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处置等应对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主要结合张掖市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应急能力管理的现状,着重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应急 管理
“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张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自然环境风险和人为环境风险交织并存,环境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环境保护部于2010年12月17日印发了《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提出了以强化地市级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对能力为重点的指导意见,为今后一段时间加强市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推进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张掖市目前环境应急管理的状况
1.张掖市突发环境事件面临的形势
1.1工业企业环境风险多样
根据张掖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统计结果,张掖市有工业源541个,农业源5499个,生活源1586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3个,已经形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冶炼、非金属制造、化学原料制造和矿产资源采选的产业结构,使张掖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近年来破产、搬迁、转制企业数量大量增加,其中涉及众多化工、采矿等重污染企业,这些企业曾使用及存储过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废弃物,若管理不善,极易造成危险品流失或泄漏,从而引发重大环境事故。
1.2电力、能源输送线路密集
近些年来,中国化工石化产业发展迅猛。西气东输一、二、三线,输油管道一、二、三线,金-张-嘉330kv高压输变电线路,河西750kv高压输变电线路以及在建的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线路等电力、能源的运输,都从南北宽度最窄处仅有六十千米的河西走廊通过,张掖市已成为全国电力和能源输送的主要通道。加之地震、爆炸、恐怖袭击等都对我市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
1.3交通隐患不容忽视
在省委制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张掖市处于全省“两翼齐飞”战略的“西翼”,金-武和酒—嘉经济圈辐射区中心。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及国道312、227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高速铁路贯通全境。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1.4核污染事故风险隐患
张掖市放射源应用单位共有14家,放射源共計48枚,放射源应用涉及到水泥工业、地质勘探、医疗诊断、教学科研行业的料位计量、煤质分析、密度测量、工业探伤等领域;射线装置使用单位共有108家,射线装置共有205台,主要用于医疗诊断、行包检查。对我市而言,尚不存在发生大型核污染事故的可能性,但发生如辐射装置事故、医疗事故、丢源事故等一般核事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2.我市的环境应急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市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环境安全隐患逐渐增多,污染事故频繁发生。2005年橡胶厂家具厂的火灾事故、“6.26”铬酸酐燃烧事件,2009年天然气泄漏事件、山丹硫酸泄漏事件、高台的稀土运输车辆翻车事件以及今年发生的连霍高速张掖九龙江服务站槽罐车苯泄漏事件等虽然都已得到妥善处置,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应急机制机构不完善;政府没有专门的环境应急的物资储备;应急监测能力跟不上;技术人员能力储备不足;应急演练没有达到实战的效果;部门分割严重,缺乏应急联动机制。
2.1机制机构不完善
张掖市政府和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设置的应急领导小组、应急监测小组等临时机构,县区政府和大型环境风险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基本形成了我市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但县区一级尚没有专门的环境应急机构与专职人员。
2.2政府没有专门的环境应急的物资储备
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是否充足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重要指标。而我市范围内的环境应急救援资源数量有限,且主要分散在大型环境风险企业中,政府层面没有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如应急消除污染用的纯碱和液碱、盐酸、石灰及活性炭、竹粉、木屑等。应急救援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并应用所需资源,可能延误应急救援的时机,制约应急救援的有效展开。
2.3应急监测能力跟不上
由于缺乏资金,环保部门的现场监测能力十分薄弱,除张掖市环境监测站配置了C16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便携式TVOC检测器、多功能水质测试仪、便携式X-γ剂量率仪等仪器和大气(自动)监测车、防护用品等必须装备外,各县区甚至连基本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执法装备都不具备,不能监测特征污染物,更谈不上应急监测和处置。
2.4技术人员能力储备不足
由于我市应急监测仪器使用水平较低,人员素质不高,应急人员对多种现场采样分析仪器的还不能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同时应急监测经验欠缺,在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时不能很快地拿出方案,往往依靠省级环保部门进行处理。
2.5应急演练没有达到实战的效果
一方面,大多企事业单位没有从思想上真正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应急机制不够完善,各级应急预案没有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部门协同演练,使得应急预案只能成为纸上谈兵,应急演练也没有达到实战效果。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仅各部门难以形成合力,而且无法按应急预案进行操作,达到预期的应急效果。
2.6部门分割严重,缺乏应急联动机制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面大,牵涉部门多。实际上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多数情况下是消防部门首先进行应急,然后才是卫生、环保等部门开展工作,消防部门应急方法直接影响污染事故的后续处理速度和效果。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和管理脱节现象并存,统一协调不足。 二、建议和对策
根据我市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加强我市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1.完善应急体系建设
首先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应认真制订科学有效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其次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监测预防制度。突发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是及时做好应急准备、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前提。再次是认真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求援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在第一时间组织各方面力量,依法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避免其发展为特别严重的事件,努力减轻和消除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2.建立环境应急的物资储备
