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精读与泛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两种重要阅读方式,二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建起语文阅读的基本系统。对话意识,则体现着和尊重民主、自主探究的全新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凸显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提倡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意识,对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精读 泛读 对话意识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95-01
1 对话意识的内涵界定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1]在阅读教学中,精读与泛读作为两种重要的阅读方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语文阅读的基本系统。
“对话”,是社会生活中语言活动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突显出参与各方的平等性、自主性和参与表达意见和观念的自由和权利。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时,对话意识体现着对话者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民主和探寻,是以阅读教学目标为指引,学生、教师与文本等各个主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进行的交往和沟通,在对话中实现对文本意义的阐释与思想的碰撞交流,从而凸显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乃至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2]
2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精读与泛读
精读即精思细读,是一种对文章字斟句酌的潜心钻研,是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深入研读,从文章中提取精髓,融会贯通,从而将文本内容内化为个人深层知识储备的一种阅读过程。对课堂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具有从方法到技能层面的指导意义,通过精读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文章的深层内涵,获得阅读的基本方法,形成阅读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泛读即广泛的阅读,是扩大阅读量、获取广泛信息、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阅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爆炸般的信息量,掌握泛读的基本技能,对选择信息、获取知识有重大帮助。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精读依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知识为中心,以方法训练为内容,缺少对学生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的关注,忽略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真实体验。在这种模式下,课堂以教师的文本体验为主,课堂呈现单向传递,和学生的单一知识复制。在新课改的唤醒下,当前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对话意识,有助于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3 对话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3.1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体现教师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深度体会,同时也是教师文学素养与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和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程度。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文本,重视个体的阅读体验,教师对文本的个人理解是独特宝贵的教学资源,这种理解和感悟,最具有真实性和情感性,最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将学生引领入文本的艺术境界中。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也应当是全面和多角度的。在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全面了解教学内容,为学生全面呈现文本的研究现状,在教学中提出合理预设,同时也为学生预留对话空间。在精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引领学生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泛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更是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阅读提供背景支持与情绪唤醒的指引。
3.2 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面对文本、阐释文本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充分读书,将阅读技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热爱读书,将读书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构建个体丰富的精神世界。
要鼓励学生与文本展开平等对话。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将阅读感悟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并不断深化自己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精读教学中,要特别强调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通过课前预习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提升学生对阅读意义的认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泛读教学,更要发挥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的能力,鼓励学生将这种对话转化为具体的成果,比如读书笔记、读书汇报,给予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理解。
3.3 充分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空间。解除学生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予以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联系身边生活,去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在研究看似与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文章时,通过深入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在当下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将文本思考与生活经验和已有阅读积累相联系,融会贯通,实现文本的更深层对话。
3.4 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要充分开辟语文教学的大阵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比如读书交流、读书推介等活动,充分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就阅读展开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通过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充分发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阅读方向的指引。
精读与泛读的教学,都离不开对话意识的指引。将对话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语文教学中的具有积极价值的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 《高中语文新课标》
[2] 参阅郑金洲.对话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26~32)
【关键词】 精读 泛读 对话意识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95-01
1 对话意识的内涵界定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1]在阅读教学中,精读与泛读作为两种重要的阅读方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语文阅读的基本系统。
“对话”,是社会生活中语言活动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突显出参与各方的平等性、自主性和参与表达意见和观念的自由和权利。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时,对话意识体现着对话者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民主和探寻,是以阅读教学目标为指引,学生、教师与文本等各个主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进行的交往和沟通,在对话中实现对文本意义的阐释与思想的碰撞交流,从而凸显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乃至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2]
2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精读与泛读
精读即精思细读,是一种对文章字斟句酌的潜心钻研,是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深入研读,从文章中提取精髓,融会贯通,从而将文本内容内化为个人深层知识储备的一种阅读过程。对课堂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具有从方法到技能层面的指导意义,通过精读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文章的深层内涵,获得阅读的基本方法,形成阅读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泛读即广泛的阅读,是扩大阅读量、获取广泛信息、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阅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爆炸般的信息量,掌握泛读的基本技能,对选择信息、获取知识有重大帮助。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精读依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知识为中心,以方法训练为内容,缺少对学生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的关注,忽略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真实体验。在这种模式下,课堂以教师的文本体验为主,课堂呈现单向传递,和学生的单一知识复制。在新课改的唤醒下,当前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对话意识,有助于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3 对话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3.1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体现教师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深度体会,同时也是教师文学素养与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和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程度。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文本,重视个体的阅读体验,教师对文本的个人理解是独特宝贵的教学资源,这种理解和感悟,最具有真实性和情感性,最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将学生引领入文本的艺术境界中。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也应当是全面和多角度的。在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全面了解教学内容,为学生全面呈现文本的研究现状,在教学中提出合理预设,同时也为学生预留对话空间。在精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引领学生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泛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更是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阅读提供背景支持与情绪唤醒的指引。
3.2 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面对文本、阐释文本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充分读书,将阅读技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热爱读书,将读书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构建个体丰富的精神世界。
要鼓励学生与文本展开平等对话。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将阅读感悟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并不断深化自己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精读教学中,要特别强调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通过课前预习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提升学生对阅读意义的认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泛读教学,更要发挥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的能力,鼓励学生将这种对话转化为具体的成果,比如读书笔记、读书汇报,给予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理解。
3.3 充分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空间。解除学生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予以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联系身边生活,去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在研究看似与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文章时,通过深入研读文本,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在当下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将文本思考与生活经验和已有阅读积累相联系,融会贯通,实现文本的更深层对话。
3.4 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要充分开辟语文教学的大阵地。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比如读书交流、读书推介等活动,充分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就阅读展开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通过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充分发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阅读方向的指引。
精读与泛读的教学,都离不开对话意识的指引。将对话意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语文教学中的具有积极价值的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 《高中语文新课标》
[2] 参阅郑金洲.对话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26~32)