种念头会更突显你的生命价值;其次以共通的言语生命欲求重构言说之弦的谐振,简言之就是唤起学生
期刊
摘 要: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而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何等的重要,而米开朗基罗曾说“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这不是在忽略动手能力,反而是更加强调创作者主观的思维性和创造性,多多通过思考不断的尝试和调整。而在艺术创作中作重要的东西便是灵感,灵感更像是绘画创作的一个引路灯和方向标。该文从欣赏分析插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最终到油画创作的一个过程进行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