一方面,县级环保部门根据当地企业分布、危化品使用运输等情况,列出环境应急救灾储备物资清单,提请本级人民政府建立应急救援救灾物资储备库。市级环境应急物资的储备要充分依托各县区,并根据环境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综合管理调度应急物资装备。另一方面,给予重点环境风险企业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扶持其健全完善环境应急物资装备的储备,与其建立调用、征用、互助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物资装备在环境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3.加快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要求监测人员在事故现场用小型、便携、简易的监测仪器或装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做出判断。为此,完善我市应急监测技术装备、提高整体应急监测硬件设施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要求,加强全市环境应急监测设备、防护装备、指挥及通讯装备等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全市环境应急装备水平。各县区的应急监测设备不仅要结合各县区污染源的情况,满足各县区环境形势现状要求,在经济上可以承受,而且要采用技术相对成熟可靠的仪器设备。
4.成立专业的环境应急处置队伍
一是要加强环保部门应急队伍建设。提高环境应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各级环保部门要建立专业性强、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行动迅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对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反应、有效应对。二是加强企业环境应急队伍建设。大型环境风险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环境风险企业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其他企业应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人员。三是加强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建设。环境应急管理涉及到环保、化工、卫生、安监等多种行业,在各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的基础上,征求各方意见,逐步建立专家资源库,并配套建立专家快速响应机制,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技能,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广泛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
一方面,强化环境应急培训工作。邀请国家和省上的专家,组织环境应急管理人员,企业环保工作人员进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环境应急管理及处置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环境应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选择一批重特大和典型突发环境事件,开展环境应急预案演练。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联合培训、联合演习,提高协同能力。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弥补,进一步提升预案的实用性及可执行力。同时还应组织群众学习环境应急的有关知识,提高群众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參考文献
[1] 曾维华.中国环境应急相应体系建设的探讨[ J] .环境保护,2005( 12) :42- 47.
[2] 万本太.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M].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6.
[3] 崔秀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特点及处置措施[ 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7) .
[4] 宋韶华, 李喜红, 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建设[ A]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 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2006.
[5] 曾维华.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研究[ 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4( 3) .
作者简介:胡凤姣(1985- ),女,甘肃张掖人,硕士,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关键词:环境应急 管理
“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张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自然环境风险和人为环境风险交织并存,环境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环境保护部于2010年12月17日印发了《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提出了以强化地市级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对能力为重点的指导意见,为今后一段时间加强市级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水平、推进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张掖市目前环境应急管理的状况
1.张掖市突发环境事件面临的形势
1.1工业企业环境风险多样
根据张掖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统计结果,张掖市有工业源541个,农业源5499个,生活源1586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3个,已经形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冶炼、非金属制造、化学原料制造和矿产资源采选的产业结构,使张掖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近年来破产、搬迁、转制企业数量大量增加,其中涉及众多化工、采矿等重污染企业,这些企业曾使用及存储过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废弃物,若管理不善,极易造成危险品流失或泄漏,从而引发重大环境事故。
1.2电力、能源输送线路密集
近些年来,中国化工石化产业发展迅猛。西气东输一、二、三线,输油管道一、二、三线,金-张-嘉330kv高压输变电线路,河西750kv高压输变电线路以及在建的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线路等电力、能源的运输,都从南北宽度最窄处仅有六十千米的河西走廊通过,张掖市已成为全国电力和能源输送的主要通道。加之地震、爆炸、恐怖袭击等都对我市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
1.3交通隐患不容忽视
在省委制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张掖市处于全省“两翼齐飞”战略的“西翼”,金-武和酒—嘉经济圈辐射区中心。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及国道312、227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高速铁路贯通全境。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1.4核污染事故风险隐患
张掖市放射源应用单位共有14家,放射源共計48枚,放射源应用涉及到水泥工业、地质勘探、医疗诊断、教学科研行业的料位计量、煤质分析、密度测量、工业探伤等领域;射线装置使用单位共有108家,射线装置共有205台,主要用于医疗诊断、行包检查。对我市而言,尚不存在发生大型核污染事故的可能性,但发生如辐射装置事故、医疗事故、丢源事故等一般核事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2.我市的环境应急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市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环境安全隐患逐渐增多,污染事故频繁发生。2005年橡胶厂家具厂的火灾事故、“6.26”铬酸酐燃烧事件,2009年天然气泄漏事件、山丹硫酸泄漏事件、高台的稀土运输车辆翻车事件以及今年发生的连霍高速张掖九龙江服务站槽罐车苯泄漏事件等虽然都已得到妥善处置,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应急机制机构不完善;政府没有专门的环境应急的物资储备;应急监测能力跟不上;技术人员能力储备不足;应急演练没有达到实战的效果;部门分割严重,缺乏应急联动机制。
2.1机制机构不完善
张掖市政府和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设置的应急领导小组、应急监测小组等临时机构,县区政府和大型环境风险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基本形成了我市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但县区一级尚没有专门的环境应急机构与专职人员。
