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资金的运行效率,并在为不断更新传统部门预算管理方法做出努力。本为将围绕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诸多不足展开讨论,探寻更为有效的并适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方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预算目标;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中的不足
(一)预算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结合不足
现阶段,我国实施部门预算的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是就预算而预算,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之间存在严重的脱钩现象,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欠缺明确的目标指引。这很容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更多地注重短期工作,而忽略了长期目标的重要性,从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短期预算指标和长期发展目标不相匹配的事实。各期预算编制无法良好衔接,各月度、季度和年度的预算推行无助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长期目标,即难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价值并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反之,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缺乏有效部门预算的支持,演变为没有实际操作意义的空洞目标。
(二)部门预算管理的编制手段比较滞后
电算化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运用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其运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而且能使证、账、表在财务中统一的同时,利用部门收入、变动成本动因及总成本函数等计量方式对部门预算实施分析、计划。但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的区别在于部门多且预算指标关系庞杂,从而使得一般的财务软件很难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各部门和岗位的具体标准构建对应的财务及业务模型,为数据的动态更新造成障碍,产生了较差的协调性和安全性,造成部门预算管理的效率不高。
(三)部门预算管理的控制和分析方法亟待改进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应用往往与部门绩效息息相关,所以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中占有很大分量。然而过去预算管理中的各种控制和分析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必须予以改进。首先,在编制事前计划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收集和整理数据;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在传统部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难以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来调整和修改预算,无法实现部门预算重要的事中控制和监督职能;最后,以往的事后分析往往要基于大量的计算和报表分析,通过预算和决算差额的反复调整来需找预算数和实际数之间的差额原因。如果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影响观察结果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四)部门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手段有多重分类,一般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内激励和外激励。在部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其难点在于没有找到与实际情况想适应的激励机制,其结果是下级单位上传信息不及时,预算管理系统无法得到一线管理人员提供的准确的预算信息,造成数据质量下降。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强化措施
首先,找准契机,有效地将部门预算管理目标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在形式上,多个单项的预算指标组成了部门预算目标的管理体系;在实质上,部门预算目标是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规划的具体体现,是其实现长远目标的奠基石。因此,部门预算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规划目标结合的关键点在于确定预算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第一是目标的导向性,应以单位价值最大化取代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传统预算目标,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单位的短视行为;第二是目标的层次性,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次可以科学地划分为高级管理层、业务部门和战略经营单位,部门管理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其预算目标应该符合高级管理层的预算目标并且对下级部门的预算目标起到指导作用。
其次,科学合理地制定部门预算管理的编制程序。在编制预算管理程序和信息系统实施前,应对部门预算需求做出可行性分析,将核心需求作为重点纳入预算管理编制。可以采取“四步法”:第一步,每年九月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应根据相关法规通知各经费使用部门上报次年经费需求及专项支出计划;第二步,各经费使用部门应结合单位年度预算的编制要求及该部门的工作计划,确定预算需求草案并上报财务部;第三步,各部门在收到上级回复的预算控制数后,对原草案予以细化和调整,再次上报单位总预算管理部门;第四步,各经费使用部门在收到预算批复后,按照标准格式制定责任部门经费分配表、收入和支出预算表,并予以执行。
再次,积极创新部门预算分析方法。部门预算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规划和年度目标,有序地将各项任务分配到基层责任部门的具体责任主体,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将各项财务和非财务类指标纳入部门预算分析系统。在各项涉及收支的日常活动发生时,基础责任部门应迅速将有效数据输入预算管理系统或ERP系统,使得预算管理人员能及时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每一时期的预算影响因素及其程度,找出预算数、实际数之间的差异来源并予以控制。此外,此做法有助于按照区域、时间或部门对责任人予以查询,有利于实施问责机制,对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改进和巩固方法。
最后,结合绩效管理,大力实施激励机制。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最大程度动员员工实施预算控制:一方面,可以根据每个员工在预算控制中的绩效状况,予以物质激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激发和运用员工的积极性,其核心是塑造正确的预算管理观,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倡导灌输正确的预算控制思想,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形成浓厚的预算管理氛围。
参考文献:
[1]林翰文,林火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求实,2010(5).
[2]张殿国.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2(2).
[3]姜晖.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18).
