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导引】
读查一路的美文是一种享受。篇幅简短,却给人沉甸甸的感觉。这是因为他的美文笔触细腻,表现深刻,诉说一种情怀就能动人,揭示一种哲理就能悦人。品味查一路的美文,你能感受到其作品鲜明的时代气息、非凡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表达技巧。
【作家简介】
查一路,安徽怀宁人,生于1968年,研究生毕业,高校副教授,《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搜狐网“中国时事评论员”,千龙网“特约撰稿人”。迄今为止,在《散文》《青年文学》《读者》《大公报》《台湾日报》等海内外数百家华文报刊发表作品2000余篇。数百篇文章被收入百余种图书,获各种文学奖项多次。出版随笔集3本,其中《一条裙子的励志版本》一书,获“2009年冰心儿童图书奖”。有作品收入中学课外阅读教材,多篇文章作为中、高考阅读材料。
【美文】
身后的目光
妻子要出差了,我把她送到门边,说了声:“走好啊!”不久,收到妻子发来的短信:“你太令我失望了。”我相当意外,我做错了什么呢?
电话打过去,妻子说:“刚出门,你就把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这声音让人听了,心里不舒服。”
想一想,也能理解她。我应该目送她离开,一直到看不见为止。离家的人,总希望自己的背影,把身后送别的目光牵得很长,而一声门响,如何不让离人失意?
人到中年,内心变得脆弱。读龙应台的《目送》,竟然读出了几许伤感。她在文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身后的目光,距离只有一小段,却是最令人愁肠百结的空间。中年,人生有了点秋凉的感觉,有许多词在心里变得沉甸甸的。比如,离别,纵然不是时空上的“若干年后”与“千里之外”,几天的别,几里路的别,也都有足够的分量。
母亲来了,又要回她居住的城市去,送她到车站。当她转过身去,我才看到了她的衰老和无奈,却无法宽慰老人家深埋在内心的苍凉。看着车子启动,离去,在视线中消失。我能用什么去宽慰母亲的心?我只能送给她我送别的目光,她只能把我送别的目光带走,带到所在的城市,慢慢忆起,慢慢回味。
儿子上高中住校了。他要经过一个操场去他的宿舍,挥手告别,我突然意识到,他已是只离巢的鸟儿了。今后上大学、工作,我们会聚少离多,我和他的缘分,就是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站在那里,我心中有太多的不舍……
朋友、熟人、同事、亲人等与自己有缘的人,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注定要离开,背影成了一枚枚纪念章。对离别的人,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把送别的目光真挚地送给他。离别,是注定的。不用追,追也追不上飞奔的车轮。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用他身后的目光告诉他——我心中有多么眷恋。
(摘自《广州日报》)
赏析
身后的目光充溢着浓浓的亲情,身后的目光流泻着幽幽的温暖。作者巧妙地选取“身后的目光”这一特殊角度,温柔地切入人的灵魂深处,对真挚亲情的描写极尽张扬之能事。摄取的送妻子出差、送母亲回她居住的城市、送儿子上高中住校这三个镜头,可谓司空见惯,但在作者笔下,却浓缩成经典,且饱含着无尽的血肉深情。如果说第一个镜头里有作者的人生教训,那么第二个、第三个镜头里,作者已将身后的目光演绎完美。本文高明之处,还在于作者于尺幅之间驰骋思想,由亲人延伸及更多的有缘人,既拓展了视野,又深化了主题。让我们用身后的目光,将所有的有缘人亲密一生一世!
读查一路的美文是一种享受。篇幅简短,却给人沉甸甸的感觉。这是因为他的美文笔触细腻,表现深刻,诉说一种情怀就能动人,揭示一种哲理就能悦人。品味查一路的美文,你能感受到其作品鲜明的时代气息、非凡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表达技巧。
【作家简介】
查一路,安徽怀宁人,生于1968年,研究生毕业,高校副教授,《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搜狐网“中国时事评论员”,千龙网“特约撰稿人”。迄今为止,在《散文》《青年文学》《读者》《大公报》《台湾日报》等海内外数百家华文报刊发表作品2000余篇。数百篇文章被收入百余种图书,获各种文学奖项多次。出版随笔集3本,其中《一条裙子的励志版本》一书,获“2009年冰心儿童图书奖”。有作品收入中学课外阅读教材,多篇文章作为中、高考阅读材料。
【美文】
身后的目光
妻子要出差了,我把她送到门边,说了声:“走好啊!”不久,收到妻子发来的短信:“你太令我失望了。”我相当意外,我做错了什么呢?
电话打过去,妻子说:“刚出门,你就把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这声音让人听了,心里不舒服。”
想一想,也能理解她。我应该目送她离开,一直到看不见为止。离家的人,总希望自己的背影,把身后送别的目光牵得很长,而一声门响,如何不让离人失意?
人到中年,内心变得脆弱。读龙应台的《目送》,竟然读出了几许伤感。她在文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身后的目光,距离只有一小段,却是最令人愁肠百结的空间。中年,人生有了点秋凉的感觉,有许多词在心里变得沉甸甸的。比如,离别,纵然不是时空上的“若干年后”与“千里之外”,几天的别,几里路的别,也都有足够的分量。
母亲来了,又要回她居住的城市去,送她到车站。当她转过身去,我才看到了她的衰老和无奈,却无法宽慰老人家深埋在内心的苍凉。看着车子启动,离去,在视线中消失。我能用什么去宽慰母亲的心?我只能送给她我送别的目光,她只能把我送别的目光带走,带到所在的城市,慢慢忆起,慢慢回味。
儿子上高中住校了。他要经过一个操场去他的宿舍,挥手告别,我突然意识到,他已是只离巢的鸟儿了。今后上大学、工作,我们会聚少离多,我和他的缘分,就是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站在那里,我心中有太多的不舍……
朋友、熟人、同事、亲人等与自己有缘的人,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注定要离开,背影成了一枚枚纪念章。对离别的人,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把送别的目光真挚地送给他。离别,是注定的。不用追,追也追不上飞奔的车轮。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用他身后的目光告诉他——我心中有多么眷恋。
(摘自《广州日报》)
赏析
身后的目光充溢着浓浓的亲情,身后的目光流泻着幽幽的温暖。作者巧妙地选取“身后的目光”这一特殊角度,温柔地切入人的灵魂深处,对真挚亲情的描写极尽张扬之能事。摄取的送妻子出差、送母亲回她居住的城市、送儿子上高中住校这三个镜头,可谓司空见惯,但在作者笔下,却浓缩成经典,且饱含着无尽的血肉深情。如果说第一个镜头里有作者的人生教训,那么第二个、第三个镜头里,作者已将身后的目光演绎完美。本文高明之处,还在于作者于尺幅之间驰骋思想,由亲人延伸及更多的有缘人,既拓展了视野,又深化了主题。让我们用身后的目光,将所有的有缘人亲密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