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我们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大学教工包括教学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他们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要影响,大学校园作为最接近社会的一个环境,学校教工的品行都会大大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也开始逐渐明朗,应开展积极的政治认同研究,从大学校园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因素即大学教工人品问题研究入手,提出“朱墨理论”,提出开展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实现方式的设想。
[关 键 词] “四个自信”;大学教工;人品建设;实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50-02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三观”塑造的关键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表明了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建设有着很大的影響。我们的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在校接触、学习、模仿的人就是教师,大学教工人品建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层次性和稳定性。我们认为,应从大学教工人品建设着手,坚持大学教工的“去劣”机制而非“拔优”机制,应是促进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实现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四个自信”的内涵和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在实质上就是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公民的一种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念,理性的认知和持久的追求。从宏观到微观,“四个自信”不仅仅是德育的要求,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内容,还都属于政治认同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认为,“四个自信”的实质就是政治认同,在当下中国,集中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二、政治认同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政治认同的研究都不算早,政治认同的概念也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才提出来的。但是,国内外学界将政治认同与人品建设,特别是将大学生政治认同与大学教工人品问题联系起来研究的,实不多见。现在大学生的主体已经成为“90后”,“90后”的学生享受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喜欢自我挑战,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所起的作用往往被理解为“灌输式”“填鸭式”的,甚至被戏称为“洗脑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对校园内外的政治氛围和现实社会的政治认同往往是浅层的,多是情感层面的盲从或拒从,而不是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信任,当社会思潮发生急剧变化时,青年学生群体也因此盲从或摇摆。也正因为如此,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别是“90后”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的实现方式问题才成为具有深刻社会历史责任感的学者近年来热切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三、提出大学教工人品建设与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实现方式的研究设想
本研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研究范畴,研究方法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为主。本研究的目标是,论证大学教工人品建设是促进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实现方式之一,这是一个包容诸多研究分支的大课题,主要内容暂列如下:
(一)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影响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事实例证。从这些例证中探讨教工人品对青年学生人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子,特别是领袖人物在学生时代受到的教师人品的影响。这一部分的研究材料选取倾向于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
(二)国内外人品研究现状。梳理学界对于人品问题、人品建设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界对人品与学术、人品与官德等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
(三)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在政治认同研究领域的地位和意义。学生时代是人生“三观”塑造和确立的关键期,大学生在校园里所受到的行政氛围熏陶往往被感知为校园外的社会政治氛围。若不加以点拨和教育,大学生习以为常之后,带着校园里的书生气和校园行政化叠加的心态走向社会,必将受到社会大潮毫不客气的洗礼。
(四)大学教工包括教学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调查显示,行政部门的教工人品问题更受到大学生关注。大学校园教工人品问题所带来的言行劣迹与行政化问题对当今大学校园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教授及博导师风师德失范对当今大学校园政治生态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社会转型期的大学教工(尤其是中层干部)人品建设应提上日程。
(五)本研究的难点一:人品建设理论研究。人品的特性:历史的,时代的,动态的,积累的。教工人品内涵及量化、衡量人品状况的现实水准,人品的分层、分类研究,影响人品建设的现实条件和具体路径。最终形成一份“大学教工人品建设量化细目表”。
(六)本研究的难点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基于学界社会认同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大学教工人品建设促进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朱墨理论”。该理论观点观照的视野非常广阔,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对自己身边的人模仿学习;涉及心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等,而教工人品的衡量尺度及“去劣”“拔优”机制的建立及学者型教工行政体系的呼吁,都是此理论观点的重要理论基础。
(七)本研究的难点三:关于“大学教工”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
以“大学教工”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的检索结果以及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网站搜索到的文章极少,而且都与大学教工的健康状况、生活条件、业余活动等有关,能和大学教工人品问题有关联的研究文献寥若晨星。
(八)教工人品建设与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关系的调查与访谈。选取三至五所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的高校开展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为“朱墨理论”提供现实例证,目的是为检验和修正该理论。 (九)对比学生管理和服务理念的两种类型。一是经典类的传统居高临下式,经典观念和经典做法是:将学生视为管理和约束对象,管理者以俯视姿态面对学生,学校做出规定,学生必须遵照执行。二是可称为宝贝类的当代以生为本式,学生管理以服务成长为目标,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和利益诉求,开展以心交心的平视沟通,在学校规章制度框架下,把学生视作宝贝,视为可以培养成才的受教育群体。
