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实现空间概念的突破

来源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832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主要体现在自主性、独特性、体验性,而这些新的学习方式都通过活动得以实现,在“316高质课堂”的六环节中,尤其是活动促学和互动研学环节中,突出了学生学习活动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中的空间观念主要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圖形;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空间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被建立的,从实物到几何图形的过渡很模糊。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从建立过程,突破空间的约束。
   一、以活动促进实物与空间概念的连接
  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角的概念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在一年级的时候,虽然学生曾经有过观察物体的学习体验,学生觉得在长方体、正方体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可以说对于角的认识他们是比较模糊的,只是直觉中感觉角应该是尖尖的,另外学生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但并没有形成直观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在抽象的空间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这样的活动,它是学生所熟悉的同时又为新的抽象概念的学习提供了合适的基础,教材中是用校园情境引入角的认识,我在这里用教师手中的三角尺、剪刀等现实物体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角的存在,并探寻角的样子;在“活动促学”环节,设计看图、比较并发现的活动,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形象生动的抽象演示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引导学生抽象出角的样子,在脑海中初步形成对角的概念认知,再利用找一找、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再次感知角的“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加深对角的认知。活动是实物与空间概念之间的桥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空间概念的表象。
  二、突出一个“动”字,在操作中体验图形的空间运动
  数学教学一向来都是以知识和技能为重要目标的,直至到了新的课程标准出台才有了“经历、体验”这样的词语。什么收获都必须是来自学生内心的,无论是知识的重点还是难点,无论是他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只有学生自己体会到了这个点的重要性,学生才能真正的重视起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问题。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开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的认知更难建立,空间运动和变化是十分抽象的。我在这里将这种变化具体形象化,先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的操作活动,学生将两个不同的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对齐,观察并比较,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但这还只是静态地感知,再利用纸条做的活动角学具,学生自己动手转动活动角、同时观察角的变化,直观地感受空间的运动与变化,真实地体验到角的两边开口变了,角的大小变了,再次通过转动活动角,寻找不变的因素,从而明白两边的长短没变,体验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图形的运动是动态的,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应该也是动态的,在教学中,老师要灵活巧妙地设计活动,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去经历空间运动的过程,促使学生去体验、感知图形的运动与变化,依存学生体验,发展学生空间认知。
  三、注重活动内化,真正形成空间认知
  有一位教授曾说: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会。
  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活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学生经历了操作、体验过程并不意味着学生真的形成了认知,学生只有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沉下心来进行数学的思考,教学效果才不会被教学形式所累,教学活动才打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学生动,同时也要注意到,动只是教学的手段,而动的真正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行研究,达到对数学知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
  画角教学设计在“互动研学”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先经历探究画角的过程,然后对子交流活动,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尝试回顾自己画角的过程并形成自己的方法总结。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语言内化,说一说自己刚才创造角的时候是怎样画的?因为经历了画角的过程,学生纷纷叙说自己的画角的方法与步骤,这些方法有简便的、繁杂的,有比较成功的、不合理的,比如先靠着三角尺画一条边,再靠着三角尺画另一条边,很多学生认为这个方法画出的角太死板,学生在比较多种方法步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画角方法,最后在教学中老师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思考,用语言精炼归纳总结出规范的画角步骤。因为学生对于画角都有了切身的自主探究活动体验,学生能形成认知,但教学中的活动不能只是停留在基础的操作层面,更应该将它进一步升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引导学生去回顾、比较、思考、归纳与总结,帮助学生将直观形象和经验整合起来,为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做铺垫,在更高的层面对所得到的体悟重新建构、内化成真正的学习收获。
  数学课堂中离不开教学活动,在教学环节中要有恰当的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从操作到思维,从表层到深层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对空间概念的认知也逐渐形成。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教师转变以往直接为幼儿安排好户外游戏的任务,让幼儿机械完成游戏项目的方式,并做到退居幼儿身后,让幼儿自主进行游戏,可以提升幼儿的自主能力,促使幼儿得到长远的发展。为此,广大幼儿园教育实践者要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获得一定的经验,从而为幼儿今后取得极大的进步提供很好的助力。  【关键词】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开展  幼儿园教师开展户外自主游戏,可以满足班级每位幼儿的成长和
期刊
党的教育方针是: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对思政课的论述中指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
期刊
【摘要】幼兒园教师转变自身固有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切实可行的策略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幼儿的生态文明意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可以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助力幼儿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为此,广大幼儿园教育实践者要注重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让生态文明意识在幼儿的心里得到进一步加深,在生活中时刻都保持着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保护生态环境做贡献,从而能够取得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极为满意的成效。  【关键词】
期刊
什么是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实施的与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有关的,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激发兴趣的行为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快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能够促使教学活动顺利地展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巧妙地打开学生的思维模式的教学环节。而在课堂导入中,经过执教者的巧妙设计,融入智慧,使课堂教学实现“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316”课堂的“高质”效果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回顾、“互联网+”时代下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影响分析与探讨,进一步分析“互联网+”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与挑战,提出“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需要的改变,提出了在会计实操教学的同时强化大数据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生态。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会计电算化;教学  一、引言  “互联网+”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知识于生活而言应用甚广,联系甚多。数学教师传授初中数学课程时决不能把过程呈现为对知识的输出与接收这么简单,而应该着力于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内在的规律,即能具备数学思想,会应用数学方法。因此,数学教师在谙熟初中数学常用数学思想的前提下,探索将这些思想贯穿于日常教学的策略中,同时引导学生直接或间接掌握基本数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渗透策略  引言  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模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对语言文字的拓展性学习。语言是语文学科的灵魂,语言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增强语言素养,主要提升途径是借助语言艺术表现力,帮助小学生从小培养语言艺术思想,合理整合语言文字内容,全面凸显出小学语文教育的语言修养意识。教师要注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创设语言艺术系统性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而使小学生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上认识到语
期刊
【摘要】班主任的工作是具体的、繁杂的,也是平凡的、崇高的。尤其是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中职学校的教育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特殊性。班主任应当强化自身认识,有效改变认知,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采取有效对策,让二者“双向合一”,这样才能以班级管理为手段、为媒介,教化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积极、乐观、阳光、全面成长成才,从而实现班级管理、道德育人。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
期刊
【摘要】深度学习的理念已经不新鲜,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把其学习意识、思维模式和语文知识联系在一起。深度学习不单要求学生的语文知识量得以增加,逻辑思维、思考能力、学习意识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教育和培养才是其主旨。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让学引思  引言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以“自主性、批判式”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与“浅层学习”相比
期刊
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张景中在《感受小学数学思想的力量———写给小学数学教师们》一文中说“:数学可以有不同的讲法,看清了问题的实质,就能把难的变成容易的,把高等的变成初等的,把过去曾经使成年人困惑的问题变得孩子们都容易理解。”在课改的大前提下,课堂主体由教师变成学生,如何让课堂高效而充满活力?如何让课堂围绕学生主体开展有效的教学引导等都是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小学高质课堂的诞生就是基于解决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