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正在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普惠制应该是改革方案中的一个重点。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绩效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让农村金融服务惠及所有的农民。普惠制金融着重强调金融服务的广覆盖面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以及其覆盖面和可持续性三方面,实证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绩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普惠制金融;覆盖面;可持续发展
Abstract:China is promoting rural financial system reform,and the reform program of the inclusive finance should be a priority.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rural micro-credit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the actual work in China,so that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could be available to all farmers. Inclusive finance emphasizes the wide coverage of financial services and institu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microfinance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e coverage of microcredit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ree empirical analyses of th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performance of micro-credit status and the main problems,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Key Words:rural microfinance,inclusive finance,coverag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0)12-0081-04
一、引言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小额信贷是缓解贫困的有效方法之一。联合国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小额信贷年”,并倡导“普惠制金融体系”。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而普惠金融服务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更是相得益彰。目前,我国正在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普惠制应该是改革方案中的一个重点。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进行研究和总结,让农村金融服务惠及所有的农民。普惠制金融着重强调金融服务的广覆盖面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以及覆盖面和可持续性三方面,实证分析其绩效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农村小额信贷绩效分析
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机构操作的小额信贷是对传统小额信贷的重要创新和发展,是普惠金融体系的主体。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共同构成的多元化的市场结构,有效地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
(一)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主要依靠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一般农户、农业的资金需求额度较小,因此,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农业贷款,实际上均可以归结为小额信贷。笔者选择了农业贷款和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作为研究变量。选取的数据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并且消除了物价因素的影响,其中农业贷款增长率=本期-基期×本期农村消费者物价指数/基期×本期农村消费者物价指数;农业贷款中大部分是农户贷款,农业贷款是指农业短期贷款,不包括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农业中长期贷款。因此分析农业贷款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
从图1中可看出,1999—2009年,农业贷款与农业增加值呈同步上升趋势,其中1999—2003年两者增长缓慢,2003年之后增幅明显加大,说明农业贷款与农业增加值呈现相互促进的关系,农业增长带动了对农业贷款的需求,农业贷款的增加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农业增加值的提高。农业贷款的增长率要明显高于农业增长率,反映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不稳定。2005年后,农业贷款的增长率放缓,农业增长率保持平稳波动。这说明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贷款对农村经济的贡献在逐步提高。
为了更加准确地说明农业贷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以农业贷款作为自变量,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为被解释变量,仍然采用1998—2009年的年度数据。为了消除异方差,对所有数据取自然对数。方程参数及其检验见表1。
LnYt=4.61118+0.584099LnXt
根据表1,R2=0.95,拟合度较好,t=15.02555,拒绝原假设,可以得出农业贷款与第一产业增加值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模型显示,在我国农村地区农业贷款每增加1%,则平均导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加0.584%。由此说明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小额信贷的覆盖面分析
农村金融合作机构的农业贷款增速平稳,规模扩大,支农服务功能在增强(见图2)。从供给总量上来看,截至2009年末,全国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业贷款余额达2.1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达16416亿元,而2002年仅有4218.7亿元。据银监会统计,目前,中国有农户约2.3亿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约有1.2亿户,其中,获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数超过78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3.2%,占1.2亿有贷款需求农户的65%。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市场占有率较低,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情况看,截至2009年3月末,全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2518.6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为2006.3亿元,虽然增速较快,但留下的市场空间仍然较大。
上述仅仅从宏观的供给总量角度进行分析,如果考虑到供给与需求及两者的有效匹配程度,可能更为深入。据李明贤等(2008)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对中国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进行衡量表明:如表2所示,就农村贷款服务看,首先,贷款服务覆盖广度很低,每万名农民才有1.08 个农信社网点,作为最主要的贷款提供机构,农信社网点对行政村的覆盖率只有12.6%,使得农信社与农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了解程度降低。其次,不管是农户还是乡镇企业,其在农村信用社贷款中所占比例都不高,而且贷款对农户的覆盖率只有32%,对乡镇企业的覆盖率只有 52.9%。第三,贷款服务覆盖深度也不够,尽管有贷款需求的农户有55.6%都得到了贷款,但是贷款对其资金的满足率并不高,整个农村地区农民的人均贷款额只有741 元,不足农民年纯收入的1/4。农户从正规金融得到的贷款只占其借贷资金总量的53.5%,剩下的46.5%需要从非正规金融市场上获得,乡镇企业所需资金的满足率则更低,只有44.9%。
(三)小额信贷可持续性——以亳州市农村信用社为例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可持续性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状况。随着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信用社总体上结束了连续10年的亏损,经营效益显著好转,实现了扭亏为盈,不良贷款率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如图3所示,其四级不良贷款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可持续能力得到提高。
