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学基地建设,以‘长期合作,稳定发展’为宗旨,形成紧密型校企合作形态。坚持校企合作、内外并举,推动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充实、优化实训指导老师和实训室管理员队伍。选择一些办学热情高,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依托它们建设有前瞻性的专业实训基地,做好各类社会培训工作,紧密联系企业,充分发挥效能。建立产学合作教育的机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在这个指导思想指引下,我校会计专业主动分析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分析当地行业人才需求,找准突破口,在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实训形式方面,做了一些初步尝试。
一、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决定了进入金融性行业的难度。
我校现有会计专业目前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的共有十家企业,其中以本地金融行业、服务性企业为主。而其中用工量较大的银行等企业,随着近年来市场用工行情的变化,对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其柜面服务工作岗位的用人学历要求在本科以上,高职学历很难成为其正式员工。
(二)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深入企业会计实务的难度。
会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会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保密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工作纪律要求中有一条保密原则。正因为企业资料具有保密性,所以,许多企业不愿意让外部人员接触企业的会计资料。高职学生想要进入企业接触会计业务、积累工作经验,存在操作性困难。
(三)会计岗位的人员确定性决定了接受大量实习实训学生的难度。
学生到企业后面临的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经济业务,企业不可能将实际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交给学生,因此,需要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来担任指导老师。但企业会计人员毕竟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能否将核心技能和经验在短时期内传授给学生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会计岗位本身能容纳的人员有限,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会计部门所设置的会计岗位人数在个位数,即使我校目前为止,已与10家企业签订了实训基地建设协议,一次也只能接受一两个学生实训,解决不了会计专业每年近百名学生的实训问题。
二、分析当地行业人才需求,拓展校企合作广度
面对以上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校招生就业处与会计专业教研室联手,通过市场调研、三年制会计专业、五年制其他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教师下企业锻炼、专家座谈等形式,广泛收集信息,找准当地行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用人需求,及时调整思路,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在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人文修养类选修课,将会计岗位从后台推向前台。
经市场调研,我们发现银行、保险公司、通讯公司等一些用工量较大,工作较稳定,对学生吸引力较大的企业,后台会计工作岗位趋于饱和,但对前台服务用工需求量较大。根据这个结果,会计教研室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商务礼仪、英语口语、应用美学、历史、地理等选修课,力求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适应今后的岗位需求。
(二)积极应对企业新需求,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走访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重要信息: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各银行已越来越重视服务质量的提升,各营业网点开始考虑增设大堂服务助理一职。我校获取这一信息后,及时与实习基地联系,多次与他们就这一服务内容进行商讨,最终与他们两家企业签订了大堂服务外包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为我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据初步统计,两家银行共需大堂服务助理60—80名,解决了我校会计专业三分之二的实习岗位问题。
(三)广泛寻求合作资源,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广度。
《镇江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未来镇江将形成以机械、化工、造纸为3大支柱产业,以电子信息、新型材料、交通设备、食品、电力为5大主导产业,以化工、电子信息、造纸及纸制品、五金工具、工程电器、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特种船舶及船用设备、眼镜、木业、醋业为10大产业群的产业格局,并将建成5个销售超千亿元的产业,10个销售超百亿元的企业。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校招生就业处和会计教研室联手,主动出击,广泛寻求合作资源,目前已与机械、化工、造纸等支柱产业中的大中型企业洽谈合作事项,力求在四年级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落实合作协议,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目标。
三、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实现校企合作多样化
(一)将专业教师派往会计师事务所,成为驻所会计师。
我校会计教研室目前已与本地有影响的中信、成通会计师事务所多次沟通,初步达成意向,由我会计教研室负责协调校内课务安排,安排1—2名教师,成为该事务所的驻所会计师,共同参与事务所的工作。此举为增强会计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的零距离对接,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筹建会计咨询服务公司。
我校会计专业教师80%取得了会计师职称证书。在这个人才优势下,我校专业教研室开始了创建会计服务公司的前期调查、咨询工作。在充分了解公司开办程序和所需条件、手续等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拟创建会计服务公司的组织形式,拟建公司的营业范围为代理记账、咨询与培训。成立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可以使教师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更为学生们提供了顶岗实习的机会,加大了学生专业实训力度,积极推进了工学结合,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为将来就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三)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加强校企合作的密度。
我校连续3年被设为江苏省镇江市会计从业资格考点,是镇江市唯一的《会计电算化》培训点和考点,常年承担润州区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是经江苏省考试院批准的合法社会助学机构,常年举办财务与会计的特色自考。会计专业的社会培训的有效举行,学校师资的高素质、组织的严密性和服务的周到,都受到参训单位和个人的很高好评,增进了与行业、企业间的情感,为加强校企良好合作关系打下了基础。
(四)以精品课程为抓手,涉足校企合作新领域。
根据我校会计专业建设规划,我校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为了打造这一精品课程,我校会计教研室邀请校企合作企业召开了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经过充分讨论,会上确定了校企双方在课程能力目标制定、教材编写、质量监控、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这一合作形式,对探索校企合作新领域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马能和.集约化推进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职教通讯,2008.12.