(十)提炼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研究结论。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微缩,校园政治生态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全息
相关。
四、开展此项研究的意义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校园政治生态认同。现在的“90后”想法更加成熟一些,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大提升了信息的获取速度,拓宽了信息的获取渠道与参与渠道,更多的学生关注着国家的变化,从新闻中了解国家与世界的变化发展。而“90后”自身的观感使得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出现和变化感触更加敏锐,大学校园里的点滴变化都会引起大学生不同形式的热切关注。大学教工人品建设提上日程之后,师德师风问题成为教工人品建设的核心内容。由此带来的校园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是能够被大学生真切感知的。在校园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大学生逐步树立对校园内政治生态的认同,为增强“四个自信”奠定现实的认知基础。
引导大学生走入社会后树立更广泛的“四个自信”认同。将教工人品建设纳入去劣机制的轨道,长官意志和官僚作风将没有市场,凌驾于大学生独立自由精神之上的雾霾没有产生的根源,精神世界的天空和日常学习生活的校园将随着自然的季节变化而阴晴雨雪。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熏陶下健康成长,并随着毕业踏入社会将优良的政治素养带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凡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国家重要举措必将获得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在社会层面建立更为广泛的“四个自信”认同。
五、结论
大学教工人品建设与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有一定的关联性。将教工人品建设与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研究结合起来,可以开拓政治认同研究的新领域,能够凸显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研究的现实深度和广度,对消弭和改善大学生政治冷漠倾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当今大学去行政化研究、师德师风养成研究和青年群众工作理论研究也会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涉及的學科背景较为广阔,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领域都有涉及,因此,开展研究最关键的是,参加该项研究的成员必须朝气蓬勃,年富力强,教学、行政和社会阅历都应非常丰富。该研究开始前、开始后,所有成员应下定志在必得的科研决心。
参考文献:
[1]陈沉.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6).
[2]郭華鸿.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实质、问题及其提升[J].社科纵横,2016(1).
[3]刘荣材.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状况及其对策分析: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科教文汇,2016(6).
[4]孔德勇.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认同问题研究刍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7(4).
[5]齐鑫,张慧萍.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因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
[6]常铁军.政治认同研究评述[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5(1).
[7]胡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述评[J].昌吉学院学报,2013(1).
[8]唐小丽.少数民族公民政治认同与党的执政基础巩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9]伍柳氏,张海燕.问题与对策: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研究:基于广西部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
[10]杨超.网络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2.
[关 键 词] “四个自信”;大学教工;人品建设;实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50-02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三观”塑造的关键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表明了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建设有着很大的影響。我们的大学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生在校接触、学习、模仿的人就是教师,大学教工人品建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层次性和稳定性。我们认为,应从大学教工人品建设着手,坚持大学教工的“去劣”机制而非“拔优”机制,应是促进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实现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四个自信”的内涵和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在实质上就是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公民的一种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念,理性的认知和持久的追求。从宏观到微观,“四个自信”不仅仅是德育的要求,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内容,还都属于政治认同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认为,“四个自信”的实质就是政治认同,在当下中国,集中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二、政治认同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政治认同的研究都不算早,政治认同的概念也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才提出来的。但是,国内外学界将政治认同与人品建设,特别是将大学生政治认同与大学教工人品问题联系起来研究的,实不多见。现在大学生的主体已经成为“90后”,“90后”的学生享受到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喜欢自我挑战,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所起的作用往往被理解为“灌输式”“填鸭式”的,甚至被戏称为“洗脑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对校园内外的政治氛围和现实社会的政治认同往往是浅层的,多是情感层面的盲从或拒从,而不是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信任,当社会思潮发生急剧变化时,青年学生群体也因此盲从或摇摆。也正因为如此,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别是“90后”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的实现方式问题才成为具有深刻社会历史责任感的学者近年来热切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三、提出大学教工人品建设与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实现方式的研究设想
本研究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研究范畴,研究方法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为主。本研究的目标是,论证大学教工人品建设是促进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实现方式之一,这是一个包容诸多研究分支的大课题,主要内容暂列如下:
