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典型麦田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iei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农田小麦NPK肥料的利用率。[方法] 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处理:NPK、NP、PK、NK和缓释肥料,比较NPK平衡施肥和施用缓释肥2种施肥方式的差异。[结果] 土壤中残存速效养分、小麦产量及生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NPK平衡施用有助于小麦增产,较NP、PK、NK处理分别提高了9.6%、11.3%、33.8%。同时NPK处理中N、P、K肥料利用率较缓释肥处理均有所增加。[结论]选择适宜的施肥模式是该地区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小麦;肥料利用率;NPK;缓释肥料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3-0163-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3.04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f Utilization Rates of NPK Fertilizers in the Typical Wheat Farm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LIU Guo li1, YAO Hai yan2, ZHANG Yan peng3 et al
  (1.Integrated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re of Xiaobotou Town, Wudi County,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Binzhou, Shandong  251911;2.Agricultural & Rural Bureau of Wudi County,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Binzhou, Shandong 251900;3.School of Biologic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Shandong 2566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utilization rates of NPK fertilizers in the wheat farm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Method] Five treatments were arranged in this study, i.e., NPK, NP, PK, NK, and slow released fertilizer. The differences in NPK utilization between balanced NPK fertilization and slow released fertilizer fertilization were determined. [Resul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soil available nutrients contents, wheat biomass production and grain yield. Higher wheat grain yield were in the balanced NPK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s of NPK fertilizers were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low released fertilizer treatment. [Conclusion] Selecting the suitable fertilization mode could be the key step to increase the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e in the study area.
  Key words Wheat;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e;NPK nutrients;Slow released fertilizer
  化肥是粮食增产的基础,世界农业的发展证明,施用化肥是最快、最有效、最重要的作物增产措施[1]。随着社会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化肥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但化肥在带来增产的同时,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即肥料既是作物高产优质的物质基础,又是潜在的环境污染因子,不合理施肥造成的污染问题已有较多报道[2-4]。当前,由于过量施肥引发了一系列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施肥的增产效率也逐渐下降。因此,如何通过施肥达到养分供应和作物需求的时空一致性,实现作物高产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提高化肥的养分利用率成为关乎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5-7]。
  为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农田主要粮食作物的肥料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高产高效,减轻化学肥料施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笔者通过比较不同肥料施用方式下,小麦生长情况及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变化,探索集成科学施肥模式,为农业减施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无棣县信阳镇吴季李村一肥力均衡、排灌方便的农田进行。农田耕层土壤(0~20 cm)主要理化性质:
  pH 8.4,有機质15.3 g/kg,速效氮30.1 mg/kg,有效磷30.4 mg/kg,速效钾128 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冬小麦,小麦品种为临麦4号。   1.3 试验方法
  试验自2017年10月开始,共设5个处理:NPK、NP、PK、NK、缓释肥,每处理重复3次,面积为80 m2。小麦生长季各处理施肥量:氮肥600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375 kg/hm2(NPK),氮肥600 kg/hm2+磷肥750 kg/hm2(NP),磷肥750 kg/hm2+钾肥375 kg/hm2(PK),氮肥600 kg/hm2+钾肥375 kg/hm2(NK),氮肥960 kg/hm2+磷肥390 kg/hm2+钾肥285 kg/hm2(缓释肥)。所用氮肥为尿素,磷肥为过磷酸钙,钾肥为氯化钾,缓释肥中N、P2O5、K2O含量为28%、6%、6%,其施用量以N计,不足部分用磷钾肥补足。其中氮肥40%用作基肥,60%作追肥,磷钾肥料、缓释肥全部作基肥施用。各个处理除施肥外,其他管理措施相同。