[2]王建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技能发展.职教通讯,2008.10.
[3]贾厚琳.内涵发展模式下实训基地的文化创新.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2009.4.
[4]唐菊萍.校企合作促进中职学生创业的策略研究.江苏教育,2009.10.
一、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学历层次决定了进入金融性行业的难度。
我校现有会计专业目前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的共有十家企业,其中以本地金融行业、服务性企业为主。而其中用工量较大的银行等企业,随着近年来市场用工行情的变化,对人才的学历层次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其柜面服务工作岗位的用人学历要求在本科以上,高职学历很难成为其正式员工。
(二)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深入企业会计实务的难度。
会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会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保密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工作纪律要求中有一条保密原则。正因为企业资料具有保密性,所以,许多企业不愿意让外部人员接触企业的会计资料。高职学生想要进入企业接触会计业务、积累工作经验,存在操作性困难。
(三)会计岗位的人员确定性决定了接受大量实习实训学生的难度。
学生到企业后面临的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经济业务,企业不可能将实际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交给学生,因此,需要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来担任指导老师。但企业会计人员毕竟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能否将核心技能和经验在短时期内传授给学生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会计岗位本身能容纳的人员有限,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会计部门所设置的会计岗位人数在个位数,即使我校目前为止,已与10家企业签订了实训基地建设协议,一次也只能接受一两个学生实训,解决不了会计专业每年近百名学生的实训问题。
二、分析当地行业人才需求,拓展校企合作广度
面对以上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校招生就业处与会计专业教研室联手,通过市场调研、三年制会计专业、五年制其他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教师下企业锻炼、专家座谈等形式,广泛收集信息,找准当地行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用人需求,及时调整思路,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在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人文修养类选修课,将会计岗位从后台推向前台。
经市场调研,我们发现银行、保险公司、通讯公司等一些用工量较大,工作较稳定,对学生吸引力较大的企业,后台会计工作岗位趋于饱和,但对前台服务用工需求量较大。根据这个结果,会计教研室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商务礼仪、英语口语、应用美学、历史、地理等选修课,力求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适应今后的岗位需求。
(二)积极应对企业新需求,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走访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重要信息: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各银行已越来越重视服务质量的提升,各营业网点开始考虑增设大堂服务助理一职。我校获取这一信息后,及时与实习基地联系,多次与他们就这一服务内容进行商讨,最终与他们两家企业签订了大堂服务外包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为我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据初步统计,两家银行共需大堂服务助理60—80名,解决了我校会计专业三分之二的实习岗位问题。
(三)广泛寻求合作资源,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广度。
《镇江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未来镇江将形成以机械、化工、造纸为3大支柱产业,以电子信息、新型材料、交通设备、食品、电力为5大主导产业,以化工、电子信息、造纸及纸制品、五金工具、工程电器、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特种船舶及船用设备、眼镜、木业、醋业为10大产业群的产业格局,并将建成5个销售超千亿元的产业,10个销售超百亿元的企业。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校招生就业处和会计教研室联手,主动出击,广泛寻求合作资源,目前已与机械、化工、造纸等支柱产业中的大中型企业洽谈合作事项,力求在四年级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落实合作协议,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目标。
三、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实现校企合作多样化
(一)将专业教师派往会计师事务所,成为驻所会计师。
我校会计教研室目前已与本地有影响的中信、成通会计师事务所多次沟通,初步达成意向,由我会计教研室负责协调校内课务安排,安排1—2名教师,成为该事务所的驻所会计师,共同参与事务所的工作。此举为增强会计专业教师业务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的零距离对接,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筹建会计咨询服务公司。
我校会计专业教师80%取得了会计师职称证书。在这个人才优势下,我校专业教研室开始了创建会计服务公司的前期调查、咨询工作。在充分了解公司开办程序和所需条件、手续等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拟创建会计服务公司的组织形式,拟建公司的营业范围为代理记账、咨询与培训。成立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可以使教师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更为学生们提供了顶岗实习的机会,加大了学生专业实训力度,积极推进了工学结合,培养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为将来就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三)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加强校企合作的密度。
我校连续3年被设为江苏省镇江市会计从业资格考点,是镇江市唯一的《会计电算化》培训点和考点,常年承担润州区财会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是经江苏省考试院批准的合法社会助学机构,常年举办财务与会计的特色自考。会计专业的社会培训的有效举行,学校师资的高素质、组织的严密性和服务的周到,都受到参训单位和个人的很高好评,增进了与行业、企业间的情感,为加强校企良好合作关系打下了基础。
(四)以精品课程为抓手,涉足校企合作新领域。
根据我校会计专业建设规划,我校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为了打造这一精品课程,我校会计教研室邀请校企合作企业召开了精品课程建设研讨会,经过充分讨论,会上确定了校企双方在课程能力目标制定、教材编写、质量监控、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这一合作形式,对探索校企合作新领域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马能和.集约化推进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职教通讯,2008.12.
[2]王建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技能发展.职教通讯,2008.10.
[3]贾厚琳.内涵发展模式下实训基地的文化创新.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2009.4.
[4]唐菊萍.校企合作促进中职学生创业的策略研究.江苏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