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下的多元化教学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音乐新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体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衍生自多元文化教育,主要论及音乐课程内容的规划需要走向多元性。许多学者认为,音乐原本就是多元的,各民族都拥有悠久的音乐文化.因此,音乐教育更应该落实其多元文化特性。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根据初中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音乐课程的性质,初中音乐新课程在不同方面都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点,反映了音乐学科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创造性和显著的综合性一、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音乐是一种整体性和包容性的文化.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学科综合。以音乐本质为主体,将音乐与语文、美术、历史、地理等学科融合在一起的初中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而且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
  音乐与文学综合音乐与文学是姊妹艺术,特别是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在初巾的音乐教材,现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作品,例如歌曲《阳关三叠》就是其的经典之作.在演唱过程巾,伴随着古典韵律的诗句,优美古朴的音乐曲调慢慢呈现,将学生带人一个充满情思的、富有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领略到了音乐与文学带来的无穷魅力.音乐与美术综合音乐与美术是实施美育的两个主要途径,郡是通过教学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礼会生活和艺术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如德彪西的印象派交响诗《大海》中第二部分《海浪的嬉戏》就是与美术紧密结合的音乐作品 音乐课中加入法国绘嘶大师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学生在欣赏这幅世界名画的同时学习歌曲,更直接地理解音乐形象,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音乐与历史综合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把历史知识及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融入在音乐教学内容中,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争的紧迫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卒1: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既能掌握音乐知识,义能复习历史知识.还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音乐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随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化,音乐教学手段必然,现多元化的趋势。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初巾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更生动多彩。以歌唱和音乐欣赏两个模块为例:
  演唱教学的多元化在初中音乐教材巾存在不同性质、风格、特点的歌曲,如歌曲《江河万古流》可以引导学生将声音竖起来些,寻找美声演唱的感觉;《青春舞曲》等民歌就可以要求学生将声音靠前,用偏向民族化的唱法演唱;《茉莉花》等用自然的、有表情的声音演唱即可。初中的演唱教学提倡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根据歌曲的特点和风格对三种唱法进行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教学。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三种唱法的共同点以外。也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它们的不同点,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各自特点,对三种唱法进行因材施教。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习并掌握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声乐水平和表现力。同时,在注意三种唱法的基础上,音乐教学也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歌曲风格上的理解和音乐特征的把握。
  创作教学的多元化许多青乐教育家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倡导音乐创作教学,初中音乐课样中的音乐创造旨在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创作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进行单独创作之外.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使每一位创作者都充分发挥优势并体验到只有集体合作才能实现的默契的审美愉悦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要多样性,同时还要提倡即兴创作 并引导学生运用电啼音乐系统.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牛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存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音乐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从属于音乐审美教育,其内容和要求都是从感受与表现音乐的情感需要,不作过高过难的要求.罔此,以往邯种把演唱、演奏、凄谱视唱割离开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新课程指出,音乐教学评价庇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体现初中音乐教育多元化的特点。
  音乐学习情感的评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新课程将情感态度提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因此,学生的音乐情感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学习情感的评价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初中音乐教育中的旨乐创造是指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新课程认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音乐创造能力作为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三个方面,其评价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有助于调动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积极性。
  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步骤正是从学生本体考虑,通过音乐学习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及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元化的初中音乐教学,对音乐教师提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城市污水管网尚未铺就或不可能到达,或尚未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的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一直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现论述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开发和设备研制的成果,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状;污水处理;技术开发  1 现状及问题  1.1分期建设,分期运行  住宅小区中水处理站应该尽可能做到分期建设,分期运行。由于大部分主体工程是分期施工,并且随着实际
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路走来不断的欣赏着学习着。欣赏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欣赏韩兴娥的“海量阅读”;欣赏着陈琴的“素读”经典;欣赏着魏书生集中用两个月的时间结束语文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家们的课既高效,又不乏蕴含学生生命的美丽。再度反思我们的语文课:高效与美丽像两条平行线一样,不能同存于我们平时的语文课上。从事语文教研工作12年,不断的听课学习与反思我们的课堂,十
“教育不是注入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激励是转化学生的有效“催化剂”。激励教育能激励和唤醒学生不断进步,逐步获得成功,从而获得教育的最大成功。目前,由于中等职校的生源渠道较广,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中职学生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低,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组织纪律性差,自控能力差,自卑感强,无上进心,甚至自暴自弃。这大大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难度。所以教育好职专生需要花费比一般学生多好
摘 要:化工生产安全实施的前提就是化学工艺的设计,因此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规范化设计,以保证设计的科学和合理性。而化工设备的安全评价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化工设备的定性安全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其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其安全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对风险性的揭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化学工艺设计的设计理念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化学工艺设计的类别,对化工设备安全性的现状以及化
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对于英语课堂的最大帮助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电教媒体能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化、具体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从而突出重点,突破
摘 要:智能化系统是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的智能集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含量及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智能化的感念开始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提升生活品质是未来宅区的主要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小区物业管理的功能需求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物业管理系统模型进行了研究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那么我们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培养创新勇气、树立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向学生介绍英语史料、英美国家文化习俗、英语童话故事等,向学生展示英语的美、趣、妙,帮助
一共有多少天教学设计
期刊
报道的题目确定了,所需要的事实材料搜集上来了,也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角度,最后还需要解决一个精筛细选材料与用事实说话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有这么几点体会: (1)不能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倡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化学发展前沿,注重化学与生活、社会、技术之间的互相影响和联系,高度重视实验、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突破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注重STS教育,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  2. 教学内容分析:(1)主要内容:本课时位于化学必修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