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反身性原理分析国家信用风险、主权信用评级与主权债务危机逻辑关系。评估国家信用风险需要主权信用评级,主权信用评级不能预测主权债务危机,现实是评级的突然下调常是债务危机的直接诱因,或是其滞后性导致危机的加强。
[关键词]国家信用风险 主权信用评级 主权债务危机
一、引言
目前,学者多从信用评级指标选择、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等方面研究国家信用风险。缺乏对国家信用风险、主权信用评级与主权债务危机关系的研究。本文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反身性原理和危机加强论论证国家信用风险、主权信用评级与主权债务危机三者逻辑关系。
二、国家信用风险、主权信用评级与主权债务危机
(1)定义
国家信用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由国家控制而非私人企业控制的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
主权信用评级(又称主权评级),即评级机构依照一定程序和方法对主权机构政治、经济和信用等进行测量和排名,给出一定级别。
主权债务危机是指一国无力偿还以本国主权为担保的债务。
(2)三者关系一般论证
主权信用评级与国家信用风险具有相关性,主权评级预测国家未来信用风险,而未来风险,今天人们一无所知,评级只能给出各国信用风险的相对测量。主权债务危机表现为一国对其主权债务违约,主权信用评级反映一国主权债务违约可能性。
1.主权信用评级对主权债务危机的预测性
评级机构发布的主权信用评级信息应致力于预测各国可能发生的债务危机,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权信用评级在预测各国债务危机时的效果并不明显。
2.主权信用评级的滥用诱发危机
由于评级的不透明性,缺乏应有的独立、公正、客观与科学性,不仅难以及时、准确地发挥预警功能,相反时常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
3.主权信用评级的滞后性及危机加强论
①主权信用评级的滞后性
主权评级具有滞后性,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酝酿之时,评级公司未能发出任何警告,等到危机爆发后,才慌张应对,降级过激,加剧市场恐慌。
②危机加强论
如果主权评级有市场影响力,却滞后而不是领先金融市场,那么,在高峰期调高评级会加强乐观预期,刺激私人资本过度流动。在低谷期,调低评级增加投资者恐慌,驱使资本外流和主权利差上升,加剧投资者行为的羊群效应。
2009年12月中旬爆发的希腊债务危机正是从评级机构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开始。在希腊债务危机逐步升级并演变成欧洲债务危机过程中,评级机构不负责任地下调欧盟成员国主权债务级别,加剧金融市场动荡和不安情绪。
三、反身性原理论证三者关系
主权评级预估国家信用风险,主权债务危机是国家信用风险的实现,主权评级对危机有加强效应,有时是危机的直接诱因。评级降低预估危险增加,危机预期加强。用反身性原理说明,评级影响人们的预期(认识),预期影响情境,情境又影响评级,这是一个动态的循环。预期(认识)的实现,其实不是未来现象证实了现在的预期,而是预期导致了预期在未来的实现。用x代表评级,y代表人们预期(认识),z代表情境,即评级所依赖的国家政治、经济状况等。用公式表示如下:
y=f(x) 评级影响预期;x=φ(z) 情境影响评级;z=φ(y) 预期影响情境。
所以,y=f[φ(φ(y))] z=φ[f(φ(z))]
总之,主权信用评级影响人们对国家信用风险(或主权债务危机)的认识,而评级往往是建立在综合考虑一国经济结构、政策稳定性、突发政治事件等多种情境因素的基础上,而人们对风险(或危机)的认识又会反过来影响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境。这样的循环影响不会有最终的均衡,只有永无止期的变化过程。
四、总结
本文重点分析国家信用风险、主权债务评级与主权债务危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结论是:无风险无评级,国家信用风险的存在需要主权评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主权评级影响人们的预期,未来风险的实现、危机的产生不是预期被证实,相反正是预期导致了预期的实现。因为,评级准确性影响评级的权威性,其实评级本就是一个预测,无论其是否正确,只要市场认为其正确,就会产生预期的结果。而国家信用风险,关键是一个“信与不信”的问题,而不能也难以确认“可信与不可信”的问题。所以,本文列举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实例论证评级难以预测危机,有时甚至是诱发危机的罪魁祸首,其滞后性往往对危机有“加强效应”。最后本文尝试用“反身性理论”分析论证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是论证目前有些简略,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 康英,薛惠锋.国家信用风险评估模型[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9(8)第29卷第四期
[2] 周宝义,李政丹.主权信用评级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融资[J].中国金融,2002(06)
[3] 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M].海南出版社,1999(4)
作者简介:张丽(1987.5-),女,四川内江,汉族,西南财经大学,商业银行方向.