为分析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笔者于2010年8月份对亳州市部分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亳州市地处中原,位于安徽的最北部,与河南接壤,农业从业人口169.45万。由于该市主要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属于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在关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绩效情况分析中,该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调查表明,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亳州市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该市2005—2009年农村信用社的利息收入(其中主要是农户贷款利息)逐年提高,其贷款逾期率呈现下降趋势。在笔者与亳州市部分乡镇信用社主任的座谈中了解到,目前该地区农村信用社仅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项业务就可以覆盖其运营成本并实现盈利。农村信用社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上来,降低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资产质量。根据对亳州市谯城区农村信用社的调查,目前该区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中不良贷款比例只有1.5%,即便出现信用风险其本息大部分还能最终收回,贷款损失率很低。调查同时还发现,邮政储蓄银行推行的农户小额信贷利率(月息1.302%)比农村信用社(月息0.849%)的要高,因此农村信用社目前在该地区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据统计,在2009年对农业的新增贷款中,农村信用社投放农业贷款所占的比重高达98%。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开展实现了其政策预期的绩效,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注入了活力,在为农户提供有效信贷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效益的改善。但同时还发现,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上的绝对垄断地位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
三、制约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因素
(一)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缺乏竞争,小额信贷可持续性乏力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事实上的垄断地位,且金融服务品种少,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结算手段落后于县域内其他商业银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才刚刚起步,虽然发展较快,但覆盖面仍然较低。尽管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彰显活力,但对小额信贷扩展的积极性也显得不足。主要原因是:一是小额信贷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的贫困户,因此一般无抵押物,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二是小额信贷政策扶持与支农义务不对等,缺乏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和一定的利息补贴以及呆账贷款核销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缺乏支农积极性。三是小额信贷由于受地方政府直接干预比较多,而且其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与农信社商业性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是不相匹配的,因此农村其他金融机构对小额信贷缺乏内在动力,发放较为谨慎。
(二)信贷模式过于单一,产品缺乏创新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供给模式与农民需求变化之间也存在矛盾。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目前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仍然突出。十几年过去了,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虽有创新,但大部分沿用的是GB模式,即小组联保、整借零还得贷款。小组联保模式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造成了将最贫困人群从小额信贷服务中排除出去的现象,而且“垒大户”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的发放范围过窄,仅限于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者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户。小额信贷期限较短,贷款周期缺乏弹性,一般都以一年为期,缺少适合经商和加工等生产活动的灵活贷款。
(三)内控机制不完善
小额信贷组织的管理能力低、管理制度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2009年财政部组织的对部分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2008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表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比较普遍,会计核算不实的问题仍较突出,其管理水平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着众多的风险,这要求小额信贷机构应该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来保证小额信贷机构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运营。另外我国小额信贷机构还缺少专业风险管理人员,在贷款的鉴别与发放以及债务追讨方面都缺乏经验和能力。
四、对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培育农村小额信贷市场服务体系,构建适度竞争的金融市场
需要培育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类型、多种治理形式的适合各种市场需要的多层次金融组织。农村小额信贷市场要形成农村信用社、地方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相互竞争的局面。
(二)完善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分担机制
建立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给予开办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商业性保险的机构以税收减免,适当给予财政补贴。对投保农业重大自然灾害险的小额贷款农户,在贷款利率上要给予适当优惠。要引入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对小额信贷机构给予一定比例资金的补偿,缓解其扶贫目标与盈利性目标的矛盾,从政策上支持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农村小额信贷模式与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机构应借鉴非金融机构小额信贷模式中有益的经验和做法,推广“经营户贷款+合作社+基金担保”、“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征信+保证”、“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模式的小额农户贷款业务。要积极探索、创新适合“三农”特点、具有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小额信贷新产品,支持当地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完善小额信贷内控机制,控制小额信贷风险
金融机构要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业务监管、财务管理和风险预测等各项内控制度。要形成严格的业务流程,岗位之间必须相互制约,避免操作风险。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加大小额信贷专业技术的运用,要为小额信贷专业性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探索完善激励机制,科学制定小额贷款发放、管理和收回责任目标及考核奖惩措施,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曹子娟.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焦瑾璞,杨骏.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杜晓山等.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胡金焱,李东亮.普惠性可持续农村小额信贷体系的构建路径[J].金融发展研究,2008,(6).
[5]Mohammad Baktiar Rana.Culture Oriented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in Bangladesh[J].横浜国际社会科学研究,2008,(8).
[6]Srikant M.Datar,Marc J.Epstein,&Kristi Yuthas.In Microfinance,Clients Must Come First[J].Stand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Winter,2008.
