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家长、孩子的喜爱和认可,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媒介,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依托绘本,激发阅读兴趣
1. 借助封面,点燃阅读愿望。任何一本书籍,最先引起读者注意的往往都是封面。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精美的绘本封面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猜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绘本故事《大脚丫跳芭蕾》的封面上画着一位美丽的大脚芭蕾舞演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封面,看看这位芭蕾舞演员有什么特别之处,猜猜她在舞蹈生涯中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故事的题目,吸引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故事。因此,和学生一起阅读绘本故事时,教师不要让学生急于阅读书中的内容,可以先和学生交流故事的封面,弄清封面的意思,点燃他们主动阅读的愿望。
2. 故事猜想,调动参与热情。学生是绘本阅读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尊重他们不同的感受,并积极鼓励他们边阅读边猜想故事情节,进入故事角色中。如绘本故事《出走的绒布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精彩处进行猜想:“小顽童在路上还会遇到哪些小动物?它们会怎么说?小顽童真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吗?”通过这样的猜想,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举行“绘本故事分享会”,让学生站到讲台前给大家讲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充分调动他们参与阅读故事的热情。
二、借助绘本,培养思维能力
1. 身临其境,融为一体。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调皮捣蛋的孩子,还是活泼可愛的小动物,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在绘本阅读过程中,他们很容易与故事主人公融为一体,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以绘本故事《爷爷变成了幽灵》为例。这个故事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叫艾斯本的小男孩的爷爷因为心脏病发作死在路上。于是,艾斯本想起了好多与爷爷在一起的事情:爷爷带他去游乐场,去看赛车、看电影、钓鱼,等等。学生在阅读故事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跟随艾斯本去想象愉快的往事,去思考亲人离开、生命结束等这些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并懂得珍惜与老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通过这样的阅读,孝敬老人、关心老人、照顾老人的美好情感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 图文结合,碰撞思维。绘本故事图文并茂,能让学生在爱与被爱的故事中与各种主题进行精神碰撞、领悟人生道理。如学生之间经常会因为抢夺玩具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故事《苏非生气了》。这个故事讲述了苏非与姐姐争抢玩具无果,气得离家出走,最后又心平气和地回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自己与其他同学吵架或者类似你争我夺的情形,与苏非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苏非的做法,随机再读有关文字;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如果再发生这样令你不愉快的事,你会如何处理”的讨论,让他们领悟到同学之间应如何处理问题,自己应如何调节不良情绪。
3. 联系生活,渗透教育。绘本作为一种儿童读物,在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时,也一定会在故事中给孩子们以情感教育。比如,现在的孩子都很挑食,不管家长和教师如何教育,总会留下一大堆剩菜剩饭。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故事《我绝对不吃番茄》。该绘本故事讲述了萝拉是一个超级挑食大王,她不喜欢吃很多东西,一次哥哥查理和她一起吃饭时,向她介绍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其实不简单:炸鱼块是海底超市里的美人鱼时常吃的小食品、胡萝卜是木星上的橘树枝、小番茄是喷水月光……萝拉听后,竟指着自己最不爱吃的番茄说要吃喷水月光。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萝拉为什么挑食,后来为什么改变了,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毛病,以后要怎么做,等等。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不仅认识了一个比他们还挑食的萝拉,还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各种各样的食物。
三、巧用绘本,提高写话能力
1. 抓语言奇特处,仿写句子。一年级的新生,最难的事情就是写话了。如何让他们喜欢上写话呢?最便捷的方法就是仿写一些重复或有规律的句子。绘本故事的语言不仅简练,而且富有特色。如绘本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每次玩西部牛仔,大老虎总是当好人,小老鼠总是当坏人。”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每次、总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每次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时,妈妈总是当母鸡,爸爸总是当老鹰,我只能当一只躲在母鸡后面的小鸡。”还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每次上课前,老师总是给我们讲故事,同学们总是听得特别认真。”这样的仿写,不仅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还能让他们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2. 抓图片空白处,放飞想象。绘本故事中的图画大多是跳跃的、充满想象力的,当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故事中时,经常会发现故事中简洁的文字根本无法表达其丰富的语意,还留有许多空白处。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些空白处,让学生尽情想象。如绘本故事《逃家小兔》中“小兔子变成石头”的画面没有文字,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想一想兔妈妈可能会怎么做、怎么想,试着给画面补白。在交流时,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兔妈妈急急忙忙赶路,一不小心被一块小石头绊倒了,膝盖被坚硬的石头划破了,鲜血直流,脚上也磨出了几个鲜红的血泡。可兔妈妈心想:‘兔宝宝要是遇到危险,怎么办呢?’于是,兔妈妈又咬咬牙,不顾疼痛,继续往山顶爬去……”通过这样的写话,一个全心爱着孩子的兔妈妈形象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同时,也给图画配上了丰富的文字。
3. 抓文本空白处,续编故事。绘本故事虽然短小精悍,但情节生动,教师可以抓住一些文本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续编故事。如绘本故事《鸭子农夫》中,当鸭子遇到困难后,鸡、牛、羊聚集在一起。牛说:“哞哞!”羊说:“咩咩!”鸡说:“咕咕!”至于牛、羊、鸡说些什么,他们当时的表情、动作又是如何,文本中均没有提到。有位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这些动物可能在讨论什么?他们的表情、动作又是怎样的?在交流时,有的学生说——“牛生气地说:‘农夫真是太可恶了,就知道让鸭子干活,而自己整天睡大觉。’羊摸摸胡子,点点头说:‘是啊,我们要帮帮他。’母鸡拍拍翅膀,接着说:‘好,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帮助他吧!’”通过想象,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写作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总之,绘本是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读物,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绘本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