  1.4 小麦生物量及籽粒产量测定方法
  小麦籽粒产量按实收产量计,小麦产量=籽粒重×(1-杂质含量(%))×(1-含水量(%))/(1-13%)×1 hm2穗数。
  小麦茎叶生物量测定方法为在小区随机取1 m2样区3个,采收地上部风干后,脱出籽粒测定茎叶重量,小麦茎叶重量=单株茎叶平均茎叶重量×1 hm2株数。
  1.5 样品采集
  小麦采集方法为在小区内随机取3个1 m长的样段,整株拔出,剪去根部后风干,脱出籽粒,将3份样品混匀,取适量样品烘干粉碎,茎叶、籽粒样品各取200 g左右,密封保存,用于测定氮、磷、钾养分含量。
  土壤样品于小麦收获后,及时采用“S”型采样方法取5点耕层土壤,均匀混合,经过筛等处理后测定其速效N、P、K及有机质含量等。
  1.6 土壤及作物样品分析方法
  土壤pH采用pH计测定;土壤速效氮采用氯化钾提取,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铵提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采用醋酸铵提取,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作物茎叶及籽粒全N含量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经H2SO4-H2O2消煮后,全P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全K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1.7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均为3次重复平均值。小麦养分吸收总量为1 hm2籽粒吸收量与1 hm2茎叶吸收量之和,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按照下式计算,肥料利用率=(不同处理作物吸收NPK养分总量—无NPK区作物吸收NPK总量)/所施肥料中NPK总量×100%。统计分析采用SPSS 10.0版在计算机上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主要理化性质
   由于不同处理肥料施用种类及量不同,小麦收获后,耕层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存在差异(表1)。不同处理间耕层土壤pH、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存在显著差异。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后,耕层土壤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无氮(磷/钾)处理土壤(P<0.05),其中NK处理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最高,NP处理有效磷含量最高。肥料施入土壤后,一部分被作物吸收利用,一部分会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生迁移转化,养分含量及存在形态是评价土壤肥力和科学施肥的重要依据。
  2.2 小麦产量与生物量
  小麦生长期间,不同处理间籽粒产量、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表2)。
   小麦最高籽粒产量、生物量均为NPK、缓释肥处理,二者差异不显著。NPK处理小麦产量较NP、NK、PK处理分别增产9.6%、11.3%、33.8%。由于试验所在区域耕层土壤钾素含量较充足,因而NP与NPK、缓释肥相比,差异较小。缺氮处理比施氮处理小麦产量明显降低,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缺磷处理较缺氮处理作物产量、生物量也有所下降。可见,氮、磷、钾平衡施肥有利于作物增产增收。
  2.3 肥料利用率
  由表3可知,2个处理氮、磷、钾利用率中钾肥利用率较低,这可能与试验所在区域土壤本身钾含量较高有關。NPK处理与缓释肥处理相比,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较高,这可能与缓释肥的种类、缓释肥养分释放特征有关,缓释肥养分释放与作物需求规律一致时,才能发挥缓释肥的效能。但缓释肥减少了追肥环节,节省了劳动力成本,这是其优势所在[8-9]。肥料利用率计算中仅分析了施入肥料被当季作物的吸收量,未将施用的氮、磷、钾肥料残留在土壤中的部分包含在内,这部分养分以缓效态或有效态等形式在土壤中进行转化,能够被下茬作物吸收利用[10],因而,该研究中肥料利用率可能存在低估的问题。同时,肥料的利用效率和土壤属性、作物品种及生产管理措施等密切相关,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应统筹考虑这些因素,设立不同化肥施用模式试验,确定最佳施用方式应是今后研究中关注的重点。
  3 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有利于促进小麦增产增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缓释化肥一次施用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而提高其利用率,需调控其养分释放特征与作物养分需求规律相结合,进而实现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 李健敏,赵庚星,李涛,等.山东省小麦施肥特征与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2):2322-2335.
  [2] 梁增芳,肖新成,倪九派.农业面源污染认知与调控意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三峡库区南沱镇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3):125-131.
  [3] 胡博,罗良国,武永锋,等.环竺山湾湖小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减排潜力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35(7):1368-1375.
  [4] 杨宝林,崔远来,赵树君,等.基于SWAT模型的莲塘口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模拟[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49(3):359-364,371.
  [5]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等.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J].土壤学报,2008,45(5):915-924.
  [6] 姚杰,桑玉红,刘华君.山东省小麦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6):17,27.
  [7] 卞纪兰,马祎明,路广鹏.我国种植户减施化肥存在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5):252-253,276.
  [8] 李菂萍,许秀成,王好斌.国内外缓释/控释肥料标准概况[J].磷肥与复肥,2005,20(6):41-42.