[4]石磊.浅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5]杨清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池州学院学报,2011(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预算目标;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中的不足
(一)预算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结合不足
现阶段,我国实施部门预算的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是就预算而预算,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之间存在严重的脱钩现象,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欠缺明确的目标指引。这很容易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更多地注重短期工作,而忽略了长期目标的重要性,从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短期预算指标和长期发展目标不相匹配的事实。各期预算编制无法良好衔接,各月度、季度和年度的预算推行无助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长期目标,即难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价值并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反之,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缺乏有效部门预算的支持,演变为没有实际操作意义的空洞目标。
(二)部门预算管理的编制手段比较滞后
电算化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运用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其运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而且能使证、账、表在财务中统一的同时,利用部门收入、变动成本动因及总成本函数等计量方式对部门预算实施分析、计划。但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的区别在于部门多且预算指标关系庞杂,从而使得一般的财务软件很难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各部门和岗位的具体标准构建对应的财务及业务模型,为数据的动态更新造成障碍,产生了较差的协调性和安全性,造成部门预算管理的效率不高。
(三)部门预算管理的控制和分析方法亟待改进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应用往往与部门绩效息息相关,所以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中占有很大分量。然而过去预算管理中的各种控制和分析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必须予以改进。首先,在编制事前计划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收集和整理数据;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在传统部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难以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来调整和修改预算,无法实现部门预算重要的事中控制和监督职能;最后,以往的事后分析往往要基于大量的计算和报表分析,通过预算和决算差额的反复调整来需找预算数和实际数之间的差额原因。如果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影响观察结果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四)部门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手段有多重分类,一般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内激励和外激励。在部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其难点在于没有找到与实际情况想适应的激励机制,其结果是下级单位上传信息不及时,预算管理系统无法得到一线管理人员提供的准确的预算信息,造成数据质量下降。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强化措施
首先,找准契机,有效地将部门预算管理目标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在形式上,多个单项的预算指标组成了部门预算目标的管理体系;在实质上,部门预算目标是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规划的具体体现,是其实现长远目标的奠基石。因此,部门预算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规划目标结合的关键点在于确定预算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第一是目标的导向性,应以单位价值最大化取代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传统预算目标,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单位的短视行为;第二是目标的层次性,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次可以科学地划分为高级管理层、业务部门和战略经营单位,部门管理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其预算目标应该符合高级管理层的预算目标并且对下级部门的预算目标起到指导作用。
其次,科学合理地制定部门预算管理的编制程序。在编制预算管理程序和信息系统实施前,应对部门预算需求做出可行性分析,将核心需求作为重点纳入预算管理编制。可以采取“四步法”:第一步,每年九月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应根据相关法规通知各经费使用部门上报次年经费需求及专项支出计划;第二步,各经费使用部门应结合单位年度预算的编制要求及该部门的工作计划,确定预算需求草案并上报财务部;第三步,各部门在收到上级回复的预算控制数后,对原草案予以细化和调整,再次上报单位总预算管理部门;第四步,各经费使用部门在收到预算批复后,按照标准格式制定责任部门经费分配表、收入和支出预算表,并予以执行。
再次,积极创新部门预算分析方法。部门预算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规划和年度目标,有序地将各项任务分配到基层责任部门的具体责任主体,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将各项财务和非财务类指标纳入部门预算分析系统。在各项涉及收支的日常活动发生时,基础责任部门应迅速将有效数据输入预算管理系统或ERP系统,使得预算管理人员能及时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每一时期的预算影响因素及其程度,找出预算数、实际数之间的差异来源并予以控制。此外,此做法有助于按照区域、时间或部门对责任人予以查询,有利于实施问责机制,对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提出改进和巩固方法。
最后,结合绩效管理,大力实施激励机制。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最大程度动员员工实施预算控制:一方面,可以根据每个员工在预算控制中的绩效状况,予以物质激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激发和运用员工的积极性,其核心是塑造正确的预算管理观,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倡导灌输正确的预算控制思想,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形成浓厚的预算管理氛围。
参考文献:
[1]林翰文,林火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求实,2010(5).
[2]张殿国.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2(2).
[3]姜晖.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18).
[4]石磊.浅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
[5]杨清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池州学院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