[关键词]国家信用风险 主权信用评级 主权债务危机
一、引言
目前,学者多从信用评级指标选择、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等方面研究国家信用风险。缺乏对国家信用风险、主权信用评级与主权债务危机关系的研究。本文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反身性原理和危机加强论论证国家信用风险、主权信用评级与主权债务危机三者逻辑关系。
二、国家信用风险、主权信用评级与主权债务危机
(1)定义
国家信用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由国家控制而非私人企业控制的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
主权信用评级(又称主权评级),即评级机构依照一定程序和方法对主权机构政治、经济和信用等进行测量和排名,给出一定级别。
主权债务危机是指一国无力偿还以本国主权为担保的债务。
(2)三者关系一般论证
主权信用评级与国家信用风险具有相关性,主权评级预测国家未来信用风险,而未来风险,今天人们一无所知,评级只能给出各国信用风险的相对测量。主权债务危机表现为一国对其主权债务违约,主权信用评级反映一国主权债务违约可能性。
1.主权信用评级对主权债务危机的预测性
评级机构发布的主权信用评级信息应致力于预测各国可能发生的债务危机,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权信用评级在预测各国债务危机时的效果并不明显。
2.主权信用评级的滥用诱发危机
由于评级的不透明性,缺乏应有的独立、公正、客观与科学性,不仅难以及时、准确地发挥预警功能,相反时常加剧金融市场的动荡。
3.主权信用评级的滞后性及危机加强论
①主权信用评级的滞后性
主权评级具有滞后性,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酝酿之时,评级公司未能发出任何警告,等到危机爆发后,才慌张应对,降级过激,加剧市场恐慌。
②危机加强论
如果主权评级有市场影响力,却滞后而不是领先金融市场,那么,在高峰期调高评级会加强乐观预期,刺激私人资本过度流动。在低谷期,调低评级增加投资者恐慌,驱使资本外流和主权利差上升,加剧投资者行为的羊群效应。
2009年12月中旬爆发的希腊债务危机正是从评级机构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开始。在希腊债务危机逐步升级并演变成欧洲债务危机过程中,评级机构不负责任地下调欧盟成员国主权债务级别,加剧金融市场动荡和不安情绪。
三、反身性原理论证三者关系
主权评级预估国家信用风险,主权债务危机是国家信用风险的实现,主权评级对危机有加强效应,有时是危机的直接诱因。评级降低预估危险增加,危机预期加强。用反身性原理说明,评级影响人们的预期(认识),预期影响情境,情境又影响评级,这是一个动态的循环。预期(认识)的实现,其实不是未来现象证实了现在的预期,而是预期导致了预期在未来的实现。用x代表评级,y代表人们预期(认识),z代表情境,即评级所依赖的国家政治、经济状况等。用公式表示如下:
y=f(x) 评级影响预期;x=φ(z) 情境影响评级;z=φ(y) 预期影响情境。
所以,y=f[φ(φ(y))] z=φ[f(φ(z))]
总之,主权信用评级影响人们对国家信用风险(或主权债务危机)的认识,而评级往往是建立在综合考虑一国经济结构、政策稳定性、突发政治事件等多种情境因素的基础上,而人们对风险(或危机)的认识又会反过来影响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境。这样的循环影响不会有最终的均衡,只有永无止期的变化过程。
四、总结
本文重点分析国家信用风险、主权债务评级与主权债务危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结论是:无风险无评级,国家信用风险的存在需要主权评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主权评级影响人们的预期,未来风险的实现、危机的产生不是预期被证实,相反正是预期导致了预期的实现。因为,评级准确性影响评级的权威性,其实评级本就是一个预测,无论其是否正确,只要市场认为其正确,就会产生预期的结果。而国家信用风险,关键是一个“信与不信”的问题,而不能也难以确认“可信与不可信”的问题。所以,本文列举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实例论证评级难以预测危机,有时甚至是诱发危机的罪魁祸首,其滞后性往往对危机有“加强效应”。最后本文尝试用“反身性理论”分析论证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是论证目前有些简略,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 康英,薛惠锋.国家信用风险评估模型[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9(8)第29卷第四期
[2] 周宝义,李政丹.主权信用评级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融资[J].中国金融,2002(06)
[3] 乔治·索罗斯.金融炼金术[M].海南出版社,1999(4)
作者简介:张丽(1987.5-),女,四川内江,汉族,西南财经大学,商业银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