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出快乐体育的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体育;运用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5-052-01
一、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
体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营造与现实生活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情境具有现实的意义。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巧妙地运用于实际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无处不在的,从而促进学生对体育深层意义的领悟。情境教学注重通过学生的主动性操作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体育情境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具有鲜明的活动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情境教学正是利用这一特点,使学生对客观事物获得具体的感受,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活动。另外,情境教学又十分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体育运动中无不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协和美。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将起着“文明精神,健美体魄,坚强陶冶情操”的巨大作用。体育教学创设生动的富有美感的情境,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与感染力。这就决定了情境教学要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启发性等特点。情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兴趣易产生,故努力创设富有美感与广阔想象空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今至昔以至未来……使他们在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与成功。
二、情境教学的运用时机
课堂教学情境的优化,是通过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者形成良好循环机制来实现的。教师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因势利导地调控教学过程。教师作用的发挥,决定了情境教学的应用水平。体育情境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回到生活里去学习,去领悟,去锻炼,并获得成功。
1.在课的准备部分运用。通过模仿各种劳动、生物活动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的目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把思维和动作融为一体,在预设的情境中锻炼身体。准备活动一般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完成的,也可由小干部带头进行。如在做音伴操时,学生可随着不同的音乐节拍创编各种动作组合,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达到热身的目的。又如教师说“春天来了,小树长高了”,学生可做伸展运动,也可做提踵运动等等。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的智能和体能结合起来,在教师预设的情境教学中,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课的基本部分运用。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预设有一定情趣的教学方法。
3.在课的结束部分运用。为了使运动中产生的疲劳尽快消除,使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得到适当抑制,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地过渡到相对静止状态,这部分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创设适宜的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在课的结束部分,采用闭目入静放松法,教师可提高学生想象自己驾驶着一条大船,课中的大运动量练习,是船在大风大浪中航行,而入静放松时,则是船进入了风平流静的港湾,静静的,没有一丝风,没有一点浪,尤如军港之夜。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鹰在万里晴空之中翱翔,从而达到快速放松的目的。
三、根据年龄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情感
所谓年龄特征,是个体在发展的某一年龄阶段生理、心理上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因此,在确定课的内容、目的、运动量、运动组织形式时,必须考虑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1.青少年活泼好动、充满朝气,特别喜欢在活动中开展竞赛,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并且有集群的倾向。因此,课的内容过于简单、运动量太小,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激发不起愉快的情绪,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和意志力的培养, 容易使学生产生松懈情绪。但运动量过大或组织形式不当, 又会对学生的健康起不良影响,学生会丧失信心,畏难退却,这样会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2.青少年热爱英雄,崇拜英雄,特别乐意在活动中向英雄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除了根据学校的场地和当时气候外,要尽可能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进行。如尽可能将教材内容同有我国运动员参与的国际大赛相联系,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实况,利用健儿们娴熟的技术和顽强的拼搏作风,激励学生为树立起振兴中华、为国争光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3.迷恋一时的兴趣,追求个人爱好,忽略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中学生偏爱球类运动,但是,他们却都想使自己的身体长得健美结实。因此,根据青少年的这一生理心理特点,加强体育锻炼目的性的教育,强调全面发展身体的意义。鼓舞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去学习教材的其他内容。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三大环节中,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教学任务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较好地完成,真正体现出了快乐体育的效果,使学生在愉快中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体育;运用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5-052-01
一、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
体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营造与现实生活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情境具有现实的意义。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巧妙地运用于实际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无处不在的,从而促进学生对体育深层意义的领悟。情境教学注重通过学生的主动性操作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体育情境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具有鲜明的活动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对象,情境教学正是利用这一特点,使学生对客观事物获得具体的感受,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活动。另外,情境教学又十分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体育运动中无不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协和美。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将起着“文明精神,健美体魄,坚强陶冶情操”的巨大作用。体育教学创设生动的富有美感的情境,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与感染力。这就决定了情境教学要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启发性等特点。情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兴趣易产生,故努力创设富有美感与广阔想象空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今至昔以至未来……使他们在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与成功。
二、情境教学的运用时机
课堂教学情境的优化,是通过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者形成良好循环机制来实现的。教师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因势利导地调控教学过程。教师作用的发挥,决定了情境教学的应用水平。体育情境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回到生活里去学习,去领悟,去锻炼,并获得成功。
1.在课的准备部分运用。通过模仿各种劳动、生物活动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的目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把思维和动作融为一体,在预设的情境中锻炼身体。准备活动一般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完成的,也可由小干部带头进行。如在做音伴操时,学生可随着不同的音乐节拍创编各种动作组合,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达到热身的目的。又如教师说“春天来了,小树长高了”,学生可做伸展运动,也可做提踵运动等等。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的智能和体能结合起来,在教师预设的情境教学中,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课的基本部分运用。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预设有一定情趣的教学方法。
3.在课的结束部分运用。为了使运动中产生的疲劳尽快消除,使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得到适当抑制,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地过渡到相对静止状态,这部分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创设适宜的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在课的结束部分,采用闭目入静放松法,教师可提高学生想象自己驾驶着一条大船,课中的大运动量练习,是船在大风大浪中航行,而入静放松时,则是船进入了风平流静的港湾,静静的,没有一丝风,没有一点浪,尤如军港之夜。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鹰在万里晴空之中翱翔,从而达到快速放松的目的。
三、根据年龄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情感
所谓年龄特征,是个体在发展的某一年龄阶段生理、心理上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因此,在确定课的内容、目的、运动量、运动组织形式时,必须考虑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1.青少年活泼好动、充满朝气,特别喜欢在活动中开展竞赛,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并且有集群的倾向。因此,课的内容过于简单、运动量太小,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激发不起愉快的情绪,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和意志力的培养, 容易使学生产生松懈情绪。但运动量过大或组织形式不当, 又会对学生的健康起不良影响,学生会丧失信心,畏难退却,这样会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2.青少年热爱英雄,崇拜英雄,特别乐意在活动中向英雄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除了根据学校的场地和当时气候外,要尽可能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进行。如尽可能将教材内容同有我国运动员参与的国际大赛相联系,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实况,利用健儿们娴熟的技术和顽强的拼搏作风,激励学生为树立起振兴中华、为国争光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3.迷恋一时的兴趣,追求个人爱好,忽略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中学生偏爱球类运动,但是,他们却都想使自己的身体长得健美结实。因此,根据青少年的这一生理心理特点,加强体育锻炼目的性的教育,强调全面发展身体的意义。鼓舞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去学习教材的其他内容。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三大环节中,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教学任务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较好地完成,真正体现出了快乐体育的效果,使学生在愉快中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