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研究的意义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故"双证书制"是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推行的一种制度。"双证书制"要求学校应调整教学思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很好的设计。
本课题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纳税实务》课程为例,研究对会计类课程在实施项目化改革后,如何进一步贯彻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考证类课程与非考证类课程的分类,探讨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进行区别对待。
二、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学年开设《纳税实务》课程,由原来的《税法》改革而来。在学校开展项目化课程后,本课程是第一批校级项目化课程之一。与原来的《税法》相比,有显性的项目成果即纳税申报表,而且注重过程化考核。但是,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纳税实务》在知识的结构上,基本还是《税法》的内容。而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薄弱,所以,要完全掌握这11种税种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对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在项目课程改革以后,考核的对象改为项目化的成果即纳税申报表,平时每个项目考核的比例上升,但是,知识结构仍然是原有的《税法》,每个项目的考核模式都是千篇一律。没有具体细化。教学手段缺乏实践性。《纳税实务》课程缺乏实际操作教学环节。
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类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会计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时,大部分可能会从事基层会计工作如出纳或记账员,但从职业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后走上中高层管理职位成为财务分析师或会计主管。
(二)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思路
对高职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体现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出纳岗位能力和会计核算能力。可以对普高生源和职高生源分别要求取得会计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几年后,很可能走上中高层管理职位成为财务分析师或会计主管。另外,为了职业发展需要,走上工作岗位后,毕业生很可能要参加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因此,对中级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课程,可以作为非考证课程,对非考证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完全按项目化课程来组织教学,课程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在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包括EXCEL等财务软件的操作、纳税申报软件的操作。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制。
(三)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研究如何对会计类课程实施课程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对初级职业证书要求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消费税纳税申报、营业税纳税申报、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等5个主要项目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对其他的6个税种的纳税处理,可以作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知识的拓展。在考核方式上,对初级职业证书要求的增值税纳税申报等5个主要课程项目作为重点考核内容,这5个税种的考核方式应按考证的题型要求,采取闭卷形式。对其他的6个税种的纳税处理,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在教学手段上,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之一就是会计类软件的应用。《纳税实务》课程需要用专业的纳税申报软件模拟企业纳税教学。
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研究的内容
通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学生通过考证,不仅获得职业资格,而且基本掌握了现代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懂得会计准则等法规,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报表的分析等基本内容和操作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研究包括下列内容:
(1) 考证课程。考证课程是根据会计岗位与专业资格考试要求,实现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无缝对接,一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即可认为达到该项课程考核要求。
会计电算化上岗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会计从业资格证:《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初级会计专业资格证:《会计核算技能》、《经济法》、《纳税实务》
外贸会计证:《外贸会计》
(2)非考证课程。非考证课程是从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出发,使学生获得胜任各类会计岗位的关键技能,对于这部分课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出纳岗位:《出纳实务》
会计岗位:《会计核算技能》、《高级财务会计》、《会计模拟实训》、《毕业实习》
成本核算岗位:《成本核算与控制》
办税岗位:《纳税实务》
理财岗位:《中小企业理财》、《管理会计》
内审岗位:《审计》
本文通过对会计实践教学与考证相互融合的研究,为社会培养更多既能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实际操作的高职专科层次的高素质型、技能性人才。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故"双证书制"是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推行的一种制度。"双证书制"要求学校应调整教学思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很好的设计。
本课题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纳税实务》课程为例,研究对会计类课程在实施项目化改革后,如何进一步贯彻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考证类课程与非考证类课程的分类,探讨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进行区别对待。
二、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学年开设《纳税实务》课程,由原来的《税法》改革而来。在学校开展项目化课程后,本课程是第一批校级项目化课程之一。与原来的《税法》相比,有显性的项目成果即纳税申报表,而且注重过程化考核。但是,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目前《纳税实务》在知识的结构上,基本还是《税法》的内容。而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薄弱,所以,要完全掌握这11种税种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对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在项目课程改革以后,考核的对象改为项目化的成果即纳税申报表,平时每个项目考核的比例上升,但是,知识结构仍然是原有的《税法》,每个项目的考核模式都是千篇一律。没有具体细化。教学手段缺乏实践性。《纳税实务》课程缺乏实际操作教学环节。
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类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会计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时,大部分可能会从事基层会计工作如出纳或记账员,但从职业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后走上中高层管理职位成为财务分析师或会计主管。
(二)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思路
对高职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体现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出纳岗位能力和会计核算能力。可以对普高生源和职高生源分别要求取得会计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和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几年后,很可能走上中高层管理职位成为财务分析师或会计主管。另外,为了职业发展需要,走上工作岗位后,毕业生很可能要参加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因此,对中级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课程,可以作为非考证课程,对非考证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完全按项目化课程来组织教学,课程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在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包括EXCEL等财务软件的操作、纳税申报软件的操作。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制。
(三)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研究如何对会计类课程实施课程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对初级职业证书要求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消费税纳税申报、营业税纳税申报、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等5个主要项目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对其他的6个税种的纳税处理,可以作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知识的拓展。在考核方式上,对初级职业证书要求的增值税纳税申报等5个主要课程项目作为重点考核内容,这5个税种的考核方式应按考证的题型要求,采取闭卷形式。对其他的6个税种的纳税处理,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在教学手段上,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之一就是会计类软件的应用。《纳税实务》课程需要用专业的纳税申报软件模拟企业纳税教学。
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研究的内容
通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学生通过考证,不仅获得职业资格,而且基本掌握了现代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懂得会计准则等法规,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报表的分析等基本内容和操作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研究包括下列内容:
(1) 考证课程。考证课程是根据会计岗位与专业资格考试要求,实现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无缝对接,一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即可认为达到该项课程考核要求。
会计电算化上岗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会计从业资格证:《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初级会计专业资格证:《会计核算技能》、《经济法》、《纳税实务》
外贸会计证:《外贸会计》
(2)非考证课程。非考证课程是从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出发,使学生获得胜任各类会计岗位的关键技能,对于这部分课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出纳岗位:《出纳实务》
会计岗位:《会计核算技能》、《高级财务会计》、《会计模拟实训》、《毕业实习》
成本核算岗位:《成本核算与控制》
办税岗位:《纳税实务》
理财岗位:《中小企业理财》、《管理会计》
内审岗位:《审计》
本文通过对会计实践教学与考证相互融合的研究,为社会培养更多既能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实际操作的高职专科层次的高素质型、技能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