(责任编辑 刘西顺)
关键词:农村小额信贷;普惠制金融;覆盖面;可持续发展
Abstract:China is promoting rural financial system reform,and the reform program of the inclusive finance should be a priority.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rural micro-credit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the actual work in China,so that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could be available to all farmers. Inclusive finance emphasizes the wide coverage of financial services and institu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microfinance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the coverage of microcredit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ree empirical analyses of th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performance of micro-credit status and the main problems,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Key Words:rural microfinance,inclusive finance,coverag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0)12-0081-04
一、引言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小额信贷是缓解贫困的有效方法之一。联合国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小额信贷年”,并倡导“普惠制金融体系”。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而普惠金融服务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更是相得益彰。目前,我国正在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普惠制应该是改革方案中的一个重点。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进行研究和总结,让农村金融服务惠及所有的农民。普惠制金融着重强调金融服务的广覆盖面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以及覆盖面和可持续性三方面,实证分析其绩效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农村小额信贷绩效分析
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机构操作的小额信贷是对传统小额信贷的重要创新和发展,是普惠金融体系的主体。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共同构成的多元化的市场结构,有效地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
(一)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主要依靠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一般农户、农业的资金需求额度较小,因此,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农业贷款,实际上均可以归结为小额信贷。笔者选择了农业贷款和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作为研究变量。选取的数据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并且消除了物价因素的影响,其中农业贷款增长率=本期-基期×本期农村消费者物价指数/基期×本期农村消费者物价指数;农业贷款中大部分是农户贷款,农业贷款是指农业短期贷款,不包括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农业中长期贷款。因此分析农业贷款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
从图1中可看出,1999—2009年,农业贷款与农业增加值呈同步上升趋势,其中1999—2003年两者增长缓慢,2003年之后增幅明显加大,说明农业贷款与农业增加值呈现相互促进的关系,农业增长带动了对农业贷款的需求,农业贷款的增加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农业增加值的提高。农业贷款的增长率要明显高于农业增长率,反映农业贷款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不稳定。2005年后,农业贷款的增长率放缓,农业增长率保持平稳波动。这说明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贷款对农村经济的贡献在逐步提高。
为了更加准确地说明农业贷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以农业贷款作为自变量,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为被解释变量,仍然采用1998—2009年的年度数据。为了消除异方差,对所有数据取自然对数。方程参数及其检验见表1。
LnYt=4.61118+0.584099LnXt
根据表1,R2=0.95,拟合度较好,t=15.02555,拒绝原假设,可以得出农业贷款与第一产业增加值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模型显示,在我国农村地区农业贷款每增加1%,则平均导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加0.584%。由此说明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小额信贷的覆盖面分析
农村金融合作机构的农业贷款增速平稳,规模扩大,支农服务功能在增强(见图2)。从供给总量上来看,截至2009年末,全国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业贷款余额达2.1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达16416亿元,而2002年仅有4218.7亿元。据银监会统计,目前,中国有农户约2.3亿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约有1.2亿户,其中,获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数超过78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3.2%,占1.2亿有贷款需求农户的65%。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市场占有率较低,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情况看,截至2009年3月末,全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2518.6亿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为2006.3亿元,虽然增速较快,但留下的市场空间仍然较大。
上述仅仅从宏观的供给总量角度进行分析,如果考虑到供给与需求及两者的有效匹配程度,可能更为深入。据李明贤等(2008)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对中国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进行衡量表明:如表2所示,就农村贷款服务看,首先,贷款服务覆盖广度很低,每万名农民才有1.08 个农信社网点,作为最主要的贷款提供机构,农信社网点对行政村的覆盖率只有12.6%,使得农信社与农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了解程度降低。其次,不管是农户还是乡镇企业,其在农村信用社贷款中所占比例都不高,而且贷款对农户的覆盖率只有32%,对乡镇企业的覆盖率只有 52.9%。第三,贷款服务覆盖深度也不够,尽管有贷款需求的农户有55.6%都得到了贷款,但是贷款对其资金的满足率并不高,整个农村地区农民的人均贷款额只有741 元,不足农民年纯收入的1/4。农户从正规金融得到的贷款只占其借贷资金总量的53.5%,剩下的46.5%需要从非正规金融市场上获得,乡镇企业所需资金的满足率则更低,只有44.9%。
(三)小额信贷可持续性——以亳州市农村信用社为例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可持续性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状况。随着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信用社总体上结束了连续10年的亏损,经营效益显著好转,实现了扭亏为盈,不良贷款率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提高,如图3所示,其四级不良贷款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可持续能力得到提高。
