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问题设置,引导自主探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ed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为学生自主地学习及合作学习。在自主探学这个环节中,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阅读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与学生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比较大,它和不同学生对本学科的知识积累程度、不同生活阅历及本学科的知识面有莫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要设置好相应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学,笔者在实施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设置有以下认识。
  一、问题的设置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使学习内容能和学生日常生活及所见所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学的欲望。
  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这节内容,可以根据人们为了美化室内环境,在室内养了很多的花草,提出以下问题:(1)室内养花草可以美化环境,它一定能净化空气吗?它对人体是否只有益而无害呢?为什么?(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所需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区别?(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能量转化是怎样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不仅加深了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条件的认识,理解了二者间的区别和联系,而且提高了对日常生活常识的认识。
  二、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既不能简单地回答“是”与“不是”,又不能面对问题产生一种讳莫如深不知所以的感觉。
  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普利斯特利实验后思考以下有关问题:(1)在玻璃罩内小白鼠为什么死了?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2)在玻璃罩内放入一盆绿色植物后,小白鼠会长时间地活着,蜡烛始终在燃烧,为什么?(3)(1)和(2)称为什么实验?变量是什么?(4)与普利斯特利同时代的科学工作者在重复他的实验时(有的在白天,有的在晚上)却发现实验现象与普利斯特利描述的并不相符,你知道为什么吗?(5)想一想,如果玻璃罩内仅一盆绿色植物,它能很好地生长吗?为什么?(6)从这个实验中你能知道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是什么吗?还需要什么作为原料?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自然就明白光合作用能利用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进一步加深理解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
  三、自主探学的問题设置要紧紧围绕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使问题与问题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使各知识点之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比如在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时,先复习前一节课的知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定义及三种血管的主要特点、功能,之后让学生先阅读书中观察心脏的有关内容,提出以下问题:(1)根据图中找出心脏的四个腔;(2)与心脏四个腔相连的血管是什么?弄清它们的名称并在图中标注出心脏的各个腔与相连的血管间血液的流动方向;(3)血液在心脏与血管、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流动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在学生弄清楚这几个问题之后,对心脏的基本结构及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流向也基本明了于胸。接下来转入血液循环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因此在刚才提出的问题的前提下,设置以下问题:(1)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具有怎样的功能?(2)血液从心脏的什么地方送出来,又从什么地方送回到心脏?(3)想一想,经肺部并由肺静脉送回到左心房的血液中哪一种物质的含量比较多?(4)从左心室送出来的血液主要是输送哪些物质?这些物质要送到哪里?(5)物质交换要在哪里才能完成?物质交换的过程是怎样的?完成物质交换后血液又流向哪里?(6)从右心室送出的血液中什么物质的含量多?这部分的血液又要流向哪里?完成怎样的物质交换?这些问题提出后,让学生逐个问题解答,并用笔将相应的血液流动的路线写出来,自然而然就得到血液循环的两条路线,也明确这两条循环途径的功能。学习血液循环途径之后,紧接着就要学习动脉血和静脉血这两个概念,设置的问题是这样的:(1)组织细胞与周围的毛细血管物质交换之后,血液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而肺泡与周围的毛细血管物质交换之后,血液的变化又如何呢?(2)想一想,是不是动脉中都是流动脉血,而静脉中都是流静脉血呢?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答,理解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定义,也加深了对血液循环功能的理解和两条循环途径之间的联系。
  四、问题的设置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初中学生的自主探学能力普遍比较弱,最突出的表现是不知道如何看书,看书只是浏览式地看书,常常停留在书的表面。不知道要解决和掌握什么样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看书。例如: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教学中,让学生认真观看发酵的演示实验,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学。
  (1)为什么要用温的开水?用开水可以吗?用自来水可以吗?
  (2)瓶中为什么要套一个气球?它主要起了什么作用?
  (3)干瘪的气球为什么会胀大?
  在此还可以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馒头为什么会膨大而且里面有许多蜂窝状的小孔?一些腐烂的水果为什么会有酒味?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发酵及发酵所需的条件,明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异同点。
  通过自主探学,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而对一些似是而非,想肯定又“拿不准”的疑点,则让同组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解决。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铵叶立德的[2,3]-σ重排在有机合成领域中被广泛视作构建用途多样的含氮化合物的有效手段。目前基于铵叶立德的[2,3]-σ重排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局限:活性中间体季铵盐的制备方式相对单一,以及其分离提纯不符合现代化学绿色经济的要求;用强碱处理季铵盐制备铵叶立德的方式使得底物的结构类型不够丰富,官能团兼容性不高,反应的选择性也较低;有关不对称的[2,3]-σ重排的研究与报道相对较少。有鉴于此,在本论文中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形式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它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它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于社会,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效应,并激发出强大的经济效益。而使其影响作用于社会的传递渠道,便是新闻媒介。如今,体育新闻的经济效益已日渐彰显。    体育新闻及其特性    所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是对重要事实的传播。体育的社会影响是通过新闻传播辐射给社会的,是通过新闻传播
摘 要: 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兴趣是前提;培养思维能力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是途径;艺术的综合评价是推手;提高应用意识和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内在动力,是提高教学的总要求。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思维能力 问题意识 综合评价 应用意识和能力  我们在关注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有效性。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而有效课堂又是
摘 要: 在地理课堂上一个优秀的板书设计,能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给学生以美感和引导。虽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学习,但是板书的功能和作用不可替代,尤其是现在的湘教版地理课本中活动较多,必须有一个合理新颖的板书总结概括整节课的要点体系,且好的板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新时期的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板书,按照一定的原则及要求,突出地理板书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
高中化学知识点多而分散,如果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容易全而不精。“微课堂”有其新颖独特的优势,将“微课堂”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探讨高中化学“微课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进步。上市公司的数量逐年增加,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突出的投融资管理风险。投融资是上市公司发展和壮大自身经济、规模的重要手段,如果上市公司不能很好地解决自身所存在的投融资管理风险,那么必然会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失利,更会使得其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本文针对上市公司投融资管理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并积极提出相应的有效建议,期望能够帮助上市公司
高中学习的特点是:时间短、容量大、节奏快,目标性极明确。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生限制在教室,如同“圈养”动物一般,没有课外活动时间,没有周六、日,没有假期,有的只是做不完的练习、算不完的分数、应付不尽的考试、开不完的质量分析会,还有来自家长的种种压力。在这样状态下,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有其固有规律,以上种种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可是别忘记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摘 要: 初中化学学科是初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初中升学考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化学学科的教学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化学是在学生升入九年级之后才开始开设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还要参加中考考试。从开课到结课大约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对化学学科的陌生者逐渐转变为熟练掌握化学常识的熟练者,可想而知,教师的任务是多么的重。作者的经验是从兴趣出发,从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化
摘 要: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实验离不开观察,在实验课中利用导学案可以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实验目的,学会观察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 导学案 观察目的 观察方法 观察兴趣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观察能力则是生物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能力。生物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事物表象的感性知
摘 要: 在强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点、网结合,实施高中生物整体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展示了目前课程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 “点、网结合” 高中生物 整体式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系统的不断改革,生物知识逐渐成为高中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由初中的选修模式转变为高中的必修模式,变形为理科中的“小文科”,并在高考试卷中占据一定比例。但是由于生物知识本身具有的枯燥性,需要学生掌握、记忆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