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体验到探索再到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和经验,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艺术创作,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体现自我。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环境,网络资源信息量大、更新快,便于了解艺术资讯和查询美术学习资料。根据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从网上查找资料,将网络资源整合利用,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视野,弥补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不足,网上有大量可供下载的软件、图片和资料,通过网上的共享资源,积累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这有利于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兴趣是促进学生进行探索的原动力。学生喜欢看故事、听故事,高中生也不例外。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将一些故事融入美术教学过程。故事可以是画家的生平故事,也可以是作品本身的故事,等等,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萌发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教学“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的清代创新派画家朱耷(八大山人)的作品时,当笔者把八大山人的《枝上鸲鹆》《荷石水禽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很多学生忍不住笑了起来,觉得画得很丑,不好看。然而,当笔者把八大山人生平故事用多媒体方式展示给学生以后,他们不再笑了,他们仿佛能看到八大山人痛苦、孤寂、贫困的一生,理解了为什么他画的鱼和鸟,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还会翻白。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广阔和谐的学习活动环境,也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和实践的机会,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他画的山石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为什么他画的风景画里,山和光秃秃的树经常东倒西歪、荒荒凉凉,仿佛能感受到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
2.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美术学科作为高中教育活动中的一门独立课程,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高中美术教师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美术知识素养,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与技巧。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具有较强的美术意识,善于发现人类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的重要美术资源,并且运用信息技术将这些资源进行融合,在美术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内容。高中美术教师需要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美术教学资源,并且合理制作到教学课件中,不断提高美术专业素养与信息技术素养,有利于使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课程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3.拓宽艺术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短时间内搜索到古今中外大量的名家名画进行欣赏,这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下是很难做到的。同时,网络中提供了知名画家的成长经历、艺术风格特点和名画的形成背景、文化底蕴等知识,这些有助于学生拓宽艺术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学生在网上看到荷兰绘画大师凡·高众多的自画像和多个版本的《向日葵》时佩服地说:“艺术大师真是不简单!我没想到一个题材他能画这么多遍,而且每一张画都深深感染了我。”可以看出,通过网络对知识的拓展,学生对艺术家的风格特点认识得更加全面,凡·高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深深激励着学生。
4.设立布置动感场景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用视觉方式,让学生欣赏到物体的内部构造,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它的各个侧面,这与美术学习的认知规律是非常符合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把平面图形转变为动感场景,把学生引入到佳境,使学生对美术鉴赏课越发喜欢。例如在欣赏毕加索的画作《走楼梯的女子》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将画作分解,再叠加,这样比单看画作要容易理解得多。再如在赏析毕加索的名作《公牛》时,可以把作品制成动画模式演示,这样学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体会。
5.强效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也是教学情境创设的起始。这一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效果,恰当的导入有助于教师处理好一节课的开端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转折和衔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一堂美术课导入的设置对于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使一节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导入阶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则恰当体现出这一原则。在湘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这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诗朗诵《乡愁》,让学生感受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抓住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引入新课———托物寄情。影音和文字朗诵的恰当结合,充分使学生融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自然就会主动想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音乐、配诗朗诵等形式,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教学内容的学习。
6.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步伐
在美术课中,教师可利用有效软件和工具让学生参与到另一种课堂体验情境当中,如让学生在课堂上画图、书写、进行招贴设计等,都可达到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课堂教学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传统的“教师 黑板 教科书 学生”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教学引入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后,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轻松了,学习效率提高了。
总之,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非常有优势的,不仅能够丰富美术教学的手段,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更加简洁、直观、具体地展示作品内容,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具体含义,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故事情境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这是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兴趣是促进学生进行探索的原动力。学生喜欢看故事、听故事,高中生也不例外。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将一些故事融入美术教学过程。故事可以是画家的生平故事,也可以是作品本身的故事,等等,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萌发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教学“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一课的清代创新派画家朱耷(八大山人)的作品时,当笔者把八大山人的《枝上鸲鹆》《荷石水禽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很多学生忍不住笑了起来,觉得画得很丑,不好看。然而,当笔者把八大山人生平故事用多媒体方式展示给学生以后,他们不再笑了,他们仿佛能看到八大山人痛苦、孤寂、贫困的一生,理解了为什么他画的鱼和鸟,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还会翻白。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广阔和谐的学习活动环境,也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和实践的机会,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他画的山石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为什么他画的风景画里,山和光秃秃的树经常东倒西歪、荒荒凉凉,仿佛能感受到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
2.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美术学科作为高中教育活动中的一门独立课程,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高中美术教师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美术知识素养,还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与技巧。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具有较强的美术意识,善于发现人类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的重要美术资源,并且运用信息技术将这些资源进行融合,在美术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内容。高中美术教师需要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美术教学资源,并且合理制作到教学课件中,不断提高美术专业素养与信息技术素养,有利于使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课程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3.拓宽艺术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短时间内搜索到古今中外大量的名家名画进行欣赏,这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下是很难做到的。同时,网络中提供了知名画家的成长经历、艺术风格特点和名画的形成背景、文化底蕴等知识,这些有助于学生拓宽艺术视野,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学生在网上看到荷兰绘画大师凡·高众多的自画像和多个版本的《向日葵》时佩服地说:“艺术大师真是不简单!我没想到一个题材他能画这么多遍,而且每一张画都深深感染了我。”可以看出,通过网络对知识的拓展,学生对艺术家的风格特点认识得更加全面,凡·高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深深激励着学生。
4.设立布置动感场景
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用视觉方式,让学生欣赏到物体的内部构造,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它的各个侧面,这与美术学习的认知规律是非常符合的。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软件把平面图形转变为动感场景,把学生引入到佳境,使学生对美术鉴赏课越发喜欢。例如在欣赏毕加索的画作《走楼梯的女子》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将画作分解,再叠加,这样比单看画作要容易理解得多。再如在赏析毕加索的名作《公牛》时,可以把作品制成动画模式演示,这样学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体会。
5.强效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也是教学情境创设的起始。这一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效果,恰当的导入有助于教师处理好一节课的开端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转折和衔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一堂美术课导入的设置对于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使一节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导入阶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学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则恰当体现出这一原则。在湘版美术鉴赏《托物寄情》这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诗朗诵《乡愁》,让学生感受乡愁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抓住诗人的情感所表达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引入新课———托物寄情。影音和文字朗诵的恰当结合,充分使学生融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自然就会主动想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音乐、配诗朗诵等形式,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教学内容的学习。
6.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步伐
在美术课中,教师可利用有效软件和工具让学生参与到另一种课堂体验情境当中,如让学生在课堂上画图、书写、进行招贴设计等,都可达到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课堂教学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传统的“教师 黑板 教科书 学生”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教学引入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后,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轻松了,学习效率提高了。
总之,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非常有优势的,不仅能够丰富美术教学的手段,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更加简洁、直观、具体地展示作品内容,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具体含义,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