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K2(2012)278-02-05
  作者:耿广桂
  初一历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各种能力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它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其它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
  一、课堂提问言简意赅,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是课堂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教师了解学生,改进教学的必要途径,是引导学生探究的主要方式。高质量的问题是教学方法得以贯彻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问题要精心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回答,也有向“最近发展区”延伸的可能。提问要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需要。这种需要越强,思维积极性就越高。针对初一学生喜爱听故事、争强好胜,对需要动脑筋的材料感兴趣的特点,问题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根据要求学生掌握事实材料、组织分析材料或综合评价材料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问题容量要大,多问些“你们怎么认为?”“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等,面向全体学生,以求调动更多的同学参与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应容纳较大的思维空间,而不要仅仅回答“是”或“不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得当,有较高的驾驭教学的能力,及时调整“前进”方向,不致于跟教学目的有太大的偏离。
  二、课堂提问能鼓励学生自信
  自信是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我们的初一学生往往自信不足,缺乏进取的勇气,教师也常常轻率地否定学生的不同意见,压抑学生个性。长此下去,学生思维依赖性很大,求异思维得不到良好发展,影响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帮助学生,他们往往认为问题是自己亲自发现并解决的,就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以后遇到问题时就有勇气独立思考,形成良性循环。教师的信任、关心、鼓励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中国历史的教学内容上下五千年,丰厚博深,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与之相比。一节课时间跨度短则数十年,长则数百年,上千年。知识点多,知识的讲授就非常重要。但教学内容越多,越不能忽略学生的思维活动,越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培养。精选一些关键问题在课上讨论、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初一历史教师的责任不只在于传授知识,更要把发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提供给他们一把金钥匙。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225700)
其他文献
编号:O1(2013)20-04-01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所谓数学中的“解决问题”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于陌生的、新的问题情境的过程。因此,应用题的内涵应该是:从社会实际中提取出来的,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会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而是通过所学的有代表性的应用题达到使
期刊
编号:H1(2013)22-01-0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典诗词是这“长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从古今诗词的宝库中吸取丰富的养分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要准确领会古典诗词的意蕴,就需要掌握一些鉴赏诗词的方法。  一、扣住题目,联系背景,领会诗意  鉴赏古诗词,不要忽略题目,不少的古诗词题目即为解读该诗的诗眼。如贾
期刊
编号:G43(2013)20-03-0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利用计算机优势,进行实践教学,对提高中学信息技
期刊
编号:O1(2013)20-04-03  我学校已采用新教材多年,我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对于新课程改革活动下的数学教育工作有自己的感想与经验,对传统教材的大纲要求及教学理念也有深刻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活动,对教与学,尤其是我们的教,在理念上、形式上都感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冲击与挑战。  新旧教材相比,在编排体系上、知识结构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样的变革不是以往传统意义上教材
期刊
编号:G40(2013)22-03-01  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向导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我们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技术人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较多是纸上谈兵,通常是在介绍CPU、主板、显卡以及一些外设的型号品牌、技术指标等等以后,再进行一些与实际相差甚远的硬件组装,且不说记住一大堆的理论数据困难,就是记住了一大堆的技术参数型号,等走上社会以后也早就过时了。学生缺乏真正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所以
期刊
编号:G40(2013)22-02-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课改前的初中政治课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首先,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前几年,我国的政治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
期刊
编号:H3(2013)22-03-03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是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采取好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参与验证了我校张子强校长承担的省立项课题“四步教学法”,它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我就该教学法的教学程序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自学指导  记得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现在的文盲是不识字的,那么
期刊
编号:G40(2013)22-04-01  随着信息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传统德育观念的束缚,信息网络化的开放性和教学形式的封闭性的矛盾,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等都严重地影响着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初中政治课教师的思想观念和基本素质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无论政治课改革,还是从增强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效性而言,
期刊
编号:O1(2013)22-03-02  在新课堂理念指导下师生该怎样配合才有利于教学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提出,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根据新课标要求,所教学生特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案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案可以是教研组讨论集体备课,起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效果。
期刊
编号:O1(2013)22-01-01  坚持教学“以人为本” 是教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使学生学有所得。那么,数学教学又如何“以人为本”呢?  一、正确使用教材,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弊端可概括为三种现象:一是围绕课本教学,二是围绕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