2.2政府没有专门的环境应急的物资储备
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是否充足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重要指标。而我市范围内的环境应急救援资源数量有限,且主要分散在大型环境风险企业中,政府层面没有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如应急消除污染用的纯碱和液碱、盐酸、石灰及活性炭、竹粉、木屑等。应急救援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并应用所需资源,可能延误应急救援的时机,制约应急救援的有效展开。
2.3应急监测能力跟不上
由于缺乏资金,环保部门的现场监测能力十分薄弱,除张掖市环境监测站配置了C16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便携式TVOC检测器、多功能水质测试仪、便携式X-γ剂量率仪等仪器和大气(自动)监测车、防护用品等必须装备外,各县区甚至连基本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执法装备都不具备,不能监测特征污染物,更谈不上应急监测和处置。
2.4技术人员能力储备不足
由于我市应急监测仪器使用水平较低,人员素质不高,应急人员对多种现场采样分析仪器的还不能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同时应急监测经验欠缺,在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时不能很快地拿出方案,往往依靠省级环保部门进行处理。
2.5应急演练没有达到实战的效果
一方面,大多企事业单位没有从思想上真正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应急机制不够完善,各级应急预案没有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部门协同演练,使得应急预案只能成为纸上谈兵,应急演练也没有达到实战效果。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仅各部门难以形成合力,而且无法按应急预案进行操作,达到预期的应急效果。
2.6部门分割严重,缺乏应急联动机制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面大,牵涉部门多。实际上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多数情况下是消防部门首先进行应急,然后才是卫生、环保等部门开展工作,消防部门应急方法直接影响污染事故的后续处理速度和效果。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和管理脱节现象并存,统一协调不足。 二、建议和对策
根据我市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加强我市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1.完善应急体系建设
首先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应认真制订科学有效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其次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监测预防制度。突发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是及时做好应急准备、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前提。再次是认真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求援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在第一时间组织各方面力量,依法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避免其发展为特别严重的事件,努力减轻和消除其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2.建立环境应急的物资储备
一方面,县级环保部门根据当地企业分布、危化品使用运输等情况,列出环境应急救灾储备物资清单,提请本级人民政府建立应急救援救灾物资储备库。市级环境应急物资的储备要充分依托各县区,并根据环境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综合管理调度应急物资装备。另一方面,给予重点环境风险企业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扶持其健全完善环境应急物资装备的储备,与其建立调用、征用、互助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物资装备在环境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3.加快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要求监测人员在事故现场用小型、便携、简易的监测仪器或装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做出判断。为此,完善我市应急监测技术装备、提高整体应急监测硬件设施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要求,加强全市环境应急监测设备、防护装备、指挥及通讯装备等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全市环境应急装备水平。各县区的应急监测设备不仅要结合各县区污染源的情况,满足各县区环境形势现状要求,在经济上可以承受,而且要采用技术相对成熟可靠的仪器设备。
4.成立专业的环境应急处置队伍
一是要加强环保部门应急队伍建设。提高环境应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各级环保部门要建立专业性强、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行动迅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对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反应、有效应对。二是加强企业环境应急队伍建设。大型环境风险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环境风险企业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其他企业应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人员。三是加强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建设。环境应急管理涉及到环保、化工、卫生、安监等多种行业,在各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的基础上,征求各方意见,逐步建立专家资源库,并配套建立专家快速响应机制,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技能,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广泛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
一方面,强化环境应急培训工作。邀请国家和省上的专家,组织环境应急管理人员,企业环保工作人员进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环境应急管理及处置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环境应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选择一批重特大和典型突发环境事件,开展环境应急预案演练。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联合培训、联合演习,提高协同能力。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弥补,进一步提升预案的实用性及可执行力。同时还应组织群众学习环境应急的有关知识,提高群众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參考文献
[1] 曾维华.中国环境应急相应体系建设的探讨[ J] .环境保护,2005( 12) :42- 47.
[2] 万本太.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M].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6.
[3] 崔秀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特点及处置措施[ 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7) .
[4] 宋韶华, 李喜红, 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建设[ A]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 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2006.
[5] 曾维华.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研究[ 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4( 3) .
作者简介:胡凤姣(1985- ),女,甘肃张掖人,硕士,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