(一)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影响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的事实例证。从这些例证中探讨教工人品对青年学生人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子,特别是领袖人物在学生时代受到的教师人品的影响。这一部分的研究材料选取倾向于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
(二)国内外人品研究现状。梳理学界对于人品问题、人品建设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界对人品与学术、人品与官德等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
(三)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在政治认同研究领域的地位和意义。学生时代是人生“三观”塑造和确立的关键期,大学生在校园里所受到的行政氛围熏陶往往被感知为校园外的社会政治氛围。若不加以点拨和教育,大学生习以为常之后,带着校园里的书生气和校园行政化叠加的心态走向社会,必将受到社会大潮毫不客气的洗礼。
(四)大学教工包括教学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调查显示,行政部门的教工人品问题更受到大学生关注。大学校园教工人品问题所带来的言行劣迹与行政化问题对当今大学校园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教授及博导师风师德失范对当今大学校园政治生态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社会转型期的大学教工(尤其是中层干部)人品建设应提上日程。
(五)本研究的难点一:人品建设理论研究。人品的特性:历史的,时代的,动态的,积累的。教工人品内涵及量化、衡量人品状况的现实水准,人品的分层、分类研究,影响人品建设的现实条件和具体路径。最终形成一份“大学教工人品建设量化细目表”。
(六)本研究的难点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基于学界社会认同理论研究成果,提出大学教工人品建设促进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朱墨理论”。该理论观点观照的视野非常广阔,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对自己身边的人模仿学习;涉及心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等,而教工人品的衡量尺度及“去劣”“拔优”机制的建立及学者型教工行政体系的呼吁,都是此理论观点的重要理论基础。
(七)本研究的难点三:关于“大学教工”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
以“大学教工”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的检索结果以及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网站搜索到的文章极少,而且都与大学教工的健康状况、生活条件、业余活动等有关,能和大学教工人品问题有关联的研究文献寥若晨星。
(八)教工人品建设与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关系的调查与访谈。选取三至五所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的高校开展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为“朱墨理论”提供现实例证,目的是为检验和修正该理论。 (九)对比学生管理和服务理念的两种类型。一是经典类的传统居高临下式,经典观念和经典做法是:将学生视为管理和约束对象,管理者以俯视姿态面对学生,学校做出规定,学生必须遵照执行。二是可称为宝贝类的当代以生为本式,学生管理以服务成长为目标,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和利益诉求,开展以心交心的平视沟通,在学校规章制度框架下,把学生视作宝贝,视为可以培养成才的受教育群体。
(十)提炼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的研究结论。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微缩,校园政治生态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全息
相关。
四、开展此项研究的意义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校园政治生态认同。现在的“90后”想法更加成熟一些,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大提升了信息的获取速度,拓宽了信息的获取渠道与参与渠道,更多的学生关注着国家的变化,从新闻中了解国家与世界的变化发展。而“90后”自身的观感使得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出现和变化感触更加敏锐,大学校园里的点滴变化都会引起大学生不同形式的热切关注。大学教工人品建设提上日程之后,师德师风问题成为教工人品建设的核心内容。由此带来的校园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是能够被大学生真切感知的。在校园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大学生逐步树立对校园内政治生态的认同,为增强“四个自信”奠定现实的认知基础。
引导大学生走入社会后树立更广泛的“四个自信”认同。将教工人品建设纳入去劣机制的轨道,长官意志和官僚作风将没有市场,凌驾于大学生独立自由精神之上的雾霾没有产生的根源,精神世界的天空和日常学习生活的校园将随着自然的季节变化而阴晴雨雪。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熏陶下健康成长,并随着毕业踏入社会将优良的政治素养带入广阔的社会生活。凡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国家重要举措必将获得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在社会层面建立更为广泛的“四个自信”认同。
五、结论
大学教工人品建设与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有一定的关联性。将教工人品建设与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研究结合起来,可以开拓政治认同研究的新领域,能够凸显大学生“四个自信”认同研究的现实深度和广度,对消弭和改善大学生政治冷漠倾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当今大学去行政化研究、师德师风养成研究和青年群众工作理论研究也会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涉及的學科背景较为广阔,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领域都有涉及,因此,开展研究最关键的是,参加该项研究的成员必须朝气蓬勃,年富力强,教学、行政和社会阅历都应非常丰富。该研究开始前、开始后,所有成员应下定志在必得的科研决心。
参考文献:
[1]陈沉.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6).
[2]郭華鸿.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实质、问题及其提升[J].社科纵横,2016(1).
[3]刘荣材.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状况及其对策分析: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科教文汇,2016(6).
[4]孔德勇.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认同问题研究刍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7(4).
[5]齐鑫,张慧萍.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因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4).
[6]常铁军.政治认同研究评述[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5(1).
[7]胡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述评[J].昌吉学院学报,2013(1).
[8]唐小丽.少数民族公民政治认同与党的执政基础巩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9]伍柳氏,张海燕.问题与对策: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研究:基于广西部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
[10]杨超.网络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