  [9] 奚振邦.缓释化肥再认识[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4):578-583.
  [10] 孙传范,曹卫星,戴廷波.土壤—作物系统中氮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J].土壤,2001,33(2):64-69,97.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为缓解其自毒化感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K326"为研究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旋耕20 cm(RT20)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旋耕20 cm(RT20)、翻耕30 cm(DT30)、深松30 cm(ST30)和深松40 cm(ST40)下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基于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模型探讨各酚酸类物质的
摘要 [目的]通过对3种活性污泥的长期驯化、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优势菌筛选与复配,构建一种对毒死蜱具有高降解活性的菌群。 [方法]以农药公司的3种不同废水处理工序的污泥为材料,利用毒死蜱长期胁迫驯化以获得高效降解毒死蜱的活性污泥;随后,在驯化后的3种活性污泥中筛选优势菌株,并以筛选的菌株构建复合菌群用于毒死蜱的降解。[结果]以毒死蜱为碳源,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3株具有毒死蜱降解活性的菌株(Pa
摘要 [目的]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甘薯黄粉对黄粉虫各阶段生殖性能的影响,确定甘薯黄粉最佳添加量。[方法]喂食黄粉虫添加比例分別为10%、20%、30%、40%、50%的甘薯黄粉饲料,测定黄粉虫幼虫阶段体重、体长、头宽、死亡率、饲料转化率、幼虫历期,黄粉虫蛹阶段的化蛹率、蛹历期、蛹的重量和雌雄比以及成虫阶段的羽化率、成虫发育历期、成虫的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结果]喂食50%甘薯黄粉+50%麦麸
摘要 为明确当前主要防治药剂的效果并筛选高效防治药剂,选用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36%杀虫双水剂和20%杀虫单水剂(保林三号)等8种药剂,采用打孔注药的方式,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10%甲维·吡虫啉可溶液剂打孔注药防治方翅网蝽效果最好,防治后3、7和15 d,校正死亡率均可达90%以上,分别为90.8%、94.3%和93.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关键词 悬铃木方翅网蝽;
以宁波市为研究区域,基于陆海统筹角度,从海洋功能区划目标实现情况、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效益情况、海洋功能区划保障措施落实情况3个层次出发,选取18项评价指标,对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实施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总功效系数F=0.65,功能区划实施效果为二级,海域使用比较协调。依据评估结果和目前实施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后续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摘要 磷脂酰乙醇胺結合蛋白 (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 binding protein, PEBP)在花的形态建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该基因家族在金花茶开花过程中的调控作用,通过对金花茶的花瓣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PEBP基因,并对其蛋白质性质、功能结构域、进化关系及开花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患者肝脾CT测量值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ATB-DILI患者作为ATB-DILI组,其中轻度32例,中度25例,重度16例;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ATB-DILI组与健康对照组均行CT诊断,比较两组CT测量值,包括肝CT值、肝与脾差值、肝/脾比值;比
摘要 以槟榔幼苗为研究对象, 研究不同浓度2,4-D丁酯对其生长情况、叶片生理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30×106 mg/kg)的2,4-D丁酯会促进槟榔幼苗生长,而高浓度(2.60×106 mg/kg及6.50×106 mg/kg)会抑制其生长。同时,随着2,4-D丁酯浓度的升高,槟榔苗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此外,CAT和
摘要 从有腹泻症状的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分离出1株病原菌。对该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和迁徙行为观察。经迁徙行为观察发现,该菌在1.5%LB上呈现弥漫性生长,在0.5%、1.0%的LB平板上的未见迁徙现象。该菌在DHL平板上的菌落特点与沙门氏菌相似,通过沙门氏菌手工生化鉴定、ATB细菌鉴定及16S rDNA分子测序比对证实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摘要 通过在大麦分蘖盛期、孕穗期、扬花灌浆期喷施1~3次芸乐收(0.01%芸苔素内脂可溶性液剂10 mL+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5 mL+BD助剂15 g),研究喷施芸乐收对冬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芸乐收对大麦产量构成因素具有促进作用,有效穗增加8万~24万/hm2,穗实粒数增加1.2~2.6粒,千粒重增加0.1~1.5 g,白粉病减轻1级;喷施芸乐收具有增产作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