一、依托绘本,激发阅读兴趣
1. 借助封面,点燃阅读愿望。任何一本书籍,最先引起读者注意的往往都是封面。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精美的绘本封面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猜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绘本故事《大脚丫跳芭蕾》的封面上画着一位美丽的大脚芭蕾舞演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封面,看看这位芭蕾舞演员有什么特别之处,猜猜她在舞蹈生涯中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难。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故事的题目,吸引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故事。因此,和学生一起阅读绘本故事时,教师不要让学生急于阅读书中的内容,可以先和学生交流故事的封面,弄清封面的意思,点燃他们主动阅读的愿望。
2. 故事猜想,调动参与热情。学生是绘本阅读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尊重他们不同的感受,并积极鼓励他们边阅读边猜想故事情节,进入故事角色中。如绘本故事《出走的绒布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精彩处进行猜想:“小顽童在路上还会遇到哪些小动物?它们会怎么说?小顽童真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吗?”通过这样的猜想,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举行“绘本故事分享会”,让学生站到讲台前给大家讲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充分调动他们参与阅读故事的热情。
二、借助绘本,培养思维能力
1. 身临其境,融为一体。绘本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调皮捣蛋的孩子,还是活泼可愛的小动物,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在绘本阅读过程中,他们很容易与故事主人公融为一体,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以绘本故事《爷爷变成了幽灵》为例。这个故事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叫艾斯本的小男孩的爷爷因为心脏病发作死在路上。于是,艾斯本想起了好多与爷爷在一起的事情:爷爷带他去游乐场,去看赛车、看电影、钓鱼,等等。学生在阅读故事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跟随艾斯本去想象愉快的往事,去思考亲人离开、生命结束等这些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并懂得珍惜与老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通过这样的阅读,孝敬老人、关心老人、照顾老人的美好情感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 图文结合,碰撞思维。绘本故事图文并茂,能让学生在爱与被爱的故事中与各种主题进行精神碰撞、领悟人生道理。如学生之间经常会因为抢夺玩具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故事《苏非生气了》。这个故事讲述了苏非与姐姐争抢玩具无果,气得离家出走,最后又心平气和地回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自己与其他同学吵架或者类似你争我夺的情形,与苏非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苏非的做法,随机再读有关文字;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如果再发生这样令你不愉快的事,你会如何处理”的讨论,让他们领悟到同学之间应如何处理问题,自己应如何调节不良情绪。
3. 联系生活,渗透教育。绘本作为一种儿童读物,在讲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时,也一定会在故事中给孩子们以情感教育。比如,现在的孩子都很挑食,不管家长和教师如何教育,总会留下一大堆剩菜剩饭。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故事《我绝对不吃番茄》。该绘本故事讲述了萝拉是一个超级挑食大王,她不喜欢吃很多东西,一次哥哥查理和她一起吃饭时,向她介绍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其实不简单:炸鱼块是海底超市里的美人鱼时常吃的小食品、胡萝卜是木星上的橘树枝、小番茄是喷水月光……萝拉听后,竟指着自己最不爱吃的番茄说要吃喷水月光。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萝拉为什么挑食,后来为什么改变了,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毛病,以后要怎么做,等等。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不仅认识了一个比他们还挑食的萝拉,还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各种各样的食物。
三、巧用绘本,提高写话能力
1. 抓语言奇特处,仿写句子。一年级的新生,最难的事情就是写话了。如何让他们喜欢上写话呢?最便捷的方法就是仿写一些重复或有规律的句子。绘本故事的语言不仅简练,而且富有特色。如绘本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每次玩西部牛仔,大老虎总是当好人,小老鼠总是当坏人。”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每次、总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每次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时,妈妈总是当母鸡,爸爸总是当老鹰,我只能当一只躲在母鸡后面的小鸡。”还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每次上课前,老师总是给我们讲故事,同学们总是听得特别认真。”这样的仿写,不仅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还能让他们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2. 抓图片空白处,放飞想象。绘本故事中的图画大多是跳跃的、充满想象力的,当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故事中时,经常会发现故事中简洁的文字根本无法表达其丰富的语意,还留有许多空白处。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些空白处,让学生尽情想象。如绘本故事《逃家小兔》中“小兔子变成石头”的画面没有文字,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想一想兔妈妈可能会怎么做、怎么想,试着给画面补白。在交流时,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兔妈妈急急忙忙赶路,一不小心被一块小石头绊倒了,膝盖被坚硬的石头划破了,鲜血直流,脚上也磨出了几个鲜红的血泡。可兔妈妈心想:‘兔宝宝要是遇到危险,怎么办呢?’于是,兔妈妈又咬咬牙,不顾疼痛,继续往山顶爬去……”通过这样的写话,一个全心爱着孩子的兔妈妈形象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同时,也给图画配上了丰富的文字。
3. 抓文本空白处,续编故事。绘本故事虽然短小精悍,但情节生动,教师可以抓住一些文本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续编故事。如绘本故事《鸭子农夫》中,当鸭子遇到困难后,鸡、牛、羊聚集在一起。牛说:“哞哞!”羊说:“咩咩!”鸡说:“咕咕!”至于牛、羊、鸡说些什么,他们当时的表情、动作又是如何,文本中均没有提到。有位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这些动物可能在讨论什么?他们的表情、动作又是怎样的?在交流时,有的学生说——“牛生气地说:‘农夫真是太可恶了,就知道让鸭子干活,而自己整天睡大觉。’羊摸摸胡子,点点头说:‘是啊,我们要帮帮他。’母鸡拍拍翅膀,接着说:‘好,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帮助他吧!’”通过想象,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写作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总之,绘本是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读物,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绘本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