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就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好的教学不是简单地教书、教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习,把学生置于学习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学习主动意识与能力的激活,引发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远比不停地学更重要。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探索,逐步梳理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和谐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弘扬优势、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和谐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态度要亲切平和
教师不要给学生高高在上、拒人千里的感觉,要包容学生的缺点,耐心地帮助他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时不时地朝学生发火,这会让学生感到紧张,影响学习的情绪。我们不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时常对学生以微笑,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学生如沐浴春风,心情舒畅,教师平和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才会积极地思考、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走路
“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这段话就充分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主动介入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三)相互尊敬,平等相处
教师视自己与学生平等,把学生看作是人,是一个有潜能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要尊重他们。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在这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由的,学生全力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老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动脑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重要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灵活性,打破课堂教学多年形成的有害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学生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予鼓励、赞扬。
三、调动积极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持久、巩固,则莫过于见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快慰,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给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如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所有学生学习中的点滴成绩,适时地给予充分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学好的信心和勇气。具体的做法有:(1)分层开展活动,把政策向中差生倾斜。在平时课堂提问或组织讨论,要让中差学生有发言机会,且有答对的把握。(2)把拟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平时小测验或练习可采用学生自拟试题,教师综合的方式,这样他们复习或参加测验的信心十足,认为试题不会“深”不可测。
四、加强团队合作,发挥学生自主潜力
(一)创造讨论的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闭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應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当学生能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修正事先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学习小组共同答题
为了切实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习质量,在回答问题时,教师采取“学习小组共同答题”的方法,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充分发言,各自发表见解,又相互补充意见。这样,一个问题的解决就凝聚着小组所有成员的智慧。另外,小组学习是每个成员之间在思维上的合作过程,即把自己的思维融入他人思维的过程中。所以,在相同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三)师生合作
老师当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学。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况且学生的见解常会启发老师。所以,老师要放下架子,诚心诚意当学生;学生当老师,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输出。这一过程学生要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倾听者也会更加认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这种“以学为主,独立自主”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化的过程,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促进与积极成长。
参考文献:
[1]吴伟立:《关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地探究》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1).
[2]《自主学习方法与策略》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04P4.
[3]刘艳平艾庆华王猛《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小组学习类型》[G]中国教育学刊(2014)07-0048-06.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好的教学不是简单地教书、教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习,把学生置于学习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学习主动意识与能力的激活,引发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远比不停地学更重要。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探索,逐步梳理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和谐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弘扬优势、增强自信、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和谐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态度要亲切平和
教师不要给学生高高在上、拒人千里的感觉,要包容学生的缺点,耐心地帮助他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时不时地朝学生发火,这会让学生感到紧张,影响学习的情绪。我们不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时常对学生以微笑,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惧怕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学生如沐浴春风,心情舒畅,教师平和的态度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才会积极地思考、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主走路
“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这段话就充分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主动介入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三)相互尊敬,平等相处
教师视自己与学生平等,把学生看作是人,是一个有潜能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要尊重他们。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在这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斥责的忧虑,学习活动是充分自由的,学生全力地投入学习,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老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动脑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重要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灵活性,打破课堂教学多年形成的有害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学生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予鼓励、赞扬。
三、调动积极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持久、巩固,则莫过于见到自己学习的成果。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快慰,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给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如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所有学生学习中的点滴成绩,适时地给予充分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学好的信心和勇气。具体的做法有:(1)分层开展活动,把政策向中差生倾斜。在平时课堂提问或组织讨论,要让中差学生有发言机会,且有答对的把握。(2)把拟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平时小测验或练习可采用学生自拟试题,教师综合的方式,这样他们复习或参加测验的信心十足,认为试题不会“深”不可测。
四、加强团队合作,发挥学生自主潜力
(一)创造讨论的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闭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應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当学生能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修正事先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学习小组共同答题
为了切实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习质量,在回答问题时,教师采取“学习小组共同答题”的方法,让每一位小组成员充分发言,各自发表见解,又相互补充意见。这样,一个问题的解决就凝聚着小组所有成员的智慧。另外,小组学习是每个成员之间在思维上的合作过程,即把自己的思维融入他人思维的过程中。所以,在相同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三)师生合作
老师当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学。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况且学生的见解常会启发老师。所以,老师要放下架子,诚心诚意当学生;学生当老师,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输出。这一过程学生要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倾听者也会更加认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这种“以学为主,独立自主”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充分展现学生个性化的过程,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促进与积极成长。
参考文献:
[1]吴伟立:《关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地探究》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1).
[2]《自主学习方法与策略》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04P4.
[3]刘艳平艾庆华王猛《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小组学习类型》[G]中国教育学刊(2014)07-00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