为分析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笔者于2010年8月份对亳州市部分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亳州市地处中原,位于安徽的最北部,与河南接壤,农业从业人口169.45万。由于该市主要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属于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在关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绩效情况分析中,该地区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调查表明,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使亳州市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该市2005—2009年农村信用社的利息收入(其中主要是农户贷款利息)逐年提高,其贷款逾期率呈现下降趋势。在笔者与亳州市部分乡镇信用社主任的座谈中了解到,目前该地区农村信用社仅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一项业务就可以覆盖其运营成本并实现盈利。农村信用社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上来,降低了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的风险,提高了贷款资产质量。根据对亳州市谯城区农村信用社的调查,目前该区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中不良贷款比例只有1.5%,即便出现信用风险其本息大部分还能最终收回,贷款损失率很低。调查同时还发现,邮政储蓄银行推行的农户小额信贷利率(月息1.302%)比农村信用社(月息0.849%)的要高,因此农村信用社目前在该地区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据统计,在2009年对农业的新增贷款中,农村信用社投放农业贷款所占的比重高达98%。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开展实现了其政策预期的绩效,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注入了活力,在为农户提供有效信贷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效益的改善。但同时还发现,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上的绝对垄断地位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
三、制约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因素
(一)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缺乏竞争,小额信贷可持续性乏力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事实上的垄断地位,且金融服务品种少,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结算手段落后于县域内其他商业银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才刚刚起步,虽然发展较快,但覆盖面仍然较低。尽管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彰显活力,但对小额信贷扩展的积极性也显得不足。主要原因是:一是小额信贷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的贫困户,因此一般无抵押物,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二是小额信贷政策扶持与支农义务不对等,缺乏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和一定的利息补贴以及呆账贷款核销等方面的配套措施,缺乏支农积极性。三是小额信贷由于受地方政府直接干预比较多,而且其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与农信社商业性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是不相匹配的,因此农村其他金融机构对小额信贷缺乏内在动力,发放较为谨慎。
(二)信贷模式过于单一,产品缺乏创新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供给模式与农民需求变化之间也存在矛盾。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目前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仍然突出。十几年过去了,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虽有创新,但大部分沿用的是GB模式,即小组联保、整借零还得贷款。小组联保模式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造成了将最贫困人群从小额信贷服务中排除出去的现象,而且“垒大户”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的发放范围过窄,仅限于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者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户。小额信贷期限较短,贷款周期缺乏弹性,一般都以一年为期,缺少适合经商和加工等生产活动的灵活贷款。
(三)内控机制不完善
小额信贷组织的管理能力低、管理制度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2009年财政部组织的对部分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2008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表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比较普遍,会计核算不实的问题仍较突出,其管理水平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着众多的风险,这要求小额信贷机构应该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来保证小额信贷机构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运营。另外我国小额信贷机构还缺少专业风险管理人员,在贷款的鉴别与发放以及债务追讨方面都缺乏经验和能力。
四、对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培育农村小额信贷市场服务体系,构建适度竞争的金融市场
需要培育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类型、多种治理形式的适合各种市场需要的多层次金融组织。农村小额信贷市场要形成农村信用社、地方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相互竞争的局面。
(二)完善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分担机制
建立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给予开办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商业性保险的机构以税收减免,适当给予财政补贴。对投保农业重大自然灾害险的小额贷款农户,在贷款利率上要给予适当优惠。要引入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对小额信贷机构给予一定比例资金的补偿,缓解其扶贫目标与盈利性目标的矛盾,从政策上支持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农村小额信贷模式与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机构应借鉴非金融机构小额信贷模式中有益的经验和做法,推广“经营户贷款+合作社+基金担保”、“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征信+保证”、“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模式的小额农户贷款业务。要积极探索、创新适合“三农”特点、具有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小额信贷新产品,支持当地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完善小额信贷内控机制,控制小额信贷风险
金融机构要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业务监管、财务管理和风险预测等各项内控制度。要形成严格的业务流程,岗位之间必须相互制约,避免操作风险。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加大小额信贷专业技术的运用,要为小额信贷专业性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探索完善激励机制,科学制定小额贷款发放、管理和收回责任目标及考核奖惩措施,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曹子娟.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焦瑾璞,杨骏.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杜晓山等.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胡金焱,李东亮.普惠性可持续农村小额信贷体系的构建路径[J].金融发展研究,2008,(6).
[5]Mohammad Baktiar Rana.Culture Oriented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in Bangladesh[J].横浜国际社会科学研究,2008,(8).
[6]Srikant M.Datar,Marc J.Epstein,&Kristi Yuthas.In Microfinance,Clients Must Come First[J].Stand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Winter,2008.
(责任编辑 刘西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